四句話建議少對孩子說,看似哄娃實則毀娃,很多老人還常愛說

2020-08-10 母嬰參考

有些老人們經常掛在嘴邊覺得無傷大雅的「口頭禪」,卻在孩子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現在很多年輕爸媽都會把孩子給老人帶,一方面他們工作很忙沒時間帶,一方面老人帶娃不僅省錢,還省了很多事,對此大家應該心存感激,但有些長輩帶養孩子卻存在一些問題,各位家長還需引起注意。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朋友夢迪最近發現孩子有些壞毛病,比如前兩天去逛超市的時候,孩子隨手就拿起貨架上的一顆小番茄吃起來,夢迪還沒來得及阻止,這孩子已經把東西給塞進嘴裡了,像是習以為常了一樣。

夢迪見狀,趕緊把孩子拉到一邊,讓他以後別在外面亂拿東西吃,可娃卻不以為然,嘴裡還念叨著:「就吃一個又沒啥事,不要緊的。」這孩子說話的語氣,竟跟大人沒兩樣,也不知道跟誰學的。

回家後夢迪跟兒子進行了一番深度溝通,原來孩子之前在老家跟公公婆婆一起住,經常去逛菜市場和農貿超市,有時看見攤子擺了些新鮮水果,婆婆就很自然地拿起一兩顆往孩子嘴裡塞,還一邊說:「小孩子嘗一個又沒事!」

沒想到孩子就把這一招給學到了,還養成了習慣,夢迪嚴格教育了孩子,告訴他以後別再這樣做了,其實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有些老人們經常掛在嘴邊覺得無傷大雅的「口頭禪」,卻在孩子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老人對孩子說這幾句話,看似哄娃,實際上是毀娃

1、讓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來幫你……

這句話應該很多爸媽都不陌生,孩子小時候遇到一點小事,自己可能無法解決,家裡的長輩就會這樣說,如果確實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需要老人幫忙可以理解,但若是孩子伸手就能做到的事,其實完全沒必要讓長輩代勞。

一直生活在大人的庇佑下,孩子很難學會獨立自主,也許成年後的生活自理能力還是很差,這就是家裡老人經常「幫」孩子造成的後果,不僅讓他們失去鍛鍊的機會,也扼殺了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困難的能力,父母聽到這句話,最好及時阻止。

2、XX(孩子的名字),再不聽話我就……

不僅老人喜歡說,父母也經常用到,特別是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大人就會用這種句式恐嚇他們,比如,某某,再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或者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關起來等等,看似能把孩子唬住,實際上也剝奪了他們的安全感。

如果總是用這種威脅的話語去嚇孩子,他們在父母長輩身上得不到安全感的滿足,內心會變得非常敏感脆弱,很粘人,害怕被拋下,不敢一個人獨處,並且有很強的佔有欲,所以無論是老人還是爸媽,都不應該頻繁對孩子說這句話。

3、孩子小,不懂事,就別計較了

這是老人很喜歡用的一句話,特別是孩子犯錯誤,與其他人發生了衝突,或者不小心把人家的東西給弄壞了,長輩們就會說:「孩子還小,又不懂事,你們跟小孩計較什麼呢……」從而獲得寬恕和原諒。

其實這種話有一點道德綁架的意思,孩子聽多了就無法形成正確的是非觀,會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即使犯了錯也無所謂,反正沒人追究責任,今後很有可能就因為這種我行我素的態度釀成大禍。

所以不管是老人還是父母,最好不要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他們犯了錯,就應該及時批評糾正,並不可以看在年紀小的份上無底線縱容。

4、嘗一個,沒事!

這就是案例中老人的常用語,經常會發生在超市或者菜市場裡,面對攤子上誘人的水果,長輩不捨得花錢買,孩子看著流口水,他們通常就會拿起一個往娃嘴裡塞,並衝著小販說這句話,為自己的行為找臺階下。

長期這樣做,孩子自然會認為隨意拿貨價上的東西吃是正常的,可以不需要付錢,又不是拿很多,不是什麼大事,往往貪小便宜的心理就是這樣形成的,如果家長不想娃以後變得喜歡佔便宜,甚至「小偷小摸」,就最好不要讓老人說這樣的話。

避免老人帶娃「亂說話」,父母可以這樣做

1、多溝通

父母雖然沒有時間帶孩子,但總能抽出空來與老人溝通帶娃心得吧,不要把娃丟給爺爺奶奶就當甩手掌柜,最好每周進行一到兩次的有效溝通,儘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遇到一些有分歧的地方,儘量找到平衡點,及時作出調整。

2、分享科學建議

有些老人可能認為年輕人說的話過於誇大其詞,所以不願意聽,各位爸媽不妨把網上一些育兒專家的建議說給他們聽,他們可能更願意聽取並接受,從而改掉自己帶娃時容易犯的壞毛病。

