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K·迪克的科幻小說世界——荒謬幻想中的現實

2020-12-15 秦啊閒

「我甚至質疑這個宇宙,我想知道是否它是真實的,我想知道是否我們都是真實的!」——菲利普·k·迪克

以前的我是一個很少接觸小說的人,總覺得看電影要比看小說更能產生視覺上的效果且用時也比較少。但在近一段時間,我卻改變了看法。我發現從小說中產生的思維想像更能開闊視覺信號,而讓我改變想法的最重要的一部小說就是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集。

菲利普·k·迪克是美國的科幻小說作家,除了現在仍在發行的38本書外,他還寫了一些短篇小說和少數作品出版,至少有七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獲得雨果獎和坎貝爾紀念獎。

雖然他生前受到知名科幻作家Stanislaw Lem, Robert A. Heinlein和 Robert Silverberg等人的讚賞,但卻很少得到一般人的認同,直到他去世後才漸漸被人們認可。

01菲利普·k·迪克式科幻元素——何謂真實?

他的作品都是想像極其特別的故事,你根本不會猜到它的結局是怎樣的,他的小說為你呈現了一個個未來世界,超凡的高科技、神秘的機器人、奇怪的外星人……

迪克的創作成為了電馭叛客類型作品的前身,他這些作品都描述一個道德淪喪的美國加州社會,早期的小說探索在社會和政治上的論題,後期的作品則是在討論毒品和神學,這些描繪其實出於他自己的生活經驗,像是心機掃描和VALIS。

錯列宇宙和擬像複製都有個共通的陰謀設定,這個設定是關於一個虛擬世界生活著常見的人們,而不是銀河的精英分子。

Charles Platt寫道:「所有東西感覺上都不太對勁,腳下的地板很可能會突然移動,主角可能發現自己曾活在某人的夢中,或是他可能進入某種毒品誘發的狀態而感覺比在真實世界還要好,亦或者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宇宙中。」

當有人也寫下這種有特色的論點和妄想狂的氣氛,有時候我們會形容它是「有迪克特色的」。

我看的這部小說集中包括了《少數派報告》、《第二類型》、《宇宙威龍》、《傷心布羅畢》、《冒名頂替》、《電蟻》、《魔力玩偶》、《死亡指令》這幾部,其中《少數派報告》、《宇宙威龍》、《冒名頂替》的作品還被好萊塢搬上了大屏幕,被用來當作好萊塢動作冒險電影的靈感來源。

在這些故事中,迪克將他所喜愛的人們放進虛構的世界,一個被他質疑其構想和制度的世界。「我甚至質疑這個宇宙,我想知道是否它是真實的,我想知道是否我們都是真實的!」迪克寫道。

迪克的故事常墮落為看似荒謬的幻想,角色們發現他們每天生活的世界是個假像,而這種假象產生自外部的實質世界。

菲利普·k·迪克式的元素,讓人對如何區分幻想與現實而感到困惑和迷惘,這種元素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讀後大呼過癮,從而融入進那個奇妙的科幻世界裡,極大地放飛了讀者的思維想像姿態,讓讀者對他的小說欲罷不能。

總有一些你連想都想不到,想都不敢想的故事,迪克卻能輕鬆地展現在你的眼前。迪克說:「我所關心的主要問題是:何謂真實? 許多我的故事和小說裡討論著精神病患的心態和毒品誘發的狀態,藉由我能呈現一個多重宇宙的概念,而不是單一的宇宙。音樂和社會學都是我小說中的題材,也是基本的政治傾向,尤其是我曾寫下關於法西斯主義 (fascism)與我對它的畏懼。」

02迪克出色作品簡介,了解不一樣的科幻世界

《高堡奇人》(1962)

這部小說被認為是定義出一種新的文學類型「錯列歷史(alternate history)」(或「架空歷史」),而且是迪克小說中唯一贏得雨果最佳長篇小說獎的作品。除了《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和《Ubik》 之外,它是值得推薦給菲利普迪克迷的入門書之一。

