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日報》報導「詠春,葉問。」攤手起式,雙腿內扣,擺出「二字鉗陽馬」身形步法,自報家門。隨著電影《葉問前傳》的熱映以及詠春三雄鬧得沸沸揚揚的排名之爭,詠春拳名聲大噪,在全國範圍內受到關注。
作為葉問的故鄉,廣東佛山羅村街道也從去年開始高調打造具有羅村特色的「詠春」文化。與此同時,陳華順的故鄉、順德杏壇鎮東馬寧村申請「中國永春拳之鄉」也已接受國家體育總局驗收。不少功夫愛好者和市民都開始提出疑問「到底詠春和永春,哪個才正宗?」
觀點PK>>
葉準:「我不承認有永春」
日前,葉問長子葉準親臨佛山,在父親的故鄉羅村收下100名弟子,對於國家體育總局對順德杏壇鎮東馬寧村申報「中國永春之鄉」進行驗收一事,葉準直言,「我不會承認永春是詠春,我的父親葉問,我父親的師傅梁璧等宗師,都是詠春拳法,傳統的詠春拳也就只有三個套路,不似永春那麼多。」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佛山武林軒然大波,詠春與永春的宗派之爭又一次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東馬寧村:
「詠春拳由永春拳衍生的」
順德杏壇東馬寧村申請「中國永春拳之鄉」已接受國家體育總局驗收,該村欲藉助「永春拳故鄉」品牌,大力發展旅遊休閒產業。東馬寧村堅持認為詠春拳是永春拳衍生出來的。「永春起源於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全稱是永春派少林拳,後來才衍生出詠春,就像每個人讀書,掌握的知識程度與學歷不一樣,詠春流傳較廣的就3套拳,而永春就有12套,絕對是在詠春之上。」
傳播程度>>
九成人學的是詠春
記者翻閱資料發現,此前僅「詠春起源」民間便流傳著包括:五枚師太、嚴詠春、攤手五等數種說法。但其中孰是孰非,始終難辨真偽,每個練習詠春拳的人信奉的「祖師爺」也不一樣。
記者就此走訪各派人士,發現大家的普遍共識是,九成習武者練的是詠春拳。永春拳的確套路很多,但除了詠春小念頭、尋橋、標指三種套路與詠春相同之外,永春還有伏虎拳、紅砂手拳、木人樁拳、一路花拳、二路花拳、佛掌、大練拳、三娘拳(鏡拳)、五雷拳等其他9套拳,招式更接近洪拳。
「詠春與永春,在其中小念頭、尋橋、標指的套路基本一致,而永春拳獨有的技法,如花拳(由平拳、梅花八卦、佛掌三套拳組成)等,則類似於洪拳。這些套路跟詠春的關係不大。就我們了解,在廣佛一帶甚至海外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九成愛好者學的都是詠春的這三套招式。」佛山市精武會會長梁旭輝說。
各方看法>>
共存說:
原佛山市群眾藝術館館長黃伯龍
武術文化具有自發性,目前很多地方都大搞永春文化,我認為地方特色最重要。佛山一市兩地打造詠春(永春)文化並不互相影響,只要兩地協調開發,不盲目爭奪,是可以互利共存發展的。事實上,無論是順德東馬寧村申請到「中國永春之鄉」還是羅村申請到「葉問·詠春」省非遺,對佛山文化都是貢獻。
口誤說:
佛山市精武會副會長梁士秋
兩派原本就是一派,順德所說的永春宗師是陳華順,陳華順的師傅梁贊,學的是詠春,史料記載的也是詠春,想必是口音或者書寫的錯誤,才產生此次分歧。
(責任編輯: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