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普校"全能冠軍"變身特教創新者

2020-12-14 東方網

  

  張潔華用「一對一個性化」教育方式啟發學生認知。

  本來,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今年2月就退休了。收拾好辦公桌,把東西打包,賣掉在學校附近的房子,在美蘭湖購置了一套環境清幽的新居——在特殊教育領域辛苦打拼25年的她,總算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但是這個時候,組織的挽留打亂了張潔華的退休計劃。

  「你再留留吧,這裡需要你!」留下就意味著,上班路途從過去的15分鐘延長到1個多小時,但張潔華還是爽快地答應了。「這說明大家都還認可我,我也可以繼續跟孩子們在一起,挺開心的。」在長期的教學一線實踐中,張潔華深知:教育特殊學生需要真誠的愛,又不能僅僅只有愛,這個過程需要探索和不斷創新特教的最佳途徑和人本方法。

  14頁紙大綱變成128冊教材

  張潔華常說自己是個隨遇而安的人,一如多年前,她接到培智學校校長的任命時一樣。從駕輕就熟的小學教育崗位轉到寶山區唯一一所以招收中重度智障腦癱、自閉症學生為主的特殊教育學校,很多人為她捏一把汗:「這樣的孩子,你怎麼教?」

  「我在普校幹了十來年,也算是『全能冠軍』了。說實話,我不太願意去,當時特教的社會認同度不高,相當於教育裡的『邊角料』,一旦去了,自己的專業也荒廢掉了。」但張潔華還是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

  智障孩子難教可想而知,更難的是,當時全國甚至找不到一本像樣的教材,只有一份14頁紙的大綱。怎麼辦?自己編!張潔華帶領老師們花了整整四年時間,硬是把這14頁紙變成了一套共128冊的「7-16歲中度智障學生課程教材」,覆蓋八門學科九個年級,其中五個學科填補了國內特教的空白。

  「每本教材都是我們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上面的插圖,全是老師們自己畫的。」張潔華笑稱,這套教材已被全國90多家學校選用,培智學校的老師們擁有「絕對版權」。

  張潔華認為,為特殊學生編的教材並不需要多「高大上」,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生活,培養他們的自助能力,足矣!於是,所有的教材都圍繞孩子們的生活展開。語文課,認識我,我的學校和我的家。數學課,從日常吃飯的勺子和筷子,學習1和2的意義。「教材編好了,老師們信心大增,還申報了課題,一不小心,還在市裡拿了個一等獎。」

  工作之餘,張潔華經常給定點合作的醫生發郵件。為了保證「送教上門」的質量,她又開始了「送醫送教」的實踐研究,成為國內特殊教育醫教結合的典範。「孩子的殘障問題單靠學校難以改變,我們會視孩子的需求而定,再與衛生系統協調,送教或送醫上門。」張潔華說。

  打造自閉症教育「中國品牌」

  提出自助教育,著力課程研發,實現特普融合……很多人都說,張潔華是特教戰線的創新者。在她看來,如今,特教領域剩下的都是些難啃的骨頭,要研究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技術去改變孩子的命運,對老師而言挑戰很大,但機遇和挑戰總是並存的。

  早在2006年,張潔華就敏銳地將目光鎖定了一塊全新領域——自閉症。「我們發現,各學校大都對自閉症孩子束手無策,對於智障孩子你只要耐心點,小步子多循環,訓練效果還是很好的。可自閉症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老師們往往也被搞得沒有方向。」張潔華發現,如何對自閉症孩子進行教育和訓練,對特殊教育來說是個瓶頸問題。

