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學語文老師張樂

2020-09-21 郭宇賢

我的中學語文老師張樂

對於教師的職業年輕時是多麼的不屑一顧,記得考師範時提前半小時第一個交卷,生怕自己考上了,驚的監考老師大為不解!慢慢的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社會,子女的教育老帥的音容笑貌(健在)反而愈加清晰起來!

我初二由農村進入城市上學,一切是那麼的新奇,窗明几亮的樓房教師,齊備的教學教具,帶有跑道的操場!更另我陶醉的是男女老師!女老師時尚漂亮,男老師西裝革履!在農村老師是用陝西方言教英語,那裡見過顯微鏡呀!由其是班主任教語文的,每每交作業時都能聞到牛糞味,他也是那麼的匆忙因為家裡還養了頭牛呢!

印象最深刻的我的語文老師張樂!一副農村人的張像,有三十五歲左右,可上課時永遠是一件藍色的西服,談笑風生,風趣幽默!最讓我不解的是所有的老師都是用新課本講課,他老是用一本舊的語文書在講課!舊的書都很厚很厚缺角少楞的!難道是不背教案?還是新書丟了?由此我關注起張樂老師來了!

不同於美術課程淮賓(後來成為大畫家)老師對水粉、水彩、國畫、甚至油畫的感性認識對語文的喜愛還是由張樂老師開始!語文、語言和文學不再是讀寫的能力訓練!他用自己的能力把語文起高到了藝術的高度!

他講記敘文的華麗說明文的精準議論文的邏輯唐詩的浪漫超脫宋詞的婉約豪放元曲的韻味無一不精彩絕倫!古代的文學巨匠的歷史背景和身世,近現代的時代背景(當然不涉及政治)無一不包含了文化歷史哲理性!還記得在講〔白毛女〔時讓班裡的同學表演不同的角色,他唱的是背景:還帶動作:北風那個吹,血花那個漂……舉手投足間把現場帶到了那個寒冷刺骨的年前!隨著另一個男同學扮演的楊白勞的上場:人家閨女有花戴我家沒錢不能買,扯了二尺紅頭繩給我喜兒紮起來……一下把現場的氣氛帶到了冰點……激起了對地主老財的無限的恨和對老苦大眾無限的同情!後來還是另一個女同學扮演的黃世仁的一段唱腔才把我們帶到了現實中來:……女人,就像牆上的泥巴,剝了一層又一層……逗的同學們哄堂大笑!讓我們深刻的體會了戲曲的無限魅力!

續: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讓我們知道了原來散文也可以寫出詩樣的韻律!擬人的寫法也讓我從荷反過來懂得了女子亭亭的身姿是如荷的曼妙(有點可笑)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夜泊楓橋》在給我們講了背景的科舉制度唐朝的學子十年寒窗、律試不第的窮書生張繼落魄到借宿船家又加月落、烏啼、寒霜、寒山寺,就連火紅的楓葉、點點溫暖的漁火也在無盡的愁緒裡感染成了無盡的悽涼!張樂老師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來同比張繼藝術和文學的魅力!那時的課本少有插圖,他就在黑板上勾勒幅簡單的圖畫。多年後到蘇州寒山寺專門聽了下鐘聲永遠沒了那份悽涼,但重念一遍這首詩,一股涼意油然而生!這就是藝術文化的魅力!故地、懷古、自己的經歷就會對之有更深刻、更深層次的感悟和更多的人生哲理的理解!這也是旅遊的意義之一吧!

對語文——語言文學——文學藝術——文化(觀之人文以化成天下)一步步的理解也是隨著年齡、認知的提高而慢慢懂得的!

當時一個對亭亭也要由荷來感知女性的曼妙身姿的小屁孩來說,能有片刻的領悟也難能可貴了,教育的意義在於培養興趣,在於引導對各門類的知識愛好!

老師的責任在於把各門類的知識的無限魅力感染給學生。有了興趣、有了愛、好之,就是無盡的動力!所謂不用揚鞭自奮蹄!