3、父母也要參與

在老人帶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能完全不管不問,啥事不操心,既然怕長輩胡亂說話,把娃教壞了,不如自己參與進去,和老人一起帶,也能更好糾正他們的錯誤觀念。

綜上所述,老人帶娃是件辛苦事兒,年輕父母們需要多多理解和體諒,但對於這種育兒方面的原則性問題,還是要儘量避免,早點糾正,以免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老人帶孩子常說的幾句話,看似在哄娃,其實對孩子影響很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很多父母都會忙於工作,而帶孩子這件事就只能教給家裡的老人來做。老人帶孩子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但是「隔代親」卻成為了很多年輕父母頭疼的問題。原本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父母,在面對孫子輩時卻失去了該有的嚴苛,在哄孩子時也經常失去原則,說一些不恰當的話語,對孩子影響很大。
  • 老人哄娃常說這些話,母親聽到要及時制止,避免影響孩子性格成長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老人哄娃這些話很傷孩子!在家庭教育中,老人帶娃的話題和婆媳關係的話題一樣,都受到關注。這是因為,在大多家庭中都是由老人幫助帶孩子,這個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與矛盾,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自然就會影響到夫妻與家庭和睦。
  • 老人常掛在嘴邊的幾句話,往往正在一步步將娃養廢,父母及時阻止
    尤其是一些老人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在潛移默化之中可能會影響娃的性格和心理健康,正一步步將娃養廢,父母可要及時阻止。聽到老人對孩子說這6句話,父母一定要阻止很多老人都因為心疼孩子而說這句話,但是寶媽寶爸們可要保持清醒,如果是孩子實在無法解決的問題,確實需要老人的幫助,但如果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讓老人代勞,孩子就會把這當成是理所當然,很難學會獨立。比如之前某大學生屯了一個學期的衣服回家讓媽媽洗,這就是從小沒有獨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結果。
  • 越是窮人家的父母,越喜歡做「這3件事」,以為對孩子好實則毀娃
    以前老一輩人們常說,窮人家孩子早當家。因為家境貧窮那些孩子不得不早早學會做家務、幹活,他們閱歷會比同齡人更多、更早熟,自然能很好地體會父母為家庭付出的不易,所以他們做事有幹勁、耐苦能勞,慢慢地在事業打拼上也會幹得不錯。
  • 看似有用的哄睡方式,實則有大危害,哄娃睡覺你還在這樣做嗎?
    看似有用的哄睡方式,實則有大危害,哄娃睡覺你還在這樣做嗎?孩子出生以後,睡覺都得靠哄才能入睡,他們的作息時間可和大人不同,因為我們是白天清醒晚上入睡,而孩子們是隨時睡隨時醒,還有的孩子很吵鬧,大人就希望那個時候娃能睡一會,這樣自己也輕鬆,所以就需要有人來哄睡,而說起鬨睡,就得說哄睡的方式了大多數人愛用搖晃的方式來哄娃,左右搖晃的方式可以讓寶寶快速入睡,或者放在搖籃裡
  • 「孩子別哄,玩兒累了就睡了」看似好方法,實則對孩子沒有好處
    導語:「孩子別哄,玩兒累了就睡了」看似好方法,實則對孩子沒有好處「孩子別哄,玩兒累了就睡了」這句話是不是很多人都聽過,我曾經也聽到過,有時候我抱怨孩子很難入睡的時候,孩子奶奶總這麼說,還會附贈一句:「她在我那裡睡得很好呀,白天玩累了,一到晚上就睡著了
  • 這五種餵飯習慣,看似愛娃,實則害娃,現在知道還不遲
    以前我們常說,有一種冷就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做媽媽覺得你餓。當自己成為父母之後,就真實體會到這種心情了,總擔心寶寶穿少了,冷著,總擔心寶寶吃不飽,餓了。雖說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媽媽們要講究科學育兒,不能讓錯誤的餵飯習慣害了孩子。
  • 常說這四句話的男人,女人是不會珍惜的
    ——<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絕情一點,說的刺耳一點:有的男人們有的時候就是活該沒人愛,就是活該自己孤獨終老。他們最喜歡做的,就是無視女人們愛自己的行為,反倒去追求那些根本看不上自己、對自己絲毫沒有興趣的女人,他們有的時候還會說一些「我愛你,你隨意。」或者是「我會用時間證明我的愛!」這樣的蠢話讓女人難為情。
  • 這四句話「殺傷力」很強,父母再生氣也別對孩子說,容易毀了娃!
    文|西紅柿媽媽溝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說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品質,不但影響了親子關係,還會對孩子的未來成長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如今,很多家長仍然堅信「打是親,罵是愛」的傳統教育理念,有些家長甚至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對孩子說話時,嚴肅而刻薄,無形中對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影響,這就是所謂的語言暴力。某教育學家對1000名孩子跟蹤研究發現:經常受到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將會大幅度上升。
