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7歲男孩,字還沒認全卻熟背論語 老師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2020-12-22 浙報融媒體

2018-08-12 06:4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趙璐潔 汪碧瑩

《弟子規》、《三字經》、《論語》……這些將深奧道理濃縮在三言兩語中的國學經典,有一定知識儲備的人讀起來都特別燒腦,可在衢州市柯城區尼山小學,幾名小學生卻學得很歡,小小年紀的他們居然能背誦20篇、486章、共計15900字的《論語》全文,其中年齡最小的僅僅7歲,他是來自尼山小學一年級的王梓涵。

| 在孔氏南宗家廟背誦《論語》的王梓涵

全市背誦《論語》大賽總決賽年紀最小參賽者

「在尼山小學,要求每位學生從一年級下半年期開始,每個學期學會背誦《論語》中的2篇。」王梓涵的班主任謝麗芳自豪地說,「原本下半年上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只會背誦2篇,王梓涵通過半個學期的時間已經學到了三年級學生的量,熟背《論語》前十三章,超萬字。」

看到王梓涵對於背誦《論語》突出的表現,謝老師鼓勵他報名參加今年全市中小學生《論語》學習系列大賽,通過初賽和複賽,王梓涵將在9月下旬參加總決賽,而在此次進入總決賽的選手中,王梓涵是年紀最小的。

「初賽和複賽是隨機抽選《論語》中的兩篇進行現場背誦,我總和孩子們說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有了前期的努力,王梓涵在比賽中也特別幸運,抽選到的題目都是自己會的,有了在比賽中的出色表現,他也更加有積極性了。」謝老師透露,王梓涵準備在總決賽前,熟背《論語》全文。

從幼兒園開始背誦經典 家長說「技巧+努力」

王梓涵只有7歲,剛剛結束小學一年級的學業,《論語》裡的很多字還不認識,好在課本裡面都有拼音的標註。在王梓涵媽媽眼中,兒子並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所以在背誦這件事上下了一番「功夫」。

「從他上幼兒園開始,就要求他背誦中國古典經典《弟子規》、《三字經》及上百首經典古詩。小朋友不理解肯定很難背,我們就陪著他,先是跟著拼音注釋讀一遍,再跟著錄音讀一遍,最後再自己讀。因為在學校裡的學習的時間有限,我們都安排在早上上學前進行晨讀,就算是前一天再累,我們都會堅持起床陪伴他。」

王梓涵媽媽說,學習《論語》更是對兒子的性情情操影響深遠,「中國古典經典對他的潛移默化的薰陶,我個人認為對他的幫助真的很大!」他性格中的誠實、好學、尊師、積極、善良等等,在良好的土壤裡漸漸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

學校營造誦讀國學氛圍 養成捧書閱讀習慣

衢州是南孔故裡,尼山小學的校名,就源自孔子父母「禱於尼丘得孔子」的典故。一直以來,尼山小學都十分重視國學教育。「一直堅持『讓孔子文化融入到少年兒童體驗教育中』的辦學理念,常年開設的『讀經班』。」10多年前,孔氏南宗家廟管委會就與衢州市教育部門共同創辦了「孔氏南宗家廟讀經班」「尼山小學讀經班」「南孔讀經班」等。謝老師說。為了讓學習更加有趣,尼山小學老師們還把《論語》的誦讀與中華傳統的吟誦結合起來,不光在誦讀活動依字行腔、依情入調,還增加了音樂、節奏、旋律、舞蹈、表演等因素,融合孩子們與生俱來的韻律節奏進行誦讀。

「這麼小的孩子,能理解那些文字的含義嗎?」面對這個問題,謝老師有著自己的理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一個慢慢浸潤、慢慢薰陶的過程,可能一時不能理解,但反覆讀,就會慢慢明白一些句子的含義,而且誦讀的過程也是認識中國漢字最快的通道。我也會將《論語》中的話引用到課堂教學中,常常和孩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遷怒、不貳過』給他們營造這樣一種誦讀國學的良好氛圍,一種捧書閱讀的習慣,其他的,只要靜待花開就好了。」

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在9月下旬的全市背誦《論語》大賽總決賽中,有6位尼山小學的學生。其中五年級的陳婧蕾、四年級的陳祥雲曾在上一屆比賽中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

