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科普場館和科普基地,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村(社區)和義務教育學校科普信息化全覆蓋;啟動科技志願服務驛站建設,探索科技志願服務工作激勵機制,有效促進了科技志願服務常態化;開展「健康揚中·服務百姓」「農益家園」「科技強企365」等系列益民活動,全面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文明實踐工作碩果纍纍...
科普志願者集中服務月、科普大篷車巡展...近年來,藍色平臺採取「市、鎮、村」三級聯動,聯合開展大型科技服務活動,「慧安」科普講解大賽、科普研學、「詩詞裡的科學」、校園衛生防疫科普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特別是中科院潘厚任和陳賀能、上海光機研究所向世清博士、南京大學俞揚教授等專家「大咖」來我市舉辦17場講學,更是賺足了「眼球」,讓公眾近距離感受科技魅力。
引入科技大咖,實現高端科普活動零距離;融合學會力量,促進科技志願服務常態化;吸納社會組織,聚焦科技志願服務社會化。近年來,科技遊園會、科普閱讀分享會、健康義診、送農業科技下鄉、企業科技諮詢培訓等等一系列高質量、多頻次、廣範圍的科技服務,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和社會熱點,點燃公眾科學熱情。
為不斷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水平,按照「一鎮一主題,一校一特色」的理念,目前已建成外國語小學科技館、興隆中心小學生態教育館、同德中學院士風採館等5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和長旺中心小學STEM課程基地、市二中機器人創客教育基地、省揚高中編程教育培訓基地等5個培訓基地。
成立5個農業志願服務小分隊,實施科技服務助力鄉村振興行動,逐步形成了「農益家園」服務品牌。目前已建成省級科普惠農服務站4個,成立農民合作社396個、家庭農場224家、農業龍頭企業27家。近兩年,共培訓技術農民5000餘人,培植農村科技示範戶5280戶、科普示範戶30戶,湧現出了一批農村科技帶頭人和致富能手。
連續承辦「智能製造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百城巡講」活動,成功舉辦「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座談、「專利鄉鎮行」「科技強企、春風送暖」等,藉助一系列高端科普行動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發展。
藍色平臺不斷整合資源、創新方式、搭建載體,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社會化科技志願服務格局,科技志願服務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我們堅持每年給村(社區)及學校贈送科普書籍,建設農家書屋,幫助青少年和老年人學習科學知識。」市科協科普部部長張華介紹,各村(社區)科普員和學校科技輔導員均註冊為科普中國科普員,通過微信朋友圈轉發各類科普文章,目前我市註冊科普員達148人,累計轉發科普文章12.5萬篇,有效整合資源,傳遞科普正能量。
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我市湧現出一個又一個接地氣的科普志願服務項目,實實在在為群眾解難,贏得了百姓點讚。市科協也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科普宣傳周活動優秀組織單位,「我與社區科普有約」「創享閱讀 載夢前行」和「探秘河豚 愛上島城」活動被中科協評為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