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的時光機,現實中真的能夠實現嗎?科學家認為這並非好事

2020-12-19 奇點使者

很多朋友小時候都應該有看過動畫片《哆啦A夢》,其中哆啦A夢有著各種各樣神奇的道具,例如記憶麵包、任意門等等,其中時光機應該是最令人著迷的道具之一了。畢竟我們對於這種可以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或者去到未來的機器充滿了嚮往,藉助時光機,我們可以前往任意一個我們想去的時空。那麼,我們人類是否有希望能夠製造處這種可以進行時空旅行的機器呢?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心裡都有了答案,時光機器終究只是一種美好的幻想,在現實中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是無法實現的。

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人類也是沒有停止對時空旅行的幻想,仍然有科學家在對方面進行相關的研究,並近些年來有了新的進展。俄羅斯方面有人研製出一個時光機器,可以把粒子傳送回過去,而這個機器一經公布便引起了眾多時空愛好者們的關注。這個引起廣泛關注的時光機器的成功也是得益於量子力學的理論支持,量子力學作為現代物理學中的一個新興理論,在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上得到了廣泛應用。而這次的時光機器也是藉助量子力學中關於粒子運動狀態的理論,才得以實現把粒子傳送回過去的現象。

因為在量子力學中,粒子運動狀態裡的發射和時間的性質一樣,都是單向的,而且粒子的體積很小,粒子發射出去後一般是發散開來的。但是俄羅斯的這個時光機器卻能讓發射出去的粒子匯集了起來,回到了粒子發射前的最初狀態,而且成功匯集起來的粒子高達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就這麼看來這個現象就像是時光倒流一般。只是,對於這個時光機器的實驗結果,不少人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他們認為這種粒子回溯的現象只是粒子的一種特殊運動狀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時光倒流。

雖然這次的時光機器只是實現對發射的粒子進行了「倒流」,也不知道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時光倒流,但是這對於向往時空穿梭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突破。而且我們有理由相信俄羅斯這個時光機器能做到的事情不止如此,或許未來科學家們能在時空穿梭的研究上取得更多的進展。不過,即使時光機器真的能夠製造出來,我們所需要面對的問題還有很多,比方說著名的時間悖論問題,畢竟時空穿梭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充滿著未知性。

從人類的發展歷程來看,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就對人類的發展有利,利用得不好只會對人類的發展起阻礙作用,甚至會將人類毀滅掉。時光機器也是一種具有雙面性的機器,我們不能只看到它好的一面,而忽視它潛在的壞的一面。

