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論低年級學生閱讀和書寫的重要性

2020-12-11 漠北以北01

閒暇和同事們閒聊的時候,總能聽見這樣的聲音:我那個班有幾個學生就太差啊,叫起來讀個課文啃啃巴巴的,好多字不認識,連最基本的拼音都沒有認全,現在除了上四年級的課,還得給他們這些學生補著教一下拼音,教一下常用字的寫法。還有老師會說:現在五年級的學生了,不要說寫作文了,寫一段簡單的話都不會寫,這樣下去只能是混日子啊。這些同事不約而同地把中高級學生學習滯後的原因指向了低年級的學習,抱怨低年級的時候學生沒有學好,老師們沒有把基本的知識點讓學生吃透,才導致學生到了中高年級已經感覺跟不上進度,掉隊了。

這些老師說的是不是事實呢?

造成學生到了中高年級出現兩極分化,一部分學生跟不上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1、智力發育比較遲緩,認知能力普遍比其他學生要弱。2、學習習慣較差,做事拖拖拉拉了,沒有時間觀念。3、確實有老師的一部分因素,老師沒有教會這部分學生學習,沒有發展他們的學習能力。

老子說過:九層之臺,起於壘土。是說九層的高臺,築起於每一堆泥土。拿到說我們的學校教育,就說明了基礎教育的重要性,進一步說,就是孩子在低年級時候的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低年級是教育起始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是處於幼兒期向兒童過渡時期,是孩子身心、認知、情感、意志、性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低年級的老師的教育尤其重要。

為了防止學生在進入高年級以後學習滯後,下面是給低年級老師的一點建議:

1、低年級的老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兒童學習。指導孩子學會預習,做一些簡單的預習工作,提前看一下課文,劃一下不會的、不懂的字詞,可以在同學、老師的幫助下解決,逐步過渡到可以藉助工具書自己查找解決。聽課管理,老師要求孩子們專心聽課,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及時用眼神或者語氣提醒,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複習管理,要求家長參與到複習中來,每天了解一下孩子當天學習的知識,學懂了沒有,這些其實在作業當中就可以了解清楚。目的是不要讓學生帶著沒有解決的問題在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2、教會孩子很好地讀。讀可以說是一起學習的基礎,中高年級學習落後的主要因素就是閱讀不過關,不能快速的閱讀。所以要鼓勵學生出聲朗讀,對讀的內容整體感知,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字詞或者句子多讀幾遍,把握好語速和語調,能比較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

3、在讀準字詞,能比較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教會學生邊讀邊想,邊想邊讀,帶著問題去讀課文,然後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實踐證明會邊讀邊想的學生,比不會閱讀或者只閱讀不去思考的學生處理問題更快一點,智力發展也更好一點。4、學會快速閱讀和自覺書寫。如果說閱讀是掌握知識一種途徑,那麼書寫就是掌握知識的一種工具。老師在前面教會學生閱讀方法以後,要逐步提高對閱讀速度的要求,規定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相關的閱讀任務,包括解決整體感知,比較難的字詞注音,解釋詞語意思,理解重點語句等,訓練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其次,老師在上課時訓練學生一邊聽講,邊寫邊想,把老師講的內容,經過自己的思考,簡要寫成自己的思想,記錄下來。

儘早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快速閱讀、正確書寫的能力,使他們能夠邊讀邊想,邊想邊寫,只要學生掌握了這種能力,那麼他們的學習永遠也不會落後。

