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梭、歲月蹉跎、又是一路風塵僕僕、又是一夜星光燦爛、又是一味苦樂酸甜、又是一曲人生凱歌,問世間志願為何物,只叫人百感交集。
「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支教生活即將結束,在這一年我經歷了許多事情,點點滴滴,一次又一次地讓我深思;經歷了許多困難與挫折,一次又一次讓我堅持不懈;在這一年多的支教生活中,我走進了最基層的教育領域,鄉鎮中學和農村小學,了解了鄉鎮和農村教育的現狀,認識到了基層教育教學工作的困難與艱辛,體味到了基層中學老師的酸甜苦辣。
麥嶺中學的學生大都是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小孩,從小受周圍特定環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與城市小孩相比,往往會顯得更加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會說錯被老師批評,會遭人恥笑,發言基本處於被動位置。剛上第一節的課的時候,我滿心期待的滿眼充滿渴望知識的學生並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一班無法遵守課堂紀律卻內心缺乏自信的學生,中學的學生卻和小學的學生一樣幼稚,亦或頑劣。雖然一開始內心充滿了失落,但是我本著不服輸的性格,慢慢嘗試和學生溝通,向本地老師虛心請教,不再一味地把他們看著壞學生,而是不斷發現他們的好,在教學上不斷改進方法,讓他們的興趣成為他們真正的老師。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尤其是對農村的中學生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在校園的生活中,他們大部分為留守兒童,從小就面領著家庭教育缺失和父母的關愛,稍有不注意,就會觸碰到他們脆弱的神經。因此,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多用親和力的語言給予他們肯定,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在教學中只有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才會有教與學之間的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為師生互動創造條件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給予肯定的態度,能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對學習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更要善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大半年來,我和我的學生們一同成長,一同進步!我不僅僅是他們的老師,他們也是我生活當中的老師,當我的心與孩子們的心真正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我才能與學生、家長、老師建立了和諧的關係。在大學時,周末常想著怎麼和朋友們去郊遊,去攝影,那時候我認為那就是快樂。然而,當我真正把支教工作當成一份事業來做的時候,我發現周末時間能夠去家訪一下,到學生家裡去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這大半年的家訪中,和學生談心,了解每個學生的生活,噓寒問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似乎已成為我周末時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這裡的一切,?讓我明白了:條件的好壞,關鍵在於自己怎樣看待,擁有一顆奉獻的心,一顆感恩的心,生活永遠是美好的。在路上,當學生親切地喊到:」老師好!」,讓我感到孩子是多麼的可愛; 當把知識交給渴望求知的孩子,我覺得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麥嶺中學的這一年,研究生支教團的這一年,我學到了許多未曾學到的東西,而這一切將使我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獲益非淺。在這裡,我們苦過、累過,卻依舊笑著;我們迷惘過、徘徊過,可依舊堅持著。支教雖然辛苦,但是鍛鍊了我的意志,提高了我的能力,讓我在苦中作樂中提高了身心健康水平。支教更使我長大了:學會了吃苦耐勞;學會了苦中作樂;深刻體會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收穫了教育經驗和提高了教書技巧。在實踐中,我得到鍛鍊,也看到了希望,更堅定了我從事教育事業服務社會的人生信念;從支教中也知道自己水平有限,今後必須加強學習和鍛鍊,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為真正做一個出色的人民教師做準備。(廣西師大研支團 周晟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