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木棉秋楓 留住鄉愁記憶

2021-03-04 潮州電視臺
饒平縣錢東鎮有兩棵遠近聞名的古樹,不僅顏值高,還特別高壽,其中一棵是350多歲的木棉,另一棵則是850歲的秋楓。它們歷經歲月滄桑,見證時代變遷,寄託著濃濃鄉愁。古樸蒼勁,高聳雲霄,錢東鎮徑口村的這棵木棉樹樹體巨大,樹高15多米,樹圍10.5米,平均冠幅達70.5米,屬二級古樹。相傳,木棉古樹為徑口村先祖於清康熙年間栽種,數百年來生機勃勃,讓人嘆為觀止。

這棵木棉從我小的時候,聽90多歲的老人說,他還是小孩的時候,木棉就這麼大棵,我們這棵木棉與其它木棉不同有自己的特色,就是沒有刺。

歷經數百年風吹雨打,木棉古樹依然雄偉如故。每當春天來臨,木棉萬花綻放,紅染雲天,與周圍的村莊、青山綠水相互映襯,成為徑口村一道美麗的風景。

每年從春分到清明時節就開花,全部是紅色的,非常美麗,每年村民都來撿落花然後曬乾,作為藥用,可以治療痢疾,外出的村民都讓村裡的父老鄉親曬乾後給他們寄過去。

漂洋過海,跨越千山,寄去的不僅僅是一朵木棉花,更是鄰裡鄉親間的一份深情厚誼。也正因此,木棉樹在村民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得到世代徑口村民的保護與善待。

我們村把它當做寶,我們老人協會對它進行管理,每年都有覆蓋新土,把木棉當做寶貝來保護。

每個村莊,都有一棵充滿故事的古樹。在錢東鎮黃都嶺村一座古廟旁,這棵秋楓枝繁葉茂,終年常綠,樹冠呈圓蓋形,樹姿壯觀。古樹樹高18.2米,樹圍8米,要6個大人才能合抱過來。古樹主幹多洞孔,進入4人後仍顯寬敞,據村民介紹,樹洞最多可容納10人。

這棵樹從先祖創鄉的時候,已經很茂盛了,先祖創鄉,大概是從宋孝宗1186年開始到現在,據專家考證,這棵樹有850多年的歷史。

這棵秋楓為一級古樹,樹幹上布滿青苔,訴說著久遠的故事,斑駁的樹皮,鐫刻著時光的印記。幾百年來,村民細心呵護著這棵古樹。

我們對這棵古樹每年都有噴藥殺蟲,對樹上的寄生植物清理掉,還有施肥,加圍欄把它保護起來。

春去秋來,年復一年,秋楓根植鄉村一隅,庇護著一方鄉民,見證著村莊的日新月異。對於村民來說,無論走到多遠,無論身處何方,家鄉的秋楓永遠讓人難以忘懷。

我們的村民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記得這棵古樹,回來也經常會過來看一看瞧一瞧,讓我們後代都記住了鄉愁。

這是最熟悉也是最真切的家鄉風景。一棵古樹,一個村莊,守護古樹,留住鄉愁。

版權聲明:

未經許可,嚴禁擅自轉載、複製、改編本臺新聞作品,違者將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

看潮州APP

以「融視界  潮天下」的大潮州氣概

承載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和文化情懷

 C位出道

看潮州APP現已上架APP Store和各大安卓應用市場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在各市場搜索「看潮州」下載

