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陽李衛強:一位「詩人」的援滇情

2020-09-05 元陽融媒

在彩雲之南、紅河南岸、連綿起伏的哀牢山深處,來了一位上海「詩人」。一年的支教時間裡,他寫下了「同是杏壇人 共育祖國苗」的初心,寫下了「哈尼園丁育新苗,化身春泥更護花」的敬意,寫下了「紮根大山中,梯田留佳話」的決心。他就是來自上海華東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的援滇教師——李衛強。


一年前,多次填寫支教申請表的李衛強終於如願以償,獲得了批准。去年八月,他和他的支教團成員們第一次站在了元陽這片熱土上,「風從東方來,心向彩雲飛。同是杏壇人,共育祖國苗」,看著熱情的迎接團隊和當地老師們期待的目光,李衛強記錄下了他的感觸。初到新街鎮勝村中心小學,李衛強親身感受到了元陽鄉村和上海的教育差異。

上海援滇教師李衛強說:「這裡的學校的辦學條件非常簡陋,這裡教師的教學理念,包括學生的學習理念方面,真的和上海發達地區存在相當的距離。」



教育設施落後、教師資源短缺、學生學習意識薄弱等眾多問題猶如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上。儘自己所能幫助當地孩子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成了李衛強支教生涯中的第一個目標。為了能匯聚群力長期有效地幫助元陽山區孩子,李衛強寫了捐贈倡議書,並動用自己的社會關係努力號召上海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一起捐錢捐物。通過不懈努力,今年以來,我縣共收到來自上海的愛心圖書24775冊,辦公電腦10臺,多媒體設備41套,各種學習用品、體育用品及現金資助,總價值55萬餘元。


上海援滇教師 李衛強

下半年還可能有2萬冊左右書會捐贈到我們元陽縣來。除這個圖書捐贈以外,會有很多的學習用品會捐贈到這裡來,用於改善這裡的辦學條件,也改善這裡學生的生活條件。


元陽縣新街鎮勝村中心小學教導主任 李永康


通過他的搭橋、牽線以後,為我們學校捐獻了,比如說多媒體設備,還有學生的課外書物,還有一些文化用具等等,所以從他的捐贈物品以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校師生的一些學習、工作的一些條件。


「彩雲南 梯田邊 任重道遠 天涯比鄰。古山寨 新課堂 立德樹人 功在千秋。」「紮根深山為人梯,教書育人求發展。」隨著李衛強援滇生活的開始,他寫的詩也越來越多。李衛強介紹說,這些詩大多創作出自於他到各鄉鎮做巡迴指導的途中。為了能打造出一支帶不走的骨幹教師隊伍,李衛強結合元陽實際,深入到各鄉鎮積極開展了三輪巡迴講座,為山區中小學教學工作傳經送寶。

「我們要樹立一種開放的教學觀念,前面也有談到這一點,但是我這裡必須特別強調的就是,我們老師必須破除一個觀念,就是我們的教材不是聖經,我們應該是用教材來教,不是教教材…」李衛強說。



幫助當地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李衛強開展講座的初衷。他認為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是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教師育人比教書更為重要。每場講座上,李衛強都精神飽滿、準備充分,聯繫著自己數十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全縣2000多名中小學老師的教學思想。



上海援滇教師李衛強說:「在每一次下鄉做巡迴指導的過程當中,我也是時時處處把我們上海的教育理念和這裡的領導老師包括我們這裡的孩子分享和交流。我覺得這種互動是非常有意義的,它超過了我們支教本身的一種價值。」

「李老師從如何備課、上課以及教學實踐方面對我們進行了有效的指導,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技能,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我們要不斷學習、創新,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水平,來適應新時代的教學發展。」南沙鎮中心小學教師李海藍說。



在繁忙的工作中,一年的援滇生涯不知不覺接近了尾聲,他的小詩也創作出了36首。他計劃著等回到上海後會將這些小詩整理出版成一本名為《紅河謠》的詩集作為自己支教生涯的紀念。

李衛強說:「這些小詩也是對我的支教經歷的一種很好的記錄,同時通過這一首首小詩我也是想把我對元陽的一種美好的印象,通過小詩能夠分享給外部,讓我們的外部世界對我們元陽、對我們的元陽教育、對我們的支教有一個更多的了解和認識。」


