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語文老師良先生

2020-09-10 紫楓搖曳

我的初中生活是在單樓中學(南校)度過的。三年的初中生活現在回想起來,卻都感覺過得稀裡糊塗,努力的回想著,卻總也想不起初中生活裡還有哪些記憶,還有哪些生活點滴。偶爾想起也只是斷斷續續。是時間隔得太久了,還是真的沒有記憶了。還是因為三年光陰太短,過得太快,時光還沒來得及在我心中留下烙印,就匆匆結束了。

就讀於單樓中學初三的畢業照,


初中三年,學習平平,屬於中等生隊伍那個,平平庸庸,好不起來,也跌不下去,就連讀初二當年,班主任張老師在校外遇到我,都叫不上我的名字來,這是極為尷尬的事。但我卻極喜歡語文,喜歡每一篇課文,讀語文像在一章章故事裡徜徉。也喜歡教過我的每一個語文老師,喜歡聽他們領讀時抑揚頓挫的聲音,像是融入課文中,走進每一章故事情節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篇朱自清先生的《春天來了》我卻讀一遍就全部背誦下來,使得全班的同學驚得目瞪口呆,連語文老師都對我刮目相看,一篇文言文也可以聽一遍就能朗朗上口。這些我自己都佩服當時的自己。
良先生是我初三的語文老師。姓李,個子高高的,皮膚黑黑的,不胖也不瘦,眼睛雖小卻也特別有神,是一笑起來就只看到一條縫隙的那種,雖然很少看到他笑起來的樣子,略有近視的眼睛看起人來卻帶著點嚴厲。他總喜歡穿件中山裝,不是黑藍的就是軍綠的,脖子處的扣子都是緊緊扣著的,衣服總穿得板板正正的,走路四平八穩的跨著大方步,又因他名字有個良字,同學暗地裡都叫他良先生。

給學生講課的語文老師


良先生外錶帶點嚴肅,但講起課來卻娓娓動聽,聽他的語文課就像在聽歷史故事,一下讓你走近古代去領略秦皇漢武的風採,一會又把你拉入到戰火紛飛的年代。聽他的語文課就像在逛世界地圖,前一秒你還北極冰川瀏覽,後一秒就又帶你到熱帶雨林參觀。等你還在故事裡徜徉時,他的粉筆頭已朝你飛奔而來,「好啦!該醒醒啦這位同學·····」。他有時會戴上眼鏡,鏡框低低的掛在鼻尖處,當回身在黑板上寫字時,當在班級裡領讀走來走去時,他會突然的轉過身來,眼睛一眯,嘴唇微微一拱,尖銳的目光跳過鏡框從上方掃過教室。有時也講幾段笑話逗一下將要瞌睡的同學。當課堂不緊張時,他會坐到同學們中間,與同學們聊聊天,慢慢得同學們與良先生成為了朋友。那時良先生還是未婚,有些膽大的女同學喜歡與他開玩笑,「老師你看我怎麼樣,畢業後嫁給你行嗎?」良先生忍忍沒能繃住的神經,笑著拿起粉筆「就你調皮······」,粉筆頭不歪不斜正好打在了那個女生的鼻尖上,同學們一個個都笑得前仰後合的。

