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PD-L1那麼多會限量批准嗎?突破性療法不予批准兩大原因

2020-12-17 健康一線視頻網

2020年CSCO學術年會於2020年9月19日在北京隆重開幕。與往年CSCO會場採用最大的會議廳、2000多人將會議廳圍堵得水洩不通相比,今年採用「線下+線上」模式的CDE/CSCO專場迎來了近90萬用戶觀摩。

如往年一樣,今年依舊是楊志敏部長率領CDE化藥臨床一部與製藥界、醫學界的同仁們匯報成果、交流心得、解答疑問。此次專場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

CDE化藥臨床一部部長楊志敏匯報《2020年中國抗腫瘤新藥審評情況報告》

CDE化藥臨床一部高級審評員張虹《抗腫瘤新藥技術指導原則解讀》

CDE化藥臨床一部高級審評員夏琳《抗腫瘤免疫治療研發審評考慮》

CDE化藥臨床一部高級審評員周明《抗腫瘤藥聯合開發審評考量》

CDE化藥臨床一部高級審評員鄒麗敏《突破性認定加速抗腫瘤新藥研發》

CDE統計與臨床藥理部高級審評員潘建紅《適應性設計加速抗腫瘤新藥的研發》

楊志敏從審評工作情況、審評考慮以及遇到的瓶頸(挑戰)這3個方面介紹了2020年中國抗腫瘤創新藥審評情況報告。

截止到2020年9月10日,CDE共批准了19個腫瘤藥物。「批准的數量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年批准的多款腫瘤藥物屬於『首個』。」楊志敏談到,「其中包括首個ADC、首個小細胞肺癌的PD-L1抑制劑、胃癌首個PD-1抑制劑、首個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

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批准上市的抗腫瘤新藥數量、優先審評佔比以及國產品種比例皆呈上升趨勢,但批准中位時間和平均時間皆延長4~5個月時間。楊志敏解釋,「審評時間延長的原因,主要有3點:由於疫情導致核查檢驗的程序後置、部分項目研究工作不充分、申報質量不高導致多輪補充、研發期間藥學變更的相關研究工作不足。」

楊志敏還提到,在抗腫瘤藥溝通交流工作中,今年上市前交流的比例大幅上升,昭示著前幾年進行研發的腫瘤藥物正在開花結果。CDE在審評腫瘤創新藥物時,依然主要從研發整體規劃、新型創新研究設計、精準人群、單臂試驗、聯合治療等因素考慮。她提醒,關鍵的藥理學數據不可忽略,鼓勵引入青少年患者入組,推動兒童用藥的可及性。

PD-1/PD-L1那麼多,會限量批准嗎?

近年來,PD-1/PD-L1單抗國內開展單藥臨床試驗數量逐漸趨緩,而聯合治療臨床試驗出現井噴式增長。值得一提的是,PD-1/PD-L1單抗在國內開展臨床研究目標適應症逐漸差異化,最大適應症仍然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專場討論中,吳一龍教授問到審評員,「目前國內開展PD-1/L1臨床試驗研究的項目那麼多,當已經批准的PD-1/L1達到一定數量,CDE是否會從監管的角度設定一個批准數量?而後申報的項目就不再批准?」

CDE化藥臨床一部高級審評員夏琳對此回應道,「一方面,早期批准的PD-1多數是附條件批准,假如後續的產品沒有出現療效顯著上升的情況下,原則上對同一個適應症不採取附條件批准;另一方面,以NSCLC為例,先去批准的PD-1的標準多數是單藥對比化療,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產PD-1獲批,NSCLC的治療標準就應該提高到PD-1+化療,臨床設計的對照標準將不再是對照化療,而是與PD-1+化療進行對比。」

換句話說,CDE不會設定具體的PD-1/PD-L1批准個數,但是會通過提高審評門檻來限制後續臨床開發者。

Combo開發那麼熱,聯用藥物如何選?

抗腫瘤藥物是當前國內外創新藥物研發熱點,新靶點、新機制、新結構的產品不斷湧現。為克服耐藥、追求更大的臨床獲益,聯合開發已然成為當下抗癌研究中最熱門的方向之一。

聯合治療儼然已經成為2020年腫瘤藥物開發中熱點的熱點,靶向聯合、免疫聯合等創新的聯合模式已逐漸成為一種開發常態。對此現象,CDE內部戲稱目前產業界聯合立項的初衷變成了「別人聯,我就聯;我有啥,就聯啥」;首次聯合甚至出現「無單藥數據,PK和安全性特徵不知道」的情況;在療效探索試驗中「只看有沒有效,不管增不增效;單藥具有標誌物,聯合起來都不看」的怪狀;關鍵試驗中「缺乏必要自身聯合聯合數據,只和當前最低標準治療比」。

合理的聯合用藥將提高臨床獲益,不恰當的聯合將增加不良反應和藥物經濟學毒性。為此,NMPA CDE在今年7月發布了《抗腫瘤藥聯合治療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該原則提示業界在抗腫瘤新藥進入聯合開發選擇聯合搭檔(CP)時需要考慮:合理性依據、單藥數據以及探索性試驗設計。

在CDE老師看來,聯合機制應該以科學為根基,聯合搭檔(CP)選擇上應該優先強強聯合,同時還需要考慮臨床實踐的變化。具體措施包括進行探索性試驗,獲得合理性依據、合適人群、最佳劑量、生物標誌物、風險控制,析因等等,進行確證性試驗,確證聯合治療的合理性及臨床優勢。

突破性療法不批准,什麼原因?

