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說這些變味成語!如何校正誤解?

2020-12-15 中國教育在線

  近日,3部片名改編自成語的電影紛紛上映,《怦然星動》、《從天兒降》、《不可思異》。3部影片的質量引發網友吐槽,片名更是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電影拍不好也就算了,誤導孩子寫錯成語怎麼辦?更有網友調侃,這3部電影應該叫「成語挑錯字」系列或者「改編成語殺手」系列。之前,被篡改的成語不時出現在廣告語中,為此廣電總局發布相關規定,禁止使用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詞語,然而效果似乎並不明顯。這不禁讓我們對當代兒童少年的語言文化培養表示擔憂。

  偷梁換柱致成語變味

  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信息魚龍混雜。為了吸引眼球,博取關注,商家使出渾身解數。不知從何時開始,出現了改編成語作為廣告語或是商品名稱的現象。如山地車廣告:「騎」樂無窮;治結石病廣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空調廣告:終生無「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文學院教師楊宏認為,改編成語這一行為有正面作用,恰當的諧音替換豐富了漢語行文的風格,增強了漢語的表達能力。然而也應該看到其負面影響,比如造成語言文字使用的混亂,對傳統文化的淡漠和遺失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正大認為,廣告設計者這樣做的前提是默認看到廣告的人事先知道這個成語的正確寫法和意思。如果受眾事先並不知道或不熟悉被改造前的成語,或只是聽過,卻生疏其寫法,那麼就有可能將這個改造後的「成語」當成圭臬,造成以訛傳訛。

  廣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廣告對孩子的吸引力特別強。孩子的語言習得多半來自生活中聽來看來的語言和文字,因而廣告便成了他們的老師,這些變了樣的「成語」勢必對他們的學習產生誤導。唐正大指出,一些不容易識別的「成語」,其誤導性更大。例如「不可思異」、「咳不容緩」、「一明驚人」這種改編就比較隱蔽,容易成為一些兒童受眾對該成語的第一次接觸,從而形成錯誤印象。

  網絡用語常誤人子弟

  除了廣告語,網絡用語的普及和廣泛傳播同樣影響著孩子的成語學習。近年來,由網絡用語產生的四字詞語成了孩子們眼中的「新成語」。如「十動然拒」、「喜大普奔」、「人艱不拆」等。這些「新成語」能夠表達豐富的情感,既有趣又時髦,對熱愛新鮮事物的孩子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不少中小學生表示,自己對於傳統成語的興趣遠遠趕不上對於這些網絡「新成語」的興趣和關注。更有學生錯把這些網絡用語當成了成語,並為自己能在寫文章或交談中用了這樣的「新成語」而感到高興。

  在兒童少年的語言環境裡,網絡「新成語」的流行程度已遠遠超過了傳統成語。很多人把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歸結於網絡文化信息的泛濫。其實不然,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苗笑武老師認為,傳統成語在網絡時代其實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文化傳承角色,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和一張文化名片。因此,要想提高當代兒童少年對於傳統成語的重視和學習,需要從成語本身的教學著手,而不能一味地排斥網絡用語的出現並抗拒使用。

  如何校正孩子的誤解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語言學教授李明潔認為,成語是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華和語言民俗,對改編成語一律斬盡殺絕,不是明智和科學的做法,紮實、準確地加強規範成語的教育,正本清源,才是提升全民成語使用和欣賞素養的關鍵。

  苗笑武也指出,糾正改編成語行為應當依靠以下幾個方面的社會力量:第一,各級部門應充分利用公共場所的大型顯示屏,比如鬧市區主要街道、大型商場、城市廣場、機場和車站等地投放有關成語普及、成語故事的公益廣告,讓純正文化傳播成為一種潮流。第二,主流媒體應該主動承擔普及規範成語的義務,電視臺、電臺、網絡等媒體可以製作成語節目以推廣傳統成語,比如開設「成語傳奇」這樣的欄目,介紹成語的由來、沿革、演變過程,也可以讓群眾參與「成語闖關」等遊戲,寓教於樂,加強成語傳播。第三,就是加強學校的成語教學工作和相關教育活動,讓兒童青少年從正規渠道接受傳統成語的教育,以規範自身的成語積累和使用習慣。