上海到元陽的2500公裡隔不開滬滇協作的牽絆和溫暖,李衛強手中那根對口支教的接力棒還會繼續交接。回顧起自己這一年的支教生涯,李衛強心中有愛,眼中有光,他說在元陽的日子裡,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教師的價值和意義。

「風從東方來,心向彩雲飛。同是杏壇人,共育祖國苗。無論是上海的老師還是元陽的老師,我們都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接班人,在付出著自己的勞動,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都是同一條戰壕上的戰友,我們並肩戰鬥。」上海援滇教師李衛強說。


記 者:申薇琦 盧夢妮 聶 睿(實習)

相關焦點

  • 【援滇周記】一年援滇路,勇擔使命;兩地青宏情,永難相忘
    【援滇周記】一年援滇路,勇擔使命;兩地青宏情,永難相忘 2020-07-09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衛強老師赴元陽縣南沙中心小學作規範備課上課專題培訓
    近日,來自上海華東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元陽教育體育局教研室的李衛強老師到南沙中心小學做「規範備課上課,提升教學有效」專題培訓,全體教師及南沙鎮各村委會學校校長130餘人參加了此次培訓。李衛強老師從備課、上課和教學實踐方面給老師們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
  • 山有所呼 海有所應 紀錄片《山海之戀》還原滬滇幫扶情
    紀錄片《山海之戀》通過「滬滇幫扶歷史沿革」「援滇幹部視他鄉為故鄉」「以消費扶貧為主的產業幫扶」「醫療教育合作以及志願者幫扶」四方面敘事,全景式展現上海助力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點點滴滴。這部精心打磨的紀錄片來到觀眾面前,通過「滬滇幫扶歷史沿革」「援滇幹部視他鄉為故鄉」「以消費扶貧為主的產業幫扶」「醫療教育合作以及志願者幫扶」四方面敘事,全景式展現上海助力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點點滴滴,也把24年間「山」有所呼、「海」有所應的滬滇幫扶路娓娓道來。
  • 上海廣東對口幫扶雲南脫貧攻堅——迢迢援滇路 悠悠山海情
    上海和廣東引導企業在滇投資162.03億元,帶動貧困人口41.08萬人,共建26個產業園區,入駐企業63家,累計援建698個扶貧車間,吸納就業5.05萬人。越來越多雲南的產品走進上海、廣東,形成產銷對接長效機制,僅今年扶貧產品銷售額就超過66億元。
  • 寶山這位援滇老師奔走在特殊教育路上
    這是上海市特殊教育專家——寶山區培智學校副校長、寶山區特教指導中心副主任朱劍平援滇一年來的心聲。他口中的「特殊」孩子就是羅平縣患有聽力障礙、智力障礙、腦癱、自閉症和言語發育遲緩等疾病的殘疾兒童。雖然已經回到了寶山特教崗位,不過,朱劍平和羅平孩子們的聯繫一直沒有斷過。
  • 【援滇】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首例腹膜透析置管術順利完成!
    【援滇】瀾滄縣第一人民醫院首例腹膜透析置管術順利完成!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來到瀾滄後,我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隊員張澤錦就開始積極籌備腹膜透析室的建設工作。
  • 援滇路上|接力前行,點亮視窗
    援滇路上|接力前行,點亮視窗 2020-08-03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周杰:整裝立志赴鄉關,不破貧魔誓不還丨援滇心聲
    周杰:整裝立志赴鄉關,不破貧魔誓不還丨援滇心聲 2020-06-02 0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漫步雲「滇」 之 元陽梯田多依樹景區
    --《 元陽賦》 早起等日出,抱著相機按快門,突然靜下來,反而不知怎麼拍了,頭腦像是突然短路了一樣。此情此景,詩興大發,「五言絕句,」一氣呵成。見笑了。【多依樹景區】元陽 梯田多依樹景區是眾多攝影師公認的拍攝日出的絕佳地點,每年旅遊旺季,這裡的觀景臺都擠滿了人,如果去晚了,連放三腳架的地方都沒有。
  • 「心願15分鐘脫貧攻堅微電影」以上海援滇幹部、武定縣扶貧辦副...
    影片《心願》以上海援滇幹部、嘉定區安亭鎮城管中隊黨支部委員、團支部書記、四級主辦、武定縣扶貧辦副主任顧誠為原型,以滬滇扶貧協作決戰脫貧攻堅為主題,講述了8歲女孩佳佳起初對遠在異鄉扶貧的父親表現出的種種「不滿」到後來漸漸理解父親的感人故事。
  • 兒醫之聲| 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雲南札記(一)