在滿滿的儀式感中,孔子文化在衢州學子們的腦海中變得豐富立體……

相關焦點

  • 常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而教材呈現「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為什麼大多數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而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材上呈現「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哪個說法對?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出現「讀書百遍,而義自見」這句話,有的人會覺得很奇怪,因為我們習慣說的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兩句話到底哪一句才是對的呢?我們通常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出自宋代朱熹的《訓學齋規讀書寫文字》。原文是: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道。心不在此……比朱熹更早說這句話的是董遇。
  • 「老人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勝過千言萬語的古老哲理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從字面意義看就是,要把一本書讀到一百遍,其中的含義自然就會心領神會了。「讀百遍」這是一個概念,不是讓讀百遍,只是一種強調的語氣,有著重複之意。意在告訴我們,「重複」乃是成功之母。
  • 書讀百遍,真的能其義自見麼?
    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書讀百遍,真的能其義自見麼?今天,世界讀書日,身邊君就想和你分享在日本教授外山滋比古眼中,究竟什麼才是真的的閱讀。「讀法」指發聲讀字,進而再默讀文章。與之相應的還有「寫法」課。不學寫文章,而是像書法課那樣用毛筆練習寫字。寫文章叫「綴法」,卻未設課程,多是作業。學生寫好短文交給老師,老師閱畢寫上評語再返還給學生。忙的老師會偷工減料,直接蓋上刻有「閱」字的圓章返還回來。如此一來,也就沒有學生肯用心寫作了。總而言之,以前的小學只教認讀字音的「讀法」。
  •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讀書應該帶著不同的態度去讀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讀書應該帶著不同的態度去讀。第一遍,不需要太過於拘泥於小說中如詩詞、細節描寫性的東西,只需要泛泛地將人物和劇情脈絡搞清楚即可。碩大的寧府與榮府,數百位有名有姓的人物,能完全梳理明白已實屬不易。茶餘飯後都喜歡討論的諸如雲雨等事情,可以在此遍粗粗了解即可,並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
  • 一個五歲孩子:能背誦五百多首古詩詞,會認三千多字,怎麼做到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請大家把目光聚焦當下,當下除了疫情是重中之重,熱切關心的話題,有一個五歲的孩子也迅速在網上走紅。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五歲孩子能熟背五百八十多首古詩詞,會認3000多個漢字。他的名字叫王恆屹。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開播了,王恆屹作為少兒組參賽選手再次走進大家的視線。
  • 俗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百遍只是為了見義嗎?
    其實還有一個和它同樣道理的事情,很多人都經歷過,想說一個人的名字但話到嘴邊突然忘記了他叫什麼,當時怎麼想也想不起來,但過幾天突然就想起來了。但認真想一想,這個人肯定不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而是和你有一段時間交集的熟人。這種情況就和熟讀一本書一樣。我們也許不會立刻領會所讀書的某些含義,但潛意識當中會持續地進行一系列地思考,讓我們有一天突然頓悟。
  • 今天,衢州這些認真誦讀《論語》的孩子們真棒
    論語》篇章的檢測,評委根據背誦流利程度進行考核,每個篇章最多提醒5次,否則視為不合格。此次活動設置了5種類型的學員章,根據背誦的篇幅獲得相應勳章,背誦熟練且篇幅越多的同學獲得獎章也越多。視頻這次但任考官的是7名能背誦全本《論語》的同學。
  • 衢州傳媒網丨你來我往,妙語連珠!這場論語比賽精彩無限
    20日晚,第十七屆「尼山杯」衢州市中小學生《論語》學習系列大賽總決賽在孔氏南宗家廟舉行。本次比賽由衢州市教育局、衢州孔氏南宗家廟管理委員會、共青團衢州市委員會、衢州廣電傳媒集團、衢州南孔文化發展中心主辦,柯城區教育局協辦,FM1053衢州之聲承辦。
  • 「解鎖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原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出自他寫的...
