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知識點】
掌握溶質質量分數和溶解度的區別和聯繫,會利用溶解度曲線分析和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注意物質的溶解度增大,其質量分數不一定增大,溶解度減小質量分數也不一定減小。
【微課視頻】
【同步練習】
20℃時,將36gNaCl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飽和溶液。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
B.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6%
C.向該溶液中再加人2g固體NaCl,則溶液質量為138g
D.向該溶液中加入10g水,則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
固體A、B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
(1)10℃時,10g水中分別溶解A、B達飽和,溶解得更多的物質是 ;
(2)當A、B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時,溶液的溫度是 ;
(3)把100g質量分數10%的B溶液從30℃降溫到10℃,此B溶液的質量分數是 。
A.A;20℃;9%
B.A;20℃;10%
C.B;20℃;10%
D.B;15℃;9%
下表列出了20℃時KNO3溶解實驗的一組數據:
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①②所得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B.③中m=13.2
C.20℃時KNO3的溶解度為32g
D.④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2%
20℃時,在三個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別加入甲、乙、丙三種純淨物(不含結晶水,不與水反應)各10g,充分溶解後,情況如下表所示( )
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飽和溶液
B.丙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丙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
D.20℃時,甲的溶解度最大
60℃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A<B。分別取等質量的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30℃,析出A、B晶體的質量分別為m g和n g(A、B均不含結晶水)。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60℃時,A、B溶液所含溶質的質量一定為A<B
B.30℃時,A、B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為A<B
C.30℃時,若溶解度A>B,則晶體質量一定為m<n
D.30℃時,若溶解度A<B,則晶體質量一定為m>n
20℃時,恆溫蒸發某硝酸鉀溶液,第一次蒸發掉10克水,沒有晶體析出;第二次又蒸發掉10克水,析出3克晶體;第三次再蒸發掉10克水,析出m克晶體( )
A.m<3
B.m≤3
C.m>3
D.m≥3
某溫度下,向100g 水中加入30g CuSO4粉末,充分溶解後,燒杯底部形成25g晶體(CuSO4•5H2O),則該溫度下CuSO4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 )
A.13.3%
B.64.0%
C.86.7%
D.20.8%
將100g食鹽的不飽和溶液恆溫蒸發水,直到有少量的晶體析出,在此過程中,關於溶質的質量分數(w%)與時間(t)的變化關係,下列圖中描述正確的是( )
A.
B.
C.
D.
【參考答案】
1.D
2.B
3.D
4.C
5.C
6.D
7.A
8.B
想了解更多化學生動有趣的知識,請關注「化學一家」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