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過敏原標識管理介紹 (國外篇)

2020-12-22 食品夥伴網


  1.Codex


  (1)「含有」食品過敏原標識規定


  食品法典委員會在《預包裝食品標籤通用標準》(CXS 1-1985)中規定8類強制性標識的過敏原:


  (a)含有麩質的穀物,即小麥、黑麥、大麥、燕麥、斯佩耳特小麥或其雜交品種及其製品;


  (b)甲殼類及其製品;


  (c)蛋類及蛋製品;


  (d)魚類及魚製品;


  (e)花生、大豆及其製品;


  (f)奶類及奶製品(包括乳糖);


  (g)樹生堅果及堅果製品;


  (h)濃度為10mg/kg或以上的亞硫酸鹽。


  (2)「可能含有」食品過敏原標識規定


  食品法典委員會沒有對由於交叉汙染導致的「可能含有」過敏原標識作出明確規定,但在《預包裝食品標籤通用標準》(CXS 1-1985)規定:通過生物技術生產的任何食品或食品配料中如含有上述八類產品的致敏物質,應做出標示。如無法通過標識就食品中的致敏物質提供足夠信息,帶有致敏物質的食品不得銷售。


  2.歐盟


  (1)「含有」食品過敏原標識規定


  (EU) No 1169/2011附錄2(ANNEX II)中規定14類強制標識的過敏原(除豁免外):


  (a)含有麩質的穀類,即小麥:(斯佩耳特小麥和東方小麥)、黑麥、大麥、燕麥、或他們的雜交品種及其製品 ;


  (b)甲殼類動物及其製品;


  (c)雞蛋及其製品;


  (d)魚及其製品 ;


  (e)花生及其製品;


  (f)大豆及其製品;


  (g)奶及其製品 ;


  (h)堅果,即杏仁(Amygdalus communis L.)、榛子(Corylus avellana)、核桃(Juglans regia)、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 (Wangenh.) K. Koch)、巴西堅果(Bertholletia excelsa)、開心果(Pistacia vera)、夏威夷果(Macadamia ternifolia)及其製品;


  (i)芹菜及其製品;


  (j)芥末及其製品;


  (k)芝麻及其製品;


  (l)羽扇豆及其製品;


  (m)軟體動物及其製品;


  (n)濃度大於10mg/kg 或 10mg/L 的二氧化硫和亞硫酸鹽(按照建議直接食用或按照廠家說明調配的產品中的總二氧化硫計)。


  (2)「可能含有」食品過敏原標識規定


  歐盟立法沒有任何具體規定來說明食品中可能存在與偶然存在能引發過敏或不耐症的物質或產品的信息,該類信息可由食品經營者自願提供。歐盟(EU)No 1169/2011法規的第36條涵蓋了自願食品信息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a)不能誤導消費者


  (b)不應有歧義或混淆消費者


  (c)應基於相關的科學數據


  3.美國


  (1)「含有」食品過敏原標識規定


  美國《食品致敏原標識及消費者保護法案》(2004)(FALCPA)規定8種強制標識的過敏原(除豁免外):奶、雞蛋、魚類(如鱸魚、比目魚或鱈魚)、甲殼貝類(如蟹、龍蝦或蝦)、樹生堅果類(如杏仁、美州山核桃或胡桃)、小麥、花生、和大豆。


  食品過敏原可緊接標示於原料清單之後(標示含有…),或涵蓋於內容物清單內(如:麵粉(來自小麥))。


  (2)「可能含有」食品過敏原標識規定


  在食物過敏原的情況下,「交叉接觸」是指當一種過敏性食物的殘留物或微量被摻入另一種不打算含有它的食物中時發生的。在美國,對於交叉接觸,製造商可以自願在食品上貼上建議性或預防性過敏原標籤聲明,以告知消費者可能存在的食品過敏原。但美國FDA食品行業指南《食品致敏原標識及消費者保護法案2004指導問答(4版)》提到,FDA在較早的指南中建議,不應使用「可能含有[過敏原]」等預防性標籤來代替遵守現行良好生產規範(cGMPs),任何諸如「可能含有[過敏原]」之類的聲明必須是真實的,不具有誤導性。


  美國FALCPA中規定的過敏原標籤要求不適用於因交叉接觸而無意添加到食品中的主要食品過敏原,FDA正在考慮如何更好地管理製造商使用預防性過敏原標籤的聲明,以便更好地告知消費者過敏原信息。FALCPA要求FDA向國會提交報告,報告的一部分評估預防性過敏原標籤的使用和消費者對該類標籤的偏好,但美國目前還沒有發布關於預防性過敏原標籤管理的相關法規。


