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為什麼自閉患兒總是"聽不懂話"?
許多星父母常常會覺得自家的星孩為什麼老是"聽不懂",而"聽不懂"好像變成了星孩的生活日程,當父母叫孩子做某件事時,孩子就只會呆站在一旁。其實,星孩"聽不懂"有時是因為父母給孩子的指令超出孩子認知可以理解的程度,所以才會聽不懂。可偏偏讓孩子學會聽指令可以訓練孩子的服從性,服從性又是社交團體中重要的一環,也是日後當孩子進入到校園生活時,能不能融入環境的重要條件之一,父母總不能就這樣不管孩子聽不懂話吧!但是要怎麼說孩子才能聽得懂呢?
-
網絡"遊戲"的泛濫,你孩子的人生是否被偷換了概念?
人類的生命本質是公平的,但是這種本質的公平已經被"經濟"所打破。這"經濟"當然不僅僅指的是金錢和物質,它當然包含一種無形的、也是比金錢更具威力的"經濟"~那就是"名"。所謂的"名",當然是指那些出了名的人名,統一稱呼為"名人"。名人當然也就不同於一般的人名,他們具備一呼百應的能力。特別是在當下的網絡時代,這名人效應尤為明顯。
-
這樣鼓勵孩子,你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和水。各位家長,用這樣的內動力語言經常鼓勵孩子,你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描述總結說感受",用語言表達就是:"我看到⋯⋯這就是⋯⋯你感到⋯⋯。」
-
親身經歷,分享我是怎麼從"躺贏式家長"到「模範家長」的
「躺贏式家長」則指當下85後/90後父母,受社會時代、個人成長經歷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在育兒方面並不過分追求結果,也不喜歡拿孩子攀比。在培育下一代這個副本的過程中,他們全程以佛系態度帶娃,同時善於利用外部工具(如小度智能屏、早教機、掃地機器人等)「偷懶」,然而往往最後都能輕鬆通關,且收穫超預期效果。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家委會學習心得體會
就好象不同的動物一樣,如果家長拿著"擅長爬樹"這一條標準來衡量一個動物的好壞,那麼猴子當然發揮了特長,但是擅長遊泳的魚和擅長負重的大象就成了一無是處的失敗者了。我們何不鼓勵大象去負重,魚去遊泳,發揮出他們的特長來呢?孩子也是一樣,不擅長數學的,英語好也行;文科不擅長,體育好也一樣能為國爭光。只有家長看開了,放下內心的焦慮了,才能去正確引導孩子。
-
防疫情宅家,延期開學,你這樣管教"神獸"也許是上策!
更有甚者,還要面對一個撓頭事,那就是對"神獸"管理教育問題!"遭罪",不少朋友調侃自家"神獸"作呀,打遊戲上網熬夜,早上不起床,上網課隔靴撓癢不頂事!家長盼開學的心情無以言表!大人天天手機不離手,幾天不洗漱,床鋪亂糟糟,"神獸"會暗自竊喜:彼此彼此!家長要克服這些問題,做個愛看書學習、愛生活愛乾淨的"上進生",裝樣子也要象。
-
戰"疫"響了,情感深了!
2020,註定是多事之秋,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新年的第一天給大家特殊的拜年方式"居家拜年"。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我聽從安排,作為一名黨員我絕對服從命令聽指揮。 形式越來越緊,學校要求上報的數據越來越多,越來越細,所以每天都要在班級群裡發不同的通知,分享不同的文件精神,不停地催促家長朋友回覆信息,填寫表格……有時感覺家長也挺累的但是沒有辦法,特殊時期不能掉鏈子。
-
遠離心理疾病,就要大膽的和這類人說"不"
而狗是被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的,於是狗就會在籠子裡痛苦狂奔,驚恐哀嚎,多次實驗後,只要蜂音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嚎,也不狂奔。後來塞利格曼在給狗電擊前,把籠門打開,而狗不但不逃,而是蜂鳴聲一響,不等電擊出現,狗就倒地呻吟和顫抖。它本來可以主動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
從"高級保姆"帶大的皇帝朱由校看:保姆與老人帶孩子有何區別?
為人父母的困惑:到底請誰帶孩子?!現代社會,節奏很快,壓力很大。很多年輕的夫妻,兩人都在上班。早出晚歸,沒有時間去照料孩子。於是很多家庭,都在請保姆帶孩子;也有些家庭,是讓自己的爺爺奶奶,"老人"來帶孩子。這就牽涉到一個問題,是請保姆帶孩子好?還是讓爺爺奶奶,老人們帶孩子好?