相關焦點

  •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哪個說法對?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出現「讀書百遍,而義自見」這句話,有的人會覺得很奇怪,因為我們習慣說的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兩句話到底哪一句才是對的呢?我們通常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出自宋代朱熹的《訓學齋規讀書寫文字》。原文是: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道。心不在此……比朱熹更早說這句話的是董遇。
  • 常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而教材呈現「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為什麼大多數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而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材上呈現「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的出處: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略》。原文是: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
  • 「老人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勝過千言萬語的古老哲理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從字面意義看就是,要把一本書讀到一百遍,其中的含義自然就會心領神會了。「讀百遍」這是一個概念,不是讓讀百遍,只是一種強調的語氣,有著重複之意。意在告訴我們,「重複」乃是成功之母。
  • 書讀百遍,真的能其義自見麼?
    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書讀百遍,真的能其義自見麼?今天,世界讀書日,身邊君就想和你分享在日本教授外山滋比古眼中,究竟什麼才是真的的閱讀。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都認為只要會發聲讀字和讀文章,縱然是不解其意,也是會讀了。日本在學校教育中必須明確告知學生:會發聲朗讀字句和文章是一回事,能理解字句和文章的意義是另一回事。在只有類似假名文字的國家,會讀字音就意味著能知字義,沒有必要另外去教授字句和文章的意義。但在日本,會讀字音卻不知字義的情況不計其數。
  • 論讀書的的重要性
    ……這些都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好讀書,讀好書。論語中有這麼一句話: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就說的是如何讀書的。那一個人不好好讀書的結果會如何?比如,在一座飛流直下的瀑布面前,一個讀書人和一個不讀書的人站在一起,兩人都要形容下眼前的瀑布。讀書人說:「如裁一條素,白日懸秋天。」沒讀過書的人說:「臥槽,跟一匹白布一樣。」這時兩人互望一眼。
  •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讀書應該帶著不同的態度去讀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讀書應該帶著不同的態度去讀。第一遍,不需要太過於拘泥於小說中如詩詞、細節描寫性的東西,只需要泛泛地將人物和劇情脈絡搞清楚即可。碩大的寧府與榮府,數百位有名有姓的人物,能完全梳理明白已實屬不易。茶餘飯後都喜歡討論的諸如雲雨等事情,可以在此遍粗粗了解即可,並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
  • 衢州7歲男孩,字還沒認全卻熟背論語 老師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 在孔氏南宗家廟背誦《論語》的王梓涵全市背誦《論語》大賽總決賽年紀最小參賽者「在尼山小學,要求每位學生從一年級下半年期開始,每個學期學會背誦《論語》中的2篇。」王梓涵的班主任謝麗芳自豪地說,「原本下半年上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只會背誦2篇,王梓涵通過半個學期的時間已經學到了三年級學生的量,熟背《論語》前十三章,超萬字。」看到王梓涵對於背誦《論語》突出的表現,謝老師鼓勵他報名參加今年全市中小學生《論語》學習系列大賽,通過初賽和複賽,王梓涵將在9月下旬參加總決賽,而在此次進入總決賽的選手中,王梓涵是年紀最小的。
  • 學生提升語文寫作和閱讀能力,老師說常見文體閱讀方法要掌握好
    老師和家長平日裡一再對孩子強調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在這個積累的過程中,其實有很多學生走入了閱讀的誤區。現在市場上的書籍質量參差不齊,內容也是大相逕庭,家長幫孩子選擇或者孩子自己選擇書籍時應該認真甄選,找到真正符合自己年齡及知識水平的課外書籍,這樣閱讀時比較容易看懂和引起興趣。2、閱讀的過程走馬觀花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 論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現在都在談「閱讀」、「閱讀」,但是很多學生讀著讀著就困了,讀著讀著就跑神了!可惜,大多數孩子在平時學習都忽略了「朗讀」這個重要環節。大聲朗讀對於學習記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於語文和英語來說,更是重中之重。老師們也會給學生留」朗讀「作業,不過很多學生還是不明白朗讀的重要性。
  • 關於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
    ,越來越注重閱讀速度。雖然高考離我家孩子還很遠,可是閱讀必須得從娃娃抓起。而&34;語文最主要的特色,就是&34;。 &34;欄目的設置是部編教科書的一大特色,其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培養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34;的三大主題是:一年級上冊&34;,一年級下冊&34;,二年級上冊&34;。教育部的出發點是不錯的,推薦的書本圖文並茂,有拼音,還有二維碼供孩子聽書。
  • 俗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百遍只是為了見義嗎?
