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墨子號」研製團隊的領銜,剛剛入選國際十大科學人物,獲稱「量子之父」

2021-02-17 中國報導世界語新聞

【一起來學】

Ĉina Akademio de Sciencoj 中國科學院

kvantumo 量子

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自然》12月19日凌晨對外發布2017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榜上有名。

Frumatene de la 19a de decembro la internacia prestiĝa akademia gazeto Naturo publikigis la liston de dek plej gravaj sciencistoj de la jaro 2017, kaj Pan Jianwei, ĉina fizikisto, akademiano de la Ĉina Akademio de Sciencoj kaj konstanta vicrektoro de la Universitato de Scienco kaj Teknologio de Ĉinio, estas en la listo.

《自然》雜誌新聞特寫代理主編Brendan Maher表示,《自然》雜誌選出的十大科學人物,是過去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個人,從量子通信到基因組編輯,這些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在2017年的科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而他們將繼續影響科學。

Brendan Maher, aganta novaĵ-ĉefredaktoro de la gazeto, diris, ke la dek sciencistoj aljuĝitaj de la gazeto estas dek homoj, kiuj havas grandan influon en scienco. Ili venas de diversaj kampoj de kvantuma komunikado ĝis genara redaktado, kaj lasis nepereigeblajn sigelojn en la scienca historio en 2017, kaj ili daŭre influos sciencon.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雜誌為每一位入選者做了一篇新聞特寫,其中以《量子之父》(Father of quantum)為題報導了潘建偉,開頭這樣寫道:「在中國,有人稱他為『量子之父』。對於這一稱呼,潘建偉當之無愧。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成為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的領導者。」

Menciinde, ke la gazeto raportis pri ĉiuj elektitaj sciencistoj. Kun la titolo Patro de Kvantumo la artikolo pri Pan tiel komenciĝas, ke "Pan Jianwei, rigardata de iuj kiel 'Patro de Kvantumo' en Ĉinio, meritas la titolon. Sub lia gvidado, Ĉinio fariĝis la gvidanto de kvantuma telekomunikado."

實現長距離量子通信

Realigo de kvantuma telekomunikado

在潘建偉的帶領下,中國進入了長距離量子通信領域的世界前沿。

Sub la gvidado de Pan, Ĉinio eniris en la fronton de kvantuma telekomunikado.

今年6月,潘建偉領銜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團隊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打破了此前國際上保持多年的「百公裡級」紀錄。

En junio, la monde unua kvantuma satelito Mozi, esplorita de Pan kaj lia teamo, realigis mil-kilometran kvantum-implikan elsendadon dudirektan inter satelito kaj la Tero, kiu rompis la internacian cent-kilometran rekordon, tenitan por multaj jaroj.

9月,潘建偉團隊用同樣的衛星在北京和維也納之間傳輸光子,實現了在這兩個城市之間完全加密的視頻聊天。因為對光子進行測量就會干擾光子的量子態,所以一旦有人試圖竊取信息,就會立即被發現,這使得完全安全的加密成為可能,開啟了量子通信領域一個新的紀元。

En septembro, la teamo satelite elradiis fotonojn inter Pekino kaj Vieno, kaj ebligis ĉifritan videan babiladon inter la du urboj. Mezurado de fotonoj povas interferigi kvantuman staton de fotonoj, kaj tiu, kiu klopodas ŝteli informojn, estos tuj malkovrita, sekve tio ebligas sekuran ĉifradon, kaj malfermis novan epokon de kvantuma komunikado.

目前,潘建偉團隊正計劃發射第二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並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展空間試驗。潘建偉說:「我們會看到許多令人歡心鼓舞的成果。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Nun lia teamo planas lanĉi la duan kvantuman sateliton kaj eksperimenti en la spaclaboratorio Tiangong-2. Pan diris: "Ni vidos pli da ĝojigaj fruktoj. Tio estos nova epoko."