  改編成語做廣告語,電影片名固然有著奪人眼球、豐富語力的好處,然而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眼中的成語卻漸漸變了樣。他們不僅容易寫錯、理解錯,還對傳統成語失去了興趣。因此,我們需要發動社會各界的力量,挽救孩子們眼中的成語,別讓「變味成語」把孩子們帶進溝裡。

相關焦點

  • 變味成語,別把孩子帶溝裡!如何校正誤解?
    近日,3部片名改編自成語的電影紛紛上映,《怦然星動》、《從天兒降》、《不可思異》。3部影片的質量引發網友吐槽,片名更是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電影拍不好也就算了,誤導孩子寫錯成語怎麼辦?更有網友調侃,這3部電影應該叫「成語挑錯字」系列或者「改編成語殺手」系列。
  • 變味成語,別把孩子帶溝裡!
    之前,被篡改的成語不時出現在廣告語中,為此廣電總局發布相關規定,禁止使用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詞語,然而效果似乎並不明顯。這不禁讓我們對當代兒童少年的語言文化培養表示擔憂。  偷梁換柱致成語變味  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信息魚龍混雜。為了吸引眼球,博取關注,商家使出渾身解數。不知從何時開始,出現了改編成語作為廣告語或是商品名稱的現象。
  • 勿讓變味成語誤導孩子
    例如,山地車「騎」樂無窮,眼鏡一「明」驚人,冰箱領「鮮」一步,藥品「咳」不容緩……這些篡改成語的廣告語確實朗朗上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更容易吸引消費者注意。我們應該看到,改編成語,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豐富了漢語的內涵,增強了漢語的表達。但是我們也要承認,在一定程度上它造成了語言的混亂,對社會公眾尤其是未成年人存在誤導和危害,我們不能忽視。
  • 泰語成語:容易誤解意思的泰語成語
  • 那些年被誤解最深的成語,你絕對想不到
    中國人愛用成語,但是其實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都被用錯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被誤解最深的成語。那些年被誤解最深的成語第三名「無奸不商」這個成語最早的說法是「無尖不成商」,「尖」說的是米堆的尖,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將鬥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格當商人。所以「無奸不商」最初的意思,其實並不是說商人都奸猾。「無奸不商」被誤解的程度是三星。
  • 透過「老被誤解的成語」,如何看待語文教育?
    後有差強人意就連人民日報都錯用過成語更不要說其他媒體了:如果不是學的漢語類專業,高中畢業後就基本不會接觸語文學習,錯用成語也就不足為奇了那些高學歷低素質大學生是不是因為缺少道德涵養教育呢?我之前接觸的語文課,就是給學生講講古詩和詞含義,講講課文裡的語句,詞彙,寫寫作文而已,傳統文化的東西一樣沒有,絕對的」現代教育「,老師講文言文和古詩也不過是為了幫助理解和背誦。
  • 三十個常被誤解的成語,看看自己能用對幾個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他是中國先人的智慧結晶,是中國語言一種凝練的表現形式。有時,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它通過最簡單的幾個字像我們傳達出最真實的情感。據統計,成語一共有5萬多條,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語。那這麼多的成語,要想全部熟悉不可謂不難,因此,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在生活中,也是經常用錯成語。
  • 文化闢謠:成語《三人成虎》被多少人誤解了!揭開歷史真相
    本文重點破解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大家誤解的成語《三人成虎》。因為這個成語使用率比較高,有些時候部分人並不知道這組成語的真正含義,將錯就錯形成習慣,可能會對孩子們有誤導。本篇文章目的很簡單:正確認識成語,糾正認知錯誤,您能學到一點知識,本文也沒白寫。
  • 蔬菜保存有技巧,這些蔬菜千萬不要放冰箱,容易變味變質
    那買回來的蔬菜,那麼多,如何儲存就是最大的問題。如果儲存不好的話,很容易變質腐爛掉,就不能吃了,很可惜。 今天就要分享大家幾種不適合放到冰箱的蔬菜,大家看完以後千萬不要再把它們放冰箱了,也要告訴周圍的親戚朋友們注意這個問題哦,那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表示詞語變味了,不要過度解讀
    畢竟現在這個詞語確實是變味了,可能與用的人當時想的已經不一樣了。因為這個詞語被大家挖出來了以後也是上了熱搜。後續的沈夢辰也是快速進行了回應說: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保證這雙鞋是我本人物品且有的沒清洗介意勿拍」。但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原本原味兒的詞變了味兒了。
