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在漫長的一生當中,總會有那麼幾個睡不著的夜晚,有些人一遇到這些睡不著的情況,就認為自己失眠了,這樣難免就會越想越睡不著,但還有一些人確實已經飽受失眠困擾了,卻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失眠,於是長此以往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必然會導致身體每況愈下,甚至處在猝死邊緣。
哪些情況不是失眠?
沒有一沾枕頭就睡著
大家不妨仔細回憶一下,你也許會發現,我們通常會看到那些白天活動量太大的人,比如體力勞動者或健身愛好者,睡眠質量會相對比較好,因此常常用「沾枕頭就著」來形容他們。但是現在我們大部分人白天貌似都不會這麼「累」,更多的人從事的是腦力勞動,缺乏鍛鍊基本上也是大多數現代人的常態,所以更不必要求自己一沾枕頭就能睡著了。
實際上,當你做好入睡準備、躺在床上後,只要半個小時之內能睡著,就是正常的。生活中的很多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犯困和入睡的時間,只要不影響白天的精力,真的不必糾結晚上睡著花了多長時間。而且現在很多人口中的累,大多是精神上的累,也就是所謂的「心累」,但生理上的狀態基本上還是一切正常的。
每天沒有睡夠8小時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也是不同的。比如嬰兒可能需要每天睡夠18小時,到了小學就只需要10小時,等到成年後上了大學、工作之後,可能我們每天睡7到8個小時就夠了。大家也都知道8小時幾乎算是成年人的最佳睡眠時長,但實際上這個時間也是因人而異的。同樣是8小時,有的人一覺睡醒就精神飽滿了,而有的人就會覺得沒睡夠,白天還要補覺,比如再睡個午覺等。所以,具體睡多長時間不重要,重點在於你自己感覺有沒有睡夠,或者有沒有影響白天狀態。
偶爾一兩次睡不著
有些人會因為白天無所事事睡不著、因為情感問題睡不著、因為睡前吃多了睡不著、因為第二天要考試或比賽等緊張得睡不著等等,我們可能因為很多原因突然睡不著,如果你因此而心事重重,導致每天睡前都擔心自己睡不著,那麼你就會更睡不著,如果不及時調整好心態,很可能使自己患上真正的失眠。所以,端正心態很重要,我們要相信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如果真的睡不著,心裡過不去的話,大不了就挑一天好好補個覺,雖然沒有什麼實際作用,但當做是心理安慰還是可以的。
哪些情況是真的失眠?
其實,判斷是否真的失眠的一項重要標準就是:有沒有影響到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你每天都要靠咖啡等興奮劑或提神產品來勉強維持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話,或者出現了免疫力下降、皮膚變差、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速度下降、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不高、經常有疲憊感、情緒波動大、易激怒等問題,最好先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睡眠時間不足,或者睡眠質量出了問題。這些變化看似不痛不癢,也沒有感到非常痛苦,但時間久了,會一步步拖垮你的身體,給生理和心理都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身邊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存在以下這些情況中任何一條,建議你儘早諮詢一下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或心理治療師:晚上睡不著,導致覺得覺沒睡夠、影響白天狀態,斷斷續續持續至少1個月,或者連續1周;覺得沒睡著、時睡時醒、影響白天狀態,斷斷續續持續至少1個月,或者連續1周;天沒亮或天剛亮就醒來、再也睡不著;覺得一直在做夢、越睡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