第二學期良先生要結婚了,先生說:」教了那麼多屆學生,他們都盼望我早點結婚,今天終於被你們趕上了,你們是最幸運的······哈哈····「同學們都吵著鬧著要去良先生家,男同學說我要去給您打旗,女同學說我要給您去接新娘。學生太多,再加上又是學習關鍵的時候,先生只選了幾個同學作為代表給他布置婚房,後來也給同學們帶回了喜糖,還有調皮的同學在先生婚禮上去鬧了新娘。 良先生字寫得很好,一手漂亮的行書,看先生寫字就像在學習臨摹,先生在黑板上書寫,我卻照著他書寫的筆順練習字體書寫的方向。良先生文採也是極好的,每次校組織的作文比賽總有他輔導的學生獲獎。就連省辦理的雜誌《初中生世界》裡都每期有他的學生中稿。我很是羨慕那些會寫作的同學,羨慕他們常因此受到學校表揚,還能跟老師去南京領獎。我也努力寫作,寫了一篇又一篇,每一篇都是石沉大海,直至畢業了還沒有一篇被先生選上,但是每篇退回的稿件上,他都認認真真的給我做了批註。 初中畢業後我進了城讀書,也依舊沒有放棄寫作,不斷練習不斷寫作,也終於有了文章見於縣報端。我竊喜,化名馨雨給良先生去了一封信,感謝中學時每一次的鼓舞,每一次的不放棄,並在信裡又附了一篇剛寫的作品。那時遠距離聯繫還是書信往來,學校的信件都是放在傳達室門口的幾張課桌上,一周後終於在那一堆堆的信件中看到了一個同我一樣的名字信件,它正是來自我的中學。我欣喜若狂,那上面的字體還是那樣熟悉,語氣還是那樣親切。後來幾次的通信都用同一個化名,但良先生都一樣很快給我回了信,他始終不問我是誰,也不知道在良先生的印象中有沒有馨雨這樣一個學生,他只是盡心的為一個愛好寫作的學生默默的做著他能給予的。


從中學畢業後到現在已二十幾年了,也曾幾回回夢裡又回到中學裡面,教室還是那個教室,老師還是那些老師,同學還是那時模樣,仍舊會在課堂上竊竊私語,課間在操場上瘋狂。如今的單樓中學已物是人非換了人間,也不復存在了。在每次回家路過中學舊址還是會不自覺看上一眼。希望能再遇見良先生,也不知他變了什麼模樣,是否還是如當年那般,黑黑的瘦瘦的,穿得還是那件中山裝。

