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如何做到論據豐富,論證充實,告訴你一個方法!

2020-09-03 語文考試匠

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的議論文內容空洞、材料單薄、論證不透徹,這樣論點自然就沒有了說服力。所以,「內容充實」是一篇好的議論文最重要的要求之一。那麼,議論文充實的標準又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論據豐富,論證充實。。

下面,我們就結合具體的例子,一起來探討一下議論文怎樣做到論據豐富,論證充實。。

論據,顧名思義,就是證明論點的根據。一篇議論文在提出論點以後,就必須舉出事實、講出道理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這些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就是論據。

通過這個概念可知,議論文的論據不僅指事例論據,還包括道理論據,所以,要做到論據的豐富,首先要做到論據的多樣。

1.事例論據和道理論據相結合。

很多同學寫議論文就知道舉例子,他們認為多舉例子就可以使內容充實、論證透徹,這是錯誤的。我們不否認事例論據是議論文最重要的論據,但卻不是唯一的論據。一篇議論文,在恰當運用事例論據時,不忘運用一兩處道理論據,這才能稱得上是論據豐富,內容充實。

例如,王清銘的《生活如椅子》這篇文章,作者除了運用梭羅和居裡夫人兩個經典的事例論據外,還在文章運用了兩處道理論據: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做起來時你會發現它太抽象了。我們要從細小的事做起,例如減掉多餘的椅子,不讓「身外之物「有落座的機會。椅子以舒適為標準,過於豪華,就變成一種裝潢了,結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為盤踞你生活的一種累贅了。

這段文字,作者引用諸葛亮《誡子書》中經典語錄,告訴我們該如何減掉多餘的椅子,讓「身外之物」沒有的機會,道理闡述較為充分,使觀點具有了說服力。

泰戈爾說:「翅膀下掛著沉甸甸的金線是飛不高遠的。」同樣,有了多餘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飛翔連靜坐沉思的樂趣也消逝了。

有時候我們的生活簡單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靈坐坐。

這是《生活如椅子》這篇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用泰戈爾的經典名言,結合對名言的分析重申論點,自然結尾,這樣就更能升華主題。

2.多角度選擇事例。

事例的選擇不是隨便選幾個能證明論點的事例就可以的,其中也蘊含著大學問,不注意研究它,照樣達不到內容充實的效果。在論證觀點時,我們往往可以採用多角度選擇事例。

首先,要打破時空限制,兼顧古今中外選擇事例。即在事例的選擇上,靈活運用古代的和現代的或中國的和外國的。

例如,一學生作文《做行的巨人》中運用的第一個是蔡元培的事例,這是中國的有代表性的「做行的巨人」的典型事例。

學術界泰鬥蔡元培先生,向來不慣口號式行為。當時政局混亂,列強虎視眈眈,面對當局的軟弱妥協,青年學子平已無法壓抑內心的怒火。作為北大校長的蔡先生,只是在臺上淡談地說了這樣幾個字。「不要讓情怒擊潰理智。」第二天,人們卻在校長辦公室的桌子上發現了先生的辭職函。先生沒有在臺上慷慨激昂、義憤填膺、在臺下卻是用無聲的行動進行了比任何有聲的嘶吼吶喊更具震撼力的反抗一一無言,卻風骨常在。

接下來,第二個事例,作者將目光投向外國,選擇了「緬甸國母「品山素季的事例:

「緬向國母」翁山蘇姬,她的人生無不詮釋著「行」的高貴。感懷於緬甸的貧窮落後,她下決心「要讓緬甸人民過上充實全面、富有意義的生活」。只是短短的一句話,卻讓翁山蘇姬用一生來踐行。儘管屢遭軟禁,她卻不願多談自己經歷的苦難,而是無言地做自己所能做的。她默默地將畢生精力付諸緬甸的未來,不管那裡有什麼等待著她,一如當初她所說的「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我都準備持之以恆」。這位偉大的女性,用可貴的「行」,徵服了世界。

這樣兩個事例,除了打破時空限制,還兼顧了不同的領域、從學界泰鬥到政治領袖,讓論據豐富、充實,有說服力。

其次,經典素材與時事素材相結合,讓論據充實又有現實意義。經典人物素材是大多數學生在選擇事例時都會考慮的,但一篇文章如果都用經典素材就會顯得呆板,像上面《做行的巨人》這篇文章,前面的兩個事例全是「大師」級別的,那麼第三個最好就要運用一個「小人物」的、充滿時代氣息的、這樣更能讓事例之間有區分度,油蓋面更廣,更有說服力。例如:

大師之大,在於何處?在「行」。但言行合一不僅是聖賢先達畢生的追求,更需芸芸眾生在社會生活中踐行,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亦可閃耀「行」的光芒。軟體銀行總裁孫正義、在未成名前,不過是人群中極普通的一員,但他能夠為自己的「50年計劃」付出實際行動,通

