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中國同齡的根雕藝術家:建博物館守護松花江浪木創作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吳德義和他創作的作品 石洪宇 攝

中新網吉林10月7日電 (石洪宇)與松花江朝夕相伴,吳德義時刻關注著水面下的變化。那裡有他藝術創作的基礎性材料。

松花江水系衝刷而來的木本植物在水裡長期浸泡,未腐爛的部分和殘留物質保留下來被稱為松花江浪木,這是製作工藝品的優良材料。

吳德義創作的體育項目作品 石洪宇 攝

吳德義是吉林市浪木藝術創作的代表性人物,他認為浪木比黃金還貴重。

1949年出生的吳德義與新中國同齡,從事松花江浪木藝術創作35年,目前仍沒有停下來的打算。按照他的說法,「自己對松花江浪木藝術傳承有很強的歷史責任感」。

「與普通的樹根相比,松花江浪木經過了江水和(松花湖)湖水的浸泡,堅硬如鐵,形狀千姿百態,有很大的藝術想像空間。」吳德義說,松花江浪木根雕講求「七分天成,三分雕琢」。

吳德義創作的體育項目作品 石洪宇 攝

按照該藝術規律進行創作,吳德義的作品《雄風》《吼》《天獅》獲得了國際或國家級大獎。

吳德義小時候受到父親的薰陶,對國畫、油畫、雕刻均有涉獵。不過,他後來從事了雪上體育項目,作為運動員還在全運會上拿到多枚金牌。「我從事體育行業也沒有中斷對藝術的熱愛。在長白山訓練,讓我對根藝有了初步了解。」吳德義說,訓練結束後他會來到林中休息和思考,他覺得枯木和樹根是天然的藝術半成品。

35歲時,吳德義開始著手創作。此後,他與愛人李春芳搬到吉林市松花江畔附近居住。

吳德義與愛人都對松花江浪木著迷。兩人將大部分積蓄花費到了購置物料上。「一車千餘元到四五萬元不等。」他說,這些物料在院子裡堆積如山。

在吳德義的印象裡,那是一段艱苦又充滿樂趣的時光。艱苦來自操作時的粉塵、噪聲和長時間的動作受限,樂趣則來自夫妻二人互相給出創作意見,並訴說各自的設計靈感。

由於職業關係,吳德義鍾情體育題材。為此,他創作了2008年奧運會標、京字、福娃、鳥巢、祥雲火炬、各類奧運比賽項目等,其中雪上項目佔據很大比重。他想辦一次個人展,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成行。

因為對松花江浪木的熱愛,這對夫妻也關心起了行業的發展。吳德義說,由於松花江浪木的形成原因,使其成為根藝獨有的門類。

2012年5月29日,作為吉林市首家民營博物館,吳德義浪木藝術館開館,館藏的近80件浪木根雕精品向公眾免費開放。「浪木資源日益減少,開設博物館算是對這門藝術進行搶救性保護。」吳德義說,這也是為了向公眾展示、傳承這門藝術。

吳德義眼下關注的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他計劃創作一系列雪上項目作品,並辦一次個人展。「我錯過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不會再錯過這一次。」吳德義說。(完)

