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持續發高燒,可能不是單純的感冒發燒,需要警惕是「它」搗鬼。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在育兒的道路上,父母總是會碰到寶寶發燒的情況,可是小傢伙反反覆覆高燒,做了一堆檢查後並沒有結果,非等到娃退燒後變成「小花貓」,才知道是「它」在作怪。
案例
璐璐的寶寶一歲零2個月,出生這麼久以來從沒發過燒,可是上周三夜裡突然發高燒38.8,來勢洶洶,讓她感覺到手無足措,由於時間較晚,璐璐迅速用溫水給娃擦拭手腳,做完簡單的物理降溫後,又給娃貼了退燒貼才有所好轉,讓她瞬間鬆了口氣。
本想著沒事了,誰知道凌晨5點多,璐璐起來上廁所,摸了摸寶寶的額頭,又發燒了,於是再一次測體溫、擦身體、餵藥……折騰來折騰去,寶寶可算安穩了。
第二天,小傢伙的狀態基本穩定,璐璐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可是沒想到晚上居然又開始了,再一次重蹈覆轍。
到了第三天,璐璐擔心晚上再次發生,於是帶著娃到社區衛生站檢查,值班醫生說是病毒性感冒,於是給她開了抗生素。然而,可怕的事情又再次發生了,當晚寶寶高燒39度2,經同樣的方法處理後終於得到緩解。
璐璐對此疑惑不解,寶寶除了發熱,並沒有咳嗽、鼻塞、打噴嚏等其它表現,可能不是感冒這麼簡單。直到次日凌晨醒來時,發現寶寶的臉上、頸部、後背等處長出了不少疹子,才慌忙上大醫院檢查。
經血常規化驗後,發現寶寶體內的白細胞數量明顯下降,淋巴細胞相對增加,C反應蛋白無升高,提示為病毒感染,經診斷則是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是什麼
它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多見於6個月到一歲半的孩子,小於3個月和滿3歲的幼兒很少見,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據調查顯示,10%~45%的嬰兒發熱的病因是HHV-6病毒,寶寶1歲時的發病率可達77%,在我國幼兒急疹的發病率高達98.2%。
它和普通的感冒發燒很像,但是存在一定的區別,孩子通常是持續高熱3~5天,體溫驟降至正常後的9~12個小時,身上開始出現皮疹,也就是鮮紅色的小斑點,多集中在面部、軀幹和頸部,按壓會褪色,皮疹出齊後1~2天內便可完全消退。
幼兒急疹存在10天左右的潛伏期,起病很急,正如璐璐的寶寶一樣,開始時無明顯症狀的突發高熱,體溫可高達39~41度,但寶寶的精神和食慾均不受影響。
一般在門診很難/很少做病毒分離檢測,為此,診斷幼兒急疹永遠是『馬後炮』,兒科醫生需要等到『熱退疹出』才能下診斷。
如何護理幼兒急疹呢?
幼兒急疹就像「紙老虎」,來的時候很可怕,其實它恢復得很快,一定時間即可痊癒,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只是主要症狀為高熱,父母需要做好降溫處理,因為嬰幼兒正處在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又不成熟,持續高熱可能傷及腦細胞,為此要及時給娃退燒。
如何有效幫助寶寶降溫呢?
1、發熱期間,要適當穿衣、蓋被,避免捂得太厚導致皮膚無法散熱,高燒遲遲不退。
2、退燒時,可以酌情服用退燒藥,當體溫高於38.5度時可服藥降溫,服藥時間間隔應為4~6小時。
3、在此期間,飲食務必清淡,家長要多讓寶寶休息、多喝水。
4、一般情況下,孩子不需要服用抗生素。
5、儘量不帶寶寶出門,減少交叉感染。
6、一般來說,幼兒急疹在夜間時體溫上升得很快,為了避免孩子發熱超過38.5℃,家長一定要進行夜間監護,不能有絲毫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