  於是,她著手帶領教師開始研究實踐,開展「義務教育階段自閉症兒童補償性課程的研發與實踐」。通過對每個自閉症兒童每堂課的錄像分析,對他們的行為模式、溝通交往、社會適應進行了科學有效的幹預,在全國首次確立了自閉症課程建構的框架,建設了自閉症課程資源庫。張潔華團隊的「關鍵行為訓練(PRT)、地板時間(FloorTime)、圖片交換溝通系統(PECS)」等技術,都是借用了心理學、醫學原理並結合老師們積累的經驗方法進行的創新。如今,這一研究為國內同行提供了自閉症教育康復的課程範例。

  渴望更多優秀人才紮根特教事業

  儘管學校關於自閉症課程的研發屢獲大獎,但有個問題始終困擾著張潔華。在教學實踐中,她發現,學齡前是自閉症教育訓練的最佳時間,越早介入效果越好。「儘管我們有資料和場地,但畢竟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不具備招收學齡前兒童的條件。」在張潔華的積極奔走下,2011年,寶山區教育局和寶山區殘聯攜手創辦了上海市首個公辦自閉症訓練中心,就建在培智學校內。目前該中心有46名學生接受教育訓練,其中學齡前兒童12人,隨班就讀學生10人,特殊學校學生24人。「我們每周為區內的自閉症兒童提供免費的教育康復,為普通學校的任課老師做輔導,讓更多的孩子受益。」張潔華說。

  談及自閉症訓練中心,張潔華叮囑記者務必要低調處理,「因為師資太緊張了,萬一孩子一起湧過來,實在接收不了啊。目前,學校共有教職工41人,缺編比較嚴重,招不到符合條件的人。」她拿起桌上的簡歷搖搖頭說,自從招聘信息發布一個多月來,她僅僅收到了兩份簡歷。

  張潔華很無奈——華東師大每年特教專業畢業的上海生源只有五六名,全市22所輔讀學校都要搶,「人家奔著市區去了,誰願意來郊區?好不容易來個老師,還是以此為跳板的,做不長久。特教確實是又苦又累,也不可能是桃李滿天下,很少人願意耐著寂寞做下去。儘管如此,我還是堅持寧缺毋濫。」張潔華說,現在,她最發愁的就是師資,渴望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投身、紮根特教事業,幫助更多的特殊兒童走向「自助」。

