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旅遊:富民惠民 留住美麗鄉愁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鄉村旅遊:富民惠民 留住美麗鄉愁■新天水記者 黃虹景區全面升級,面貌煥然一新,鄉村旅遊景點人氣爆棚,農家樂、度假村、土特產品店生意火爆……「十三五」期間,天水市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旅遊發展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有效抓手
-
閩東之光:古厝修繕,喚醒記憶留住鄉愁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保護古民居、古村落,發展鄉村旅遊,被喻為高山明珠的虎貝鎮不僅常態化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且加速推進傳統村落古厝修繕。這座位於文峰村六家弄中心位置的古厝與平常老宅有許多不同之處,整座有35個廂房。門口有炮樓,炮樓上有三個瞭望孔及朝向各不相同的銃槍射擊孔。根據有關資料記載,該古厝屬清朝寧德縣石堂巡檢司舊址,距今已有近三百年歷史。
-
【了不起的東陽村莊】第一期:南馬鎮花園村
原創 東陽發布 東陽發布前言村莊是故鄉的「代名詞」,鄉愁的「原產地」,淳樸、自然的它哺育著無數人。一脈青山,一條綠水;一個村莊,幾座老屋。 花園村風貌2016年7月1日,花園村黨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同年花園村榮膺「中國十大國際名村」,並連續多年名列「中國名村綜合影響力300佳」前三甲,還被授予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中國十大名村、全國鄉村振興示範村、中國十大最美鄉村、首批全國農村幸福社區、首批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十佳生態文明村、中國十佳小康村
-
延平巨口用古厝留住鄉愁、留住文脈、留住遊客
在鄉村變化中感受鄉村之美 於生活和藝術中發現正能量 今日巨口盡顯風採 你赴約了嗎?
-
手繪民俗文化 留住美麗鄉愁
12月27日,在優美與靜謐的三裡河街道樂中民宿裡,迎來了黃淮學院的17名師生,他們運用他們自身專業,發揮自己藝術特長,對牆面進行了整體繪畫裝飾,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鄉土文化、農耕文化繪到其中,扮靚了新農村,也留住了美麗的鄉愁。
-
漳州南山文化生態園:留舊,留住「鄉愁」
近年來,漳州市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走生態發展之路,持續探索「生態+」模式,不論是生態項目還是美麗鄉村建設,堅持留住「舊」,保護古街、古宅、古樹、古道、古井等,並賦予新功能讓老建築的「生命」得到延續,從而留住「鄉愁」。
-
浦江:以傳承文明留住美麗鄉愁
近年來,浦江縣以美麗鄉愁為主線
-
嵌入圍牆裡的「鄉愁」
悠悠鄉愁,在故鄉的山水裡,在捨不得丟棄的老物件裡,更在遠方遊子的夢縈裡。 在廣西欽州市,遠處青山如黛、近處流水潺潺、鄉村宜居宜業的願景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欽州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接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積極推進「美麗村屯」建設,一批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村屯,正成為當地「新名片」。
-
雄安,為你留住鄉愁
韓冰攝雄安新區管委會公共服務局副局長張雙龍表示,為保護雄安新區的「鄉愁文化遺產」,雄安新區在全國沒有可資借鑑的情況下,率先成立雄安新區「記得住鄉愁」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首創雄安新區「鄉愁文化遺產」保護理念。隨著「記得住鄉愁」專項行動的開展,雄安新區鄉愁家底變得清晰起來。目前,雄安全域物質類鄉愁點總數2367項,非物質類鄉愁遺產總數186項。