搶鮮體驗

// 掃描二維碼    下載看潮州 //

一手掌握  看遍潮州

紅桃粿APP將逐步停止更新

用戶可使用原帳號登錄看潮州APP

相關焦點

  • 杭州富陽:農耕文化博物館 留住鄉愁記憶
    杭州富陽:農耕文化博物館 留住鄉愁記憶 2014-08-28 07:43:00 導讀:農耕文化博物館,由一幢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磚木結構民居改造而成,裡面陳設著100多件農耕工具和農業生活用品,原汁原味地展現了改革開放前各時期的山區農民生活風貌。
  • [留住鄉愁]童謠聲音,留住隆都人家的記憶
    一種熟悉聲音,一座城市,留住的是滿滿的鄉愁。家鄉話,熟悉的童謠,無論您在何方,無法淡忘。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尤其是現如今農耕嬗變,站在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的歷史節點上,此舉對於如何傳承農耕文化、留住農耕記憶、弘揚農耕文明、教育子孫後代,都具有很好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也留住了展現豫東農耕文明的一張「特色名片」。
  • 用記憶打撈歷史 以鄉愁展望未來——唐村鄉愁記憶館
    作為首個街道村史館這裡儼然已經成為了王曲人的「精神家園」重煥光彩的古宅裡有著怎樣的鄉愁記憶?讓我們共同走進三間小屋用記憶打撈鄉村歷史以鄉愁展望美好王曲/////////村貌不再,何處尋鄉愁?街村由來、歷史傳承,小屋牆上的一張張展板追溯著王曲街道的歷史沿革,講述著一段段故事,帶大家共同回味王曲的傳奇往事,為一個個戀鄉的人們留住了鄉愁。
  • 閩東之光:古厝修繕,喚醒記憶留住鄉愁
    保留鄉土文化的同時,傳承鄉村人文血脈,讓古民居成為守望相助、留住記憶、記住鄉愁的地方,煥發古民居的活力。據了解,為確保古厝修繕能在年前完工,虎貝鎮特聘請古建專家攜手文峰村技術較高和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對古厝進行為期2個月的修繕。通過財政撥款40餘萬元作為配套資金,用於古厝保護修繕工作。在保護中開發人文旅遊資源,以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 漳州南山文化生態園:留舊,留住「鄉愁」
    近年來,漳州市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走生態發展之路,持續探索「生態+」模式,不論是生態項目還是美麗鄉村建設,堅持留住「舊」,保護古街、古宅、古樹、古道、古井等,並賦予新功能讓老建築的「生命」得到延續,從而留住「鄉愁」。
  • 三汊港鎮港頭俞姓人家:留住記憶中的鄉愁
    根據自己的記憶,他用紅梨木和樟木按一定的比例製作各種農耕器具,「這些擺件不僅好看,還能使用,都是按比例縮小後成的的貨真價實的物件,希望後人記住這些農耕文化,不要忘記祖先的智慧。」俞老介紹說。經過幾年的製作,上百套「能動起來」的農具模型,讓人們留住記憶中的鄉愁。俞中棠130餘年前由縣城遷往三汊港,是因為當年的三汊港,憑著暢達的鄱陽湖水系,成為商賈雲集的碼頭。
  • 大漠深處留得住的鄉愁——民勤鄉村記憶博物館
    這是一座收藏光陰貯存記憶的鄉村記憶博物館。習總書記說,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鄉愁,它是一處抹不掉的記憶,如羈鳥戀舊林,如池魚思故淵,熟悉,卻又模糊,往往可以觸動你的內心。
  • 密雲區古北口鎮河西村 「百家姓村」留住鄉愁
    記者在鄉情村史陳列室見到了老支書張玉山,他說,「百家姓」是村裡最亮眼的歷史記憶,也是今後發展民俗旅遊的第一招牌。百家姓牆河西村鄉情村史陳列室,進門的一正面牆上,鑲嵌著135個鑄金浮雕字,「宗、谷、鄭、紀、侯……」村子裡真的有這麼多姓氏嗎?張玉山笑著說,「比牆上這些還多,如今村子裡人口的姓氏已經達到了136個了。」
  • 龍巖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存在短板 留住鄉愁記憶任重道遠
    原標題:留住鄉愁記憶任重道遠 核心提示: 我市擁有豐富的古民居、古村落、古道遺存和傳統文化等資源,這些是我們現代社會不可多得的財富和我們閩西文化的重要承載體。然而,在保護這些資源中,存在與民生計矛盾、人才短板斷層等困境,使得很大一部分珍貴遺產沒能受到很好的保護而消亡。
  • 留住鄉愁!宿遷大叔耗時半年編寫紀念冊送鄉親
    為了留住鄉愁,留住鄉親們的記憶,周生華花費六個多月時間編寫了一本《留住鄉愁煙墩記憶》紀念冊,並把第一批印製完成的紀念冊發放給了老鄉們。 看著父老鄉親熟悉的面容,看著老家的一草一木,周生華萌發了編寫煙墩紀念冊留住鄉愁的想法。 雖然有人說他沽名釣譽,有人說他不務正業,但周生華的想法還是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這也堅定了周生華把紀念冊編好的決心。