    兒醫之聲| 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雲南札記(一) 2020-12-18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滬滇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16日播出
    供圖 人民網昆明7月14日電 (朱紅霞)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在此關鍵年份,由雲南廣播電視臺製作的四集大型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在雲南衛視播出,謹以此片全面回顧梳理24年滬滇扶貧協作路
  • 雲南首席新聞主播眼中的滬滇情深,《山海之戀》蕩滌靈魂,幫扶事跡...
    在四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山海之戀》中,講述人崔爽以一段富有詩意的「情話」,把觀眾帶到了山海之間,共同感知美好且炙熱的滬滇真情。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山海之戀》在雲南衛視播出後,反響強烈。紀錄片從「滬滇幫扶歷史沿革」「援滇幹部視他鄉為故鄉」「產業幫扶」「醫療教育合作及社會幫扶」等方面,全景式、立體化展現了滬滇對口幫扶取得的巨大成效。
  • @元陽人,您的健康碼來啦!「雲南健康碼」操作流程如下...
    附件「關於雲南省健康碼系統的填報使用說明」 元陽縣委縣政府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 2020年4月7日附件關於雲南省健康碼系統的填報使用說明一、「雲南健康碼二 、「雲南健康碼」應用人群群全部在滇人員和省外入滇人員須填寫。具體按省指揮部12號通告、15號通告、37號文件、39號文件執行。
  • 7歲哈尼族「鏡面人」患罕見遺傳病 復旦兒科援滇隊員成功診治
    圖說:復旦兒科援滇隊員成功診治雲南罕見原發性纖毛運動障礙患者 醫院供圖相信很多人看到過文學和影視作品裡類似的情節:主角左胸心臟位置遭受重創卻能死裡逃生,最後驚奇地發現居然是右位心「鏡面人」!其實「鏡面人」可能就在我們身邊。
  • 詩人零距離 | 郜廷豐,一位樸實的詩人
    描繪了一幅幅夏日優美的畫卷,寄託了詩人對過往的懷念,對農村、對夏日的無比眷戀和對明天的憧憬。融進了詩人真摯的情感。在乎山水間,則山水自然為其敞開胸懷,詩人之情言表於詩詞而淋漓盡致。縱觀全組詩作,語言凝練、文筆流暢無雕琢之痕跡,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託物言志。韻律感和畫面感極強,構思巧妙合理,情感畢顯其中,一讀而美景皆收。
  • 上海市持續加大幫扶雲南元陽力度 扶貧協作新成效不斷凸顯
    上海市持續加大幫扶雲南元陽力度 扶貧協作新成效不斷凸顯上海市持續加大幫扶雲南元陽力度 扶貧協作新成效不斷凸顯2020年,在上海市徐匯區的真誠幫扶下,雲南元陽縣結合實際,搭建合作平臺,打造扶貧亮點,創新扶貧模式
  • 元稹:一位「渣的浪漫」的古代詩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今天是520,又是情侶們聚會的日子,像我這種單身貴族就不屑於過這種日子,但本著「有福同享」的精神,要為大家科普一些古代詩人的是如何「渣的浪漫」。首先要提名的就是唐代的詩人,盛唐是繁華是享譽世界的,這一時期的浪漫詩人更是數不勝數,但元稹這位詩人可謂是浪漫中的情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詩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大概意思就是:曾經到過滄海,看到別處的河流也就不足為顧了,後人引用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以此表明自己此生非卿不娶,非君不嫁。
  • 滬滇山海情,閔施一家親!
    兩地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滬滇扶貧協作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精心組織、認真實施滬滇扶貧協作工作。【解說】2017年以來,閔行區委書記倪耀明、區長陳宇劍、區政協主席祝學軍等區領導親自帶隊到施甸開展幫扶工作,到實地察看項目推進,解決工作困難。
  • 元陽蒙正敏老師:辛勤耕耘 桃李滿天下
    在元陽一中,有這麼一位老師,他從教23年來,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樂於奉獻,自覺履行人民教師光榮而聖神的職責,兢兢業業、愛崗敬業、勤奮工作、善教樂顏,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出一批批優秀學子,榮獲2020年「紅煙園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