  • 二十個常被誤解的成語,看看自己能用對幾個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他是中國先人的智慧結晶,是中國語言一種凝練的表現形式。有時,一個成語就是一個故事,它通過最簡單的幾個字像我們傳達出最真實的情感。據統計,成語一共有5萬多條,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語。
  • 爸爸畫漫畫幫孩子學成語 專家:孩子誤解未必壞事
    「漫畫爸爸」用漫畫幫助孩子形象記憶原本晦澀難懂的成語,這種「寓教於樂」的教育理念也引起了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廖靜波的關注,「學無定法,通過漫畫、音樂、運動等等方式來學習知識,本身它們之間是可以融會貫通、進行聯結的。我也從中看到了他的愛心和用心,值得肯定。」  網友:成語漫畫不可行,造成孩子誤解咋個辦?
  • 十個容易誤解的成語,你用對了嗎?
    我們漢語詞彙特別豐富,成語也特別多,大多成語也都有他的典故,但我們上學的時候,很少有老師專門去給我們講成語,所以導致我們對很多成語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思,卻並不了解它的來歷和典故,因此經常被誤用,甚至鬧出笑話,今天我們就先學習十個比較容易被誤解的常用成語。一,洛陽紙貴。
  • 注意了:這些成語,切不可望文生義
    C.我國企業遭遇的智慧財產權國際糾紛越來越多,但國內能夠應對這些訴訟的高級人才卻是百裡挑一,極度缺乏。6.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在學術上要虛心向前輩請教,切不要妄自尊大,以免見笑於大方之家。
  • 史上最「特別」的成語,孔子都誤解了何況其他人?看看你錯了嗎?
    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擁有著5千年的文化古國,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中,有著很多的文化傳承,比如,有俗語、諺語、成語等等,這些東西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我們現在,依舊還是在學習傳承,要知道這些可都是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古人智慧的結晶和勞動成果。
  • 男生進理髮店不要再說兩邊推光了,試試這些髮型
    男生進理髮店不要再說兩邊推光了,試試這些髮型。相信很多男生進理髮店面對各種各樣的髮型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髮型選對了,顏值至少提示十分。選錯了無異於走進一家買麵條的餐廳點一份蛋炒飯,肯定是不合適的。所以說啊選對髮型很重要。
  • 如何多維度校正身體結構?(三)
    之前兩篇文章我們分享了本源的訓練理念以及本源經典的盤胯訓練動作,如何多維度校正身體結構?(一)如何多維度校正身體結構?(二)這一期咱們聊聊本源經典訓練動作——本源趴青蛙系列。身體前後晃,骨盆平衡位置撅屁股(腰不要塌陷)再往後推(骨盆不要出現卷)提膝蓋往外延展落地,股骨的空間打開更大。
  • 成語溫故丨不求甚解:被誤解了的陶淵明的會意和真意
    很多成語被誤解了,從成語的本源詳解,然後溫故而得新知。今天大部分人在使用成語「不求甚解」時所取的意思,差不多等同於其諧音「不求深解」。這個其實也是成語演變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比如「桃之夭夭」本是說桃花燦爛,卻被詼諧地用作了「逃之夭夭」。但這個成語其本義的意境和志趣卻遠比「不求深解」要悠遠深厚得多。不求甚解,語出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 這些成語容易望文生義,快轉給孩子們看吧!
    又有俗語,成語,歇後語等等,今天我們來重點講講成語。有些成語簡單明了,像個天真的孩子,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如:一言為定、七上八下、整裝待發等等。而有些成語就像戴上面具的美人,你需要揭開表層深入了解才能發現它們的真正意思,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成語吧。1. 別無長物: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
  • 這三個成語經常被人誤解:七月流火 望洋興嘆 虛與委蛇
    一、七月流火這個成語,經常有人拿來描寫天氣炎熱,看上去似乎很合情合理。公曆7月份嘛,正是天氣最炎熱的時候,天上像下了火一樣,「流火」比喻很形象啊!可是這是完全錯誤的!成語中的「七月」是指農曆七月,差不多是公曆的8月,那時天氣已開始轉涼;「流火」也不是比喻天熱得像下了火一樣,而是指天上的一個顆星,名叫大火星(即心宿)。夏曆五月,火星在中天,七月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所以「流火」是指大火星位置的移動。因此「七月流火」說的不是天氣炎熱,相反,是借指農曆七月暑熱漸退而秋天將至。所以別再望文生義,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