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菌」怎麼讀,很多朋友問及。個人以為,在字典沒有明確這個詞的讀音(或詞義)之前,讀jūn或jùn都是可以的。
從詞義來分析,如果說「食用菌」就是指「可食用的蕈(xùn),比如「香菇」等。」,那麼讀「食用菌(jùn)」應該是更準確的。
實際應用中,似乎讀「食用菌(jūn)」居多,比如《新聞聯播》裡,海霞、郭志堅及幾位央廣的播音員都是讀「食用菌(jūn)」,而彭坤、嚴於信讀的是「食用菌(jùn)」。
由於「菌」字的兩個讀音jūn和jùn,從釋義來看,存在一個「包含」的關係,這就使讀音的分辨變得複雜。
菌(jūn),某些低等生物,以寄生或腐生方式攝取營養,如細菌、黏菌、真菌等。
菌(jùn),即「蕈(xùn)」。
蕈(xùn):真菌的一類,生長在樹林裡或草地上。種類很多,有的可以吃,如香菇。有的有毒,如毒蠅蕈。
通過簡圖可以比較明晰,「菌(jūn)」包括細菌、真菌等。而「菌(jùn)」是真菌的一類。
「菌(jùn)」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指「蕈(xùn)」。
因此,「食用菌」如果就是指「可食用的蕈(xùn)」,那麼讀「食用菌(jùn)」是毫無疑問的。
如果讀「食用菌(jūn)」,則或許可以理解為,不僅包括「可食用的蕈(xùn)」,還包括:乳酸菌(細菌)、酵母菌(真菌)等等,因為這些「菌(jūn)」也都是可以食用的。
也就是說,「食用菌(jūn)」是可以包含「食用菌(jùn)」的。
在新聞裡提到的「食用菌」,多與農林業相關,通常就是特指「林下經濟」裡的「可食用的蕈(xùn)」,也就是「食用菌(jùn)」。
同樣的「野生菌」通常也是指「野生的蕈(xùn)」,而不包括「野生的細菌和其他類真菌」。讀「野生菌(jùn)」自然是更準確的,因為指的就是「野生的菌(jùn)子」。
菌(jùn)子:<方> 蕈(xùn)。
當然,從大眾傳播來說,當我們提到「食用菌(jūn)」,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許都是「香菇、金針菇、平菇等」可食用的蕈(xùn)。也就是說,一般是不會造成歧義或誤解的。
人們通常說的「食用菌(jūn)」似乎已經「約定俗成」,就是指「食用菌(jùn)」。
「菌」也有錯讀「jǔn」,需要注意「jǔn(菌)」這個音普通話裡是沒有的。
有趣的是,古漢語「菌」似乎是有「jǔn」音的。如《康熙字典》對「菌」字的注音為「【唐韻】渠隕切」。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