  4.澳新


  (1)「含有」食品過敏原標識規定


  《澳新食品標準法典—警識、警告語聲稱的信息要求》Standard 1.2.3及《澳新食品標準法典—附表9—強制性警示聲明》Schedule 9中規定14種強制標識的過敏原(除豁免外):


  (a)含有麩質的穀類:小麥、黑麥、大麥、燕麥、斯佩爾特小麥及其雜交品種;


  (b)甲殼類;


  (c)蛋類;


  (d)魚類;


  (e)花生;


  (f)大豆;


  (g)芝麻;


  (h)樹生堅果;


  (i)羽扇豆;


  (j)濃度大於等於10 mg/kg的亞硫酸鹽。


  (2)「可能含有」食品過敏原標識規定


  在澳新,由於交叉接觸產生的致敏原不屬於澳新食品標準法典中強制性標籤的要求,但製造商不能免除向其消費者傳達其可能敏感的過敏原存在的責任,製造商可以使用預防性過敏原標籤(PAL)自願聲明這些過敏原。澳大利亞食品與雜貨理事會(AFGC)和過敏原局發布《2019年食品行業過敏原管理和預防指南》和《自願附帶微量過敏原標籤》(簡稱VITAL),要求製造商在經過強有力的基於VITAL風險評估過程後才能應用PAL,並以清晰、準確和一致的方式進行描述。推薦的最佳標籤格式為:


  (a)配料表上以粗體形式標出過敏原;


  (b)使用「含有」的過敏原概括聲明;


  (c)必要時採取預防性過敏原聲明。在進行VITAL風險評估後,PAL建議使用「可能存在:過敏原x,過敏原y」的格式。


  舉例:最佳標籤格式


  5.加拿大


  (1)「含有」食品過敏原標識規定


  《加拿大食品藥品條例》B.01.010中規定13種強制標識的過敏原(除豁免外):


  (a)杏仁、巴西堅果、腰果、榛子、澳洲堅果、山核桃、松子、開心果或核桃;


  (b)花生;


  (c)芝麻;


  (d)小麥或黑小麥;


  (e)雞蛋;


  (f)牛奶;


  (g)大豆;


  (h)甲殼類;


  (i)貝類;


  (j)魚類;


  (k)芥菜籽;


  (l)含麩質的穀物:大麥、燕麥、小黑麥、小麥;


  (m)濃度大於等於10ppm的亞硫酸鹽。


  (2)「可能含有」食品過敏原標識規定


  當食品製造商採取了所有合理控制措施,但食品中仍然意外存在食品過敏原時,食品製造商和進口商可使用交叉汙染聲明,但交叉汙染聲明不能替代遵守良好的生產規範。當故意將過敏原或含有過敏原的成分添加到食品中時,不得使用交叉汙染聲明。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強制性的食品過敏原和麩質聲明。


  交叉汙染聲明與所有標籤聲明一樣,均受《加拿大食品藥品法》第5(1)小節的約束,必須真實,不得誤導。如果預包裝產品的標籤上含有聲明,警告消費者由於交叉汙染的風險,該產品可能含有食物過敏原或麩質,交叉汙染聲明方式如下:


  (a)交叉汙染聲明必須在「食品過敏原、麩質來源和添加亞硫酸鹽」聲明後立即聲明,或者(如果沒有),則在配料表後聲明,並且必須出現在與「食品過敏原、麩質來源和添加亞硫酸鹽」聲明或配料表相同的背景顏色和/或固體邊界內。 [B.01.010.4(1)(a)(i)-(ii),FDR]


  (b)交叉汙染聲明必須在與「食品過敏原、麩質來源和添加亞硫酸鹽」聲明或(如果沒有),必須與配料表之間無任何書面、印刷或圖形材料的情況下出現。[B.01.010.4(1)(B),FDR]


  (c)如果交叉汙染聲明不以標題開頭,且在配料表或食品過敏原來源聲明之後的同一行開始,則該標題必須以粗體顯示。[B.01.010.4(1)(c),FDR]


  (d)如果交叉汙染聲明以標題開頭,且在配料表或食品過敏原來源聲明之後的同一行開始,則該標題必須以粗體顯示。[B.01.010.4(1)(d),FDR]。


  加拿大衛生部和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建議食品製造商和進口商僅使用以下描述在食品標籤上引入預防/交叉汙染聲明:


  「 可能含有: [X]」或「可能含有:[X]」(如果它開始於單獨的一行)


