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擁有一口白皙的牙齒,很多人是非常捨得下血本的,單單各種價格不菲的美白牙膏,就不知道花了多少錢。
畢竟再高的顏值,也會被一口大黃牙給毀了。
我也不知道,現在大家的牙齒是有多黃,這麼迷戀美白功效。
轉頭問了身旁的幾位同事,我明白了,嗯!確實是很黃。
今天一個話題上了微博熱搜,實施了30年的《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進行了修改與更新,從明年1月1日正式實行。
01
本次《條例》修改的亮點
1、牙膏將躋身化妝品界!
網上有網友留言,對牙膏列入化妝品有些不理解。
我們看一下化妝品的定義,根據《條例》,化妝品是指以塗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於皮膚、毛髮、指甲、口唇等人體表面,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為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
同時,條例還按照風險程度將化妝品分為特殊化妝品和普通化妝品,國家對特殊化妝品實行註冊管理,對普通化妝品實行備案管理。用於染髮、燙髮、祛斑美白、防曬、防脫髮的化妝品以及宣稱新功效的化妝品為特殊化妝品。
由此看來,牙膏不僅屬於化妝品,而且屬於「普通化妝品」的範疇。
2、不能瞎吹美白功效!
在新條例第七十七條中:
某些牙膏品牌最愛宣傳的美白功效,將被禁止。至於為什麼要禁止?別急哈!下文我們會詳細說。
02
如何科學的選牙膏?
一支普通的牙膏三四塊,一支爆款牙膏可以賣到七八十,那幾塊錢和幾十塊錢的牙膏有什麼區別?
所有牙膏的基礎成分其實都差不多,20%~50%的重量都是研磨劑,它能通過物理摩擦清除牙齒表面的汙漬,拋光牙面。
廉價的牙膏常常會選擇天然礦物碳酸鈣、矽石作為研磨劑,它成本低,摩擦力強,很容易刷掉汙漬和牙菌斑,但同時也很容易磨損牙齒表面的牙釉質。
更好一些的牙膏,會選用水合矽石作為摩擦劑,它是由科學家們發明的人工合成顆粒,是一種更高級的摩擦劑。
水合矽石的表面外形更加圓潤,不像碳酸鈣的稜角那麼分明,對於牙齒的磨損會更小,當然成本會更高一些。
但總的來看,不同牙膏的基礎成分差別不大,拉不開很大的價格差距,如果你只需要基礎清潔功能,買一個便宜的牙膏夠用嗎?
熟悉我們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好奇君曾根據史料記載,復原了宋朝用11種中藥配製的「牙膏」,和現代牙膏進行PK。
PK結果為:兩者的口腔細菌的清除率基本相當
宋代牙膏對兩種細菌的清除率分別達到77.11%和77.08%而普通牙膏對兩種細菌的清除率則分別是76.58%和76.08%
刷牙除菌靠的不是牙膏,而是通過物理摩擦將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細菌和汙漬刷下來,牙膏產生泡沫則用於減少摩擦對牙齒的直接損害。
所以說,成本只要3.6元的牙膏,從清潔口腔、防口臭這些基本功能來看,基本就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
03
進階版的牙膏
如果你對牙膏還有些特殊需求,那就真要認真挑一挑了。
比如某些牙膏宣稱的抗敏功能,牙本質的內部分布著很多貫穿牙齒的小管,當外界刺激穿過小管進入牙髓時,就會刺激牙神經引發疼痛。
第一類,是以可融性硝酸鉀為代表的止痛成分,他們能夠通過牙小管直接作用於牙髓神經,抑制疼痛信號。
第二類,是以鍶鹽類為代表的修復成分,他們能形成結晶以封住牙本質小管,阻隔外界刺激。
要注意的是這類抗敏感牙膏,必須天天使用,讓牙膏停留在牙齒上至少3分鐘以上,且需持續使用超過四周,阻隔效果才能達到牙本質小管內。
不過請注意,有些功效並非人人都適用,比如很多牙膏宣稱的美白功能。
牙膏的基礎成分——研磨劑,已經有了脫色美白功能,但很多人覺得自己的牙齒還不夠白。
廠家為了滿足這部分人的需求,就在牙膏中添加了專門美白劑,比如六偏磷酸鈉、焦磷酸四鈉等多聚磷酸鹽。
這類化合物可以使得牙齒表面的色素更加容易分離,防止牙結石的形成和色素的沉積。更簡單粗暴的成分還有著色劑,讓你眼不見心不煩 。
但這種美白效果很難持久,吃點東西喝杯水,就能讓你原形畢露。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牙膏,都無法實現真正的增白,畢竟健康的牙齒本來就是淡黃色的。
這也是這次禁止牙膏宣傳美白效果的原因,牙膏和專業的醫院美白潔牙相比,牙膏含有的藥物濃度劑量不夠,美白效果相對來說較弱,很多牙膏廠商的廣告 拼命宣傳美白,有誇大效果之嫌!
某些牙膏還宣稱自己有止血功效,其實是添加了氨甲環酸的成分,它確實能止血,但作為一種處方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才能使用。
牙結石
牙齒出血的原因,一般為細菌感染、牙周問題、牙結石,而出血就像我們吹哨人,如果單純通過牙膏來止血,就可能掩蓋更嚴重的疾病,反而耽誤治療。
至於牙膏裡其他的特殊成分,效果就只能靠腦補了,唯一能確定的是這些牙膏的價格肯定更高。
相信你看了上面的文章,不會再花冤枉錢,就能買到適合自己的牙膏。
當然,牙膏不能解決你的牙齒疾病,並不能代替牙醫!畢竟它只是一個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