相關焦點

  • 我的語文老師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我對教過自己的語文老師當然別有一番理解和反思。小學印象最深的是姜老師。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上學期,我記得語文課就是生字解詞,到高年級加上段意、中心思想,老師寫在黑板上讓我們抄、背,至於課文的好處、妙處全靠「自學」體會了,我也從未感覺到語文的美。五年級下學期,我從村小轉到較大規模的鎮中心小學,班主任姜老師教我們語文。
  • 51K郝素娥||我的語文課和我的語文老師
    我從新從一年級上起,我的第一節課上的是「批林批孔」,我的語文老師是個約有30歲的女老師,姓潘,帶了一副眼鏡,衣服也是乾乾淨淨,很清爽,字寫得很漂亮。教我們拼音認字寫字,我很喜歡她,我的字詞基礎可能就是這時候奠定的;好景不長,有一次看到潘老師一個人坐在教室外面眼睛紅紅的,很明顯她哭過了,之後不幾天後就再也沒有看到她了,這個場景我一直記得,潘老師遇到難事了。
  • 我的中學語文老師
    原本要寫的是「我的語文老師」,可上小學時正趕上反右派、大躍進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這段小動亂時期,教師走馬燈般的調動使現在能回憶起來的小學語文老師只剩下教我半年的胡義中老師了,別的教仨月倆月的又太多了。只好把題目定為「我的中學語文老師」,對不起小學時的啟蒙老師了。
  • 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張堉
    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張堉作者:王公平1964年秋至1968年春,我在偏關中學初廿二班讀書。初中是我難以忘懷的一段時期,因為在此期間,我平生第一次遇到了一位真正愛好文學的老師,他用他那淵博的文學知識震撼吸引了我們,使我們懂得了漢語言文字中竟然還有這麼奇妙幽深的境地。我所崇拜的老師,也是偏關中學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世紀末,四十年中人見人敬的老師——張堉。
  • 光頭老師新書《我和我的先生們》連載之《靳家彥:八風不動》》(上)
    先後出版了《小學語文導讀法》、《導讀式教學新探》、《導讀原理與藝術》、《導讀理論與實踐》等專著18部,發表《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教語文》、《語言訓練操作性研究》等論文200多篇。  和恩師靳家彥先生在一起的時間不多,大概也就不到三年的時間,但先生寫給我的關於「八風不動」的贈言,我一刻不忘,時時用以警醒自己。
  • 《我是語文老師》
    我是語文老師,從教已近二十個年頭。今天,我,再一次感受到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的使命感。是的,是使命感!當我把《詩經》中的一篇《氓》精心烹飪,盛給我的弟子和評委時;當我為做這盤佳餚用心選材、多方比較,去粗取精時;當我幾近痴迷,多方研究,如何能把精選的材料做的色、香、味俱全時;我知道,不為別的,就算為了自己的味覺、視覺、嗅覺,乃至所有的感覺,我也得費心用力。
  • 光頭老師新書《我和我的先生們》連載之《靳家彥:八風不動》》(中)
    進入先生門下拜師學藝,聽了許多課,讀了許多書,思考了許多問題。要說印象最深,莫過於《田忌賽馬》《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陶罐和鐵罐》這三堂課了。這是三堂在不同情境下聽的課,卻同樣值得我咀嚼一輩子。  聽先生講《田忌賽馬》時,我正教五年級。那段時間,我被《晏子使楚》《將相和》等歷史題材的課折磨得「痛不欲生」。歷史與語文的關係怎麼處理?語言和人物智慧的關係怎麼處理?
  • 多多的滿分作文:我的第一任「語文老師」
    我的第一任「語文老師」    「她是一個踏了三十年農貿市場水窪卻仍在晚年願意拿著識字卡哄我的人。」我的外婆,她並不是什麼高學歷的博士研究生,或許,那幾盒發黃的識字卡已是她畢生所學的語文知識。在那個連溫飽都不得解決的時代,很少人能接受高等的教育。而她卻用她花甲之年的所學,所感,所想,影響了我的語文之路。
  • 感恩我的語文老師們/韓娜
    我又想到了影響我一生的語文老師們。       影響我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並且成為語文教師的,是我小學時亦師亦母的何允寬老師。       她是四年級才開始教我們的,準確地說,她是我作文的啟蒙老師。       即使是放學後,我們也不願離開她,跟著她一起回她的小院子裡,她的先生早年也做過老師,特別喜歡讀書,何老師有時要做家務,我們就圍著他的先生,聽他文縐縐地說話,有時還給我們講故事,天快黑了,我們這群孩子才肯散去。
  •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悼念著名翻譯家巫寧坤先生
    作為一名頂尖的翻譯家,巫寧坤先生曾翻譯過《了不起的蓋茨比》《白求恩傳》,以及薩爾曼·拉什迪、亨利·詹姆斯、狄蘭·託馬斯等英美名家的小說和詩歌。此外,巫先生在晚年還著有回憶錄《一滴淚》《孤琴》。巫寧坤先生還曾是我們《英語世界》創刊之初的聯合主編,在《英語世界》上發表了許多英文散文、詩歌和翻譯,包括英譯《重訪卡普裡》。
