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會上,孩子的擇校、升學這兩大教育問題——往往牽動著許多家長的心。
孩子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各層年齡父母之間都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因為它不僅關乎著孩子的成長,也關乎了一個家庭的發展與將來。而由於幅員遼闊、資源分布不均等原因,我國也一直非常重視全國各地的基礎教育水平、尤其是教育公平等問題,認為這是影響民生的大計。
隨之而來的,當然也是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優化和改革。
在多年來,歷史的這些不斷的改革和教育制度的修訂中,其中讓人印象能比較深刻的——就是06年的時候,教育部就提出的在公辦學校中「叫停重點學校、重點班」的口號,提出要均衡分班,以促進教育公平。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雖然如今大環境上很多地方的學校都實行了均衡分班,但也不乏一些私立中學與地方學校,出於招攬生源、師資等目的,仍然在實行「重點班」、「平行班」之類的分班策略。而取消「重點學校」、「重點班」,在這些地方也受到不少家長的不滿甚至阻撓。
對於部分教育資源不發達的地區而言,採用重點學校和重點班這種「資源配置最大化」的方式,對學校而言是升學率的提升,而對家長而言就是能夠提高將來孩子「高考成功」的概率。
老師管的嚴格、學習的知識更多,由於周圍的同學都是尖子生、學習氛圍好,也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從中國自古以來「孟母三遷」的故事,環境與平臺對人的成長的影響往往比起其自身的努力價值還要大——這是許多家長選擇,哪怕擠破頭,也要把孩子送入重點名校、私立名校,以及重點班、實驗班的原因。
而對於重點班、平行班分配形式的老師來說,由於同在一個班的學生,水平分布更為集中,那麼安排教學的進度、教學的節奏也便相對容易更合適全體的學生。
但是,重點班所帶來的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除社會上一些「花錢」讓孩子進「重點」的行為之外;孩子之間愈來愈激烈的競爭,也容易導致學生、老師的身心俱疲。
比如:有孩子原來在小學普通班成績還不錯,但是中學到了重點班,98分的成績變成倒數,使得學習信心喪失的例子;還有的孩子,因為原來的好朋友分到重點班,而自己分到普通班,心理落差很大,最後自暴自棄的例子……
雖然重點班看起來能夠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但是人為將孩子按照「學習成績」而分為三六九等,造成的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值得重視。
關於為何要取消重點班、重點學校,一直來家長與學校的爭論不休,雙方都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而不得不說的是,重點班的出現,說白了還是「教育功利化」現象的產物。
有教育專家曾對此這樣解釋,關於孩子的教育,家長顯然想讓孩子儘可能地處在一個優秀的競爭環境、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而學校想要儘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影響力、知名度,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對任何一所學校而言, 我們不應拿著「學生」來拼高低,而應該拿課程,拿專業等說話。均衡分班或許也是倒逼學校去提升教學質量,關注教師整體專業化水平提高,以及促進學校深挖探索品牌課程的契機。」
從深遠來講,除了促進教育公平之外,這也是為了促進我們整體教育質量,與教育水平的提升。
點擊視頻,免費了解一下10萬學生都在學習的來川學習方法課,學習數學、語文、英語等單科學習方法,掌握如何背單詞、如何考試不粗心、如何復盤、如何做總結的訣竅。
而更多學習方法秘籍,請點擊「了解更多」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