《自然》雜誌的文章提到,潘建偉團隊在量子網際網路方面已遙遙領先。量子網際網路是由衛星和地面設備組成的網絡,可實現在全球共享量子信息,這將使牢不可破的全球信息加密成為可能。就目前而言,潘建偉團隊計劃發射第二顆衛星,並將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展一項新的太空量子實驗。

La gazeta artikolo diras, ke lia teamo estas avangarda en kvantuma interreto. La kvantuma interreto estas interreto konsistanta el satelito kaj aparatoj sur la Tero. Per tio la tuta mondo povos ĝui kvantumajn informojn, kaj tio ebligos ĉifradon de tutmondaj informoj. Nuntempe lia teamo planas lanĉi la duan sateliton kaj disvolvi eksperimenton en la spaclaboratorio Tiangong-2.

責編:劉子佳

Redaktoro: Liu Zijia

來源:中國經濟網、環球科學微信

相關焦點

  • 潘建偉入選《自然》2017十大科學人物 感言:「吾輩當繼續努力前行...
    原標題:潘建偉入選《自然》2017十大科學人物———《自然》新聞特寫代理主編布倫丹·馬赫  東方網12月20日消息:北京時間昨天凌晨,英國《自然》雜誌發布2017年全球十大科學人物榜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潘建偉憑藉其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突破性成就入選。  這份年度榜單上,「入選人士都是過去一年裡在全球科學界最具影響力或者說最具重要性的人物」。《自然》新聞特寫代理主編布倫丹·馬赫說。
  • 潘建偉、陸朝陽團隊實現量子優越性:原型機九章登Science
    潘建偉還介紹稱,他們將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這臺量子原型機命名為「九章」,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九章」初步展示了量子計算的強大算力,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陣地位,為未來實現規模化量子模擬機奠定了技術基礎。
  • 「墨子號」又立功!率先檢驗引力如何影響量子糾纏
    實驗場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我國「墨子號」量子科學衛星再獲重要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工作人員合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9月19日在線發布了該研究成果。
  • Nature十大科學人物:瑞典氣候女孩、北大鄧宏魁上榜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賴可 綜合編譯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Nature一年一度的十大科學人物出爐!每年,雜誌選出一年中最重要科學時刻中發揮作用的個人。
  • 八項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地位凸顯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我國基礎研究工作標誌性成果的展現,絕大多數入選科學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學》等國際頂尖刊物發表,得到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被視為「重大突破」或「填補空白」。  高校入選「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的成果分別是:實現星地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首次探測到雙粲重子、實現氫氣的低溫製備和存儲、研發出基於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利用量子相變確定性製備出多粒子糾纏態、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製合成、研製出可實現自由狀態腦成像的微型顯微成像系統。
  • 王建宇院士:「墨子號」的任務和我國量子通信的發展
    2016年,我國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是量子通信領域的重要應用之一。王建宇院士在報告中著重介紹了「墨子號」研製中的科技創新,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星-地量子糾纏分發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等三大科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並介紹我國量子通信技術和其他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 潘建偉:好奇心和想像力—成就他改變世界的中國力量
    這是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說的正是中國的「量子衛星之父」潘建偉。潘建偉主要從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研究。作為國際上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開拓者之一,他是該領域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潘建偉在思考問題到最困難的時候就有一個怪癖,就是喜歡撿掉落在地上的樹葉來聞,從中獲得安靜、靈感和想像力,這也正是他成功的原動力。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量子模擬器,揭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人民日報》8月18日報導,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在量子領域研究又獲重要進展,首次研製出了非局域量子模擬器,首次展示了非局域性在量子模擬中的重要作用,完成了經典計算機無法模擬的任務。 中國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李傳鋒教授研究組,首次研製出了非局域量子模擬器,並模擬宇稱—時間世界中的超光速現象,該研究為量子模擬器的發展開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 潘建偉:手握量子「密鑰」的人
    「潘建偉是熱情的樂觀主義者,同時,他有說服投資者的天賦。」《自然》雜誌這樣評價他。儘管潘建偉不是中國最早開始量子領域研究的人,但在最近幾年,他成了國內這一領域旗幟性的人物,在一些媒體報導中,甚至被冠以「中國量子之父」的稱號。
