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個有智慧的人既要勇於仗義執言,又要懂得沉默是金,因為該出口時必出口,該沉默的時候就需要保持沉默,並不是任何事情都適合挑明了說,在緊要關頭懂得三緘其口,才算是真正明智的選擇。
古時有這樣一句話叫: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可以察覺一個事情,並不是是真正的明白,可以察覺不能察覺的事情,才叫真正的明白。
那什麼是不能察覺的事情呢?
便是在一群人中,當他人沒有洞察本質,或者並沒有說出來的時候,偏偏有人要當出頭鳥,把這個難堪的真相說出來了,這就算不上真正的聰明。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個真相是不是會傷了一些人的自尊心,如果不懂得裝作無知,就會因為太過聰明而遭不測。
在東漢末年,楊修才華出眾,聰慧過人,楊修在曹丞相的丞相府裡擔任主簿,執掌文書事務。
楊修極其聰明,可是最不好的一點便是聰明過了頭,造成曹丞相都是有許多自嘆不如的時候。
例如有一天,一個北方人向曹丞相進獻一盒油酥,曹丞相打開盒子嘗了一下,認為口味不錯,就連說了兩聲好,然後蓋上盒蓋,在盒蓋上寫了一個「合」字,就走開了。
曹丞相的手下湊到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起來,也不知道你一言我一語,決定請楊修過來研究一下,楊修過來之後默默地想了一會兒,就動手打開這盒油酥,對大夥說:「丞相認為口味好,讓我們一人一口分了吃了,大伙兒嘗嘗吧。」
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說:「你是不是耍我們?」楊修笑著說:「這盒上寫著合,便是告訴我們一人一口。」
講完就把油酥塞到口中吞掉了,大伙兒想認為有道理,就開始把油酥分掉吃了。
而曹操知道楊修猜到了自己的心思,口頭上誇獎了楊修,但內心不是滋味,認為楊修太過度聰明。就是這樣,機靈聰明是楊修的特長,可是楊修卻不知道自己的機靈卻讓曹操很極其不舒服。
之後在一次行軍途中,曹操說了「雞肋」兩字,別人沒有聽明白啥意思,而楊修卻說:「雞肋便是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的含義,曹丞相想班師回營了,我們準備回去吧。」當這個消息傳到曹操耳朵裡的時候,曹丞相內心不痛快,就以惑亂軍心的罪名把楊修殺了。
《增廣賢文》有一句話叫:見事莫說,問事不知,閒事休管,無事早歸。
含義便是:看到什麼事情也不要說,他人問什麼事情也說不知道,閒事不可以去管,事忙完了就早點回家。
這表現的是一種自保態度,獨善其身,以免自己去趟渾水,惹火上身,根本的道理便是像我們剛才所說,他人都裝糊塗的
時候,自己就不可以假裝清醒,就算自己懂得這其中的道理,也不要戳破的時候,避免由於自己的自以為是而使別人尷尬。
可是這個道理必須換一種角度去看,像處於楊修的地位上就千萬別去自作聰明,可是在人生道路其他的過程中,這類心態則是要不得的,由於它是純粹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各人各掃門前雪的自私心態。
我們在某一些事情上要達到沉默是金,可是在大部分事情上還要有一些正義之心,由於今天你不替人說話,明天一旦自己落難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這個世上全是跟你一樣的冷酷無情之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因此 有一些事情該說還是要說,有一些正義之言還是要勇敢的說出來,該管的事情就得管,別害怕惹麻煩,也不可以怕得罪人,自己的微薄之力可以給別人產生很大的幫助。
所以說碰到問題的時候,不可以死板的看問題,也不可以太過於自私,對於不應該說的事情就沉默是金,可是該說的事情就仗義執言。
說到為善,《增廣賢文》說:「為善最樂,為惡難逃。」
說到誠信,《增廣賢文》說:「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說到珍惜時間,《增廣賢文》說:「黑髮不知勤學早,看看又是白頭翁。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
鐵嘴老梁梁宏達曾多次推薦《增廣賢文》,「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增廣賢文永遠不過時。隨著你年歲的增長,你越活越發現,《增廣賢文》說的都是人生至理。」
我讀的這本《增廣賢文》裝幀工藝考究,採用進口紙張,薄而不透,有譯文、注釋、評析、故事,書中的處世準則和做人妙法,對我們的工作事業都會有很好的幫助和指導,是提高情商、處世修身的經典之作。一本才62.8塊錢,不到一頓飯錢,卻能學到千年的人生智慧,真是太值了!
點擊下方商品卡片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