沒有感染力和激情的老師不是好老師!

那時對文學的興趣同時也引起了對張樂老師的關注。([調皮]當然語文也學的挺好的)慢慢的也對張樂老師有了更多的了解。原來他的用了多年(那時的課本好多年幾乎不變的[難過])的破舊不堪的語文課本字裡行間寫了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積累的相關知識點,比起教案來豐富了好多倍!又方便了教學。

第一次隨他到他的宿舍他首先把那件西裝上衣掛在門後,雖說那個年代補丁的衣服床單很少見了,但還是驚到了我!可以用一貧如洗來形容!後來還在宿舍碰到了一個拄著雙拐的讀書的年輕人,了解到他是張樂老師的弟弟,張老師也來自農村,不光用微薄的工資養活家人還要供弟弟讀書。那件西裝只在上課時穿。為人師表:不光體現在自信的內心和激情的表情還體現在衣著的乾淨整潔上,對自己職業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尊重!

每每想到「好為人師」(人性之一)這個詞就會偷笑自己失去了一個師張樂老師為師的一個機會!失去了個把充滿激情、把文化人生哲理和文學藝術表達出來的舞臺!

願每個人把自己的人生演繹的激情澎湃充滿陽光!生活需要勇氣!即如敬愛的張老師一樣!

慚愧!寫回憶語文老師的文章而寫作能力自己都汗顏!見笑了!