  其中X是過敏原指定來源名稱。


  注意:如果交叉汙染聲明開始於單獨的一行,「可能含有」標題不必加粗(見下面的選項1)。


  以下示例說明了在配料表和「食品過敏原、麩質源和添加亞硫酸鹽」聲明之後顯示交叉汙染或預防聲明的兩種可接受形式。


  選項1:


  成分:白豆,水,糖,豬肉,鹽,改性玉米澱粉,洋蔥粉,芥末,香料。


  含有:芥末


  可能含有(或可能含有):芝麻,大豆


  當「可能含有」語句開始於新行時,它可以用粗體或常規形式顯示。


  選項2:


  成分:白豆,水,糖,豬肉,鹽,改性玉米澱粉,洋蔥粉,芥末,香料。


  含有:芥末。可能含有:芝麻,大豆。


  在本例中,「可能含有」語句不能以新行開頭時,必須以粗體顯示。

相關焦點

  • 食品過敏原標識管理介紹(國內篇)
    故最常導致過敏反應的食物,以蛋類、花生、大豆、乳品、魚類、甲殼類和堅果類食品等為多見。有效的預防手段之一就是在食品標籤中標示所含有或可能含有的食品致敏物質,以便提示有過敏史的消費者選擇適合自己的食品,針對這些含有或可能含有的食品過敏原的標籤標識,世界各地的法規要求不盡相同。
  • 完善標識管理 將食品過敏原「拒之門外」
    數據顯示,全球3%—4%的成年人和6%—8%的嬰幼兒對食物過敏,食物過敏發病率逐年升高。業內專家認為,應創建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的消減和控制技術,建立快速、精準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完善食品中常見過敏原標識的管理。
  • 食品過敏面臨六大挑戰 精準技術檢測和標識管理亟待不斷完善
    、標準法規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圍繞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調控、檢測方法、過敏原標識等內容進行交流探討。與會專家認為,應積極推進食品加工過程中過敏原的消減和控制技術創建,建立快速、精準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完善食品中常見過敏原標識的管理。
  • 標示過敏原:食品安全必有主張
    國外重視過敏原標示    「國外對食物過敏的關注和研究已有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在食物致敏原的控制和管理方面發展最快的是近10年。無論從法規制定,還是公眾宣傳及研究方面,國際上對食物過敏非常關注。」
  • 國外食品過敏原標註多為強制 我國生產企業執行良莠不齊
    食品過敏是一種常見病與多發病,發生食品過敏,輕者會引起蕁麻疹、溼疹等皮膚疾病,嚴重者會引發休克,危及生命。而且,由於現代食品的原料複雜,很多消費者甚至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就攝入了過敏原,對健康造成危害。
  • 國外如何標識轉基因食品(圖)
    記者對天津超市裡的一款醬油調查了解到,其製作原料使用的是轉基因豆粕,但在外包裝上並沒有明確標識。記者首先致電醬油生產廠家,得知其生產原料之一的豆粕來自於秦皇島一家知名糧油外企。記者聯繫到這家企業一名姓左的銷售人員,據他介紹,醬油生產廠家從他這裡買進轉基因大豆製成的豆粕,用以生產醬油。
  • 英國調查標註為「可能含有」的過敏原標識
    食品夥伴網訊    據英國食品標準局消息,11月4日英國食品標準局公布了對過敏原標識的調查結果。本次調查旨在更好的摸清英國預包裝食品的過敏原標註情況,同時了解「可能含有」某種過敏原的交叉汙染情況。    英國食品標準局調查了標註有「可能含X」或「不適於X過敏人群」產品當中乳品、麩質、花生、榛子的含量水平。共採集樣本1016個,涉及12個品項。
  • 過敏可引發致命危險 食企別忽視過敏原檢測和標註
    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主辦的2019年第十屆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特醫食品與健康食品產業專題論壇上,與會專家及代表圍繞如何對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生產過程中過敏原進行監控進行了深入探討。我國嚴重的過敏反應70%左右都是由食物過敏引起的,與會專家認為,對於食品過敏原檢測是必要的,應在食品預包裝上標註過敏原。
  • 包裝食品留意「過敏源」信息
    「剛接診了一名因吃了校門口包裝食品而出現蕁麻疹的小學生,蕁麻疹是身體免疫反應的表現。」醫院的醫生對記者說,消費者購買包裝食品不看成分和部分食品包裝標籤信息不全,都是釀成過敏病患頻發的重要因素。薯片,果凍,瓜子……這些看似不起眼兒的包裝食品一旦食用後過敏,輕則引起皮膚、胃腸道過敏症狀,重者可致過敏性休克,甚至喪命。
  • 有機食品監管及標籤標識規定(國內篇)
