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孩子的數學作業中有一項讀背作業,要通過語音發在班級群裡,我深表認同,孩子讀熟口決後做題速度明顯提高。但在接送孩子時就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老師盡做些沒用的事給家長添麻煩,數學哪需要讀背。
我不知道別人曾經是怎麼學數學的,我很感激我初中時的數學老師。我一直偏科,數學中下遊。但自從遇到我的數學老師後,我的數學提升了很多,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就是讀背定理和公式,我把這種方法也用到物理上,物理成績也大幅提高,否則,以我當年的成績根本沒辦法考上我們那裡的重點高中。
為什麼數學也需要閱讀?
根據孩子心智發展的程度和課程內容展開的情況,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同時適時培養孩子數學閱讀習慣。數學閱讀跟語文閱讀相比肯定有難度。畢竟語文閱讀最重要的是識字量,理解字、詞、句、段、篇,而數學閱讀需要大量的理解和思考。而且隨著課程的深入,數學符號和圖形越來越多,數學定理越來越多,邏輯思維體系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嚴密,孩子們只有完成從具體到抽象、從零散到邏輯的轉折和跨越才行。
數學學習有三個環節:一是聽課,二是做題,三是讀書。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孩子高年級後的數學會越來越深奧,很多孩子說聽不懂,父母送孩子上輔導班也是因為數學輔導不了。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缺乏數學閱讀」。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培養和訓練。
1. 課前預習閱讀。讀懂例題中的每句話、每一步、每個公式、每個圖形(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這裡也適用),在讀不懂、理解不了的地方作上記號。
2. 認真聽講。當老師講解例題時,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回頭再看看老師與我自己預習的方法有什麼不同,哪種方法更優。認真聽老師講解自己預習時理解不了的地方,如果還是不懂,可以課後向老師請教,每個老師都會熱心解答學生的疑難點的。
3. 課後複習式閱讀。一般來說,課後老師會布置作業反覆練習以鞏固所學知識。我們在做題前可以複習一下定理公式再開始做題,一方面是加深印象,另一方面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4. 當學到一定程度,可以回頭(父母可以幫助孩子)把以前所學的知識系統性串聯起來閱讀思考,這樣就容易建立自己穩定的知識結構。
引導孩子進行數學閱讀時,也要講究方法才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與熱情。我常用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帶給您啟發,低年級的孩子我們常通過獎勵貼來實現,比如用很受孩子們歡迎的形狀的獎勵貼獎勵孩子們思路很好的、做對題的、答對問題的,所有有益於數學學習習慣養成的都可以得到獎勵貼,集滿多少個可以換一次給大家分享的機會,集滿多少個可以可以獎勵一本書,孩子們熱情很高。
在教學中用說一半留一半的方式提問,讓孩子們自己開動腦筋想問題得出答案,孩子們會緊跟你的思路,自己得出的答案又有成就感,就更有興趣學習。
把書作為獎品或禮物送給孩子。夏天我的侄女過生日,我送了一套《好玩的數學》給她,我的孩子也想要,我就告訴她,如果你真喜歡,等你半期考試考了多少分就送給你。當孩子達到你的要求後就一定要送給孩子,不僅僅是一份獎品,對孩子來說更是一份自己掙得的榮耀。
我積極響應孩子數學老師的要求,不僅僅是因為希望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把數學當做攔路虎,更因為我曾經就是「讀數學」的受惠者,希望孩子能把數學讀下去,讀出樂趣。
以下是我們書院成立時,做圖書專營的朋友推薦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數學書目,大家可以擇優而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