過不斷地「行動受挫,受挫再行動」來逐步實現自己的理性。生活中,我們並不缺少掛在嘴邊的夢想、真正缺少的正是這種實幹實行的品質。只有將空洞的語言轉化為行動的力量,我們才能活得充實,活得漂亮。

最後,如果還能做到正面論據與反而論據相結合那就更加完美了。

例如,我們還是以《做行的巨人》為例,在前面的三個正面事例論據後,作者聯繫現實運用了一部分排比式的反例,正反對比,讓論據更加充實。

反觀當下,言行不一、能言而不能行的現象普遍充斥著浮躁的社會。大談孝道是中華傳統美德的人可能記不清上次回家探望父母是何年;時常將綠色生活掛在嘴邊的人也可能會隨意扔掉手裡的紙片:自稱要為百姓謀福利的官員可能因貪慾而走向靈魂的覆滅…

3、點面結合

所謂「點面結合」,簡單說,就是在運用事例時將詳例與排例相結合,把一些經典新穎的事例作為詳例來用,把一些相對陳舊的事例排比來用,這樣能讓論據更加豐富,更加充實。

例如,一學生佳作《不比為貴,風景獨好》中,在前面舉詳例的基礎上,再巧用排例。

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寫著「我願坐在南瓜車上做夢」,他不豔羨別人生活的美好,只在乎自己心中對於自然寧靜的渴盼:三毛行走在沙漠中,不羨慕別人生活的流光溢彩,讓撒哈拉滾燙的沙子溫暖身心;賽林格在《麥田的守望者》中寫道:「我就做著這些簡單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相關焦點

