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三遍讀完這本偉大的小說了。令人感到唏噓的是,這本曠世奇書卻是出現在封建末期的大清,曹雪芹本身是個漢人,八旗包衣。
「正邪兩賦」是小說中始終貫穿的寫作手法。很多人讀書,都希望在書中找到那個自己所認為的「賈寶玉」,那些與自己固有認識相左的內容都被主觀意願地忽略了。過去我讀書,都是會去關注那些我所認為重要的地方去讀,卻事實上遺漏了很多細節。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讀書應該帶著不同的態度去讀。
第一遍,不需要太過於拘泥於小說中如詩詞、細節描寫性的東西,只需要泛泛地將人物和劇情脈絡搞清楚即可。碩大的寧府與榮府,數百位有名有姓的人物,能完全梳理明白已實屬不易。茶餘飯後都喜歡討論的諸如雲雨等事情,可以在此遍粗粗了解即可,並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如果只是拘泥於這些東西,裹足不前,就像小說裡說,「不免就俗了」。
第二遍,我個人覺得應該將小說中重要人物的細節可以進行針對性地細讀,人物的每個重要的細節都不要放過,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如賈寶玉的幾次有哲理性的醒悟,寶釵過生日《魯智深鬧五臺山》中「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另外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你證我證」的詩句也頗具禪宗的韻味;還有寶玉掛在嘴上的「等我化成一股輕煙,風一吹便散了的時候,你們也管不得我,我也顧不得你們了」。這裡我特別想說的是,我個人很喜歡賈寶玉的所謂「幻滅美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整部紅樓夢其實就是一部講述貴族衰落的小說。存在是偶然,死亡才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