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直強調一個觀點,豐田的準時化=平準的計劃+高效率生產。無論如何確定生產的時間基準(節拍),生產的工藝布局都可以按物流的規則獨立改善。
精益價值流準則二,在可能的地方發展連續流。
01、連續流不是越長越好
此前發過一篇文章《》,詳細說明了連續流的優勢和不足,此文在這裡省略。
02、連續流布局前提條件
連續流布局,相當於將一組按固定工藝順序排列的設備,視為一個『工作中心』來看待,所以,實施連續流布局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產品的工藝順序一致,至少是按順序使用相同的設備;二是生產需求等於連續流產線的產能。
在大批量生產的時期,可以為每個產品專門布置一條生產線。但在多品種、小批量的今天,只能為一個產品族布置一條連續流產線,甚至將不同的產品,只要能按相同的順序使用設備,都可以規劃到一個連續流產線當中。
在多品種、小批量時代,不同產品的在同一個工序的工藝時間不同、使用的模具、夾具、刀具也會有差異,所以必然要頻繁切換,並犧牲掉部分效率。
因此,豐田生產方式中強調『機停人不停』,『追求可動率,不要追求稼動率』。另外,大力推行快速切換(SMED)的改善。
要清醒的認識到,在多品種、小批量的市場需求下,外部條件已經變化,很難同時做到『零』庫存、『100%按期交付』、『100%稼動率』,管理上必須有所取捨,並體現到績效指標中。
03、U型布局的優勢
U型布局是豐田特有的方法,『U型』不是指設備的排布,而是指物流路線。
1、以U字型,依逆時針方向按工藝流程排列設備。
2、入口和出口由同一作業者負責,以控制線體內的在制品數量,並微調生產速度。
3、兩列設備間距1.6—1.8米,既能兩個人背靠背操作,又步行距離最短。
4、線體內單件流動,通過人員增減調整生產節拍。
U型布局同時兼顧了連續流與操作人員的高效率,是連續流布局中很合理的方法。
04、單元還是混線
佳能開發了單元式生產,而豐田汽車採用混線生產,主要差異是將一條混線的連續流,替換為多個獨立作業的單元線。兩者差異的原因在於設備投資方面,其他方面沒有差異。
如果設施、設備投資很低,建議使用單元式生產:
1、對比混線生產,多個生產單元減少了大量的品種切換。
2、每個單元可以單人操作,規避了多人操作必須保持相同節拍的限制,同時也規避了多人協同的異常傳遞。
3、兩到三位操作者,圍繞定位的產品完成組裝,只要操作空間夠用、零件配送準時,這樣的單元式生產比混線式生產更合理。
很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豐田汽車的組裝也變為單元生產了。
05、總結
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進行連續流的改善。有些流程性產品,本身就是連續流的,不需要改變。另一些產品,如大型模具,特種設備等,是單件生產的,沒有必要採用連續流布局,只要實現高頻次物流,使用集群布局反而是合理的。
可能有些朋友看出來了,文章內容並不限於『價值流程分析』這個工具。為看出來的朋友點讚!!
筆者是以『價值流程分析』為綱要,跟各位朋友探討在不同企業,實施精益改善的實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