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了,人造重力或將實現!

2020-12-20 博科園

長期以來,人造引力一直是科幻小說的內容,想像一下《2001太空漫遊》和《火星人》等影片中出現的輪狀飛船,它們在太空中旋轉,產生自身的重力。現在,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個團隊正在努力使這些技術成為現實。由航天工程師託林·克拉克領導的研究人員,雖然還不能模仿好萊塢電影的那些創造。但正在設想設計旋轉系統的新方法,這些系統可能適用於未來空間站甚至月球基地。

太空人每天只能爬進這些房間鍛鍊幾個小時,以彌補重力的缺失,想想水療,但對減肥的影響。該研究機構希望,有一天他們的研究將有助於太空人在太空探險時保持健康,使人類能夠比以往任何時候離地球更遠,並在太空停留更長時間。但首先,克拉克的團隊需要解決一個困擾人工重力支持者多年的問題:暈動病。太空人在太空中會經歷骨質疏鬆、肌肉萎縮、心血管疾病惡化等等。如今,有一系列零碎的對策來克服這些問題,但人造引力很棒,因為它可以同時克服所有這些障礙。

奇怪的感覺

克拉克自己在校園裡的一個房間裡進行了測試,房間並不比普通辦公室大多少。工程師躺在一個看起來像醫院輪床的金屬平臺上,這是工程師稱之為短半徑離心機機器的一部分。快速倒計時之後,平臺開始繞著房間旋轉,先是慢慢地,然後越來越快。尼古拉斯·德姆比薩克(Nicholas )是一名航空航天工程專業的本科生,也是實驗室的研究助理。Dembiczak通過麥克風說:你現在每分鐘轉15圈,然而,克拉克似乎並不介意,並表示這很有趣。

這也是地球上的科學家們,能找到最接近太空中人造引力如何工作的方法。離心機產生的角速度把他的腳推向平臺底部——幾乎就像他站在自己的重量之下。但是這種重力有一個問題,任何去過遊樂園的人都很熟悉。如果克拉克在旋轉時將頭轉向兩邊,他會體驗到一種被稱為「交叉耦合錯覺」的感覺——內耳受損,讓你感覺自己在翻滾。克拉克實驗室的研究生凱薩琳·布雷特爾(Kathrine Bretl)說: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幾十年來,工程師們一直認為這種暈車是人造重力的一大障礙。

緩慢的加速

在近期的一系列研究中,這對夫婦和同事著手研究噁心是否真的是人工重力的代價。換句話說,太空人能訓練他們的身體,承受像輪子上的倉鼠一樣在原地打轉所帶來的壓力嗎?研究小組首先招募了一組志願者,並對他們進行了為期10次的離心實驗。但與大多數早期研究不同的是,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進展緩慢。他們首先以每分鐘一圈的速度旋轉受試者,只有當每個受試者不再體驗交叉耦合錯覺時,他們才會加快旋轉速度。

儘量避免暈車,因為研究的目的就是讓暈車變得可以忍受,個性化的方法奏效了,到第10次實驗結束時,研究對象都在舒適地旋轉,沒有任何錯覺,平均速度約為每分鐘17個旋轉。這比以往任何研究都要快得多,該研究小組在《前庭研究》上發表了這項研究結果。這項研究有力地證明,人造引力可能是未來太空旅行的一個現實選擇,就我們所知,基本上任何人都能適應這種刺激。

在正在進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還將訓練的次數增加到50次,發現人們可以用更多的時間旋轉得更快。但在你看到位於國際空間站頂部的人造重力室之前,還有很多問題要回答:例如,訓練的效果能持續多久,太空人需要多少重力才能抵消肌肉和骨骼的損失?然而,布雷特爾希望這項研究能讓科學家們相信,人造引力並不只是大片中才會出現。該研究重點是讓更多的人認為,人造引力可能沒有那麼瘋狂,也許它在科幻小說之外還有一席之地。