相關焦點

  • 我的中學語文老師
    原本要寫的是「我的語文老師」,可上小學時正趕上反右派、大躍進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這段小動亂時期,教師走馬燈般的調動使現在能回憶起來的小學語文老師只剩下教我半年的胡義中老師了,別的教仨月倆月的又太多了。只好把題目定為「我的中學語文老師」,對不起小學時的啟蒙老師了。
  • 中學語文老師應該讀哪些書?
    中學老師只有中學水平,小學老師只有小學水平的尷尬顯然會影響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利於學生的發展。作為近17年教齡的中學語文老師老汪,以為唯有讀書可以避免這樣的尷尬。著名語文教育專家李海林教授說,語文教師所有的素養都可以從讀書中獲得。
  • 小提琴家張樂:有一點苦,帶一點甜
    張樂「全世界會聽到你的琴聲」張樂出生於北京的海軍大院。父親張琦曾在海政文工團任首席小提琴,後來進入上海交響樂團,一呆就是二十多年。酷愛小提琴的他,在85歲高齡仍然手不離琴,勤練不輟。張樂全家福幼年張樂3歲,張樂跟著父親南下來了上海,長得比琴弓稍微高一些,就開始摸琴了。
  • 八十年代 我的語文老師
    中考成績到底多少分我都不知道,記得那年班上沒有人考上張港中學。分不清是喜歡語文更多一點,還是喜歡語文老師多一點,唯一讓我感覺考試還說得過去的就是語文一門,初中畢業那年,學校安排的語文老師叫楊作明。80年代初期,一批年輕教師陸續從天門師範分到張港鎮彭湖中學,學校條件非常簡陋,一排排平房是年輕老師的宿舍,課代表交作業去一趟老師宿舍都讓我羨慕,哪怕是陪著跟著屁顛的跑一次。學校的操場上經常看到年輕老師打籃球的身影,鄉鎮的學校之間如彭湖中學、羅巷中學、朱場中學,蔣湖中學時常有組織籃球賽,有時是學生之間比賽,有時是老師的比賽,更多的是老師之間的比賽。
  • 我的語文老師良先生
    我的初中生活是在單樓中學(南校)度過的。三年的初中生活現在回想起來,卻都感覺過得稀裡糊塗,努力的回想著,卻總也想不起初中生活裡還有哪些記憶,還有哪些生活點滴。偶爾想起也只是斷斷續續。是時間隔得太久了,還是真的沒有記憶了。還是因為三年光陰太短,過得太快,時光還沒來得及在我心中留下烙印,就匆匆結束了。
  • 我是這樣做中學老師的
    ,與杭州各中學語文老師,探討了他到南京師大附中當「中學教師」的教學實踐和他的人文精神探索。      ■為什麼要到中學去教書?      錢理群教授以他一貫的直率開門見山地說:「我為什麼要在高中開設魯迅的選修課?這與我的基本理念有關。每個國家一般都有自己原創性的大作家、大思想家作為其精神來源,每個人的基礎教育階段都受到過他們作品的薰陶。我講魯迅的目標是想使孩子們了解和以前觀念中不一樣的魯迅,使他們有興趣去了解魯迅的精神之美、思想之美。」
  • 我看孫紹振袁行霈中學語文教學論爭
    我看孫紹振袁行霈中學語文教學論爭。 之所以想講這個話題,一是對這兩位專家都比較熟知,孫紹振是80年代知名文學理論家,袁行霈是著名中學語文教育專家,中學語文教材赫然印有其大名。二人均北大中文系畢業,孫紹振後期一直就職於福建師範大學。二是某中學語文教育專家提到這兩人在2010年代的中學語文教學論爭,我沒有注意到,我敢說在場聽課的絕大多數高中語文老師連名字都沒聽說過。
  • 我的語文老師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我對教過自己的語文老師當然別有一番理解和反思。小學印象最深的是姜老師。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上學期,我記得語文課就是生字解詞,到高年級加上段意、中心思想,老師寫在黑板上讓我們抄、背,至於課文的好處、妙處全靠「自學」體會了,我也從未感覺到語文的美。五年級下學期,我從村小轉到較大規模的鎮中心小學,班主任姜老師教我們語文。
  • 支教老師心中有光山區送溫暖 大哥哥般守護孩子成長
    受訪者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29日電(記者 劉利影 孫釗)張樂是中國科技館的一名員工,2017年8月31日之後,他多了一個新的身份:北冶中學的支教老師。在去年新學年開學的時候,張樂跟隨中直機關青年第20批支教扶貧志願服務隊來到了河北省平山縣北冶鄉,開啟了一年的支教扶貧生活。
  • 我記憶最深刻的中學語文老師
    ​你記憶最深刻的中學老師是誰?我記憶最深刻的中學老師,是我的5年班主任權達昌先生。他是我的中學語文老師,初中三年,高中兩年。做自媒體幾年了,再不給自己的老師寫一篇文章,實在無顏見江東父老。醜媳婦遲早要見公婆的。
  • 從偏遠的農村小學到豐縣中學,這幾位語文老師我終生難忘
    那時候學習資料匱乏,課餘時間,數學老師每天要求我做一張試卷,同時,還給我搜集了十篇油印的作文,讓我抽空抄寫兩遍。張老師的這一舉措使我終生受益,養成我多年摘錄精彩詞句的習慣,那些心靈雞湯,是我學生生涯沉重書包裡的一抹精彩。他是我的半個語文老師,也是我的父親。
  • 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張堉
