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訊 舉國抗疫之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翻譯專業的十多位同學亦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完成了多項海外物資文件的翻譯任務,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該校同學加入的線上志願工作群是隸屬於「武漢志願者翻譯總群」的「新冠應急-英語-2組」,主要負責3_BS EN149 2001呼吸防護裝置防顆粒過濾面罩要求等文件的翻譯。胡小文同學(化名)加入文獻小組後,利用校網資源查找歐盟醫用物資標準的相關文件。李若塵同學表示,面對緊張的疫情防控形式,文獻資源越多越好,越多則越能精確定位海外物資信息。在志願者們的密切協作下,李若塵所在的小組找到了20篇文獻,交給志願者負責人確認後再進入下一步翻譯工作。
央視新聞對武漢志願翻譯活動的報導截圖
「武漢志願者翻譯總群」是曾被中央電視臺新聞欄目點名稱讚的一個由各大高校相關專業的師生以及從事翻譯、醫療行業的專業人士等自發組成的志願者微信群。他們旨在將海外物資標準化文件翻譯成中文,確認其是否滿足相關醫用標準。曾有3000套來自海外的防護服被歸類為不可使用的不達標物資,志願者們迅速完成了對應條款的翻譯後確認這批防護服是可用於防疫的物資。胡小文同學(化名)感慨道:「大家合作完成了這麼多項醫療資源的確認工作,其實挺讓我震驚的,沒想到能搶救到這麼多物資。」
王品一、胡小文(化名)、李若塵、蔡岸鍁和劉鑑楠同學曾於1月27日接到了一份30多頁的個人防護設備(PPE)的歐洲生產和使用標準的文件翻譯任務。他們默契合作,在一個下午的時間裡將這份複雜的專業文件翻譯成九十多頁的資料。劉鑑楠同學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文件總體翻譯難度並不大,「因為生產標準都是很規範化和比較固定的表達,但是為了嚴謹,我們的時間很緊迫,再加上英語的定語有時會很長,且多用否定,和漢語習慣差別有些大。」我校志願者憑藉著一腔熱血、紮實的專業基礎以及來自醫學專業同學的熱心幫助,圓滿完成翻譯任務。
翻譯文獻節選
參與此次翻譯志願工作後,港中大(深圳)的同學們都諸多感慨和收穫。胡小文同學(化名)表示,作為自己的第一次校外筆譯任務,內心有種學以致用的興奮。「在幫助武漢的同時,意外收穫了幾份醫學詞典和一些醫學名詞的整理。看見許多人都在切實地為武漢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出一份力,我在緊張之餘也多了一點心安。」對於王品一同學而言,這是一次全新領域的翻譯任務,但她不假思索就參與到了志願翻譯工作中。「能為醫務工作者、為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李若塵同學也表示,參與這次翻譯工作讓他覺得沒有虛度光陰,「我感覺更喜歡翻譯這個專業和工作了。」劉鑑楠同學也覺得「自己的專業技能真正地幫助到有需要的人」令她非常開心。
蔡岸鍁同學和呂姝潼同學都認為,儘管沒有在防疫工作的前線,作為大學生,提供翻譯服務也是為疫情防控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蔡岸鍁同學說:「我們能看到,很多人心懷國家,理性地面對疫情,尋找一個能夠幫助國家解決當前憂難的方式,做出自己的貢獻,我覺得挺溫暖,挺感動的。」呂姝潼同學還表示,想在這次疫情過後去一次武漢看看。
中國教育在線 林劍 通訊員 馬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