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在給孩子們上語文課
課上糾正孩子們的行為是常有的事,張穎正在告誡一個學生「抬起頭看黑板」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9月19日報導:張穎是盧灣區輔讀學校的一名語文老師,也是三年級的班主任老師。三年級只有一個班級,這個班級只有九名學生,他們有的是智力障礙的孩子,有的患有唐氏綜合症,還有兩個孩子是自閉症患兒。雖然學校給每個班級配備了照顧孩子的阿姨,但要維持正常的教學和起居,張穎還是需加倍操心。
一學期都「教不會」的學生
一個「日」字要學幾遍?在普通小學裡,一節語文課可以學一篇課文十來個詞彙,可是在輔讀學校裡,孩子們的進度非常慢。在張穎的一節語文課上,東方網記者看到,一個上節課已經學習過的「日」字,仍要花去這一節課的大部分時間複習。
「上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字?」「是不是這個字?這個字怎麼念?」……語文課一開始,張穎就不斷地要求學生們回憶,但一個問題往往要問上三、五遍,臺下的學生才會有反應。幻燈片上印出「日」字,只有個別學生能辨認出這個字。即使這樣,張穎仍不斷鼓勵孩子回憶這個字的讀音,回憶這個字能組成什麼樣的詞語。
等「日」字和「時」字學完,20分鐘已經過去,幾名學生的注意力似乎開始集中不起來了。「有時候一個字要學一節課,有時候學一星期,有時候學了一個學期,學生還是不會。」張穎說,正是因為如此,每一個老師都要有更多的耐心和責任心。「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我們備課時往往要按照學生的不能程度給他們分層,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比如我們班級9個學生,被分成了三個層級,但是實際教學中,往往每個人的教學辦法都不一樣,老師都非常累,要一個一個教。」
上課不容易,帶孩子們出遊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雖然班上只有9個學生,但要保證他們的安全、讓他們玩得開心,同時不讓他們亂扔垃圾、吃好每一餐絕不容易。張穎說,每次帶孩子們出去春秋遊,比在學校上課辛苦多了。班上9個孩子,一個人是看不過來的,往往需要其他老師和阿姨一起幫忙看著,這個時候,班主任老師總會把最不乖、自立能力最差的孩子留給自己。「不要給其他老師添麻煩,寧可自己累一些」,張穎說。
「聰明」的「傻孩子」
在其他人眼裡,這些或患有唐氏症候群、或是自閉症的孩子都是一些「傻孩子」,但在張穎眼裡,他們都是聰明的好孩子。
「他們表面上調皮搗蛋,但其實特別聽老師的話。」張穎說,自己班上有個叫小鵬的腦癱患兒,脾氣有些倔強,阿姨們對他很「頭疼」。一次,阿姨們跑來和張穎「告狀」,說小鵬不肯出教室活動。
張穎匆匆跑到教室,只見小鵬用手死死拉住書桌的一角,無論阿姨們怎麼勸說,他都不肯離開書桌半步。但是聽到張穎的聲音後,小鵬突然變「乖」了,順從地跟著阿姨出了教師。張穎左思右想,終於恍然,原來是自己在開學的時候和孩子們交代過,沒有她的同意不可以輕易走出教室,小鵬把這句話一直牢牢記在心裡!
張穎說,孩子們大多數時間還是很乖巧聽話的,對於這些孩子的鼓勵,除了口頭表揚,她和所有的老師、阿姨一樣,都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一個擁抱、一個微笑,就能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肯定。
「孩子們都很天真,如果他們高興,就會上來擁抱你,表示他們喜歡你。」張穎說,這些年任教的經歷,讓她深深地感受到孩子們對自己的愛。「即使他們調皮了,搗蛋了,不聽話了,但他們不會有任何惡意,不會動壞腦筋,也不會欺負其他的小朋友的,他們非常善良、天真,是一群單純的天使。」
張穎告訴東方網記者,多年前,她曾對做輔讀學校的教師崗位產生過困惑,甚至也想過換工作做,但每次看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聽到他們對著自己叫「媽媽」,張穎便感覺再苦也值得,離不開這些可愛的「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