相關焦點

  • 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打造特教「中國品牌」
    原標題: 用愛為孤獨兒童打開「自閉之門」  據《青年報》報導,在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看來,教育特殊學生需要絕對的愛,然而僅憑愛卻還是不夠的。特教工作者的責任更在於努力探索和不斷創新特教的最佳途徑和人本方法。
  • 寶山培智學校張潔華:用愛點燃智障孩子智慧火花
    1997年,寶山區教育局領導找張潔華談話,希望她能去寶山區培智學校當校長,「一任3年,3年後可以調出來。」有人問她,怎麼可以去這種學校,不僅荒廢了專業,還是「邊角料」的教育?張潔華則說,要認真地做好每件事,真誠地對待每個人。  張潔華是一個做事認真的人,她有一句口頭禪:「做了就一定要做好」。
  • 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用愛點燃智障孩子的智慧火花
    1997年,寶山區教育局領導找張潔華談話,希望她能去寶山區培智學校當校長,「一任3年,3年後可以調出來。」有人問她,怎麼可以去這種學校,不僅荒廢了專業,還是「邊角料」的教育?張潔華則說,要認真地做好每件事,真誠地對待每個人。  張潔華是一個做事認真的人,她有一句口頭禪:「做了就一定要做好」。從1993年走進特教班,到1997年來到培智學校,她在特教一做就是20多年,再也沒調回來。20多年來,她不僅創立了「自助教育」的辦學理念,還為學校創造了許多個「第一」,她用生命和智慧點燃每一盞希望的燈,讓特殊孩子們體現自身的生存價值和生命質量。
  • 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用心點亮一盞盞希望的燈
    據《勞動報》報導,在寶山區培智學校就讀的學生,都是患有不同程度智障的孩子,為了點燃這一盞盞希望的燈,校長張潔華在特殊教育領域傾注了心血。  張潔華認為,特教工作者,僅憑愛還是不夠的,特教工作者的責任更在於探索和創新特教的最佳途徑和人本方法。  自助教育,讓每個孩子都燦爛  在張潔華眼裡,培智學校不是看護智障孩子的場所,而是教會孩子掌握各種本領,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體現人生價值的課堂。她努力尋求和探索特教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大膽提出了「自助教育」的理念。
  • 特教戰線的創新者張潔華:自助教育讓學生自主自強
    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在特殊教育一線教學和科研25年,她創建的「義務教育階段自閉症兒童補償性課程的研發與實踐」項目,被譽為國內自閉症教育的經典範例;她的「自助教育」理念,重新定義了特教管理的內涵;她主導的「醫教結合」模式,開啟了特殊兒童復建的新模式。今年,張潔華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 寶山培智學校:教育實踐活動中「誕生」黨員教師服務隊
    寶山區培智學校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成立了由30名黨員教師組成的「愛心天使」團隊,做出「永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的承諾,把愛的力量傳遞到了全區殘障兒童學習和生活的每個角落,把特教專業理論和技術傳播到了全區隨班就讀的中小學校。
  • 上海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一個都不能少」
    上海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一個都不能少」 發表時間:2012-05-30   來源:  把一本14頁的大綱,變成一套共128冊的「7—16歲中度智障學生課程教材」,張潔華帶著20多位同事整整忙了四年。  「每本教材都是我們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上面的插圖,全是老師畫的。」
  • 寶山區培智學校為自閉症孩子建「一對一」教案 「小蝸牛」慢慢學會...
    20多年,該校老校長、上海市教育功臣張潔華,聽過太多太多這樣心焦的故事。這成了張潔華和她的特教夥伴們的心願,也用一連串第一,為愁眉不展的家庭帶來希望。2003年,該校在全市特教學校中率先實行全免費教育,2001年,培智學校又成為本市唯一一個設立自閉症教育訓練中心的學校。今年,該校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 鏡頭記錄培智學校特教老師
    劉子慶,是學校的體育老師,在培智學校已經從教30餘年,今年10月份將退休。圖為劉子慶在操場上給孩子們上體育課。(人民網 時雨/攝)人民網南昌9月9日電(時雨)在南昌市包家巷有一所「不起眼」的學校——南昌市培智學校,這所學校有特教老師30餘名,收納了170餘名智力缺陷的孩子,與普通的孩子們相比,在教學方面的難度更大,這就需要特教老師們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9日,本網走進這所學校,用鏡頭記錄下老師們上課的日常。
  • 全國特教學校校長國培班返崗實踐活動在區特教學校舉辦
    學校有三個方面引起了與會領導、專家、校長的濃厚興趣,一是剛進入校園映入眼帘的百愛百善牆,這面文化牆上雕刻著古今中外書法家以及特教學校教師書寫的100個「愛」和100個「善」字,蘊含著學校「大愛無疆、善行天下」的辦學理念;二是為了給智障兒童上好社會實踐課而創意的「陽光菜園」和以古今中外以及寶雞地區名勝古蹟為內容的牆體繪畫;三是學校融康復、教學為一體的豐富多彩的大活動課堂。