相關焦點

  • 國內唯一的根雕博物館,館內有上千個根雕佛像,堪稱「華夏一絕」
    相信大多數人都對雕塑藝術感興趣,當那些栩栩如生、精彩絕倫的作品呈現在人們面前時,我們不僅被藝術家精湛的技藝所驚嘆,也為美的享受所陶醉,通常,我們會看到各種精美的泥塑和麵塑,但也許我們的許多朋友從未聽說過根雕的雕刻藝術,下面介紹一下這個由樹根創造的藝術國度,國內唯一的根雕博物館,館內有上千個根雕佛像
  • 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有多少根雕...
    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有多少根雕?』的挑戰結果進行認證……」12月3日10時30分許,在第九屆中國(開化)根雕藝術文化節暨2020「錢塘詩路•開化尋源」活動的開幕儀式上,經認證官認證,開化縣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成為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
  • 石家莊井陘男子痴迷根雕 欲建崖柏根雕博物館
    2014年,高恆最大的願望,就是自己的崖柏根雕藝術博物館可以破土動工。    □文/本報記者 李兵 圖/本報首席記者 李青    「老鄉,這根『劈柴』您別燒了好不?」作為崖柏根雕愛好者,四處尋找崖柏木原材料,是他平日的主要事情之一。高恆開的車不過才買了兩年,卻已經行駛了十萬公裡,可見他奔波的辛苦。    「我做了多年的崖柏根雕,原材料可是越來越難找啦!」
  • 根宮佛國成「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
    根宮佛國成「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 2020年12月04日 13:47:18來源:浙江在線通訊員 張國友   12月3憑藉館藏根雕5696件,經吉尼斯認證官現場認證,開化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並被授予「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  這也是衢州市首個真正意義上的金氏世界紀錄。
  • 海南根雕藝術產業後勁十足(組圖)
    藝術作品展」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本屆展覽展出的200餘件作品皆是海南省根雕文化藝術協會會員和藝術家的精品力作,引觀眾駐足屏息、讚嘆不已。  文/本報記者 陳蔚林 圖/本報記者 李幸璜  天地之塑造,日月之輪迴。滄桑之沉積,智慧之結晶……  這是海南省根雕文化藝術協會會長張進山的根雕作品《神曲》,其摒棄傳統創作的局限性,大膽發揮創新構思。
  • 第七屆中國(開化)根雕藝術文化節亮點提前揭秘!攻略收好啦!
    中國(開化)根雕藝術文化節是一場全國性的活動,其中「醉根杯」中國根雕現場創作大賽自2014年舉辦以來,至今連續成功舉辦了四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是業界根雕藝術創作交流的平臺,促進中國根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弘揚工匠精神為宗旨,是中國根雕藝術現場創作的第一品牌賽事,是文化節品牌活動之一。
  • 這位東陽人的竹根雕藝術作品展在嘉善縣博物館舉行
    18日,「敲形邀神 鬼斧神工——周桂新竹根雕藝術作品展」在嘉善縣博物館啟幕。展覽由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嘉善縣博物館聯合舉辦,由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將持續至8月30日。本次展覽共展出《西遊記》、《竹藝夢》、《五百羅漢》、《印章系列》、《文房用具》等竹根雕系列,以及核雕系列共228件作品,展現了周桂新各個時期不同的作品風格、創作手法、雕刻技藝。從2018年開始,嘉善縣博物館方面就與周桂新對接辦展事宜,原定於去年年底的展覽因故推遲到本月。
  • 昔日的根雕小作坊已然成為「天下第一奇園」
    華夏文化根雕藝術博物館  鐘樓與鼓樓以華夏文化根雕藝術博物館為軸左右對稱,一、二層的外牆為仿石裝飾,表面凸凹嶙峋,雄渾厚重,盡顯高雅。而與鐘鼓樓相對,在華夏文化根雕藝術博物館的北門,又建有編鐘樓與磬樓,圍繞整座華夏文化根雕藝術博物館形成前後左右的對稱格局。  沿著長長的青石階向下,眼前是錯落有致的亭臺樓榭和大殿,掩映在兩側的樹木中。
  • 騰衝到處都藏著驚喜 這個根雕藝術博物館值得一去
    說起根雕,不管論材質還是雕工,這可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大到博物館裡價值連城的藝術品,小到普通百姓家的桌椅茶几,它以歷史的厚重感和造型的多樣性,帶給人們美的享受。騰衝騰越根雕藝術博物館,2018年1月8日正式核准成立,現已正式對外開放,數千件規模宏大、工藝精美的根雕藝術作品正式對外展示,」清明上河圖「、」梁山英雄「、」八百羅漢「、」周穆八駿「、」中華寶鼎「、」鯤鵬展翅「、」一統江山「、」非洲雄獅「.......無不令人震撼。
  • 開化根宮佛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