    圖據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18日訊(記者 胡旭陽 實習生 聶鎣 攝影報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在其某一幅楹聯上聯寫著:承祚(陳壽字)倘無三書神州盡成千古恨。「陳壽一生著述頗豐,三書就是指《三國志》《三古志》《益都耆舊傳》三部史書,其中《三國志》最為有名,實為中華史籍的經典之一。」羅偉章讚嘆道。在《晉書·陳壽傳》中,對陳壽也有著「善敘事,有良史之才」的評價。
  • 衢州這位92歲的老奶奶不簡單!會說英文,會寫一筆好字,還能繡花
    「我在江山萃文中學讀書的時候,英文課本是林語堂先生的譯作,我還記得有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孩》英文名叫The little match girl,文章第一句話就是『long long ago……』」「繡花是我16歲的時候學著玩的,但是我繡得很好,年輕的時候還拿繡品出去賣錢補貼家用。」「在上海讀書的時候,我們要學毛筆字,我那時候學的是顏魯公(顏真卿)的字。」
  •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論低年級學生閱讀和書寫的重要性
    閒暇和同事們閒聊的時候,總能聽見這樣的聲音:我那個班有幾個學生就太差啊,叫起來讀個課文啃啃巴巴的,好多字不認識,連最基本的拼音都沒有認全,現在除了上四年級的課,還得給他們這些學生補著教一下拼音,教一下常用字的寫法。
  • 七歲女童兩個月背熟半部《論語》 讓人稱奇(圖)
    西關培正小學一年級小朋友趙羽珍,每天媽媽送她上學路上的半個小時裡,媽媽就教她誦讀《論語》。兩個月下來,7歲的小羽珍竟能「啃下」半部《論語》,20分鐘之內,當著記者的面,把《論語》的第1章到第5章一口氣一字不差地背了下來。而更令記者意外的是,女童的父母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父親趙先生笑著說「他們是跟著女兒一起學《論語》的。
  • 高考作文775字,30字,老師不知道
    的主人公王雲飛,用755個字的文言文作文,再次創造奇蹟!這篇滿分作文,30字老師都不知道,閱卷組長寫了2000字的筆記。我們來見見古文「奇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培養閱讀古文的興趣並不容易。
  • 論語大氣的男孩名字展示論語起名的魅力-可愛點
    《論語》屬於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書籍,作為家長,也可以根據《論語》給自己家的男孩起名字!下面可愛點給大家分享一些論語大氣的男孩名字吧。1,論語起名,給男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知新]《論語》裡面有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很適合給男孩起名為「知新」。這個名字時刻提醒著男孩要溫故知新,也是給男孩樹立了一個正確的觀念,能夠引導男孩往好的方向去成長。
  • 《論語》大全:足智多謀的男孩名字,個個清風徐來、芬芳暖陽
    孔子是《論語》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等等。一、《論語》裡的人生智慧,讓後人佩服不已!特別適合起名字!
  •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真的嗎?
    可是今天我要講的是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讀了那麼多遍國學,或者說讀了那麼多經典的書,卻始終沒有明白經典?或者說他沒有開悟也對。不過有句話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時候,老師經常讓我們背書,如果問老師「這句話什麼意思?」老師如果不想講的話,就會說:「你先讀吧,以後就會明白的。」老師也許有老師的道理,但問題是,不是任何一個學生「書讀百遍」,都可以「其義自見」的。當然有些孩子天生比較聰明,不用「書讀百遍」,說不定讀幾遍他就明白了。
  • 為什麼《論語》沒幾個「教」字,「學」卻比比皆是?
    為什麼《論語》沒幾個「教」字,「學」卻比比皆是?感謝主持人樊傑老師對培訓班主題的闡述和對我的介紹。一提到「教育」,我們今天首先想到的問題是「教什麼?」「怎麼教?」。可是,當我們翻開《論語》,卻發現整本書都沒有幾個「教」字。相反,「學」字比比皆是。所以,如果從《論語》文本出發的話,「《論語》與教育」這個題目首先讓我想到的問題意識並不是「教什麼?」「怎麼教?」,而是「學什麼?」「怎麼學?」
  • 衢州新聞網丨致敬,人生路上的老師——吳成良
    從出生到年老,人生漫漫,遇到的老師何其多。各個階段的教育不同,但是每一位好老師卻是相同的。   小時候,老師的那些呵護,讓我們成為了更好的人;當年老師語重心長的那些話,我們長大了才聽懂;很多人生路上的岔口,因為有老師的引導和堅持,我們才幸運地沒有迷路……   中國第36個教師節如期而至,我們選取了衢州教育一線的10位教師,從幼兒園到老年大學,從職業教育到特殊教育,
  • 7歲女孩聞"論語"即落淚 一年級需要背《論語》嗎?
    「侄女今年剛讀一年級,老師發了本《論語》,要求回家背誦。侄女每天回家都要背上兩三個小時,興許這個對她來說太深奧了,現在只要一聽背《論語》小姑娘就眼淚汪汪。一年級的孩子連aoe都沒學利索呢,背什麼《論語》啊!孩子再背下去,真要崩潰了。」快報19樓網站上「培培媽媽」的一則帖子,引發了網友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