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Matt,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堅持科學育兒、理性育兒。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老人哄娃這些話很傷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老人帶娃的話題和婆媳關係的話題一樣,都受到關注。這是因為,在大多家庭中都是由老人幫助帶孩子,這個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與矛盾,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自然就會影響到夫妻與家庭和睦。
有家長覺得,老人帶孩子的確是很辛苦,也實實在在緩解家長的困難,但是,由於老人的思想傳統、教育方法陳舊會導致孩子處於一種危險或者被影響當中。
對於這類觀點,Matt老師在前幾期話題中也聊過關於老人帶娃,如果發生矛盾時,其中重點在於要先解決人的問題,然後才能去解決教育問題。
家長想要解決老人的一些錯誤問題方法有很多種,但需要先清楚有哪些錯誤是必須立即制止、及時改正的,否則就會真的影響孩子的成長。
在一次家庭教育培訓中,有一位母親向我抱怨,由於夫妻兩人工作的的原因,4歲的孩子就請婆婆幫忙照看。
這位媽媽想的是,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無非就是接和送,應該沒什麼問題。
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媽媽發現孩子比以前更粘自己了,開始的時候以為是孩子不捨得自己,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晚上哄孩子睡覺的時候,孩子問的話讓這位媽媽犯了愁。
孩子問,「媽媽,你會不要我嗎?」
媽媽非常詫異,「孩子,你為什麼會這麼問呢?」
孩子說,「奶奶說,如果我不聽話,你就不要我了。」
聽了孩子的話,媽媽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這陣子孩子變得很聽話,原來是因為奶奶這麼說的。
媽媽趕緊安撫孩子,讓孩子不要因為這句話就背負心理壓力。之後,媽媽開始想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老人帶娃的時候使用的方法相對簡單粗暴,比如孩子不聽話了,有些老人就會說,「再不聽話,你媽就不要了你了。」或者,「你就不聽話吧,回頭壞人把你帶走了。」
這種方式就是通過類似嚇唬、恐嚇的形式讓孩子害怕,從而聽從指令。類似這種方式的話還有很多,但有五種類型的話對孩子以及家庭關係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第一句:你媽媽不要你了。
這句話會讓孩子從內心底有一種恐懼,媽媽本來是自己最親近的人,這個人如果不要自己了,那就像世界塌陷一樣,孩子當然害怕了。
第二句:你再這樣就不喜歡你了。
這句話和第一句類似,但程度相對較輕,前幾次說的時候或許還有些效果,但經常說之後,孩子就知道這是假的,也就不會再當真了。
第三句:你怎麼那麼笨。
貶低、指責、埋怨都在這句話的含義裡,對孩子抱有期望沒錯,但過度看重結果而忽略過程也是錯誤的,孩子不是出氣筒。
第四句:別告訴你媽啊。
帶著孩子一起說謊話,老人可能以為這麼說沒什麼的,怕孩子的母親不高興自己慣著孩子,可孩子學會的撒謊和糊弄。
第五句:別跟孩子計較。
老人最常說的一句話,無論家裡還是家外,孩子犯錯了,大人生氣要管教時,老人就會說這句話,有老人撐腰孩子還有怕的嗎?
這五種類型是最常見的,無論是哪一種都會對這個家庭和孩子產生影響。
上面提到的那位母親在抱怨之後,不知道如何妥善解決,希望我能給出一些建議,我的建議是三管齊下,從老人、孩子、老公三方下手。
第一,如何對孩子?
孩子在這裡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所以,第一步要安慰孩子,不要讓孩子內心產生任何的陰影。同時,不能放鬆與孩子交流和管教。
孩子有錯的時候,家長必須站出來進行管教,該定規矩的就要定規矩,該堅持原則的就堅持原則。
第二,如何對老公?
一般出現婆媳問題時,解決的關鍵就在老公身上,同樣,翁婿發生問題時,關鍵的人就在老婆身上。所以,首先要和老公統一戰線、一致對外。
老婆要以孩子的未來作為核心說服老公認同自己的觀點,如果不能說服或者確有難處,那麼一方面不能讓老公再缺席對孩子的管教,另一方面就要直接解決老人的問題。
第三,如何對老人?
當母親或父親聽到、看到老人在說那些話時,第一時間制止,態度要溫和,但語氣要堅定,必要時可以提出一些專家的名字,一般老人還是會信服的。
有些老人思想雖然傳統,但願意接受新理念,這樣的話就可以一起學習家庭教育,使用正確的方式。但有些老人可能比較固執,可又必須請老人帶孩子的話,那麼只能減少老人與孩子接觸的時間,同時加強對孩子和老公管教與溝通。
有老人的家庭,在處理問題上第一原則是不要過激,矛盾激化只能讓問題更加難以解決。老人的問題的確不容易解決,那就去解決老公和孩子,當你們三人統一之後,老人自然也就不會產生作用了。
我是Matt老師,感謝大家關注,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