相關焦點

  • 「What-if」——科幻小說中「想像力」與「憂患意識」共存
    目前我們還只能「隨波逐流」地沿著線性時間來生活,不過,喬治·威爾斯在他的科幻小說《時間機器》中就把在時間長河中的穿越變成了現實,於是《時間機器》也就成了包括「哆啦A夢」的時光機在內的各種各樣「穿越」主題的創意鼻祖。幾千萬年前,恐龍曾經是地球的統治者,如果這些已經變成化石的生物通過先進的生物技術重獲生命會怎麼樣呢?
  • 太空中建立電站,還能直接給飛機充電,科幻小說會變成現實嗎
    把電站建到太空裡可以嗎?生活在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夠看到很多的科幻變為現實。比方說太空電站,今年5月阿特拉斯五號火箭就發射了一艘神秘的太空梭進入太空。它是隸屬於美國太空軍的X37軌道飛行器,圍繞著這個飛行器的謎團其實有很多。今天講的是它本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 科學家稱:人類有可能在2045年實現永生,這是好事嗎?
    2045年距離現在只不過才25年,如此短的時候就能夠讓人類實現永生,的確讓很多人非常激動。當然,更多的人們還是不相信這個預言能夠實現,認為這是非常荒誕的一件事,人類是不可能實現永生的。那麼人類在未來真的無法實現永生嗎?我們先來看下未來科技對人體會產生什麼樣的重大作用?
  • 科幻電影中的穿越時空的橋段,在未來是否真的能實現?
    「時空穿梭機」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威爾斯1895年寫的科幻小說《時間機器》中。這部小說被稱為運用科學理論的「時空穿梭」的先驅。   在《回到未來》三部電影中,巧妙地運用了時空新理論,使時空旅行更加真實。甚至當布朗博士闡述時空理論時,他也把時空大師霍金的理論直接寫在黑板上。然而,回到未來,仍然只是把科學理論幻想成現實,這並不意味著時空旅行可以在現實和技術中進行。事實上,在《回到未來》中,時空旅行的工具是汽車,這與威爾斯的時間機器不同。
  • 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了,人造重力或將實現!
    長期以來,人造引力一直是科幻小說的內容,想像一下《2001太空漫遊》和《火星人》等影片中出現的輪狀飛船,它們在太空中旋轉,產生自身的重力。現在,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個團隊正在努力使這些技術成為現實。
  • 2020-16 沙丘:這真的是科幻小說中的《魔戒》嗎?
    此外,《沙丘》還被改編成了同名遊戲,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的影子,或者更準確地說,在後來的很多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中,都可以看到《沙丘》的影子。 有人說,《沙丘》在科幻小說中的地位,就相當於《魔戒》在奇幻小說中的地位。
  • 今年科幻讀者票選的獲獎小說,都在關注現實問題
    他決定自殺,卻被他的哥哥韓大華察覺了,身為頂極企業家和科學家的哥哥將他接進了自己的高科技大廈,體驗還在試驗中的「因陀羅」系統。這個系統能夠讀取和修改人的記憶節點,讓人在沉睡中進入虛擬世界,回到人生歷程中的某個節點,換一個方向重新度過新的一生。然而由於生理限制,每個人只能體驗三次。
  • 庫茲韋爾預言:2045年之後人類可能實現永生,真的是好事嗎?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賦予生物的規律,即便人類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無法改變自己的壽命長短,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了科學世界,伴隨著科學出現,越來越多的奧秘逐漸被人類揭開,一位科學家聲稱:預計在2045年人類很有可能實現永生,這對於人類而言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菲利普·K·迪克的科幻小說世界——荒謬幻想中的現實
    菲利普·k·迪克式的元素,讓人對如何區分幻想與現實而感到困惑和迷惘,這種元素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讀後大呼過癮,從而融入進那個奇妙的科幻世界裡,極大地放飛了讀者的思維想像姿態,讓讀者對他的小說欲罷不能。總有一些你連想都想不到,想都不敢想的故事,迪克卻能輕鬆地展現在你的眼前。
  • 科幻小說真的能拯救世界嗎?
    最近有個項目,希望通過科幻故事來改變世界:希望科幻能夠激勵人們創作更好的未來。聽起來很厲害,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項目,介紹一些關於描述未來的詞語。But before we get too far into the future, I’m sure you have a question for me, Finn?
  • 曾經科幻世界中的幻想被實現,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
    科幻世界中的幻想光合作用為地球生命帶來無數的食物和能量,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光能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也讓地球生態鏈可以良性循環。2020年5月8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科學》刊登了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陸地微生物研究所和法國波爾多大學的一篇論文,該聯合團隊利用微流體體系模擬植物葉綠體,在細胞尺寸的油包水液滴中實現了二氧化碳固定和光合成反應,該項成果被認為是人工光合作用領域裡程碑的進展,如果人工光合作用可以被大範圍應用,那麼未來人類就可以抵禦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產出,在合成生物基因學盛行的今天,曾經科幻世界中,人體皮膚細胞基因改造
  • 好看的科幻小說推薦:高分科幻小說,讓你腦洞大開
    科幻小說,充滿了對未來的預見和對現實的反思。有時候,只有想像才能帶我們脫離無趣現實。
  • 10個出現在科幻電影中卻真實存在的智能設備
    科幻電影一直是技術領域的靈感來源之一,眾多我們現在使用的新技術,最早都出現在科幻電影中,雖然它們只是道具和特效,但無疑帶給了人們很多靈感,最終將它變為現實。當然,還有一些科幻電影中的設備恰恰相反,其靈感來自於現實,或許還存在「廣告植入」的嫌疑。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那些出現在國外電影中、而現實又存在的科技設備。
  • 科學家帶你讀科幻,彙編50年來的一流科幻小說,跨學科融合,​​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提升思維開闊性!
    這是一套科幻小說。在眾多閱讀門類中,科幻文學有著其他書籍無法媲美的優勢:它以幻想小說或故事為起點,又揉進了科普的內容,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對世界的遼闊想像,還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提升思維開闊性。8本書看完,孩子們相當於進行了一次深度的全腦思維、跨界思維、想像力突破練習,實現了真正的通識教育。能把科普和小說結合得這麼精妙,還在於這套書作者團隊的強大。這套書,是由被稱為「中國科幻領軍人物」的劉慈欣領銜為孩子們寫的。書中不僅有葉永烈、劉慈欣、王晉康等著名科幻作家的經典作品,同時還有李淼、汪詰等著名科普作家對知識點的詳細講解。
  • 曾經只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橋段 如今已悄然在現實中上演
    2020年,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步入了科幻電影中,常常提及的科幻時代,在二三十年前,2020年至2030年的這個時間段,尤其受到當時科幻電影的偏愛,前後有近百部作品,都將時間設定在了這一時段,而電影中的情節也並非全部是臆想,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如今已經悄然在現實中上演。
  • 愛因斯坦還有一個預言沒有實現,科學家卻不希望它成為現實
    人類能夠有現在發達的科技時代,離不開一些偉大科學家的付出。而在人類數百年的科學史上,能夠稱得上是偉大科學家的並不多,也就是那麼有限的幾個,比如牛頓,愛因斯坦等。如果沒有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也就不會有後來物理學的快速發展。
  • 科幻小說進入高考全國卷!最值得高中生看的10部科幻小說,推薦給你!
    在旅途的最後幾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虛擬實境的遊戲中度過的。在遊戲裡,計算機接收玩者的大腦信號,構築一個三維畫面,畫面中的人和物還可根據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動。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構築過從家庭到王國的無數個虛擬世界,所以現在他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幅這樣的畫面,可能來自大災難前遺留下來的某種自動裝置。「那麼,現在還有人活著嗎?」先行者問。「您這樣的人嗎?」姑娘天真地反問。
  • 科幻作家郝景芳:科幻的「what if」是改進現實的契機
    作為一名擁有跨學科、高學歷的科幻作家,她始終以一種溫柔的姿態,在科幻和現實主義的兼容寫作中,關懷時代現實、構想未來。  這是2017年,VR開始普及用戶,無人駕駛蓄勢待發,5月3日,世界首臺10比特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研發成功——科幻小說中所描寫的斑斕幻想,在時間的容器中一一實現。
  • 美國科學家稱:外星人是來自未來的人類!不明飛行物是時光機!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人類是浩瀚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嗎
  • 衛斯理的小說算科幻嗎?| 科幻問答 006
    發表於「不存在科幻」上的中短篇有許多這類優質作品,推薦幾篇我個人非常喜歡的:鍾雲《命運之矛》:一個關於納粹的人體研究實驗和時空穿越的故事。為了追殺納粹,他穿越到河北省來……吳關《松香》:講述機器和人類中的一些異類,試圖越過乃至消滅邊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