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這位援滇老師奔走在特殊教育路上

2020-12-11 百家號

「我想給那些「特殊」孩子一個機會,成為更有尊嚴的人,託好西部地區義務教育均衡化的底!」這是上海市特殊教育專家——寶山區培智學校副校長、寶山區特教指導中心副主任朱劍平援滇一年來的心聲。

他口中的「特殊」孩子就是羅平縣患有聽力障礙、智力障礙、腦癱、自閉症和言語發育遲緩等疾病的殘疾兒童。雖然已經回到了寶山特教崗位,不過,朱劍平和羅平孩子們的聯繫一直沒有斷過。

2019年9月,朱劍平隨寶山區教育系統第二批援滇支教隊赴滇,擔任曲靖市羅平縣九龍小學校中校——羅平縣特殊學校的副校長,成為了第一個以特教老師身份走進雲南省開展扶貧教育的支教老師。

幾天前,朱劍平在微信上收到了羅平特校老師發來的一段視頻。視頻裡,今年7歲,上一年級的浩浩已經可以不用人攙扶,一個人走路了。

很難想像在一年多前,浩浩還是一位整天只能躺著,下肢完全使不上力的腦癱兒童。由於父母外出打工,浩浩由爺爺帶大。「去年9月底我們第一次上門送教的時候,浩浩就躺在輪椅上,被帶子綁著身體,固定在輪椅上不滑下來。」朱劍平心酸地說:「不是爺爺不愛他,而是面對這樣的孩子,這是這個家庭唯一能想到的辦法。」

當時的浩浩已經快6歲了,非常羨慕同村的孩子能去上學。不過,浩浩家所在的魯布革鄉八大河村離羅平縣特殊教育學校有100多公裡,開車要2個多小時,再加上浩浩當時的身體情況也不適合進入學校。於是,朱劍平給浩浩量身定製了一個「入學計劃」——先康復訓練、再上學。

此後,朱劍平和同事利用每周一次的送教上門,為浩浩進行下肢的運動康復訓練。沒有專業訓練器材,朱劍平便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幫著浩浩從最簡單的爬開始。朱劍平說:「先練爬直線、繞小板凳、扶牆下蹲,然後再扶著輪椅練走直線、轉彎、繞樁,再練爬臺階,最後練習走人行道邊上的上街沿。」

短短幾句話概括了浩浩的訓練過程,而這背後凝結著朱劍平和同事的努力付出,以及浩浩和爺爺的堅持。看著孩子一點點變化,浩浩爺爺還在羅平縣特殊教育學校旁邊租了一間房陪著訓練。

大半年後,浩浩已經可以獨自扶著輪椅行走了。今年9月,浩浩順利進入了羅平縣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入學以後,浩浩變化更大了!可以獨立行走,孩子以後的生活質量就大大提高了,再學會基本、必要的生活知識和能力,就可以成為更有尊嚴的人!」朱劍平說。

羅平縣是雲南省曲靖市下轄的縣之一,距昆明207公裡,地域廣闊、殘疾學生分布分散,特殊教育剛剛起步。不少殘疾孩子雖然有學校可去,但是只能享有簡單的看護。而更多重度殘疾的孩子則沒辦法去上學,只能待在家。為了讓這些孩子更好地獲得義務教育,雲南省提出了特殊教育的教育扶貧需求。在同是來自寶山的羅平縣援滇幹部嚴春敏的牽線下,朱劍平來到了羅平縣,成為了雲南省第一個以特教老師身份開展扶貧教育的支教老師。

位於縣城的羅平縣特殊教育學校與羅平縣九龍小學合併辦學,屬於「校中校」。然而由於經費、專業、師資等短缺問題,朱劍平初到羅平特校的時候,學校只有35名學生,沒有課程,兩名年長的教師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看護著孩子。「沒有專業老師,沒有課程,沒有教材,孩子們就是來吃頓午飯,看看電視,這是當時羅平特校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朱劍平告訴記者。

於是,朱劍平在送教上門之餘,把心思全花在了羅平特校的改革上。他為學校搭建了課程架構,為孩子設計了包括語、數、音、體、美在內的基礎性課程,並針對每個學生不同需求設計個別化訓練課程。同時,為學校採購國家特教教材,引入寶山培智學校自編教材,積極發揮「校中校」優勢,安排九龍小學普通班老師來特教班兼課。

然而這些只是解決了「近渴」,要讓羅平縣特殊教育持續健康地發展下去,專業特教老師必不可少。面對羅平縣沒有特教老師編制的問題,他又向羅平縣教體局、縣政府乃至雲南省教育廳反映。經過多方合力,雲南省教育廳在今年面向全省發布了1000個特教教師編制。羅平縣特殊教育學校吸引到了9名專業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近十年來特殊學校師資嚴重不足的問題。