-
[留住鄉愁]童謠聲音,留住隆都人家的記憶
一種熟悉聲音,一座城市,留住的是滿滿的鄉愁。家鄉話,熟悉的童謠,無論您在何方,無法淡忘。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西彭鎮長石村建村史館記錄鄉愁
▲長石村村史館老物件記錄時代變遷新建成的長石村村史館在長石村村委會三樓,裡面擺放著充滿了歷史韻味的農業生產工具、鏽跡斑駁的鐵燙鬥、東方紅牌縫紉機、永動牌自行車……一件件充滿回憶的老物件呈現在眼前,讓人仿佛穿過了時光隧道,向我們講述著這裡的歷史變遷,成為留住鄉愁
-
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開心農場」留住田園鄉愁
敬老院的院長王玉煥說,當時在建設敬老院時聽取鄉親們的意見,在院內集中規劃了一片菜地讓想種地的老人種菜,通過集中規劃菜地維護好院裡環境、留住田園鄉愁。如今的敬老院裡庭院整潔,「開心農場」裡瓜果飄香,老人們喜笑開顏,「四季有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菜」讓老人們邁向田園美、生態美和生活美的幸福生活。
-
雨中的都市田園生活:留住鄉愁「農事忙」
受訪單位供圖中新網重慶7月12日電 題:雨中的都市田園生活:留住鄉愁「農事忙」作者 彭國威煙雨朦朧中,一條小河鬥折蛇行,將鬱鬱蔥蔥的田地自然分割成稻田和菜地南北兩塊,嫩綠的菜園裡,正在採摘收穫的男女老少,不時傳出歡聲笑語。
-
自貢自流井區:老城復興留住歷史文化美麗鄉愁
城市建設的有機更新中,留住了滿滿的鄉愁。訪現場特色街區滿滿鄉愁走進中國唯一一座井鹽史專業博物館所在地的西秦會館——中華路歷史文化街區,記者看到,街道兩旁巋然屹立著西秦會館、市人民電影院、桓侯宮、老金庫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築,既延續了歷史、留住了鄉愁,也為自流井留下了獨具的歷史文化符號。
-
留住鄉愁!宿遷大叔耗時半年編寫紀念冊送鄉親
為了留住鄉愁,留住鄉親們的記憶,周生華花費六個多月時間編寫了一本《留住鄉愁煙墩記憶》紀念冊,並把第一批印製完成的紀念冊發放給了老鄉們。 看著父老鄉親熟悉的面容,看著老家的一草一木,周生華萌發了編寫煙墩紀念冊留住鄉愁的想法。 雖然有人說他沽名釣譽,有人說他不務正業,但周生華的想法還是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這也堅定了周生華把紀念冊編好的決心。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尤其是現如今農耕嬗變,站在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的歷史節點上,此舉對於如何傳承農耕文化、留住農耕記憶、弘揚農耕文明、教育子孫後代,都具有很好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也留住了展現豫東農耕文明的一張「特色名片」。
-
守護木棉秋楓 留住鄉愁記憶
它們歷經歲月滄桑,見證時代變遷,寄託著濃濃鄉愁。古樸蒼勁,高聳雲霄,錢東鎮徑口村的這棵木棉樹樹體巨大,樹高15多米,樹圍10.5米,平均冠幅達70.5米,屬二級古樹。相傳,木棉古樹為徑口村先祖於清康熙年間栽種,數百年來生機勃勃,讓人嘆為觀止。這棵木棉從我小的時候,聽90多歲的老人說,他還是小孩的時候,木棉就這麼大棵,我們這棵木棉與其它木棉不同有自己的特色,就是沒有刺。
-
幼兒園成了留住鄉愁的「名片」
翔安教育集團創辦近三年來,堅持用活本地田園與民俗資源,讓孩子們親近自然、感知鄉土、體驗鄉情,也讓幼兒園留住鄉愁,找到正確的辦園方向。用活田園資源,讓孩子在自然中成長許厝幼兒園是翔安教育集團首批開辦的幼兒園之一。幼兒園周圍是成片的西瓜地、紅薯地。
-
密雲區古北口鎮河西村 「百家姓村」留住鄉愁
留住鄉愁,發展精品民俗旅遊業,張玉山和村民們盼著這個陳列室能夠招來更多客源:「我們的客源已經從幾百人發展到每年三萬多,村民的年收入也增長到每人每年1萬5千多元,通過網絡宣傳,陳列室的物件和村裡的文化被越來越多的遊客所知。」下一步,村裡計劃建設更大的鄉村史陳列室,放入更多的老物件和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