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學語文老師張樂
對於教師的職業年輕時是多麼的不屑一顧,記得考師範時提前半小時第一個交卷,生怕自己考上了,驚的監考老師大為不解!慢慢的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社會,子女的教育老帥的音容笑貌(健在)反而愈加清晰起來!
我初二由農村進入城市上學,一切是那麼的新奇,窗明几亮的樓房教師,齊備的教學教具,帶有跑道的操場!更另我陶醉的是男女老師!女老師時尚漂亮,男老師西裝革履!在農村老師是用陝西方言教英語,那裡見過顯微鏡呀!由其是班主任教語文的,每每交作業時都能聞到牛糞味,他也是那麼的匆忙因為家裡還養了頭牛呢!
印象最深刻的我的語文老師張樂!一副農村人的張像,有三十五歲左右,可上課時永遠是一件藍色的西服,談笑風生,風趣幽默!最讓我不解的是所有的老師都是用新課本講課,他老是用一本舊的語文書在講課!舊的書都很厚很厚缺角少楞的!難道是不背教案?還是新書丟了?由此我關注起張樂老師來了!
不同於美術課程淮賓(後來成為大畫家)老師對水粉、水彩、國畫、甚至油畫的感性認識對語文的喜愛還是由張樂老師開始!語文、語言和文學不再是讀寫的能力訓練!他用自己的能力把語文起高到了藝術的高度!
他講記敘文的華麗說明文的精準議論文的邏輯唐詩的浪漫超脫宋詞的婉約豪放元曲的韻味無一不精彩絕倫!古代的文學巨匠的歷史背景和身世,近現代的時代背景(當然不涉及政治)無一不包含了文化歷史哲理性!還記得在講〔白毛女〔時讓班裡的同學表演不同的角色,他唱的是背景:還帶動作:北風那個吹,血花那個漂……舉手投足間把現場帶到了那個寒冷刺骨的年前!隨著另一個男同學扮演的楊白勞的上場:人家閨女有花戴我家沒錢不能買,扯了二尺紅頭繩給我喜兒紮起來……一下把現場的氣氛帶到了冰點……激起了對地主老財的無限的恨和對老苦大眾無限的同情!後來還是另一個女同學扮演的黃世仁的一段唱腔才把我們帶到了現實中來:……女人,就像牆上的泥巴,剝了一層又一層……逗的同學們哄堂大笑!讓我們深刻的體會了戲曲的無限魅力!
續: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讓我們知道了原來散文也可以寫出詩樣的韻律!擬人的寫法也讓我從荷反過來懂得了女子亭亭的身姿是如荷的曼妙(有點可笑)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夜泊楓橋》在給我們講了背景的科舉制度唐朝的學子十年寒窗、律試不第的窮書生張繼落魄到借宿船家又加月落、烏啼、寒霜、寒山寺,就連火紅的楓葉、點點溫暖的漁火也在無盡的愁緒裡感染成了無盡的悽涼!張樂老師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來同比張繼藝術和文學的魅力!那時的課本少有插圖,他就在黑板上勾勒幅簡單的圖畫。多年後到蘇州寒山寺專門聽了下鐘聲永遠沒了那份悽涼,但重念一遍這首詩,一股涼意油然而生!這就是藝術文化的魅力!故地、懷古、自己的經歷就會對之有更深刻、更深層次的感悟和更多的人生哲理的理解!這也是旅遊的意義之一吧!
對語文——語言文學——文學藝術——文化(觀之人文以化成天下)一步步的理解也是隨著年齡、認知的提高而慢慢懂得的!
當時一個對亭亭也要由荷來感知女性的曼妙身姿的小屁孩來說,能有片刻的領悟也難能可貴了,教育的意義在於培養興趣,在於引導對各門類的知識愛好!
老師的責任在於把各門類的知識的無限魅力感染給學生。有了興趣、有了愛、好之,就是無盡的動力!所謂不用揚鞭自奮蹄!
沒有感染力和激情的老師不是好老師!
那時對文學的興趣同時也引起了對張樂老師的關注。([調皮]當然語文也學的挺好的)慢慢的也對張樂老師有了更多的了解。原來他的用了多年(那時的課本好多年幾乎不變的[難過])的破舊不堪的語文課本字裡行間寫了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積累的相關知識點,比起教案來豐富了好多倍!又方便了教學。
第一次隨他到他的宿舍他首先把那件西裝上衣掛在門後,雖說那個年代補丁的衣服床單很少見了,但還是驚到了我!可以用一貧如洗來形容!後來還在宿舍碰到了一個拄著雙拐的讀書的年輕人,了解到他是張樂老師的弟弟,張老師也來自農村,不光用微薄的工資養活家人還要供弟弟讀書。那件西裝只在上課時穿。為人師表:不光體現在自信的內心和激情的表情還體現在衣著的乾淨整潔上,對自己職業的尊重也是對學生的尊重!
每每想到「好為人師」(人性之一)這個詞就會偷笑自己失去了一個師張樂老師為師的一個機會!失去了個把充滿激情、把文化人生哲理和文學藝術表達出來的舞臺!
願每個人把自己的人生演繹的激情澎湃充滿陽光!生活需要勇氣!即如敬愛的張老師一樣!
慚愧!寫回憶語文老師的文章而寫作能力自己都汗顏!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