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糾結作品集風格同學們,是不是一直都在想讓自己的顯得突出,只有了解最前沿的設計趨勢,並緊跟時代潮流,掌握新的表達方法,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作品耳目一新。
下面為大家帶來2020年一些藝術院校學生作品平面設計作品集參考,帶你了解的最新選題趨勢和風格走向。
1.螢光色的冷暖衝撞
在各大頂尖藝術院校裡可以說是非常鍾愛這種先鋒的配色方式了。這種全螢光配色的風格極其適合前沿題材,科技感的書籍設計。我們可以看到這種以螢光綠,螢光紫,螢光紅為主導,冷暖碰撞的配色,極具個人風格和先鋒感。
UAL學生Ghazaal Vojdani作品
明度純度雙高的「螢光綠」是最抓取眼球的顏色,然而它並沒有非常大的比重。佔據最大比重的反而是明度較低的紫色。暗紫色和之前的螢光綠產生了明度上的對比,因而增加螢光綠的「螢光感」。
同時,這種螢光配色作品通常是從照片加工而來,照片中的明暗為圖片帶來的漸變效果也為螢光色增加了輕盈的透氣感。
在接下來海報作品中,我們也能找到大量螢光冷暖色的碰撞。但是和上一個作品不同的是,這組海報的顏色選擇,字體,構圖在未來感之餘還帶有濃濃的復古風。這就要提到近些年來非常熱門的另一個概念:
「retro-futurism」(復古未來主義)
RISD學生Silica作品
是指當代藝術中對早期的未來主義設計風格的模仿。該設計風格將復古風格和具有科技色彩的未來主義風格相結合,通常反映了早期藝術家對未來的構想,如同現實的平行時空一般。復古未來主義在建築、設計、時裝、音樂、影片和電子遊戲中均有涉及。
RISD學生Silica作品
這一組配色單獨看色卡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螢光色,但是組合在一起之後,這種偏暗的玫紅色仍然顯現出很強的螢光效果。這要歸功於周圍藍綠冷色的襯託。可見冷暖色的對撞在螢光效果中的重要作用。
2.故障美學
GLITCH 故障美學基於數位化圖像、視頻、音頻等媒介出現誤差而生成的美感。90年代中期,「Glitch」這一術語與音樂關聯,用於描述實驗、噪聲電子樂,後期逐漸被廣泛引入數字時代的視覺創作討論中。故障藝術對錯誤、問題、障礙進行重新審視,數字媒介生產過程中無序、混沌、未知的故障節點被作為藝術創作成果。
典型的 anti-utopia 反烏託邦 主張有這樣一些觀點,指得是一個不同於理想的社會環境的一種糟糕的狀態,也許可以為你的創作提供一些選題靈感:
「技術反映並鼓勵人性的陰暗面。」
「技術損害人際溝通。」
「技術增加了監視並侵犯隱私,擴大了權力和財富的不平等。」
「更高的效率和更多選擇可能會損害我們的生活質量,使我們變得更加物質主義。「
這些反映思考和社會問題的命題,可以採用「故障美學」這種很直觀的表現方式,比如下面的作品:
UAL學生Freya Dorren的作品
SAIC學生Claudia Menendez作品
3.全版面的字體設計
英文字母具有很強的幾何圖形的屬性,也就是說在放大和變形之後,可以用字母本身充當幾何元素去分割版面。
字體排版可以不用照片等元素來進行設計,而是採用了字母作為設計對象,通過排版來產生強烈視覺衝擊力的方法。
這種全字體排版是設計師在設計海報時的新思路。比起之前用具體意象做海報設計的方式,這種設計具有很前衛的設計感,可以說是當前非常具有現代感的設計風格。這樣的潮流在藝術高校學生的設計中也是弄潮兒。
RISD學生Laura Hilbert作品
如果你把字體間的正負形關係把握的非常好,那麼一幅優秀的平面設計作品就應運而生了。
4.Risograph
Risograph是一種介於膠版和絲網間的印刷技術,是日本理想公司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生產的一種小型印刷機器,首款印刷機生產於1986年。
近幾年,Risograph在歐美國家有復興的現象,不少設計師和藝術家看中它絲網般的質感,運用這門印刷技術發揮創意。
現在的Risograph受到了很多年輕設計師尤其是藝術學生群體的偏愛,反而成為了一種小眾又有格調的印刷方式。
SVA學生Baptiste Virot作品
Risograph帶有「雙色印刷」時代的復古傾向。使用藍橙這組對比色的搭配,雖然使整個作品顏色雖少,但是會讓視覺效果變得更豐富。
RISD學生Cihan Tamti作品
Risograph在海報中可以有效的增強作品質感,在圖像小說中也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如果你預備在作品集中增加繪本等圖像敘事的項目,不妨考慮一下通過Risograph為畫面增加細節。
RISD學生Olivia de Salve作品
大面積純色的使用,印刷自帶的顆粒感填充,畫面不但沒有因為簡單而顯得空曠,反而增加了質感和可看性。
RISD學生Aya Alghanmeh作品
5.動態展示
隨著設計作品的載體從紙張轉到了屏幕,動態作品成為了大勢所趨。不難發現在作品集設計中動態作品已經非常普遍,這也影響到了學生的作品創作。
對與平面設計師來講,在掌握像PS、AI這樣的圖形設計軟體之餘,再多了解一些像AE這樣的動態合成軟體,像C4D這樣的三維軟體,可以有助於打開很多思路。
UAL學生Shinsaku Iwatachi作品
Shinsaku Iwatachi的作品整個系列是由十餘幅動態作品組成,探討的是網際網路、wifi等事物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仔細從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找到很多十分前沿的設計元素,除了酷炫的動態效果之外,還可以看到拼貼,剪報等等元素。整體風格上還可以隱約感受到另一位日本設計大師的影子,那就是:
Tadanori Yokoo(橫尾忠則)
還要多囉嗦一句,雖然每一件設計作品的風格不同,但作品集的版式風格需要保持一致。因為,作品集也是一項完整的作品。
希望以上可以給大家2020接下來的創作帶來啟發。同學們不妨嘗試利用現有的各種素材,加入你自己的想法,打造自己的風格,順應或者引領更迭往復的平面設計新趨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