博科園|研究/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參考期刊《AIAA》DOI: 10.2514/6.2018-5358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未來人類有望實現太空行走,人造重力讓人類克服重力,猶如科幻片
    近日就有研究人員想到一個辦法,通過人造重力來改善人們在天空中遇到的因為沒有重力而出現的不適,如果真的能夠成功,那即使是普通人,不用接受過多的訓練也能夠上太空,而且這個對於將來人們移民外太空星球也是有幫助的,那樣的話人們能夠輕鬆應付各種重力了,不管是到哪個星球,都能夠通過人造重力輕鬆適應當地的環境。
  • 人造重力離現實有多遠?
    在安德的世界中,人類已經可以在太空中產生人造重力,安德在到達ISL(Inter Stellar Launch,內恆星空間站)之後,他們已經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地進行日常生活,而不用像「天宮」中的太空人一樣,漂浮在艙內。在小說中,傳奇指揮官馬澤·雷漢(Mazer Rackham)曾經告訴安德,重力的操控是從蟲族學來的某種重力增強技術。
  • 曾經科幻世界中的幻想被實現,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
    科幻世界中的幻想光合作用為地球生命帶來無數的食物和能量,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光能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也讓地球生態鏈可以良性循環。2020年5月8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科學》刊登了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陸地微生物研究所和法國波爾多大學的一篇論文,該聯合團隊利用微流體體系模擬植物葉綠體,在細胞尺寸的油包水液滴中實現了二氧化碳固定和光合成反應,該項成果被認為是人工光合作用領域裡程碑的進展,如果人工光合作用可以被大範圍應用,那麼未來人類就可以抵禦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產出,在合成生物基因學盛行的今天,曾經科幻世界中,人體皮膚細胞基因改造
  • 為什麼太空中沒有人造重力?那要如何才能產生人造重力?
    【博科園-科學科普】如果把一個人放在太空中,遠離地球表面的重力束縛,那麼他將體驗失重的狀態。儘管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在引力作用下「拉」著它們,同樣也會拉著飛船,所以人會漂浮著。在外層空間,即使宇宙中的所有質量都像正常一樣被吸引,在地球上沒有「向上」或「向下」,因為宇宙飛船和船上的每個人都以同樣的速度加速。
  • 人類或將通過人造引力深入宇宙,實現文明飛躍
    然而,地球引力的降低意味著地球核心不再被巨大的壓力和重量所控制。它會開始向上移動,擠壓地殼,導致毀滅性的地震和海嘯現在席捲全球。我們這個時代的文物就會被山巒淹沒。一旦重力恢復正常,地球將恢復正常大小,再次引發強大的自然災害。地球上最後的旅行者在毀滅性的毀滅過程中離開了這個星球,最終消滅了地球上大部分的人類生命。
  • 中國要用人造月亮來代替路燈了?科幻小說嗎?
    說的是成都一家名為「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的機構表示,他們在參與一個「人造月亮」的構想,並且近幾年可能就要實現了——該研究會參與的「人造月亮」構想有望在2022年初步實現。2020年首顆「人造月亮」將完成從發射、入軌、展開到照明的整體系統演示驗證並發射。2022年3顆「人造月亮」將發射升空,並進行從展開到照明的整體系統演示驗證實驗。▲我國「人造月亮」擬上天 亮度可達月光8倍(via科技日報)
  • 科幻題材電影或小說中常見的科技分類
    在科幻電影或小說題材中,很多技術實際上都是分類的,這樣比較容易區分。第一類,延續生命類。在許多科幻電影、小說中,都會有一個關於延長生命或延長劇情持續時間的背景。這在很多電影中,冬眠倉的設定五花八門,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暫停生命」。眾所周知,人類的壽命最長只有100年多一點點。
  • 為什麼只有科幻小說中的空間站在旋轉呢?
    因為只有在科幻小說中,才有如此多用於太空計劃的資金來建造如此宏大的空間站。這種空間站是通過旋轉產生的離心加速度用來代替重力加速度(g),達到模擬重力的目的。我們將上面的角速度ω代入上述公式(重力加速度約為9.8m/s2),可以計算出一個模擬出地球重力加速度的空間站至少需要多大的半徑(r)。r=〖9.8/0.209〗^2≈224.3m我們還無法製造出半徑如此之大的空間站,就連建造如此之大的運輸車輛也有資金困難。
  • 科幻小說推薦 免費的全本科幻小說推薦
    「小說免費閱讀全本」公眾號。
  • 軍事科幻世界的文學建構——讀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
    讀完曹效生傾心創作的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解放軍出版社),內心不禁怦然一動。厚重宏繁的作品,飽含著作者的激情活力與執著追求,充溢著強軍的豪邁情懷與憧憬夢想,浸潤著革新創造的科學基因與人文思考。魯迅先生講過,科幻小說是「經以科學、緯以人情」。
  • 科幻電影中眼花繚亂的高科技已經有哪些被實現了呢?刪除記憶?
    科幻電影中眼花繚亂的高科技已經有哪些被實現了呢?臉部移植。在電影《變臉》中,主角為了查出炸彈的地點與反派換了臉。這種高超技術著實讓人驚嘆。但現實生活中,這種技術早已進入醫療行業。在電影《全面回憶》中,男主為了體驗冒險,自行植入了火星間諜的記憶。然而這樣的技術並不是憑空想像,早在2008年,科學家就做到了用微處理器代替老鼠的海馬體,從而讓老鼠記起了已經忘記的事,並且還給老鼠編造了從沒發生過的事情。俄羅斯企業家德米特裡伊斯科夫還發起了2045項目,目標是通過腦機接口將人類意識轉移到機器人身上,從而實現永生擺脫軀體的限制。重力控制。
