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盼望著,盼望著,寶寶終於降臨人世,這意味著漫長的十月懷胎,終於可以告一段落,開啟每天帶娃的寶媽全新徵程。
孕期的媽媽們,都非常注重身體檢查,生怕寶寶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是醫院的「常客」。寶寶終於出生,媽媽們卻開始偷懶,不願去做產後複查了。
既然寶寶已經平安出生,還有什麼可查的呢?產後42天的檢查,做與不做差距很明顯,寶媽們可別自己坑自己。
產後42的五項身體檢查,做與不做差距很明顯
小劉是個非常宅的寶媽,懷孕晚期的時候,兩周跑一趟醫院,小劉就已經叫苦不迭了。好不容易熬到寶寶出生,小劉只想每天宅在家裡,再也不要出門了。
產後42天的時候,小劉接到醫院的電話,提醒她去做產後複查,小劉嘴上附和著,轉身就把這事給忘到了九霄雲外。
等到娃都快六個月大了,有一天小劉外出回來,鼻腔裡沾染了外面的楊樹毛子,剛進門就「阿嚏」打了一個大噴嚏。
這一個噴嚏不要緊,小劉當時就感覺褲子裡一股暖流淌了下來,原來是小劉漏尿了。懷裡的娃一臉震驚地看著小劉,小劉當時羞得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寶媽們產後可能會出現很多身體問題,需要及時排查、及時鍛鍊,因為偷懶不重視而忽視了產後複查,苦果也只能自己吞下了。
產後42天的常規檢查,都查些什麼
產後複查看似不重要,實際上關係到寶媽日後的生活質量。這五項檢查至關重要,最好一個也不要錯過。
1. 傷口恢復情況
寶媽不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都難以避免「挨一刀」的宿命,因此產後檢查需要查看傷口的恢復情況,看一看恢復是否正常,有沒有出現感染等問題。
剖宮產寶媽的刀口在肚子上,範圍比較長,恢復起來比較慢;順產寶媽的傷口在會陰部,一般產後7天內就可以痊癒了。
2. 盆底肌檢查
很多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身上都避免不了有些難聞的味道。過去我們總以為老年人不講衛生,其實不是的。
過去老人生孩子多,盆底肌鬆弛、子宮脫垂等等各種問題都找上門來,往往整個下半輩子都要面對產後漏尿的問題。
在產後42天進行盆底肌檢查,可以及時發現盆底肌肉出現的種種問題,在醫生的指導下做恢復訓練,才能有效避免產後漏尿。
3. 子宮位置恢復
分娩之後,子宮會自動回縮,然後每天恢復一點點,在產後7~10天左右完全恢復位置。
產後42天的檢查,需要評估子宮的恢復情況,包括位置、大小等等。剖宮產寶媽雖然外皮切口已經癒合,但內裡的傷口依然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痊癒。
4. 骨密度測定
產後受到哺乳的影響,寶媽體內的鈣質流失較大,因此寶媽們哺乳期不要忘了足夠的鈣補充,每天約需要1000mg的鈣。
骨密度測定,可以評估寶媽是否存在缺鈣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如果寶媽缺鈣嚴重,就需要通過補充劑,來有針對性地補鈣了。
5. 乳房的檢查
不論是否母乳餵養,都可能存在一切乳房的健康問題,堵奶、發炎,影響的不只有寶寶的口糧,媽媽的身體也會非常難受。
產後進行乳房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才能讓媽媽健康舒適、讓寶寶吃飽喝足。
關於產後恢復的常見問題
◆ 月子裡可以洗澡嗎?
根據傳統的習俗,寶媽月子裡是不可以洗澡的,主要是因為產後身體虛弱,擔心寶媽身體潮溼受涼。
現在我們有浴霸、暖風、大浴巾,保暖設施齊全,寶媽們產後只要身體允許,是可以簡單衝澡的。注意做好保暖,洗澡時間在10分鐘以內,補充體力,洗後用熱風吹乾頭髮。
◆ 產後多久來月經?
月經復潮的時間因人而異,每個寶媽情況不同,一般而言,寶媽們普遍會在產後的1年內來月經。
哺乳的寶媽自然來得會更晚一些,一般在哺乳期內是不會來月經的。即使月經沒有光顧,媽媽們依舊會恢復排卵,因此不論產後多久同房,都要做好措施,避免再次「喜當爹」。【寫在最後】
產後複查,可以準確評估寶媽身體的恢復情況,與健康息息相關,媽媽們不要忽視了。
【留言板】
產後42天的檢查,你及時去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