-
華玉振:與"擺地攤"感同身受
當共和國總理在莊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城市管理要為"擺地攤"寬容時,我的眼睛溼了。三十四年前剛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家鄉小集鎮的稅務所,因拒絕"出外勤"向"地攤"收稅的風波又勾起我的回憶。所長安排我"出外勤"上街。所謂"出外勤",就是上街丶入村丶進廠,挨家挨戶收稅。我從小厭煩稅務官。據父母講太祖父、祖父都曾經因為挑擔擺攤賣杏、賣黃花菜而被稅務官盤剝過。
-
漢中日報社婦聯與萬邦動物園牛排聯合舉辦"節約糧食 我是光碟小娃"活動
為了讓孩子感受DIY製作樂趣,增強動手能力,引導每個家庭,特別是孩子珍惜糧食、節約糧食。10月17日,漢中日報社婦聯與萬邦動物園牛排共同開展"節約糧食 我是光碟小娃"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動手做披薩,讓孩子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
-
奧修問答:我什麼都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要問什麼.有什麼問題呢?我的問題所尋求的是你的"在",而不是你的反映.
我什麼都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要問什麼。有什麼問題呢?當那個唯一的答案已經那麼明顯——要清醒、要全然,還有什麼語言可以用來回答一個昏睡靈魂的問題呢?我的問題所尋求的是你的"在",而不是你的反映。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它來自一個非常複雜的頭腦。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很直接、很率直,但其實不然。一開始的時候,發問者說:我什麼都不知道。
-
【文明禮儀·秀麗"秀"禮】童蒙養正——少兒文明禮儀
特約欄目多彩肇慶秀麗"秀"禮童蒙養正 · 少兒文明禮儀禮儀不只是外在行為的展現,是通過正確的練習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養成自律、自信、自立、自強的優秀孩子,從內心深處自然散發自信的芬芳。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時候,把一顆什麼樣的種子種在孩子的心中,長大之後孩子的心中就會長出一顆什麼樣的樹。「讓孩子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
這個母親的"瘋狂"舉動,卻引得旁人拍手稱讚
你在購物或就餐,旁邊人的孩子突然哭鬧起來,大人怎麼也勸阻不了——這樣的場面是不是很煩人? 1 啼哭的女孩和"瘋狂"的母親 幾天前,我正陪著孩子購物,突然聽到一陣小孩的哭聲。 而在孩子眼中,遊樂場、公園、餐廳都是他們盡情玩樂的場所,他們理所當然的想得到所有的東西,想獲得最大的滿足。 一旦大人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矛盾就產生了。 講道理,這是一般的家長首先想到的三個字。 但實際上,我們認為講得通的道理,在孩子面前往往卻行不通。
-
"兒臣" 的帳單與 "額娘" 的神回復火了 !
一封大學生和家長的互動書信火了,母子倆用「兒臣」和「額娘」稱呼自己,真的是特別的可愛。千萬別客氣,否則我就不客氣了,空手而歸。喜的是我兒初掌財權能收支平衡,且有盈餘,不負額娘及皇阿瑪家國重託。憂的是我兒省吃儉用,幾日前聽聞已清減20斤,但想來吾兒走時大腹便便,歸時翩翩少年,內心也是歡喜的。吾兒獨自遠行求學,原非額娘狠心。
-
自閉患兒幹預路上最重要的一項"關係"
家有特殊孩讓許多父母總是埋頭於孩子的康復教育,心裡唯一的盼望就是希望孩子可以早日恢復成"正常"的樣子,每天有不同的幹預課程,天天在機構與家裡間不斷的來回波奔。在忙碌中甚至無法關注與特殊孩子間的親子關係。可是,特殊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難道不重要嗎?當然不是。
-
"生孩子"也要AA制嗎?
這是一位女網友<遊野仙蹤>今天,發表的一篇文章,字很少,意味沉重,可畏是一字千斤。她是這樣寫的:"我懷孕六個月了,沒上班在家待著,自己也沒多少存款,我老公今天說生孩子的時候花的醫療費用我倆一人出一半,平攤,我很震驚,想了一天都沒想通他怎麼會這樣說,為什麼呢?"看了之後,我也驚著了。難道是自己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嗎?還是現在的夫妻樣樣都實行AA制,包括生孩子呢?
-
新高考"3+1+2"模式下,怎麼選科?
新高考"3+1+2"模式,把哪些學科救上岸,哪些學科推下水?我認為,談不到把哪個學科"救上岸"或"推下水",改革是大勢所趨,高考也不例外。新高考模式下,對語文、數學、外語沒有什麼影響,突出了物理、歷史兩個科目,對化學科目是一個弱化。
-
"三支一扶"計劃的精神內涵
"三支一扶"計劃的精神內涵是什麼?包含什麼呢?一起跟著小編看一下:「三支一扶」計劃實施以來,一批又一批高校畢業生滿懷激情、奔赴農村、報效祖國,在基層社會實踐中豐富了閱歷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當代大學生責任、奉獻、服務、創新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貌,體現了以「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甘於奉獻的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的服務態度、銳意進取的創新激情」為主要內容的「三支一扶」精神。
-
駁"教師教學質量差點,只要不出事故就是最好的成績"
有教師說,校長開會提出,"教師教學質量差點沒問題,只要不出事故就是最好的成績",我認為 這種說法不對。這是一種不思進取,只求安全的錯誤思想。為什麼要二選一呢?為什麼不能把教學質量和安全都做好呢? 學校的教育方針是什麼?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人才,學校不是公安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