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盲人用耳朵做豆腐,4個小時能做出一鍋,能賣一百多元
本文素材來自網絡,內容完全原創,歡迎點讚、轉發和關注。
豆腐,據傳是漢朝的淮南王劉安發明的食材,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如今每家每戶的餐桌上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這樣食材,因為廉價美味又健康,所以製作豆腐來賣的人也很多,但是這位陝西的農民製作豆腐的方式卻和別人不太一樣,因為他是盲人,所以是用耳朵來做豆腐的。李大爺是陝西省石泉縣的一名村民,以前是一名電工,但後來患了眼疾,以為當時家庭經濟拮据,他也沒有去醫院治療,沒想到病情卻越來越重了,最後導致了失明。
失明之後李大爺立馬遇到了困境,自己還有兩個孩子要養活了,電工的工作自己已經做不了了,但是自己還有一大家子的人要養活,所以是不能在家歇著的,於是他便做起了豆腐來賺錢補貼家用,李大爺的祖上一輩是做豆腐的,而這個祖傳手藝也沒有丟,但是做豆腐是一件極其耗費體力的事情,正常人都不一定做得來,何況他還是個盲人,但是他沒有就此放棄,李大爺開始慢慢練習在黑暗中做豆腐,最初的時候很不習慣,而且會浪費很多黃豆,但是他十分有耐心,依然堅持下來了,最後他終於成功做成了豆腐,而且做出來的豆腐很好吃。
李大爺的女兒嫁到了外地,兒子也在外地打工掙錢,大爺為了不給兒子女兒拖後腿堅持自己一個人生活,並每天磨豆腐掙錢。他的豆腐一直都是由柴火來煮的,因為他認為這樣做出來的豆腐口感更好,李大爺除了眼睛看不見,還患有高血壓等疾病,而他的老伴身體也不好,前不久剛從醫院裡出來,家裡的人生活依然很貧困,當地政府給予了他們很大的幫助,李大爺說,沒有了視力,就要靠心和感覺來做豆腐。
他一天只能做一鍋豆腐,一鍋豆腐要用掉26斤黃豆,能產出來六十幾斤豆腐,而製造的每一個步驟,包括打磨、煮漿和最後的成型都是靠他自己一個人完成的,一套下來要花4個多小時,而且在做之前就得把黃豆在水裡浸上很久,一整天的時間就只夠做著一鍋豆腐。但是他的豆腐做工細膩,口感很好,所以很好賣,每天做完豆腐之後,由老伴挑到集市上去賣,不用多久就能賣完。李大爺覺得自己做的量少,收入也只夠勉強度日,但他相信,他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但是隨著年紀的不斷增長,現在年老體衰的他做完豆腐之後會很累,但是生活還是得繼續,所以他也不能不接著做豆腐,他的豆腐也只賣2.5元1斤的正常價格,小編在此希望李大爺家的日子能夠越過越好,希望這些勤勞質樸的人們,都能夠一份安穩平定的生活,也希望這些老人能夠老有所養,不要再背負這麼大的壓力走完一生。
不知道各位讀者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小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