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小學和初中文化的閒散人員在河北盜得國家一級文物元青花蓋罐等瓷器8件,喊出了5000萬元高價,在出售過程中落網。近日,阜新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定,姚某等5人構成盜掘古文化遺址罪、2人構成倒賣文物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1年至緩刑不等的刑罰,並各處罰金。
百科:
元青花瓷(又稱元青花),即元代生產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產於唐代,興盛於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 元青花瓷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快感。以其大氣豪邁氣概和藝術原創精神,將青花繪畫藝術推向頂峰,確立了後世青花瓷的繁榮與長久不衰。
多知一點:
這件元青花為何被稱為「傳奇中的傳奇」
青花瓷自唐而始,是中國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元代青花瓷由於燒造技術成熟、藝術價值高、存世數量稀少,更是青花瓷文物中的傳奇。
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館所藏的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獸耳蓋罐,是世界罕見的元青花「標準器」,更是青花瓷文物「傳奇中的傳奇」。
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獸耳蓋罐通高47.5釐米,口徑15.6釐米,底徑18.6釐米,1973年出土於安徽省蚌埠市東郊的湯和墓。蓋罐總體形制敦實厚重,器口處配有帽形蓋,蓋頂堆塑寶珠鈕,肩與腹之間兩側相對處各貼塑一對獸耳,原應有銜環一對,因年代久遠而遺失。
色白微青的釉底上,主體紋飾纏枝牡丹以葉壓枝,穿插橫向排列,極具立體感。器身從上到下,卷草紋、海濤紋、變體覆蓮瓣內填雜寶紋、纏枝西番蓮紋、錢紋等布局繁密,精緻細膩。青花發色鮮豔,青翠披離,令觀者流連不已。
「這件元青花面世的故事很是曲折。它出土於明代開國功臣墓中,並且斷代更早,品相完好,為研究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蚌埠市博物館館長季永說。
季永介紹,1973年,蚌埠市博物館對湯和墓進行了考古發掘,當時墓室已屢遭盜擾。「幸運的是,盜墓賊認為瓷器價值不高,這件元青花才得以完整保存其中。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有賞賜功臣元青花瓷器的慣例,這件元青花蓋罐很可能是受賞而來的精品。」
「它剛被發掘出來的時候,並沒有被鑑定為元青花。直到1994年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期間,經故宮古陶瓷研究鑑定專家耿寶昌鑑定,才被定為一級甲等文物。」季永說。
據了解,目前世界上能夠成為元青花鑑定「標準器」的文物少之又少。季永介紹,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獸耳蓋罐造型規整、器型碩大、畫風精美,燒制發色成熟。更重要的是,它是經由考古科學發掘,有明確墓葬紀年,且未經過世間流傳,在「標準器」中極為罕見,極具考古研究價值。
這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獸耳蓋罐還蘊含著青花色料的民族文化融合故事。「經過科學檢測,它所使用青花料為自西亞地區進口的『蘇麻離青』,在元代及明代早期,景德鎮窯所燒制的青花瓷器多使用此種青花原料。」季永說,濃豔明快的蘇麻離青與淡雅清逸的中國青相輔相成,一同為世界展示中國青花瓷濃淡流轉的美妙。(新華社記者朱青)
原標題:盜墓賊盜竊國家一級文物喊價5000萬:終落網
來源:綜合人民網 新華社 百科
流程編輯:u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