  •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時間:2017-03-02 0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來啦,2017年都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呢?
  • 旋轉產生的人工重力,你想體驗嗎?
    ▲在諸如此類的旋轉遊樂設施(圖中大約是1950年)中,你能體驗到人工製造的重力幾十年來,科幻小說作家們一直在設想某種旋轉的宇宙飛船,可以在太空任務最長的時間段內為太空人創造人工重力。當飛船加速上升或在大氣中減速,會產生額外的重力,但在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期間,重力的影響被抵消,飛船會進入失重狀態。在科幻作品中,這種人工重力的兩個例子分別是2015年的電影《火星救援》和1968年的史詩電影《2001太空漫遊》。前者的特色是一艘名為「赫爾墨斯」號的星際飛船,它有一個巨大的旋輪結構,可以在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航程中不停旋轉。
  • 太空中建立電站,還能直接給飛機充電,科幻小說會變成現實嗎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夠看到很多的科幻變為現實。比方說太空電站,今年5月阿特拉斯五號火箭就發射了一艘神秘的太空梭進入太空。它是隸屬於美國太空軍的X37軌道飛行器,圍繞著這個飛行器的謎團其實有很多。今天講的是它本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對於太空電站展開測試。雖然太空電站這個概念已經在科幻小說裡面存在了快一個世紀了,但真刀真槍地進入到太空當中測試還是人類的第一次。
  • 人造眼不再科幻:港科大革命性研究登Nature,部分能力比人眼更強大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澤南、魔王、杜偉「人造眼」把大量納米級光傳感器整合到半球形視網膜狀組件中,這套設備的一些能力已經與生物眼相當了。科學家們還表示,理論上這種設計可實現比人眼更高的解析度。很多科幻小說中經常會出現使用仿生眼球的機器人,或者直連大腦、讓盲人重獲視力的人造眼。為了開發這樣的設備,科學家多年來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製造球形的人類眼球——特別是半球形視網膜,一直是技術上難以實現的挑戰,嚴重阻礙了人造眼實現的進程。
  • 《超驗駭客》將上映 德普變身「人造上帝」
    主創訪談短片中不僅有先前預告片中沒有的精彩劇情場景,更有主創團隊的幕後深度訪談,讓我們得以最近距離審視究竟什麼是「超驗駭客」。他說:30年後就能實現。」超驗駭客到底是什麼?訪談中,德普驚呼「人類可以創造上帝,這非常危險」,似乎在暗示超驗駭客可以實現「人造上帝」。就像製作人布羅德裡克·詹森說的「這個主意非常具有誘惑力」。而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讓自己成為上帝,那麼我們就要仔細想想弗裡曼提出的問題了「如果有上百個超驗駭客,該怎麼辦」。而德普也發問「這種超驗駭客人工智慧被壞人掌握,人類的災難會降臨嗎?」
  • 「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啟運 - 中國電力新聞網
    能源丨「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啟運 來源: 時間:2020-09-16 09:48 「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啟運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
  • 人類如果掌握了反重力技術,世界將會怎樣?
    地心引力使我們能站在地面上,使我們繞著太陽轉,並使太陽系能在銀河系中運動。但儘管我們把引力稱為一種「力」,但它實際上比其它的「力」更複雜。正如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中,所闡述的那樣,引力實際上是質量彎曲時空的結果。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大。「反重力」是抵消重力影響的一種假設手段目前,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反重力是不存在的,是不可能的。
  • 好看的科幻小說推薦:高分科幻小說,讓你腦洞大開
    作者: (英)大衛.米切爾 著▼推薦理由本書將科幻小說、驚悚小說和古典文學中的藝術感完美糅合起來,並輔以音樂般的韻味與生機勃勃的語言。▼內容簡介《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一本經典中短篇科幻小說合集,由美國科幻作家協會300餘位作家精選,從中挑選出的11位世界頂級科幻大師成名傑作結集而成,十餘篇作品每一篇都被認為是科幻小說重要獎項——星雲獎的前身。美國科幻作家協會(簡稱SFWA),1965年由著名科幻作家達蒙?
  • 為什麼我們需要人工重力來執行長期的太空任務?
    在諸如此類的旋轉遊樂設施(圖中大約是1950年)中,你能體驗到人工製造的重力幾十年來,科幻小說作家們一直在設想某種旋轉的宇宙飛船,可以在太空任務最長的時間段內為太空人創造人工重力。當飛船加速上升或在大氣中減速,會產生額外的重力,但在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期間,重力的影響被抵消,飛船會進入失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