為鼓勵創新和滿足臨床急需,NMPA設立了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附條件批准程序、優先審評審批程序、特別審批程序4個加快通道。CDE老師提到,實行突破性治療藥物工作程序的意義在於通過早期臨床數據發掘優勢產品、集中多方資源重點研發、縮短優勢產品研發周期,提高成功獲批的數量,減少止步於臨床前的新分子實體的數量,從而讓患者早日獲得更好的治療。

隨著新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於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也如期落地。截止2020年9月10日,CDE共收到87個突破性治療申請,其中包括64個腫瘤產品,已經公示的4個申請已經被全部正式納入。

一些申請突破性療法未被批准的項目,不通過的原因既有法規原因,也有數據原因。法規原因包括:1)境外已經獲批的適應症(非新藥/改良型新藥);2)已完成Pre NDA溝通交流並同意遞交NDA;3)同一個申請包含多個適應症;數據原因包括:1)樣本量過少/數據不穩健;2)療效不突出;3)人群定義不清晰;4)無臨床研究數據。

除了上述業內比較關注的問題,CDE老師們還分享了如何通過適應性設計加速抗腫瘤新藥的研發,其中包括成組序貫設計、樣本量重估、適應性無縫劑量選擇的設計、適應性富集設計和適應性主方案設計等等,並建議腫瘤免疫治療藥物臨床研發的臨床終點選擇應根據實際綜合考量,並鼓勵與監管機構溝通選擇優勢的評價指標為主要研究終點。