    作為開化每年一度的文旅盛會,今年的根雕藝術文化節以「詩話錢江源·尋根好地方」為主題,活動為期一個多月,包含詩詞採風研學、全國非遺詩詞大賽、漢唐文化展示、環球旅遊小姐巡迴賽、錢塘江詩路文化帶根源地研討會等10餘項活動。留名「吉尼斯」,開化擁有「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讓我們恭喜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成功留名『吉尼斯』!」
  • 馬來西亞萬寧籍青少年走進萬寧根雕博物館
    馬來西亞萬寧籍青少年走進萬寧根雕博物館 馬來西亞萬寧籍青少年參觀走進萬寧天涯熱帶雨林博物館
  • 南投縣竹藝博物館駐館藝術家李弘偉探索竹纖維創作
    華夏經緯網7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南投縣竹產業曾經蓬勃發展,因為塑料製品出現而沒落,近年來,竹藝產業轉型升級再出發;當地文化部門為重振竹藝風華,由駐竹藝博物館藝術家李弘偉,指導民眾參與竹纖維創作,延續竹藝文化,也讓民眾體驗其中的樂趣。
  • 眾多知名藝術家現場寫生創作《愛上北外灘》
    《愛上北外灘》首次名家寫生活動邀請了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楊正新、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蔡超、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張松,《愛上北外灘》項目藝術顧問、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琪,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研究員劉建,南方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羅衛民參加,活動過程中還邀請了虹口區的藝術家代表們一起寫生創作並與名家互動交流。
  • 山西運城根藝博物館:把樹根變成藝術品(圖)
    一塊劈柴巧妙雕出「老者像」    中國園林網2月21日消息:根雕,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在根雕創作中,大部分應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來表現藝術形象,少部分進行人工處理修飾,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因為自然條件的限制,我省的根藝一直處於很平常的狀態,但是,在運城市卻出現了一座根藝博物館。
  • 《哈爾濱》索菲亞教堂、中央大街、松花江上鐵路橋、鐵路博物館
    這個始建於1907年扎著洋蔥頭的歐式建築,是當時沙俄侵略我國 東北 時建的隨軍教堂,有一百多年歷史了,目前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有教堂展館、中心休閒廣場、城市規劃展示館地下多功能廳等。聽說要維修一年估計九月以後才能對外開放了。聖索菲亞教堂離中央大街不遠,走過去十幾分鐘吧,可以連在一起遊玩。
  • 暢遊開化——根雕根宮佛國
    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主要有福門祥光、中國根雕佛國、中國根雕博物館、中國根雕歷史人物博物館等二十多個景點,它巧妙地以根雕藝術、盆景藝術、賞石文化與園林古建為載體,融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璀璨的文化於奇根異木,構建了一幅恬靜優雅、天人合一的畫卷,是一處尋根探源山水文化旅遊勝地。它也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中國最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勝地,中國十大休閒小城之一。
  • 這就是東營丨66歲東營老人痴迷根雕 自創作品辦起「農耕文化博物館」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12月9日訊(記者 李夢雨)筆筒、山水、各種農耕勞作場景……在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木雕農耕文化博物館」裡,擺放著300多件根雕作品,義和鎮西南村「根雕達人」尹建民將這些作品視若珍寶。如今,這個持續了20多年的愛好,不僅寄託著尹建民的根雕夢,還在孵化更多的夢想。
  • 如此眾多巨大的根雕,竟然藏身東莞森暉古玩城博物館,看後長見識
    圖為東莞可園對面的森暉古玩城,裡面有一座博物館,內藏有數量眾多的巨型根雕,是長見識和學習知識的好去處。館內的大型根雕「百鳥朝鳳」讓人驚嘆不已。大型根雕「佛光普照」,相當壯觀。近觀更是讚嘆根雕大師手藝高超。
  • 獻禮新中國成立70年 《封面—我的電影故事》開播
    70年崢嶸歲月,老一輩電影工作者為電影事業揮灑青春與熱血,鑄就了新中國電影的輝煌。 為記錄、定格我國電影藝術家珍貴影像,向與新中國同齡的老一輩電影人致敬,CCTV-6電影頻道從9月1日起,每日20:10播出70集電影系列人物專題節目《封面——我的電影故事》。節目拍攝採訪了70位七十歲以上電影藝術家,一段段口述「我的電影故事」串起新中國銀幕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