現在,羅平特校已由2個班擴為4個班,學生從2019年的35名增加到了65名。朱劍平更是充分整合學校資源,通過學生融合、教師融合、資源融合,在普通班和特教班之間試點開展特殊教育的融合教育。

一年時間不長,但對於朱劍平來說,要推進全縣的特教工作更上一層樓還有很多事要做。長期以來,羅平縣許多殘疾兒童因為缺乏殘疾診斷以及醫學評估條件而無法入學。於是,在援滇期間,朱劍平編制了《羅平縣殘疾兒童入學評估安置工作手冊》,組建了評估組深入13個鄉鎮街道的168名未入學殘疾兒童家庭,為特殊兒童進行初篩評估,並提出了特殊學校、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的安置意見。這也讓羅平縣在全省首個啟動適齡殘疾兒童入學安置評估試點工作。這套評估機制明年將由雲南省教育廳向全省推廣。

據了解,今年12月下旬,8位羅平特校的老師將來到寶山培智學校跟崗培訓。接下來,寶山計劃為羅平縣特殊學校及鄉鎮中心校培養40名特教專業教師,爭取把羅平打造成雲南省特殊教育的示範縣。

「一年的援滇經歷是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令朱劍平最感動的是今年8月1日,他即將離開羅平回上海的那一天。當天是周六休息日,為了不麻煩同事送行,朱劍平悄悄把原來購買的上午9:00的汽車票換成了早上7:00的車票。不過,讓朱劍平沒想到的是,當天還是有30多位家長和老師一早趕到了羅平汽車站為他送行。「汽車上看著他們和我揮手告別,那一刻,我終身難忘 ……」朱劍平說。