  • 雨天探訪雨兒胡同 老北京怎樣留住老街坊「鄉愁」
    眼前的這一切,得益於北京市東城區近年來的種種努力——通過「架空線入地」、「胡同不停車」、「共生院」等措施,讓「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胡同景觀重現,雨兒胡同也留住了那份老北京街坊的鄉愁。
  • 企石:2017千年秋楓文化節開幕 21項主題活動精彩紛呈
    秋楓文化節開幕晚會昨晚舉行  晚會以民俗舞蹈、器樂、詩樂到現代戲劇、動漫等從古至今,以藝術的形式展示從過去到未來,充分凸顯企石文化中的多元性。晚會在古老的秋楓樹為故事配合傳統的舞草龍中拉開序幕。隨後還上演了男聲重唱《清水盈盈》、女子群舞《莞香》、歌伴舞《我的老地方》等精彩節目,記者在「文化企石 創意未來」——2017年企石鎮千年秋楓文化節暨民俗動漫嘉年華開幕式文藝晚會的現場,看到現場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即使天空偶爾下著小雨,也絲毫不減群眾的熱情。   千年秋楓文化節,是企石鎮圍繞建設文化名城戰略,依託自身文化優勢而精心打造的一個文化品牌。
  • 自貢自流井區:老城復興留住歷史文化美麗鄉愁
    城市建設的有機更新中,留住了滿滿的鄉愁。訪現場特色街區滿滿鄉愁走進中國唯一一座井鹽史專業博物館所在地的西秦會館——中華路歷史文化街區,記者看到,街道兩旁巋然屹立著西秦會館、市人民電影院、桓侯宮、老金庫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築,既延續了歷史、留住了鄉愁,也為自流井留下了獨具的歷史文化符號。
  • 手繪民俗文化 留住美麗鄉愁
    12月27日,在優美與靜謐的三裡河街道樂中民宿裡,迎來了黃淮學院的17名師生,他們運用他們自身專業,發揮自己藝術特長,對牆面進行了整體繪畫裝飾,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鄉土文化、農耕文化繪到其中,扮靚了新農村,也留住了美麗的鄉愁。
  • 浦江:以傳承文明留住美麗鄉愁
    近年來,浦江縣以美麗鄉愁為主線
  • 幸福人居看變化|花園村:留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幸福人居看變化|花園村:留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2019-12-28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護記憶留住「鄉愁」 華陽街道麓湖公園社區漁獲節盛大開幕
    在詩人余光中的詩歌中,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更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在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麓湖公園社區居民的心中,鄉愁是什麼呢?也許正如今年麓湖漁獲節的主題:「我們一起經歷的事,終將把我們連為一體。」我覺得漁獲節是一種鄉愁文化的養成,龍舟賽也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在麓湖居住有家鄉的感覺,我倡導鄰居們都來參與這項積極向上的活動。」麓湖公園社區作為本次漁獲節主辦方之一,組建了一支「麓戰隊」,參與了此次環島巡遊,並參與龍舟賽的表演賽。麓湖公園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從完善基礎設施、增加公共服務等方面不斷提升麓湖居民的幸福感。
  • 南京大學圖書館原館長計秋楓教授逝世
    我國著名國際關係史學者,南京大學圖書館原館長,南京大學歷史學系原副系主任,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計秋楓同志
  • 鄉村旅遊:富民惠民 留住美麗鄉愁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鄉村旅遊:富民惠民 留住美麗鄉愁■新天水記者 黃虹景區全面升級,面貌煥然一新,鄉村旅遊景點人氣爆棚,農家樂、度假村、土特產品店生意火爆……「十三五」期間,天水市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旅遊發展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有效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