  • 【應試技巧】論據、論點、論證方法
    來吧,麥格老師帶你從理論的角度宏觀把握大學語文這門課程,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童鞋,蒙答案也是講究技術的好麼~今天我們需要牢牢記住的知識乾貨是:論說文的概念,論點、論據、論證,論證方法。一共5個知識點,要求大家讀完後用自己的話將5個知識點複述出來,並能舉出實例。只有你真的懂了,考試才能胸有成竹~!
  • 充實厚重,全面有力——談議論文怎樣使論據充分
    充實厚重,全面有力——談議論文怎樣使論據充分江蘇省贛榆縣城頭中學 李君仁一篇議論文,論點是靈魂,論證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則是它的血肉。正如一個人要豐滿多彩,光有靈魂和骨架,沒有血肉是不可想像的,同樣,一篇議論文只有論點和論證也是不能稱其為完美的議論文,還必須有充分的論據,所謂充分,就是根據證明論點的需要,廣泛選擇論據,使論據多樣化,做到論據理由充足,事例廣泛,令人信服。也就是要充實厚重,全面有力。那麼,在一篇議論文中,論據怎樣才能做到充實厚重,全面有力呢?同學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試試。
  • 論點、論據、論證方法一個都不能少!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一些寫議論文的方法,如果你正好需要,就請動動小手,收藏轉發呀~高考議論文就是使用相關的論據,運用不同的議論方法,對所提出的論點進行陳述,說明和完善。分析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議論的過程。我們常用的論證方法有事例論證、類比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排比論證、引用論證等。我們常說「事實勝於雄辯」,考生要充分運用中外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的事實作為論據,但是列舉的事例必須要有典型性。「兵不在多,獨選其能;藥不貴繁,為取其效」。除了要有典型性,列舉的事例還要新鮮,俗話說:「寧咬仙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
  • 論點論據論證三者缺一不可
    至於選用何種句式,須根據具體語境表意的需要而定,但不論用何種句式,它必須是一個明確的論斷,是作者對某個問題或現象的見解和主張。 二、明確論據職能,做到事理兼備像支撐一個人的站立要靠堅強的骨骼一樣,支撐文章的觀點需要典型恰切的論據材料。
  •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事件,現象,人物,觀念等)所持的見解和主張  形式:針對話題的帶有明確的表態性的完整的判斷句  1.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只要研究這些論點的關係,就可以分出主從。
  • 高考語文,寫好議論文不難,五種論證方法,助你呈現精彩!
    高考語文,議論文寫作,五種論證方法,助你呈現精彩。初學議論文寫作的同學,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論點論據論證的三要素,但動起筆來寫文章的時候,有時會在文體上出問題。所謂在文體上出問題,也是一個由質變到量變的事兒。
  • 議論技能提升導練
    2、學習並掌握兩種議論的基本類別;立論和駁論(其中駁論又包括反駁論點、反駁論據和反駁論證三個方面)。3、學習並掌握議論的常見方法(歸納法、演繹法、類比法、歸謬法、反證法、例證法、引用法等等)。4、掌握選題、點題的技巧,並能做到融情入理、形象說理。
  • 科研學術論文寫作中的論據與論證
    其次,論點與論點之間的邏輯關係是論證嚴密性的重要保證。前後矛盾顯然是不容許的;前後重複則是邏輯不清晰的表現;前後缺乏必然聯繫、結構鬆散,又是邏輯體系不嚴密的標誌。所以要注意每一個論點在論文總體結構中應有的、恰當的位置,它們既各自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第三,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關係對論證起著重大的支撐。
  • 我們的關係其實不複雜:現代文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
    作答「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類客觀題,我們往往按照如下步驟進行:一、認真瀏覽選項,在瀏覽過程中,關注選項句子之間內在的邏輯關聯,比如,通過典型連詞確定選項中前後句子,前後句群的邏輯關係。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議論文的精髓在於邏輯的縝密性。
  • 8種方法讓論點論據水乳交融
    8種方法讓你的論點論據水乳交融訓練議論文,是高中教學的重頭戲。議論文,包括時評,是高考常用文體。如何寫好議論文,非常關鍵。在日常作文訓練中,發現很多同學的議論還停留在初中的水平,有論點,有事例,就是沒有論證分析,這種「以敘代議」的現象非常突出,十分頭疼。
  • 英文寫作底層規範 | 議論文的觀點、論點、論據和論證都是什麼
    證明自己這個「立場」或「觀點」正確的各個角度,就是一個又一個的論點。能夠佐證自己論點正確的一個個細節(比如數據、名人名言、案例分析)就是論據。整個論述的過程,議論的過程(包括方法、手段、銜接等等)就是論證。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分論點如何論證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分論點如何論證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已經開始,不知廣大考生是否已經著手複習。
  • 2020省考申論寫作指導:分論點如何論證
    申論中的大作文是許多考生比較頭疼的難題,尤其是字數最多的論證部分,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論證方法豐富不豐富、不知道德小疑惑就在今天中公教育就和大家一起探討、分享一下大作文寫作中論證的一個小技巧有哪些。一、引經據典最好用引經據典可以讓大家的作文更符合論證有力這個分數特徵。那麼具體可以引用哪些內容呢?
  • 2020年甘肅省考申論備考指導:分論點如何論證
    :分論點如何論證。申論中的大作文是許多考生比較頭疼的難題,尤其是字數最多的論證部分,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論證方法豐富不豐富、不知道德小疑惑就在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分享一下大作文寫作中論證的一個小技巧有哪些。一、引經據典最好用引經據典可以讓大家的作文更符合論證有力這個高分特徵。那麼具體可以引用哪些內容呢?論據的引用可以分為理論性論據和事實性論據。
  • 跟著課文學寫作之六 ——議論要有理有據
    作者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廣闊的文化視野,使得本篇演講引用的論據閃爍著東方智慧的光芒。多樣性,即指作者選用的論據來源於儒家、道家、佛門,有儒家的孔子、朱熹,道家的莊子,儒家的百丈禪師,還有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這樣,就使得本篇演講稿論證充沛,具有不可辯駁的力量。這篇演講稿除了引用大量的名人名言之外,還引用了豐富的事實論據。
  • 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論點、論據與論證
    1.畢業論文論點的確立,一般有如下方法:(1)確立客觀上有必要的論點,即合於時事的具有強烈的時代感。(2)確立主觀上有見解的論點,努力做到「言前人所未言,發前人所未發」。(3)要從自己熟悉的角度立論,不要好高騖遠,立過深過大的論點,否則,難以駕馭,弄巧成拙。2.畢業論文除了中心論點之外,還應提煉若干分論點。
  • 修辭方式與表達方式、表現方法、描寫手法、說明方法與說明方式、論證方法與論證方式、答題技巧
    8、作詮釋: 從一個側面,在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一般性的解釋,這種方法叫作詮釋。    好處:使讀者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理解。四、論證方法與論證方式 論證方法和論證方式一般只能在議論性文體中出現,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論證方法: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另外論證方法還包括對比法、類比法、喻證法、引證法、反證法、歸謬法等。
  • 如何區分記敘,抒情和議論?
    記敘、抒情、議論都是寫作的表達方式。如何區分呢?記敘是把人物的活動、事件的進行、物體的變化作為表述對象的表達方式。側重於形象思維的表達。記敘的運用通常要包括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結果六個要素。這種表達方式主要用於記敘文、小說、寓言、童話等的寫作。
  • 論證有效性分析如何尋找邏輯錯誤?關鍵在於判斷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都學網學術中心的劉連帆老師,今天和大家說說管理類聯考寫作論證有效性分析如何尋找邏輯錯誤。正如考試大綱所說「論證有效性分析是一段有缺陷的論證,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這句話意在告訴我們,命題老師在文章中故意設置錯誤,將包袱和陷阱藏在文字材料的逐字逐句之中,等待同學們用火眼金睛將邏輯錯誤找出來。
  • 每日一題丨高中語文: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附參考答案)
    一般說來,較之魏晉六朝詩歌大多局限於比較單純的抒情寫景,唐人的古詩則趨向筆力馳騁、氣象崢嶸、邊幅開闊、語言明暢,不僅抒寫波瀾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動,還直接敘述事件,刻畫人物,鋪捧場景,生發議論,使詩歌表情達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發揮。唐代詩人中也有接近於漢魏古詩含蓄淳厚作風的,如王、孟、韋、柳,但較為少見,不構成唐人古詩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