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師和她的智障學生:一聲「媽媽」再苦也心甘

2020-12-11 東方網

張穎在給孩子們上語文課

課上糾正孩子們的行為是常有的事,張穎正在告誡一個學生「抬起頭看黑板」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9月19日報導:張穎是盧灣區輔讀學校的一名語文老師,也是三年級的班主任老師。三年級只有一個班級,這個班級只有九名學生,他們有的是智力障礙的孩子,有的患有唐氏綜合症,還有兩個孩子是自閉症患兒。雖然學校給每個班級配備了照顧孩子的阿姨,但要維持正常的教學和起居,張穎還是需加倍操心。

  一學期都「教不會」的學生

  一個「日」字要學幾遍?在普通小學裡,一節語文課可以學一篇課文十來個詞彙,可是在輔讀學校裡,孩子們的進度非常慢。在張穎的一節語文課上,東方網記者看到,一個上節課已經學習過的「日」字,仍要花去這一節課的大部分時間複習。

  「上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字?」「是不是這個字?這個字怎麼念?」……語文課一開始,張穎就不斷地要求學生們回憶,但一個問題往往要問上三、五遍,臺下的學生才會有反應。幻燈片上印出「日」字,只有個別學生能辨認出這個字。即使這樣,張穎仍不斷鼓勵孩子回憶這個字的讀音,回憶這個字能組成什麼樣的詞語。

  等「日」字和「時」字學完,20分鐘已經過去,幾名學生的注意力似乎開始集中不起來了。「有時候一個字要學一節課,有時候學一星期,有時候學了一個學期,學生還是不會。」張穎說,正是因為如此,每一個老師都要有更多的耐心和責任心。「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我們備課時往往要按照學生的不能程度給他們分層,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比如我們班級9個學生,被分成了三個層級,但是實際教學中,往往每個人的教學辦法都不一樣,老師都非常累,要一個一個教。」

  上課不容易,帶孩子們出遊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雖然班上只有9個學生,但要保證他們的安全、讓他們玩得開心,同時不讓他們亂扔垃圾、吃好每一餐絕不容易。張穎說,每次帶孩子們出去春秋遊,比在學校上課辛苦多了。班上9個孩子,一個人是看不過來的,往往需要其他老師和阿姨一起幫忙看著,這個時候,班主任老師總會把最不乖、自立能力最差的孩子留給自己。「不要給其他老師添麻煩,寧可自己累一些」,張穎說。

  「聰明」的「傻孩子」

  在其他人眼裡,這些或患有唐氏症候群、或是自閉症的孩子都是一些「傻孩子」,但在張穎眼裡,他們都是聰明的好孩子。

  「他們表面上調皮搗蛋,但其實特別聽老師的話。」張穎說,自己班上有個叫小鵬的腦癱患兒,脾氣有些倔強,阿姨們對他很「頭疼」。一次,阿姨們跑來和張穎「告狀」,說小鵬不肯出教室活動。

  張穎匆匆跑到教室,只見小鵬用手死死拉住書桌的一角,無論阿姨們怎麼勸說,他都不肯離開書桌半步。但是聽到張穎的聲音後,小鵬突然變「乖」了,順從地跟著阿姨出了教師。張穎左思右想,終於恍然,原來是自己在開學的時候和孩子們交代過,沒有她的同意不可以輕易走出教室,小鵬把這句話一直牢牢記在心裡!

  張穎說,孩子們大多數時間還是很乖巧聽話的,對於這些孩子的鼓勵,除了口頭表揚,她和所有的老師、阿姨一樣,都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一個擁抱、一個微笑,就能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肯定。

  「孩子們都很天真,如果他們高興,就會上來擁抱你,表示他們喜歡你。」張穎說,這些年任教的經歷,讓她深深地感受到孩子們對自己的愛。「即使他們調皮了,搗蛋了,不聽話了,但他們不會有任何惡意,不會動壞腦筋,也不會欺負其他的小朋友的,他們非常善良、天真,是一群單純的天使。」

  張穎告訴東方網記者,多年前,她曾對做輔讀學校的教師崗位產生過困惑,甚至也想過換工作做,但每次看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聽到他們對著自己叫「媽媽」,張穎便感覺再苦也值得,離不開這些可愛的「傻孩子」。