  • 寶山:上海女籃球員走進培智學校[圖]
    寶山:上海女籃球員走進培智學校[圖] 2013年11月19日   11月15日下午,上海寶山女籃隊員們在新賽季開始之前,來到寶山區培智學校,與這裡的孩子們一起遊戲、聯歡,鼓勵他們勇敢嘗試,接觸籃球。
  • 守護「星星的孩子」,上海市自閉症兒童教育指導中心在寶山成立
    1月8日,「傳遞溫暖 點亮星空」上海市自閉症兒童教育指導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在寶山區培智學校舉行。這是全國第一家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成立的自閉症兒童教育指導中心。作為本市自閉症兒童教育專業指導機構,中心設於寶山區培智學校內,由市教委承擔業務指導工作,寶山區教育局承擔日常管理工作。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賈煒,寶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陳筱潔,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殘聯相關處室和寶山區教育局負責人出席了中心成立揭牌儀式。
  • 寶山區培智學校舉行2016屆見習教師演講比賽
    寶山區培智學校舉行2016屆見習教師演講比賽時間:2017/4/11 13:20:35 來源:上海市寶山區培智學校        選稿:陳樂 2017年4月7日下午,3位教師參加了見習教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學校——寶山培智學校舉行的題為「我的教育夢想」2016屆見習教師演講比賽。學校全體教職工參與評比,本次活動既是一次比賽,又是我校師德建設活動的鞏固和加強。
  • 貧困地區特教發展要過哪些坎兒
    資金坎兒——各級財政共同發力提起教學樓走廊裡那幅梵谷的星空圖,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張玉琴打開了話匣子。共同授課、手把手指導、微信溝通答疑……在隴西縣特教學校教師馮世範的幫助下,楊慧君打消了顧慮。如今,除了講授語文、數學等在普校就擅長的課程外,楊慧君還把自家的平板電腦帶給小舟,用上面的彈琴軟體教小舟學音樂。為什麼普校教師要參與送教工作?
  • 培智學校三位智力殘疾畢業生成功入職星巴克
    小8訊(記者璩介力)5月16日,第25個助殘日暨蘇州同濟兒童匡智中心成立18周年活動在金閶培智學校舉行。姑蘇區智力殘疾人職業培訓中心和特殊教育指導中心也雙雙掛牌成立。據悉,近一年來,金閶培智學校先後有3位同學到星巴克就業,成功融入社會。
  • ...學校專業教師赴杭師大參加培智學校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實踐專題培訓
    為深入研究個別化教育,全力助推國家新課程實施,全面深化培智教育課程改革,有效提升培智教師專業化水平,嘉興市特殊教育學校專業教師參加了杭州師範大學組織的「嘉興市培智學校課程標準與教學」90學時系列專題培訓,學校22名特殊教育一線教師於2018
  • 泉州市特殊教育工作會議在晉江市特教學校舉行
    1月12-13日,泉州市特殊教育工作會議暨泉州市特殊教育研究會第三屆第四次會議在我市特教學校舉行。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徐昌裕、初幼教科科長陳軍宣、初幼教科主任科員林麗芳,晉江市教育局副局長肖金鎗,泉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德華及各縣(區、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長、初幼教股股長、進修學校特教教研員、特教學校校長及教師代表約80人參加了會議。
  • 寶山這位援滇老師奔走在特殊教育路上
    這是上海市特殊教育專家——寶山區培智學校副校長、寶山區特教指導中心副主任朱劍平援滇一年來的心聲。他口中的「特殊」孩子就是羅平縣患有聽力障礙、智力障礙、腦癱、自閉症和言語發育遲緩等疾病的殘疾兒童。雖然已經回到了寶山特教崗位,不過,朱劍平和羅平孩子們的聯繫一直沒有斷過。
  • 特教學校連起的世界
    而在培智班的老師林瑾瑩看來,教育的秘訣關鍵是抱有一顆真正欣賞學生的心。10年前剛來到特教學校時,她一直對這些殘障兒童抱有同情心,她會擔憂學生需要父母陪伴一輩子,無法獨立在社會上生活。後來她在校外的美術老師給了她很大影響,她嘗試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係。「你要給學生傳遞這樣的信念:帶著一顆驕傲的心去生活。」她說,「大家都是一個個神奇的個體,我們只是引導者,僅此而已。」
  • ...人就《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答記者問
    近日,教育部發布實施了《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這是我國首次專門為殘疾學生制定的一整套系統的學習標準,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負責人。  1.記者:請您談一談盲、聾、培智三類特教學校課程標準發布實施的背景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