來源: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援滇路上|接力前行,點亮視窗
    援滇路上|接力前行,點亮視窗 2020-08-03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元陽李衛強:一位「詩人」的援滇情
    他就是來自上海華東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的援滇教師——李衛強。同是杏壇人,共育祖國苗」,看著熱情的迎接團隊和當地老師們期待的目光,李衛強記錄下了他的感觸。初到新街鎮勝村中心小學,李衛強親身感受到了元陽鄉村和上海的教育差異。上海援滇教師李衛強說:「這裡的學校的辦學條件非常簡陋,這裡教師的教學理念,包括學生的學習理念方面,真的和上海發達地區存在相當的距離。」
  • 【援滇周記】一年援滇路,勇擔使命;兩地青宏情,永難相忘
    【援滇周記】一年援滇路,勇擔使命;兩地青宏情,永難相忘 2020-07-09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幼教創新路上的「燃燈者」!寶山這位幼兒園園長不一般
    她身體力行貫徹「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和終身學習」理念,多次在市政協會議上參與專題發言,撰寫提案,為學前教育發展建言獻策,作為「全國教育大會」宣講團成員,奔走一線傳遞正能量。(來源:上海寶山)【來源:上海寶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援滇】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首例腹膜透析置管術順利完成!
    【援滇】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首例腹膜透析置管術順利完成!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來到瀾滄後,我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隊員張澤錦就開始積極籌備腹膜透析室的建設工作。
  • 他們在寶山向「扶貧爸爸」表白
    他們在寶山向「扶貧爸爸」表白 2020-12-20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杰:整裝立志赴鄉關,不破貧魔誓不還丨援滇心聲
    周杰:整裝立志赴鄉關,不破貧魔誓不還丨援滇心聲 2020-06-02 0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願15分鐘脫貧攻堅微電影」以上海援滇幹部、武定縣扶貧辦副...
    影片《心願》以上海援滇幹部、嘉定區安亭鎮城管中隊黨支部委員、團支部書記、四級主辦、武定縣扶貧辦副主任顧誠為原型,以滬滇扶貧協作決戰脫貧攻堅為主題,講述了8歲女孩佳佳起初對遠在異鄉扶貧的父親表現出的種種「不滿」到後來漸漸理解父親的感人故事。
  • 兒醫之聲| 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雲南札記(一)
    兒醫之聲| 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雲南札記(一) 2020-12-18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廣東對口幫扶雲南脫貧攻堅——迢迢援滇路 悠悠山海情
    珠海援滇幹部走村入戶一家家摸情況,發現怒江群眾外出務工少,主要是因為怕語言不通、怕不能適應崗位、怕工資沒保障。扶貧幹部積極採取對策:協同當地人社、教育部門開展語言培訓;在怒江州建立企業培訓基地,根據用工市場需求、勞動力意願開展技能培訓;完善權益保障,確保企業員工的合理薪水。
  • 滬滇山海情,閔施一家親!
    兩地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滬滇扶貧協作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精心組織、認真實施滬滇扶貧協作工作。【解說】2017年以來,閔行區委書記倪耀明、區長陳宇劍、區政協主席祝學軍等區領導親自帶隊到施甸開展幫扶工作,到實地察看項目推進,解決工作困難。
  • 山有所呼 海有所應 紀錄片《山海之戀》還原滬滇幫扶情
    紀錄片《山海之戀》通過「滬滇幫扶歷史沿革」「援滇幹部視他鄉為故鄉」「以消費扶貧為主的產業幫扶」「醫療教育合作以及志願者幫扶」四方面敘事,全景式展現上海助力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點點滴滴。這部精心打磨的紀錄片來到觀眾面前,通過「滬滇幫扶歷史沿革」「援滇幹部視他鄉為故鄉」「以消費扶貧為主的產業幫扶」「醫療教育合作以及志願者幫扶」四方面敘事,全景式展現上海助力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點點滴滴,也把24年間「山」有所呼、「海」有所應的滬滇幫扶路娓娓道來。
  • 「「儋州好人」推薦人選」市特殊教育學校老師陳曉靜:不負堅守,只...
    ……儘管在暑假,市特殊教育學校老師陳曉靜的社交軟體裡,幾乎每天都在與她的學生、家長們保持著密切聯繫,學校課堂以外,她與學生們融為一體。喜歡手語結緣特教28日,在市特殊教育學校內,陳曉靜已從老家陝西趕回海南,正為過幾天的開學做準備工作。
  • 7歲哈尼族「鏡面人」患罕見遺傳病 復旦兒科援滇隊員成功診治
    圖說:復旦兒科援滇隊員成功診治雲南罕見原發性纖毛運動障礙患者 醫院供圖相信很多人看到過文學和影視作品裡類似的情節:主角左胸心臟位置遭受重創卻能死裡逃生,最後驚奇地發現居然是右位心「鏡面人」!其實「鏡面人」可能就在我們身邊。
  • 跨越千裡,寶山·維西青少年「手拉手」,心連心
    三江併流的水穿行山川和大地孕育了夢想像杜鵑花一樣開放在那裡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有著「蘭花之鄉」「藥材之鄉」的美譽民族風情質樸純粹是古滇西北在這個綠樹濃陰、陽光明媚的8月,兩波從未交集的青少年因為寶山·維西青少年「手拉手」活動,相會於濱江之城寶山。7天的時間裡,兩地青少年們通過交流與探索,培養了深厚的感情,時間雖有限,但情誼永留存。
  • 好的特殊教育老師什麼樣
    19歲從四川省樂山師範學校特殊教育專業畢業、進入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工作後,是肖敏一直在找尋的答案。24年特殊教育教師生涯,她見證了一批批「特殊的世界」孩子們的成長,收穫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榮譽,也尋到了做一名特殊教育老師的真諦:用愛去溫暖,用專業去培育,用堅守去等待最美的花開。用愛去溫暖初為人師,迎接肖敏的是全校最高年級的聾生班:12個聾生,打架、偷東西、半夜翻牆去玩遊戲,甚至高高地舉起椅子與她對峙。
  • 奔走在一年級新生路上的爸媽們
    新學期伊始,曲靖一年級新手爸媽圈討論熱烈,奔走在孩子一年級的起跑線上匆忙吃過午餐後,下午1點40分又奔走在上學的路上。3點55分,孩子又放學,只能拜託孩子的奶奶提前去學校等著……晚上,家庭作業是要求家長往後每天陪伴孩子閱讀半小時的課外書,過程要錄視頻發班級微信群;以「我是小學生」為主題畫一幅畫,次日交到學校。這種作業在小學壓根兒就不算什麼,高年級的家長說,以後語文、數學等各科課後作業那才叫頭大。忙到夜裡10點,喬女士頓感身心疲憊。
  • 四川這位老師唯一入選
    我們一起來看看  ↓↓↓  肖敏:與特殊孩子在一起的24年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生返校複課困難,如何不耽誤學生的學習,成了學校和老師著急的事。更困難的是特殊教育學校,平常上課老師已經要耗盡力氣,現在改用線上教學,困難可想而知。
  • 24年用心用行回答何為特教好老師——記四川省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肖敏
    她聆聽無聲中的精彩,展望黑暗中的燦爛,感悟簡單中的快樂,誓為特教好老師;她篤信教育,積極探索,永不懈怠。她追求優質特教課堂,探索品質特教課程,書寫情味特教人生,甘當杏園追夢人。——題記1996年,肖敏從樂山師範學校聾教育專業畢業,成了四川省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教師。
  • 重讀凱魯亞克《在路上》,在熱鬧、頹廢的奔走中體味悲哀之心
    重讀凱魯亞克《在路上》,在熱鬧、頹廢的奔走中體味悲哀之心 2020-05-12 0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