相關焦點

  • 【特教園丁】耕耘特教從不悔,再苦再累也心甘--走進楊燕麗老師
    二十多年以來,楊燕麗老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教改新略,堅持學習、不斷總結,努力拓展特教思路。從一開始為聾生刻苦學習手語,到後來為不同學生實施個別化教育,楊燕麗老師始終堅持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她認為,她教學水平的提升,離不開這麼多學生為她提供的精神支持和情感共鳴。如今的她依然在為特殊孩子們不斷提升自己。
  • 11歲智障女孩找不到合適學校 石家莊特教學校名單公布
    即將開學,近日任女士為女兒嘉嘉(化名)上學的事急得團團轉:她的女兒11歲,智障,雖在一所小學上學,但因智力低下總在課堂上搗亂。任女士早就想給女兒找一個合適的學校,但苦尋了兩三年還是沒有結果。為此,記者一番尋找,終於為任女士的女兒找到了「出路」。
  • 第193期最美特教老師於文:守護折翼天使
    她是一名特教工作者,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了特教事業;她是一群特殊孩子的「媽媽」,習慣把所有學生都稱作「我的孩子」;她是這群孩子的守護者,讓他們在愛的天空中快樂翱翔。她,就是於文,一個紮根特教事業近30年的「最美教師」。
  • 特教戰線的創新者張潔華:自助教育讓學生自主自強
    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在特殊教育一線教學和科研25年,她創建的「義務教育階段自閉症兒童補償性課程的研發與實踐」項目,被譽為國內自閉症教育的經典範例;她的「自助教育」理念,重新定義了特教管理的內涵;她主導的「醫教結合」模式,開啟了特殊兒童復建的新模式。今年,張潔華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 25個年特教生涯 她用厚德哺育「遲開的花」
    在她的班上,有不會溝通的自閉症孩子,有精力旺盛的多動症孩子,有智力低下的唐氏孩子……他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關注。在學習上,高宏遵循「小步子、多循環」的教學方法,注重個別化教育,獨具心裁的創設日常生活場景,在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中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為學生灌輸知識。
  • 特教老師、星寶媽媽,同時擁有兩種身份的她——
    當孩子剛會站,吳老師就想讓女兒穿上漂亮的小裙子,跟她學跳舞,當孩子剛會叭叭叭發音的時候,她就開始教孩子唱手指謠……但是當別的孩子都開始叫爸爸媽媽時,吳老師發現,自己的女兒,有些不對勁。「她對我們的聲音不敏感,叫她的時候經常都不會轉頭看我們,別的小朋友都喜歡玩的玩偶,她一點不感興趣,最重要的是,她一歲多了還不會叫媽媽」。
  • 特教老師 特別的愛
    不哭,有「媽媽」。孩子們每認識一個新字,多掌握一項生活技能,他們都會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他們就是特教老師。教師節前夕,記者走進銀川市特殊教育中心,用鏡頭記錄了這些特教老師的執著和堅守。「教師節,我的學生可能只會說幾個簡單的詞語,可能無法動手製作卡片表達祝福,但我能從他們天真無邪的眼神裡,看到他們對我的愛,這就夠了!」銀川市特殊教育中心二年級教師陳立俠說。
  • 體驗「特教老師的一天」體會他們的別樣教學和不為人知的酸甜苦
    他們或許很少感受到「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讓他們快樂的,無非是學生們發出了第一聲、新認識了一個字、多掌握了一項生活技能……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特教老師。從特殊孩子進入學校開始,每個學段的特教老師都在為這些孩子的成長和未來融入社會竭盡心力。
  • 4位特教老師和她們的16個「孩子」
    三寸粉筆,一顆丹心,我們遇見的每一位老師,都是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然而,也有一些老師,他們的學生可能無法動手製作卡片表達祝福,甚至可能不能用語言說出「教師節快樂」這麼簡單的幾個字,但他們依然會用執著的堅守和辛勤的汗水,澆灌這些幼苗慢慢成長。他們,就是特教老師。這個教師節,讓我們一起來到重慶市大渡口區實驗小學特殊教育中心,看看特教老師的別樣人生。
  • 寶山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普校"全能冠軍"變身特教創新者