  • 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揭曉 看看今年有哪些「科學明星」
    2017年度科技創新團隊分別是: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技術研究團隊、中科院深淵科考隊、高速鐵路技術攻關組。  這項活動由中央電視臺、中國科學院共同發起,旨在聚焦年度中國科技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推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科學明星」,大力弘揚科技創新精神。  以下為本年度入選科技人物和團隊的簡介。
  • 「墨子號」衛星量子糾纏分發距離超1200公裡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實際分發距離超過1200公裡,創造世界紀錄,為量子網絡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奠定堅實基礎。6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合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墨子號」上天以來所取得的這一「最大成果」,此前世界量子糾纏分發距離一直停留在百公裡級。  這一成果由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合作完成。
  • 愛因斯坦和玻爾的世紀爭論,在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上得到檢驗
    早在2003年,中國的潘建偉團隊就提出了利用衛星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分發的方案,並開始了初步驗證。團隊的研究人員認為,要想證明衛星實現量子糾纏分發這事可行,就必須要證明光子能在穿透大氣層後仍保持相干性,於是,他們開始在合肥大蜀山做實驗。這個實驗裡,發送方在大蜀山,兩個接收點分別在幾公裡之外的肥西農戶家和中科大西校區。
  •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潘建偉事跡及頒獎詞 簡介照片
    2月8日晚,《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中國科大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作為「量子通訊的領跑者」成為「2016年感動中國的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頒獎典禮上播出了潘建偉院士為量子通訊事業奮鬥的經歷和故事,主持人對他進行了現場採訪。《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潘建偉院士的頒獎辭是: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
  • 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與國科大學子面對面 首場改革先鋒進校園
    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黨中央授予100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來自中國科學院系統的王大珩、陳景潤、柳傳志、南仁東、潘建偉等入選。十天後的12月2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特邀百位「改革先鋒」之一、量子信息研究創新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與國科大師生分享他的家國情和科研路。本次講座是「改革先鋒進校園」的北京首場!機會難得,不要錯過!
  • 「九章」問鼎 確立我國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第一方陣地位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處理5000萬個樣本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相關論文於12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 "九章"問鼎 確立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第一方陣地位
    相關論文於12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科學》雜誌審稿人評價,這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一個重大成就」。潘建偉表示,這一成果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陣地位。基於「九章」的「高斯玻色取樣」算法,未來將在圖論、機器學習、量子化學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
  • 北大鄧宏魁教授入選2019世界十大科學人物,卻凸顯武大的超強實力
    北京大學社會人文和理科實力強勁,清華大學工科獨佔鰲頭,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大學也開始發展工科,清華大學也開始發展理科,尤其在生命科學領域,清華大學隨著施一公等海歸人才的帶動下,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院已經成為世界頂級的科研機構,然而北京大學雖然在CNS主刊領域並沒有施一公、顏寧等蛋白結構生物學家那麼搶眼,但是在生命科學基礎領域的實力卻非常的雄厚,2019年12月18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自然》評選出2019年世界十大科學人物
  • 「九章」問鼎,確立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第一方陣地位
    對於量子計算機的研究,該領域的國際同行公認有三個指標性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發展具備50至100個量子比特的高精度專用量子計算機,對於一些超級計算機無法解決的高複雜度特定問題實現高效求解,實現計算科學中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第二階段是研製可相干操縱數百個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擬機,用於解決若干超級計算機無法勝任的具有重大實用價值的問題;第三階段是大幅度提高可集成的量子比特數目至百萬量級,實現容錯量子邏輯門
  • 他被譽為量子之父,在《朗讀者》自曝曾為拼音煩惱
    《朗讀者》第二季第四期節目請到了著名科學家——中國「量子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首席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