相關焦點

  • 速讀社丨基石藥業PD-L1抗體獲FDA突破性療法認定 蘇寧易購開藥店
    (E藥經理人)蘇寧易購開藥店了據企查查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10月19日,江蘇蘇寧大藥房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蘇寧大藥房經營範圍包含:許可項目:藥品零售;藥品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保健食品銷售;食品網際網路銷售;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銷售;食品經營等。
  • 速遞| 免疫調節疫苗獲FDA突破性療法認定,與抗PD-1抗體聯合治療黑...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IO Biotech日前宣布,美國FDA已授予其在研免疫調節疫苗IO102和IO103突破性療法認定,與抗PD-1單克隆抗體聯用,治療不可切除/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癌症免疫療法已經成為治療多種癌症類型的主流療法之一。
  • 默沙東Keytruda(可瑞達)獲美國FDA批准,治療PD-L1...
    2020年11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加速批准抗PD-1療法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治療腫瘤表達PD-L1(合併陽性評分[CPS]≥10)的局部復發性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三陰性
  • 楊森創新療法24小時內改善抑鬱症狀;FDA批准首款口服SMA療法
    FDA加速批准「加強版」抗體療法上市 MorphoSys和Incyte聯合宣布,美國FDA已加速批准Monjuvi(tafasitamab-cxix)上市,與來那度胺(lenalidomide)聯用,二線治療成人復發/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包括低級別淋巴瘤引起的DLBCL,以及不適合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ASCT
  • 去香港買PD-1/PD-L1,你應該做好這些準備
    (文章來源:咚咚癌友圈公眾號)隨著K藥和O藥在大陸地區的獲批上市,不少內地的癌症患者,已經可以不出國門便用上新的PD-1免疫治療。不過,PD-1抑制劑適應症雖多,但大多是針對晚期經治後的腫瘤。
  • 兩款藥物已遞交申請 中國突破性療法還有哪些潛力品種?
    文丨1℃2020年07月0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三個重磅文件——《突破性治療藥物審評工作程序(試行)》、《藥品附條件批准上市申請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藥品上市許可優先審評審批工作程序(試行)》。其中,《突破性治療藥物審評工作程序(試行)》備受關注。
  • NEJM:III期臨床試驗表明阿特朱單抗可顯著延長表達PD-L1的非小細胞...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1日的NEJM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tezolizumab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D-L1–Selected Patients with NSCLC」。
  • 速遞|默沙東PD-1抑制劑Keytruda一線單藥治療獲FDA批准
    每天只要1分鐘,輕鬆掌握一手新聞。國內新藥獲批【骨髓瘤】雙鷺藥業那度胺膠囊通過一致性評價6月23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了最新的藥品批准證明文件待領取信息,北京雙鷺藥業的來那度胺膠囊通過一致性評價。(米內網)國外新藥獲批【結直腸癌】默沙東PD-1抑制劑Keytruda一線單藥治療獲FDA批准近日,FDA宣布批准默沙東(MSD)公司開發的重磅PD-1抑制劑Keytruda(pembrolizumab)擴展適應症,一線治療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不穩定性高
  • pd.DataFrame的 assign 方法
    Portland 17.0 62.6Berkeley 25.0 77.0df  temp_cPortland 17.0Berkeley 25.0代碼很簡單,不多做解釋:list('abcde'),'col2':range(5,10),'col3':[1.3,2.5,3.6,4.6,5.8]},                 index=range(1,6))dfcol1 col2 col31 a 5 1.32 b 6 2.53 c 7 3.6
  • Pandas as pd基礎知識一
    'utf8')df = pd.read_sql("select * from company", con=conn)print(df)使用pandas中創建Series:方法一"""================方法一======================="""s1 = pd.Series([1, 'a', 5.2, 7]) print
  • EGFR抑制劑獲突破療法認定;FDA批准帕金森新藥Ongentys上市
    FDA批准帕金森病新藥Ongentys上市 Neurocrine Biosciences公司宣布,美國FDA已批准其口服藥物Ongentys(opicapone)作為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的輔助療法,治療經歷「關閉」期(「off」 episodes)的帕金森病患者。
  • pd充電接口什麼意思_PD快充的優勢
    打開APP pd充電接口什麼意思_PD快充的優勢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13 09:41:37 pd充電接口什麼意思 pd充電接口是USB接口規範。
  • 速遞| 恆瑞醫藥氟唑帕利膠囊獲NMPA批准上市;君實生物PD-1抗體新藥...
    每天只要1分鐘,輕鬆掌握一手新聞。 國內新藥獲批 【卵巢癌】恆瑞醫藥氟唑帕利膠囊獲NMPA批准上市 據NMPA官網消息,近日,NMPA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准恆瑞醫藥申報的1類創新藥氟唑帕利膠囊(商品名:艾瑞頤)上市。
  • 新藥PD-L1抑制劑能替代嗎?
    新藥PD-L1抑制劑能替代嗎?新藥PD-L1抑制劑能替代嗎?  此前,Opdivo目前能夠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等多種癌症,並取得不錯的療效。然而,對於治療小細胞肺癌上沒有新的進展。  新藥PD-L1抑制劑在適應症上也有一些新進展。
  • 高山/高福團隊發現,PD-1、PD-L1普遍在腫瘤細胞同時表達
    其中,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已成為當今最熱門的免疫療法之一,該療法顯著改變了目前癌症治療的格局,而PD-1/PD-L1免疫阻斷療法正是最典型的代表。程序性細胞死亡受體(PD-1),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它可以下調免疫系統響應從而避免自身免疫病。
  • pandas讀取數據(1)
    import pandas as pddata = pd.read_table(r"C:\Users\ASUS\Desktop\test.txt")print('原始數據:\n', data)原始數據: 1 2 3 4 apple0 5 6 7 8 orange1
  • 寶刀尚未老 新劍已開鋒——PD-1/PD-L1抑制劑的現狀和新機遇
    面對中國這一廣闊的市場,各家藥企紛紛加速了PD-1/PD-L1抑制劑的研發速度,欲在這塊大蛋糕上分一杯羹。新產品、新試驗、新適應症,又會為腫瘤市場帶來怎樣的改變和衝擊呢?筆者總結了目前國內外上市的和部分在研的PD-1/PD-L1抑制劑,包括新型多靶點二代PD-1/PD-L1抑制劑,以及這些藥物在中國和世界範圍內開展臨床試驗的情況,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探討。
  • 全球首款PD-L1單抗申報國內上市...
    隨後昆泰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對Nusinersen按化藥5.1類進行進口NDA申請,於2018年9月5日獲CDE承辦;後該申請在2018年12月25日,被納入優先審評。目前該藥審批完畢,若獲得批准,將會為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帶來福音,而我們還希望國內定價能夠考慮國內患者情況,在合理範圍造福大眾,且相關罕見病配套政策能夠將此藥納入考慮。
  • 諾華siRNA療法獲歐盟上市批准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今日,諾華宣布其siRNA療法Leqvio(inclisiran)已獲得歐盟委員會的批准,用於治療成人高膽固醇血症及混合性血脂異常。這是這款「first-in-class」療法的全球首批。
  • 我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增至7107項 全部覆蓋批准使用農藥品種
    此次發布的新版農藥殘留限量標準規定了483種農藥在356種(類)食品中7107項殘留限量,與2016版相比新增農藥品種50個、殘留限量2967項,涵蓋的農藥品種和限量數量均首次超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數量,標誌著我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