    在長期的教學一線實踐中,張潔華深知:教育特殊學生需要真誠的愛,又不能僅僅只有愛,這個過程需要探索和不斷創新特教的最佳途徑和人本方法。  14頁紙大綱變成128冊教材  張潔華常說自己是個隨遇而安的人,一如多年前,她接到培智學校校長的任命時一樣。
  • 汶川特教|為孩子構築樂園的媽媽老師
    陪伴孩子做學生的「媽媽老師」和普通學校不同,在這所寄宿制學校裡,老師陪伴孩子們的時間很長。 「這些殘障孩子們很小就離開家上學,有的父母幾乎是放棄了他們,很長時間不聞不問;有的父母遠在農村,因為經濟原因,沒辦法經常來看孩子。」
  • 「校長媽媽」刷屏滬上媒體圈:給學生提供「37度的愛」,她……
    說起與孩子們之間的點點滴滴,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一度哽咽,「我一定要當好孩子們的守護者和老師們的引領者」!有一次,她周末去南方商城辦事,突然聽到一位孩子在大聲叫她:「校長媽媽!」然後,她看到學校的一位智障孩子滿臉純真、毫無顧忌地跑過來,路人紛紛投來奇怪的目光。此時,石筱菁心中無比難受:我要讓更多人包容他、理解他……後來,她和一批老師去英國參加培訓,在「六一」兒童節收到孩子們的一份視頻禮物,當時就淚奔了。
  • 寶山培智學校張潔華:用愛點燃智障孩子智慧火花
    自助教育教會孩子生活本領  戴著一副眼鏡,留著一頭齊耳短髮,張潔華清秀的形象一看就是老師。1997年,34歲的她離開公辦小學副校長崗位,開始和智障孩子打交道。「當時思想上也有疙瘩,但答應去了,就一定要做好。」張潔華說,丈夫甚至不好意思在外人面前提及妻子在特教學校工作。
  • 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用愛點燃智障孩子的智慧火花
    自助教育教會孩子生活本領  戴著一副眼鏡,留著一頭齊耳短髮,張潔華清秀的形象一看就是老師。1997年,34歲的她離開公辦小學副校長崗位,開始和智障孩子打交道。「當時思想上也有疙瘩,但答應去了,就一定要做好。」張潔華說,丈夫甚至不好意思在外人面前提及妻子在特教學校工作。
  • 新時代特教人新理念的思考
    患有先心病的小玉同學是一名智障兒童,爸爸多年前因車禍去世,狠心的媽媽撇下孩子改嫁走了,離開了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留下了小玉和奶奶相依為命。十多年中,小玉大大小小的因病住院就有二十多次,但這個稚嫩殘缺的花朵沒有被生活的狂風暴雨而擊垮,她依然頑強地活了下來,呼吸不順暢,脖子下插著幫助呼吸的導管。每次我們送教老師教給的東西,都能很好的接受,寫的字也工工整整,畫的畫也美觀大方,布置的作業也能很好的完成。
  • 【99個特教故事】第26期 | 她到底用什麼護膚品?當然是知識和愛~
    這是最強烈的反差,這是最真實的處境,這是對能力、心理和品格的多重拷問。在她教過的學生裡,自卑孤僻、敏感多疑,倔強封閉、親情淡漠,種種問題不一而足。有的學生脾氣古怪、不與人交流;有的情緒暴躁,對老師都拳腳相加;還有的口水直流,大小便不能自控。
  • 致敬: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
    致敬: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她(他)是語訓班老師她(他)是啟智班老師她(他)是啟音班老師他們教孩子們生活、學習他們教孩子們唱遊律動他們撫慰孩子們心理健康他們教孩子們融入社會……他們是特教人他們是一群在特校工作的普通人
  • 全國特教人痛失楷模!
    何金娣,  從教40年,深耕特教20年。1955年9月生,上海市盧灣區輔讀學校校長,中共黨員,特級教師,特級校長。十多年來,在智障教育領域,努力探索特殊教育規律,堅持教學科研;以智障兒童為中心,提出「零拒絕」教育,針對智障學生特點給予最恰當的教育,使其獲得一定的生存能力;汲取先進特殊教育理念,加強與國內外特殊教育的交流,提高教育質量。
  • 和孩子打了29年交道,她是兒童福利院的「媽媽」老師
    聊上一會兒,你就會發現,她是那種你在幼兒園裡最想碰見的老師。教學思路清晰、方法新奇有效、超級愛孩子。從19歲當幼兒園老師到現在,48歲的趙靜已經和孩子們打了29年的交道。現在,她是北京市兒童福利院「福娃娃特教中心」的一名特教老師。北京市兒童福利院至今已有36年歷史。這裡主要收養公安機關接警處置、送醫救治的棄嬰。
  • 特教老師的節日禮物
    ——泰戈爾大多數教師在教師節那天都會收到來自學生們的節日祝福或是禮物。不過,有些特教老師卻很「尷尬」:他們也許收不到學生的祝福。因為,他們的學生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遙遠而漆黑的夜空中獨自閃爍著。但是沃桑的教師不同,今年,他們也收到了「星寶」的教師節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