    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張堉作者:王公平1964年秋至1968年春,我在偏關中學初廿二班讀書。初中是我難以忘懷的一段時期,因為在此期間,我平生第一次遇到了一位真正愛好文學的老師,他用他那淵博的文學知識震撼吸引了我們,使我們懂得了漢語言文字中竟然還有這麼奇妙幽深的境地。我所崇拜的老師,也是偏關中學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世紀末,四十年中人見人敬的老師——張堉。
  • 文鄉記憶|我與浮山中學(續):浮山中學幾位老師印象
    我到浮中時,徐志彬校長生病在家退養,方不圓老師也已退休在家,我和兩位教育前輩都沒有直接共過事,其他教育前輩,諸如陳日新、楊英琪、方繼志等老師,都默默無聞地只求耕耘,不求聞達,深受學生愛戴,但他們不在我們一個學科組,平時工作也很少打交道。在教育前輩中,我共事最多的是我們語文組的幾位老教師,他們都對我有許多幫助與照顧,他們的風範與人生哲學,對我後來從教影響都很大。
  • 中學語文究竟該怎麼學?初一看老師,初二看積累,初三看能力
    到了中學,家長就可以放手了。中學生的閱讀量是成倍增加的,尤其是在閱讀選擇上,更需要學生自己去判斷我該看什麼書。正是因為到了中學,家長卻開始持有相反的閱讀態度,認為中學生應該好好學習,少看閒書。整個初中三年,閱讀量的銳減也是導致語文成績難以提高的原因。那麼這三年究竟該怎麼學呢?
  • 江敏:回憶我的語文老師
    江敏,湖北英山人,現居北京海澱,中學語文教師。自讀書時代起,就熱愛文學,曾在刊物上發表詩歌、散文及教學隨筆若干。喜與學生一起懷著赤子之心,投入真性情,舞文弄墨,寫些真誠賞心文字以自娛和交流,並樂此不疲。
  • 【臨泉文藝】韓光作品《我的語文老師張兆義》
    我的語文老師張兆義韓 光 又一個教師節就要來臨,我想起了高中語文老師張兆義。 2003年三月溫家寶當選總理的中外記者會上,女翻譯快速準確地翻譯和清晰的發音,引發了人們的注意。受《阜陽日報》委託,我去臨泉縣城關採訪戴慶利母親戴老師。問及戴慶利上中學的老師時,她說是臨泉一中張兆義老師。又說,張兆義也是她的班主任,我接話說,在城郊中學讀高中時,張兆義也是我的班主任。 事情竟然如此巧了。
  • 跟不上語文老師講課節奏,基礎差又沒時間補,怎樣才能考重點中學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我們從小學階段升入了中學後,不少學生會發現,語文學科變得難學了。雖然語文很難,但是老師上課卻很快。來不及寫筆記,甚至老師也不太講課文。有的老師只會讀課文,語文到底怎麼學?在迷茫中我錯過了不少學習的時間。
  • 裕安中學語文老師古詩詞教學設計比賽
    安徽網六安頻道訊 2018年8月24日,裕安中學語文名師工作室在劉曉武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本學期工作室教學設計系列賽之二——古詩詞教學設計比賽。  本次比賽的課文是選自九年級語文課本的秋瑾《滿江紅》,比賽時間為2小時,在規定時間內,工作室的成員僅有手中的一篇課文作為參考來設計教案,重點考查老師們的語文教學素質,引導教師勤練教學基本功。  下午,比賽結果公布,特等獎:施忠海、徐婷婷;一等獎:楊玉蘭、李勳;二等獎:施忠鳳、朱夢碧、戴巧辰。後續工作室還將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活動,為教師成長搭建有力的平臺。
  • 豐縣往事:我的三位高中語文老師
    文:齊英民圖:來自網絡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趙莊中學上高中期間,先後經歷了三位語文老師,至今記憶猶深,他們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歷歷如在目前。他們依次是李成業老師、於世同老師和崔步鋒老師。1982年暑後,我順利地考入了趙莊中學,被編入高一(2)班就讀,班主任是孫超老師,他帶我們代數課。孫老師不苟言笑,上課很嚴肅,聽同學們私下裡議論,他是「老三屆」的高材生,組織能力很強。果不其然,我上高二那年他就被提拔到首羨中學任校長去了。和他一同任職的還有我們的政治課老師張敬芳,他被任命為單樓中學的校長。
  • 感恩我的語文老師們/韓娜
    我又想到了影響我一生的語文老師們。       影響我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並且成為語文教師的,是我小學時亦師亦母的何允寬老師。       她是四年級才開始教我們的,準確地說,她是我作文的啟蒙老師。漸漸我又回到了正軌上。如果說,作為語文老師,我有較為紮實的語文基礎知識的話,必須得感謝踏踏實實耕耘講臺的鄭老師。       當僅有初中入學時十分之一的學生升入高中時,我進入了第七中學,當在寬敞明亮的教學樓裡上課時,我不禁又想到了語文課堂上鄭老師那鏗鏘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