  • 不是哄娃是毀娃!聽到老人對孩子說這6句話,父母一定要阻止
    當今社會,老人帶娃幾乎是大多數家庭的首選。尤其是當年輕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時,孩子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和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一起度過的。老人帶娃很不容易,對此我們當然應該心存感激。但尊重、感恩不等於可以對原則問題妥協。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語言對孩子的影響力真的可以大到影響他們的性格形成以及心理健康。
  • 誰說老人不會帶娃,聰明的老人這樣帶娃,家庭矛盾都少了
    年輕人忙著搞事業,家裡的孩子基本上就只能交由老人來帶,但畢竟老人的思想觀念和現在的生活環境不符。導致很多家裡因為老人帶孩子而鬧得雞飛狗跳,讓老人出了力還不討好。但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帶娃都是一個模式,有的老人就有自己的帶娃妙招。
  • 經常對你說這四句話的男人,說愛你也是假的
    在社會生活中,很多男人是非常虛偽的,然而,很多男人為了讓女人一時開心,會經常說一些虛偽話,哄女人開心,其實這樣的男人是心口不一的,同樣當一個男人,經常對你說這四句話,說愛你也是假的。一, 我很累。很很多人平時工作中都是比較繁忙的,自然而然是非常的疲憊的,然而處在戀愛期的男人,會對女人百般依順,並且有求必應,當一個男人對女人說自己很累的時候,說明他是不願意理會這個女人的,同樣,他對女人的愛也是非常少的了。二, 我很忙。
  • 家長要注意少對孩子說這幾句話,看似在哄娃,實則在毀娃
  • 高考期間,父母最好不要對孩子說這3句話,看似聰明實則錯誤
    不管說什麼,筆者覺得,父母最好不要對孩子說這3句話,看似聰明實則錯誤!可能很多父母覺得,不就是簡單的一句話嗎,問一問應該沒有問題吧。其實不然,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是不愛學習的孩子也知道高考的意義。因此,不管平時學習好還是稍差點的學生,心裡一定有些焦慮。如果學生考得好,他覺得和你說你也不懂;如果學生考得不好,他就更不願說了。這個尷尬的問題,徒增學生的煩惱,真的沒必要問。
  • 層次低的女人,才常說這幾句話,看似正常實則很掉價
    高層次的女人說高水平、高情商的話,低層次的女人說低情商、很掉價的話。我們不能像各個知名主持人一樣,張嘴就是明言,但是我們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嘴巴,該說話時說好聽的話,不該說話時絕不去輕易做評論。層次低的女人,才常說這幾句話,看似正常實則很掉價。第一句話:你怎麼一點都不懂我很多時候,不是男人不懂女人,而是女人太多變了,男人根本就猜不透。
  • 一定不能和寶寶說的四句話
    要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下面這四句話千萬不能和孩子說你媽媽/爸爸不要你了很多長輩都喜歡用這句話來逗孩子,這句話出現在很多場景,有可能是父母生了二胎,有些長輩逗孩子;有可能是孩子哭鬧不聽話;更有甚者,一些長輩說這種話並沒有原因,就是以此作為逗孩子的慣用語。
  • 父母常說這四句話,孩子情商低不了
    一個人若想要成功,便必須智商情商「雙商」在線,「央視名嘴」白巖松也曾就情商這方面發表過言論,他是這麼說的:「情商遠比智商更重要!父母常說這四句話,孩子情商低不了!父母常說這四句話,孩子情商低不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在家長的一味溺愛下,孩子們往往很難做到。
  • 老人帶娃常說的幾句話,不僅傷孩子的心,還會破壞親子關係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隔代育兒在我國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在所涉及的老人中,奶奶依舊佔據帶娃的主力軍,作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紐帶」,她們既可能是親子關係的「催化劑」,也可能是「破壞劑」,有些老人在育兒的過程中口無遮攔,或許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可能傷娃於無形。
  • 一位父親的忠告:千萬不要信男人的嘴,常說這四句話的更要遠離
    有一句老話是這麼說的,「男人的嘴,騙人的鬼」,就是說女人在面對男人時,不能總是聽信男人的花言巧語。有些男人的話聽起來總是那麼美好,總是能用三言兩語哄了女人一次又一次。而女人因為信任,總是願意給男人機會,殊不知一輩子都活在男人的謊言中。那麼什麼樣的男人才是應該遠離的呢?
  • 不會珍惜你的男人,往往愛說這四句話!
    一段好的感情是永遠不會過期的,像廣告詞裡形容的鑽石一樣,永久保存最初的愛。而不珍惜你的男人則會讓感情變質,就像冰箱裡過期的食物,再美味,變了質也只能當垃圾扔掉。一個不會珍惜你的男人,往往愛說這四句話。二:我在忙啊一個愛你的男人也許會為你花很多錢,給你很多物質上的滿足。但是如果從不願花時間陪你。給你花錢的人不一定愛你,但捨不得花時間陪你的,一定不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