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對子女的愛,完全是出於本能且無私的,尤其是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比較多,孩子就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中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過度溺愛孩子,成了現代的一個社會現象。其實,任何的愛都不能太滿,被溺愛的孩子並不幸福,愛而有度,才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完美的愛。
生活中不乏出現這種現象:
不是很富裕的家庭,為了讓孩子得到較高的生活質量,父母省吃儉用,給孩子買高檔衣服,做飯的時候單獨給孩子開小灶,補充營養。他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只要孩子需要的,哪怕去借錢,也要給他們買來。」
還有一種是全家人一天到晚圍著孩子轉,隨時候著提供一切服務。這種過於沉重的愛,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負擔,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將來很難快速的在社會上立足。
家窮不可怕,教育窮才最可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愛,不是無底線的給予,而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培養他們良好的性格和品質,讓孩子在充滿愛的氛圍中保持獨立性,學到更多將來可以適應社會的法則。
家長應該用長遠的目光來愛孩子,那麼,生活中,應該怎麼做,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呢?
一、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不可能永遠待在父母身邊,當他們長大需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時候,就會發現,從小培養出來的獨立性有多麼的重要。
很多孩子從小被父母溺愛,洗衣做飯家務活一概不會,有的都要出去上大學了,還不會洗自己的襪子和內褲,對於離開父母的生活充滿了恐懼感。
相反,如果孩子從小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甚至還經常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麼他們出去之後就可以很好的適應沒有父母的生活,也會更加自信樂觀。
二、不姑息孩子的錯誤
小孩子犯錯很常見,但是犯錯後家長對於他們的態度卻至關重要。
去年的一則,「14歲男孩強姦13歲女孩未遂將其殺害」的消息引人譁然。
事後,男孩的父母沒有對受害人家長說一句道歉和安慰的話,被採訪的時候還說自己孩子平時很乖,不太可能主動去傷害別人。
該言論引來一片罵聲,孩子犯了如此大錯,家長還試圖姑息、包庇,就不怕將來他再犯更大的罪嗎?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發現後要嚴厲批評,必要時採取懲罰措施,以免將來犯更大的錯誤。
當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嚴厲的同時,要把道理給他們講明白。讓他們懂得不能這麼做的原因,以及如果這麼做了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後面也要密切注意孩子是否再犯同樣的錯誤,再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孩子糾正。
三、不要怕孩子吃苦,讓他們接觸更多的教育機會
孩子從3歲開始一直到長大成人,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學習是第一要務。
都說孩子上學苦,要風雨無阻地去上課,有寫不完的作業,還要上各種輔導班,去外地上學的話離開父母,還要學著自己照顧自己。
很多家長過於溺愛孩子,不捨得讓他們吃這份苦,有的不給孩子選擇過於嚴格的學校,有的不讓孩子報考離家太遠的學校,就想讓他們輕鬆一點。
其實,接受正規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所接觸的教育機會越多,孩子越優秀,將來也會發展的更好。
小時候吃點苦,是為了長大之後擁有一個順遂的人生,家長不要覺得少讓孩子吃點苦,就是愛他們,真正的愛,是「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捨得放手讓他們去勇敢地拼搏,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裡開闊眼界、拓寬思維,將來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導者。
四、培養他們優秀的品質
一個擁有良好品德的人,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都會很受歡迎,同樣,他面臨的機會也往往會更多。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天生是善良的,父母如果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再加以正面引導,傳遞正能量,就可以讓孩子成長為一個高素質、有修養的人。
堅持不懈的毅力,真誠待人的態度,溫文有禮的處事風格,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都是可以讓孩子更快獲得成功的優秀品質。父母不妨從這些方面著手,讓自己的孩子擁有優於旁人的實力。
溺愛不是愛,過了頭就是「害」,張弛有度的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孩子的成長不可逆,父母一定要時刻反思自己的行為,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如果有,就及時改正,保證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路上能做到直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