故事發生在一個錯列的美國世界,不同點在於這個世界裡二次大戰勝利的是軸心國(Axis powers)。同盟國戰敗,軸心國勝利,美國領土被德國和日本瓜分佔領,穿插講述著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的生存之路,探討了獨裁統治、種族歧視等對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的嚴重影響與後果。

目前《高堡奇人》作為亞馬遜出品的原創劇集被搬上了銀幕,共四季,豆瓣評分8分左右,值得觀看。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1968)

這篇小說是關於一個追捕仿生人(android)逃亡者的賞金獵人,經歷了道德上的轉折點。這個靈感影響了1982年的一部著名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當地球不再適合人類生存,當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仿生人幫助其生活,當仿生人有了自己的思維不滿足於現狀而開始逃亡時……它合併和加強了迪克的一個重要的質問:「什麼是真實的」和「什麼是虛假的」?是人模人樣的仿生人冒牌貨還是真正的人們?我們應該將他們看作機械還是人類?這位賞金獵人必須在這兩難之中達成妥協。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指出,機器人也有直覺。它們不只是可以飛快運算的機器,它們也會思考、睡覺和做夢。由此引發了一個更大的問題:什麼才是人的特質? ——金·斯坦利·羅賓遜

這部小說探討並追問了人性、道德、倫理和同理心,這場自然人與仿生人的博弈較量中,究竟帶給了我們怎樣的思考?仿生人的反抗是不是也曾是人類自己的縮影呢?這其實是人類自己的故事,更是一場自我救贖。

《VALIS》(1980)

也許是迪克最具有後現代與自傳性風格的小說,細述了他自身與一個聖靈的假設奇遇。此部作品也被認為是學術上最具計劃性的作品,並且也被美國知名作曲家Todd Machover改編為歌劇。

它被票選為迪克最佳小說。迪克晚期的作品,尤其像《VALIS》三部曲,皆著重自傳性內容。《VALIS》即是<巨大自動化活性智慧系統>的縮寫,迪克以此作為他其中一部小說的標題(並在他的至少三本小說中延續了這個主題)並接著建立了一套理論---VALIS是實際存在的產生器也是與外星球聯繫的工具。

《少數派報告》

「先知的信息一旦被人獲得,就會立即失效。認為一個人未來會犯罪的斷言是一個悖論。……那三個為警方工作的先知一直在自行作廢他們自己生成的數據。」——引自《少數派報告》

故事中,受整個社會高度信賴的預測系統——先知,作為維護社會穩定最具權威性和正確性的系統,影響著人類對於事情的判斷。主人公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被自己最常應用的東西而捲入麻煩。如果犯罪意圖真的可以被準確預測出來,我們是否該為腦中尚未實施的犯罪念頭被捕?一名處理未來犯罪案件的警探,他從來沒有對這個預測系統起過疑心——直到有一天他自己也因「未來犯罪」而遭逮捕。

當我們的思想被預測,哪怕是一閃而過的邪惡念想都會作為罪惡的證據時,人類的自由是否還在?人類的自主判斷是否還在?與大部分人的利益相比,理性與公正是否還那麼重要?

這個故事看似荒謬卻異常合理,當社會可以發展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在科技狂歡下的人類社會是否會真的迎接和平與穩定,人性、理性、正義、公平是否會變得一文不值,都是這部小說帶給我們的思考。

這部小說帶給我們種種疑問,一層層迷霧剛剛被揭開時卻又被蓋上,當你越想解開它,迷惑也就越來越多,在離真相越來越近時,你覺得那就是真相,可結局卻總是出乎你的意料,就是那樣牽動人心,挑動你的每一根神經。

儘管迪克的作品是科幻小說,但他的每一部小說細細品味也都蘊涵著深刻的哲理。

一切無論有多糟糕,終會柳暗花明,找到解決辦法。當以犧牲理性為代價維護所謂的「正義」時,已經沒有正義可言。每一件事情的走向都是我們做出決定後的效果,當過多幹涉時,圓環效應會使得事情變得更加複雜,最終傷害自己傷害他人。完美意味著一成不變,改變意味著不完美,而接受意味著給自己留有餘地。……