    讀書為了提高自己的見識和能力。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指導我們的行動,使我們能夠不必事事親臨,便能知道許多未知的知識和事物,加速我們認知世界。所謂百遍是形容多的意思,這個多不僅僅是看的遍數多,還要在時間維度上多。也就是說過一段時間回過頭來再看一遍,這時候有了閱歷和知識的積累,看問題的角度和深度都會有所變化。
  •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以讀為本」的重要性_資訊_中國西藏網
    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強調:「讀,在語文教學中是足以培養學生語言感知的一項主要手段和實踐。」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說,自知其義」的效果,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 論紙質閱讀的重要性
    隨著現行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閱讀載體大多由傳統紙質形式逐漸轉化為電子書籍,大多數的人早已不在把紙質書本當成唯一的閱讀選擇。小編在此認為傳統的紙質閱讀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不應該被人們遺忘。今天就這個話題來談一談紙質閱讀的重要性。
  • 「解鎖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原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出自他寫的...
    圖據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18日訊(記者 胡旭陽 實習生 聶鎣 攝影報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譙周是蜀國末期的重臣,蜀中儒學大家,他對歷史的記錄和文獻的收納極為重視,耳濡目染下,陳壽也對歷史著作尤其是《尚書》《春秋》《史記》《漢書》等產生濃鬱的興趣,也因此走上了研究史學之路。「作為歷史學家,陳壽具有秉筆直書,不附權貴的品質。作為官員,陳壽具有一身傲骨,有著中華傳統知識分子的浩然正氣。」
  • 從英語書寫和寫作的重要性看衡水體
    高考作文評分的原則明確規定:書寫效果較差影響理解,作文應當降低一個等級。另外,良好的英文書寫習慣能對書寫效果產生重要有益的影響。學生掌握系統和準確的書寫技巧,能有效地提高書寫速度和準確程度,也能夠更好地識別老師的字跡,這樣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非常重要。另外,堅持英文書法練習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毅力、恆心、意志力以及耐心,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
  • 小學數學需要閱讀嗎?(附小學數學閱讀書目)
    為什麼數學也需要閱讀?根據孩子心智發展的程度和課程內容展開的情況,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同時適時培養孩子數學閱讀習慣。數學閱讀跟語文閱讀相比肯定有難度。畢竟語文閱讀最重要的是識字量,理解字、詞、句、段、篇,而數學閱讀需要大量的理解和思考。而且隨著課程的深入,數學符號和圖形越來越多,數學定理越來越多,邏輯思維體系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嚴密,孩子們只有完成從具體到抽象、從零散到邏輯的轉折和跨越才行。數學學習有三個環節:一是聽課,二是做題,三是讀書。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 清北網校名師課堂助力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近日,為了向中小學生普及閱讀及寫作常識,清北網校邀請了包括錢文忠、蔣方舟在內的知名教授和作家授課,課程內容與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結合,涵蓋「如何閱讀」、「如何體味生活,獲得作文靈感」等方面內容。在清北網校「孩子如何培養閱讀習慣」的大師公開課上,央視《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以古人及中國歷史學家周一良為例,向廣大學生及家長介紹了培養閱讀習慣的方法。錢教授指出,閱讀在小學教育、中學教育,甚至高等教育中已經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也意味著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讀書最重要的是刻苦、勤奮,這也是養成讀書習慣最重要的一點。
  • 怎樣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家長、老師收藏!
    加上家長對課外閱讀的意義同樣認識不足,孩子在家空閒時間多用來看電視、玩遊戲,從而放鬆了對課外書籍的閱讀。 從一份對低年級孩子的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報告中發現:低年級孩子較愛看圖書但持續時間較短;大多數孩子閱讀圖書只是看熱鬧,走馬觀花地翻一遍而已。
  • 淺談低年級閱讀教學
    小學低年級課文語言優美,淺顯易懂,是落實大綱要求的極佳載體。如果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能落實以讀為本,就能優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我現就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談幾點我的看法。一、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自由式朗讀 依據學生對新異知識特別感興趣的特點和低年級課文全文注音的優勢,教學開始,可在解題的基礎上提出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饒有興趣地去朗讀課文。 如在教學《小松鼠找花生》一課時,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小松鼠的花生哪去了?他能找到花生嗎?花生到底在哪?
  • 低年級學生寫作問題之二:讀和寫的基礎
    貓媽最近在一位低年級同學的學習上發現這兩個點確實非常重要,而且還真急不來。現在低年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聰明,但是比較調皮;反應快,然而比較懶。就像我昨天說的「心知肚明」,家長明明知道調皮和懶惰的問題,就是很難解決。而且在很多家長眼裡:小學低年級還不能把作文寫好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