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2 06:4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趙璐潔 汪碧瑩
《弟子規》、《三字經》、《論語》……這些將深奧道理濃縮在三言兩語中的國學經典,有一定知識儲備的人讀起來都特別燒腦,可在衢州市柯城區尼山小學,幾名小學生卻學得很歡,小小年紀的他們居然能背誦20篇、486章、共計15900字的《論語》全文,其中年齡最小的僅僅7歲,他是來自尼山小學一年級的王梓涵。
| 在孔氏南宗家廟背誦《論語》的王梓涵
全市背誦《論語》大賽總決賽年紀最小參賽者
「在尼山小學,要求每位學生從一年級下半年期開始,每個學期學會背誦《論語》中的2篇。」王梓涵的班主任謝麗芳自豪地說,「原本下半年上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只會背誦2篇,王梓涵通過半個學期的時間已經學到了三年級學生的量,熟背《論語》前十三章,超萬字。」
看到王梓涵對於背誦《論語》突出的表現,謝老師鼓勵他報名參加今年全市中小學生《論語》學習系列大賽,通過初賽和複賽,王梓涵將在9月下旬參加總決賽,而在此次進入總決賽的選手中,王梓涵是年紀最小的。
「初賽和複賽是隨機抽選《論語》中的兩篇進行現場背誦,我總和孩子們說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有了前期的努力,王梓涵在比賽中也特別幸運,抽選到的題目都是自己會的,有了在比賽中的出色表現,他也更加有積極性了。」謝老師透露,王梓涵準備在總決賽前,熟背《論語》全文。
從幼兒園開始背誦經典 家長說「技巧+努力」
王梓涵只有7歲,剛剛結束小學一年級的學業,《論語》裡的很多字還不認識,好在課本裡面都有拼音的標註。在王梓涵媽媽眼中,兒子並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所以在背誦這件事上下了一番「功夫」。
「從他上幼兒園開始,就要求他背誦中國古典經典《弟子規》、《三字經》及上百首經典古詩。小朋友不理解肯定很難背,我們就陪著他,先是跟著拼音注釋讀一遍,再跟著錄音讀一遍,最後再自己讀。因為在學校裡的學習的時間有限,我們都安排在早上上學前進行晨讀,就算是前一天再累,我們都會堅持起床陪伴他。」
王梓涵媽媽說,學習《論語》更是對兒子的性情情操影響深遠,「中國古典經典對他的潛移默化的薰陶,我個人認為對他的幫助真的很大!」他性格中的誠實、好學、尊師、積極、善良等等,在良好的土壤裡漸漸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
學校營造誦讀國學氛圍 養成捧書閱讀習慣
衢州是南孔故裡,尼山小學的校名,就源自孔子父母「禱於尼丘得孔子」的典故。一直以來,尼山小學都十分重視國學教育。「一直堅持『讓孔子文化融入到少年兒童體驗教育中』的辦學理念,常年開設的『讀經班』。」10多年前,孔氏南宗家廟管委會就與衢州市教育部門共同創辦了「孔氏南宗家廟讀經班」「尼山小學讀經班」「南孔讀經班」等。謝老師說。為了讓學習更加有趣,尼山小學老師們還把《論語》的誦讀與中華傳統的吟誦結合起來,不光在誦讀活動依字行腔、依情入調,還增加了音樂、節奏、旋律、舞蹈、表演等因素,融合孩子們與生俱來的韻律節奏進行誦讀。
「這麼小的孩子,能理解那些文字的含義嗎?」面對這個問題,謝老師有著自己的理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一個慢慢浸潤、慢慢薰陶的過程,可能一時不能理解,但反覆讀,就會慢慢明白一些句子的含義,而且誦讀的過程也是認識中國漢字最快的通道。我也會將《論語》中的話引用到課堂教學中,常常和孩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遷怒、不貳過』給他們營造這樣一種誦讀國學的良好氛圍,一種捧書閱讀的習慣,其他的,只要靜待花開就好了。」
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在9月下旬的全市背誦《論語》大賽總決賽中,有6位尼山小學的學生。其中五年級的陳婧蕾、四年級的陳祥雲曾在上一屆比賽中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
在滿滿的儀式感中,孔子文化在衢州學子們的腦海中變得豐富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