    1.2 有機食品標籤標識要求   中國要求只有獲得中國有機認證的食品才可以在其包裝上標註有機認證的標誌、「有機」、「ORGANIC」等字樣、圖案(包括國外的有機認證標誌、標識)。   僅獲得國外有機產品認證的,根據《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和《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也不得在產品、產品最小銷售包裝及其標籤上標註「有機」、「ORGANIC」等可能誤導公眾的文字表述和圖案,包括國外的有機認證標誌、標識。
  • 過敏原信息要在食品包裝袋上標明
    長江商報消息 三成品牌食品「忽略」或「含糊其辭」本報訊(記者 劉迅 通訊員 郭林)市民上超市挑選袋裝食品,大多只看價格、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極少有人留意過敏原信息。
  • 食品包裝將提示"過敏原" 涉及8大類食品及製品
    今後在食品包裝上有可能標註「過敏原」,消費者在商場隨處可以看到「食品過敏」類的標籤。在昨天的「食品安全與過敏原專家研討」上相關專家作出上述表示。   一項針對3974名15歲至24歲健康人群的調查結果顯示:約有6%的人曾患有食物過敏。
  • 世界各國食品過敏原種類解讀
    2016年 1月,加拿大也先後召回未標註雞蛋過敏原的冷凍海鮮食品、「爽口牌」海鮮產品及冷凍魚餅等。      為什麼未標註過敏原產品被屢屢召回,企業對各個國家過敏原成分和法規了解不夠。食品夥伴網將為大家進行了詳細解讀。
  • 超市部分食品過敏原標註混亂,你知道嗎?
    文/本報記者  侯利珍  王文博2012年4月20日,衛生部正式發布《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第55條對關於致敏物質的標示作了明確規定,建議食品企業明示食品所含過敏原。
  • 知否|芝麻也會引起過敏?國外要把它加入常見過敏原
    在日常生活中,牛奶、雞蛋、花生、堅果、魚、甲殼類貝類、小麥和大豆被稱為「八大過敏原」,這也是人們很熟悉的過敏原。美國聯邦法律就規定,這些產品必須清楚地標示在包裝食品上,明示給消費者。而芝麻也是我們日常經常會吃到的食品。芝麻中含有豐富的鈣、膽鹼、肌糖、蛋黃素、維生素E以及不飽和脂肪酸,多吃芝麻能夠補鈣並降低膽固醇,有護膚美容、減肥塑身以及緩解衰老的功效。但是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芝麻造成患者出現過敏症狀比之前認為的要廣泛的多,這種普遍性使得芝麻可以被納入過敏原。與此同時,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正考慮將芝麻添加到要求在食品標籤上明示的過敏原清單中。
  • 專家透露明年八類食品將標註過敏提示
    昨天,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食品安全與過敏原專家研討會」上,與會專家透露,目前我國開始相關標準修訂,國家相關法規將有望要求標註過敏提示。   標註「可能含有」是對消費者負責   中華醫學會呂相徵博士介紹,一項針對3974名15~24歲健康人群的調查結果顯示:在15~24歲年齡段健康人群中,約有6%的人曾患有食物過敏。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修改《食品標識管理規定》的決定
    《食品標識管理規定》根據該決定作相應的修訂,重新公布。廣大食品生產者和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認真學習和掌握新修改的《食品標識管理規定》,規範食品標識標註,加強管理和監督檢查,嚴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 進一步加強食品標籤標識規範管理
    為進一步加強食品標籤標識規範管理,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護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區市場監管局加強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紮實有效開展食品標籤標識管理專項整治工作。全面清理排查,掌握基礎情況督促轄區各生產主體全面梳理在產預包裝食品標籤,匯總後統一交該局備案審查。
  • 如何檢查皮膚過敏,過敏原檢測報告怎麼看?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經常看到有些人臉上身上時不時的長滿了紅疹子,有可能還會瘙癢,其實這都是皮膚過敏的症狀。其中有不少人的過敏現象會在短暫的停歇之後又會捲土重來,經常這樣反反覆覆,讓人難以忍受,嚴重時還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 檢驗檢疫提醒 進口食品接觸產品也要有中文標識
    近日,天津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查獲了一批自日本進口的不合格兒童餐具,不合格原因為無中文標識。目前,該批貨物已在檢驗檢疫部門的監督下完成了標籤整改。據了解,該批進口兒童餐具分為食物盤、零食盒、叉勺套裝等18種,共224.96千克,貨值約8.4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