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以93分的語文考試成績取得全年級第二名!
這個進步讓媽媽有些「激動」,這是孩子語文有史以來最高分數,而且與第一名僅一分之差。張帥突飛猛進的進步背後,老師到底用了什麼絕招?
記者帶領家長和學生走進「一起學網校」一探究竟,從中取經。
補課班報無數,成績不見漲
張帥是北京市石景山實驗中學分校初二學生,總成績在年級很突出,理科強文科弱,尤其語文成了老大難。「煩死語文了,根本沒啥用」,成績差,張帥也就談不上有啥興趣。
為此,張帥媽媽想盡辦法——苦口婆心的教育、嚴厲的批評斥責、曉之以理的鼓勵,補課班沒少報……結果,成績還是上不去。
張帥與其他男孩子一樣開始進入青春期,跟家長的牴觸情緒特別大。雖然媽媽也意識到「叛逆期」的這些問題,可是看見落後的分數,情緒就無法控制住。媽媽越嘮叨,孩子越不學。「擰著勁兒來」的情緒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母子關係上。
興趣建立好,每天都進步
2019年11月份開始,媽媽把張帥的線下補課班轉移到了「一起學網校」,除了上課外,曾惠鈺老師成為孩子「一對一」的語文輔導老師。
(一起學網校語文輔導老師曾惠鈺)
曾老師的方式很特別:在主講老師的每節課後與張帥保持密切的溝通,讓張帥理解交流也是「語文」,啟發他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都能看見「語文的存在」。
張帥媽媽說,曾老師陪孩子一起做題,像朋友一樣溝通交流,雖然只是在視頻中見面,但是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全家人都打心底認同曾老師對孩子的付出。
張帥拿到93分的語文好成績,與最好成績相比提高了10分,他興奮地第一時間就在微信裡告訴了曾老師。
張帥總結語文成績提高的原因,「首先就是不再對語文學科反感;在面對閱讀理解題時,不再緊張,專心閱讀,並一邊讀一邊有相關的思考;同時按照老師的方法去找關鍵點,在頭腦裡建立素材;尤其是老師總是鼓勵表揚自己,讓我挺有信心的,漸漸體會到了老師所說的『充滿魅力的語文』」,並希望能在一起學網校繼續跟曾老師學習,每天都能進步。
媽媽也在張帥上課的時候「旁聽」到語文並不是簡單的「看懂字就看明白了文章」,不理解孩子內心落後的真正原因,難怪和孩子產生分歧。她發微信由衷地感謝老師,「他現在對語文的興趣越來越大了,多虧了您超專業的引導,孩子遇到您真的很幸運……」
(張帥在一起學網校學習語文)
搭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
張帥的進步很有代表性。
很多家長並不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只看到分數結果,孩子成績落後的根本原因並沒有找到。曾老師認為不論哪一科的學習,首要的就是跟孩子之間建立信任,逐漸培養學習興趣,找對方法。在考試實踐中有效,孩子自然建立信心,這就再次強化了學習興趣,一步一步讓學習的整體性建立起來,分數提高就是必然。
據曾老師介紹,老師們課前教研需要花很長時間進行討論備課,充分保證學生知識點的領會與拓展。另外就是跟孩子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比如張帥就經常在課前跟我講講心裡話,讓老師幫助分析。有時候媽媽說不了的事情,就私下讓我跟孩子溝通,輔導老師是學習和生活上雙重意義的橋梁」。曾老師還經常自掏腰包準備小禮物,鼓勵孩子學習。
(備課中的曾老師)
記者了解到,一起學網校的授課模式採用主講老師+輔導老師的「雙師教學」,每個學生通過主講老師吸收課程知識,拓展相關知識點;而輔導老師以「一對一」的形式更精準、專業地對孩子進行個性化輔導,保證疑問隨時解答,知識點查缺補漏。
線上教學優勢明顯,學生接受更容易
對比線上線下兩種授課方式,有過多年線下教學經驗的曾老師說,線下的最大特點就是學生在老師「眼皮底下」有制約,輕易不敢搞小動作,但嚴肅的課堂氣氛和老師的嚴厲程度也可能給一些成績差、內心缺乏自信的孩子更大的心理壓力。課堂上不敢表現自己,壓制了學習熱情,自然成績會受到影響。而線上教學,孩子緊張程度降低,回答問題機會更多,思考增加,專注度也逐漸提高,刺激成績的提升。
另外就是線上課程時間靈活,線下課時安排如遇突發情況,調整起來非常麻煩,而線上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孩子沒有參加主講老師的直播課,可以在課後任意時間看回放課程,並隨時與輔導老師進行互動,解決課程疑問。
張帥媽媽已經把孩子線下的培訓都轉到一起學網校,以往線下補課,孩子不可能全程都集中注意力,老師講的錯過去了就會被忽略掉,這也是之前補課成績上不來的原因;另外就是補習的科目多,酷暑嚴寒地來回折騰,父母還要抽時間陪伴,無形成本都很高;而且線上學費也低於線下,節省了家庭開支。
網校老師支招語文學習技巧
在對學生進行的語文學科調查中,曾老師總結了阻礙學生語文成績提高的四個共性因素——
第一,「閱讀理解」成最大難點。閱讀理解主要分古詩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部分學生學業多,閱讀時間少,所以表現閱讀速度慢,答題時像「無頭蒼蠅」一樣無法抓住文章重點。應該多閱讀,在優秀文章背後找尋作者的立意,建立閱讀欣賞興趣;
第二,通過閱讀理解的提高,同時培養寫作文能力的提高。通過日常閱讀培養閱讀關聯性,逐漸清晰邏輯思維能力、素材總結等,在大作文上才可能「一氣呵成」;
第三,就是學科偏見。很多學生,甚至家長都覺得語文不用補,把語文理解成「中國人看中國字」多背背就可以了。家長和學生要改善原有學科的偏見,現今語文教育已經進入「大語文」時代,閱讀量、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對審美能力、表達能力、邏輯能力等都具有及其重要的影響;
最後一點就是「懶惰」。比起其他學科,語文的文字量大,理解深度廣,加上大作文,學生的信心一時很難建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不愛去思考,不愛去揣摩作者的用意。
綜合以上,輔導老師會在系統學習、仔細審題、素材篩選、分類解題等方面指導學生,會學習才能愛學習,把語文成績提高上去。語文的邏輯性、思考性比其他理科內容更強調獨立性。不管是閱讀理解還是大作文都要在字裡行間中見意、見美、見情。
記者打開「一起學網校」APP,首頁上跳出「讓知識無界,照亮每一個孩子的夢想」一行字,正如曾老師所講,有教無類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找到根源,每一個孩子都能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