  • 我愛你,我的語文老師
    ——李商隱我的語文老師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但他有一顆很平凡的心,雖然「老師」這個職業,在人們眼裡只是一個很平凡的職位。但是我的語文老師,和其他老師是截然不同的。他還有敬業與樂業的偉大精神。我的語文老師,他不僅是我們的語文老師,還是我們的班主任姓王。
  • 陶本一先生追思會在語文報社舉行
    、出版家、語文報社創始人陶本一先生追思會在語文報社舉行。段登捷、楊吉魁、李文錦、蔡智敏、趙建功、崔建聰、崔新龍、原琳、陰振國、吳殿魁等在並老報人代表與語文報社現任領導班子成員一同追憶了陶本一先生創刊、辦報、治學的點點滴滴,緬懷了他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和一心只為讀者的辦報理念。未能到場的老報人也從全國各地發來悼文、輓聯,表達對先生的哀思。
  • 記我的傳奇語文老師
    今天,我要介紹的是我的高中老師陳老師。她有這樣的一些關鍵詞:「高考化學」、「物理系」、「海歸博士」、「抑鬱症」、「語文老師」。陳老師的成長頗有傳奇色彩。初三時她生了一場重病,可是依然考入高中名校。高三時舊病復發,仍然考進華師大。作為一位特別不擅長物理的理科生(陳老師熱愛文學),意外地考進了華師大物理系。
  • 未來教育家|扶搖直上九萬裡 中國語文三先生
    正如於漪老師所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知與行的距離,知易行難。因此,在實踐中踐行教學思想、實踐教育智慧的教師更有能力成為教育家。亦如陶行知先生的理論: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三位教育家在實踐中產生教育思想,創造教育奇蹟,實現教育理想。我通過對他們成長軌跡的學習和領會,我得出了教育家成長的幾個共同的特性。
  • 語文老師的百分數
    聽他平時說話,不了解的人絕對認為他是教數學的,可他偏偏是個語文老師。 歐陽老師是個閒不住的人,白天忙完該上的課,晚上還要閱批拿回家的學生作文,等他改完最後一本,都已經夜深10點多了。他揉揉發酸的眼睛,咕囔一句:我這每天幹了150%的活兒。 他老婆不禁抱怨,平時連陪她逛街的時間都沒有。
  • 李苦禪說:「良公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在關良一次畫展上,畫家李苦禪曾帶著一批學生去參觀,許多學生提出關良老師為什麼不把人物畫得標準些,苦禪先生說:「良公的畫法叫得意忘形!」 柯文輝先生曾經說,關良活得很有智慧,一生平穩地度過。可以說,他沒有得罪過政治,也沒有主動配合過政治,他保持了自己的純潔性,也保持了藝術的純潔性。也許正因為關良的低調,讓他在後世的美術史上,一度寂寂無聞,甚至被冷落。
  • 我和葉永烈先生在《新民晚報》上「相識」
    葉永烈先生是著名作家,我是中學語文教師,本無工作上的往來和交集。二十年前,因為高考作文,我和葉先生在新民晚報上「相識」了。葉永烈先生葉永烈先生文中談到:2000年7月7日是高考的第一天,應上海《青年報》的約請,在高考語文結束後,去編輯部寫了當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
  • 張志傑: 我的語文老師
    我的語文老師五裡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張志傑「叮鈴鈴,叮鈴鈴」上課了,隨著鈴聲響起一位老師笑眯眯的走進教室,她就是我們的新語文老師——王老師。她有一頭略白的頭髮,戴著老花眼鏡,一臉的慈祥,一看就是一位知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在講臺上站了三十年,懂得知識可多呢!她簡直就是《百科全書》。
  • 當語文老師,我是認真的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我非常樂意看到兒童在精神上的成長。「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句話放在小學教育裡也是很合適的。這種精神,這種思想,就應該從小萌芽,在每一間教室裡成長。2003年夏天,我從師範專業畢業,成為了一名小學英語老師。然而我朝思暮想教語文,時不時就去找校長,前後跟他說了兩年,校長終於同意讓我教語文了。
  • 八十年代 我的語文老師
    中考成績到底多少分我都不知道,記得那年班上沒有人考上張港中學。分不清是喜歡語文更多一點,還是喜歡語文老師多一點,唯一讓我感覺考試還說得過去的就是語文一門,初中畢業那年,學校安排的語文老師叫楊作明。楊老師的一番話語,卸下我們心中的包袱。我們要求楊老師教我們籃球怎麼在指尖轉動,「你多親它,它才會聽你的話」,「那籃球怎麼在腰間盤旋呢」,「用心多練唄,和學習一樣。」籃球和語文被楊老師結合在一起,我感到很新奇。老師,你是把球場當語文課堂,把語文教學契入玩籃球之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