也許起初我只是把它當做一篇篇單純的科幻小說來閱讀,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開始感嘆這位「科幻鬼才」想向世人表達的深層次內涵,小說中留白的思維空間,吸引著讀者自己去深入挖掘,讓讀者思考、理解每一部作品,理解作者的表達。正因如此,他的每一部小說才能經久不衰,讓讀者越是閱讀越是回味。

迪克的作品是科幻迷們捧奉的經典,每一次閱讀都會使我們陷入迪克那瘋狂的科幻世界中,儘管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像。別看這些想像微不足道,但它們卻實實在在的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的生活不再沉悶,讓思想使得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這就是幻想的奇妙力量,你無法想像。

迪克的科幻世界,它引領著讀者的思維飛越了一座座阻礙想像的大山,穿越了一道道現實與虛幻的峽谷,站到了科幻想像思維的巔峰。

作者簡介:秦啊閒,愛奇思妙想的90後老阿姨,熱愛生活,時常幻想,願我們搭乘時光列車一路領略文字的魅力。

相關焦點

  • 他被稱為「科幻界的梵谷」 趕緊認識一下菲利普·迪克吧!
    再次被大家熱議的還有菲利普·迪克,甚至有人說2017年是「PKD(菲利普·迪克英文名的縮寫)年」——除了《銀翼殺手2049》,正在播出的英劇《電子夢:菲利普·迪克的世界》已經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年度神劇,改編自菲利普·迪克同名小說的美劇《高堡奇人》已經播出了兩季,今年將推出第三季,也是一部高分劇。
  • 紀念菲利普·迪克:同時吃下紅藍藥丸的人
    菲利普·迪克也許瘋狂與靈感本就是一對孿生兄弟,這種頻繁遊走於現實與幻想之間的經歷,同樣塑造了迪克小說中最重要的母題——「何謂真實」。無數觀眾曾經為《銀翼殺手》結尾處人造人羅伊·巴蒂的那段獨白動容:「我曾見過你們人類難以置信的東西。戰艦在獵戶座的尖端之外燃燒。所有這些時刻都將消逝在時間裡,就像雨中的淚水」。
  • 如何看待菲利普·迪克?一個美國的卡夫卡
    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科技將科幻的未來猛然拽了一把,讓人們恍然認識到未來已來。根據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1968年出版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續集《銀翼殺手2049》今天起上映,又掀起一波對菲利普·迪克和仿生人、人工智慧的熱議。
  • 世界科幻大師菲利普·迪克首本中文版傳記正式出版
    她是作家、藝術家,是美國手工藝運動先鋒,她還有另一個身份——世界科幻大師菲利普·迪克的第三任妻子。近日,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菲利普·迪克傳》精裝本正式發售。本書是光分科幻文庫旗下「世界科幻大師傳記」系列的第一部, 由美國傳奇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第三任妻子安妮執筆,耶魯大學博士金雪妮翻譯,為首度引進到中國,是目前國內圖書市場上第一本迪克的傳記,《紐約時報》評價本書為「迪克粉絲和學者的無價之寶」,著名科幻作家、雨果獎得主劉慈欣更是對迪克不惜溢美之詞:「科幻作家有很多, 菲利普·迪克只有一個。」
  • | 科幻經典解讀
    我們精選了世界科幻史上最為經典的數十部小說,每期一部,讓讀者們在大約5分鐘的閱讀時間裡,快速了解到這部科幻經典的內容和特色。通過這個欄目,讀者們可以了解到科幻史的演變發展,各種科幻想像的類型和源頭,為自己的將來的科幻閱讀提供指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 菲利普·迪克與他的「扭曲現實」 | 公開課
    、創作科幻、使用科幻的完整工具系統文末掃碼報名一提起菲利普·迪克,幾乎所有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扭曲現實」這個關鍵詞。迪克對現實反覆的、甚至令人恐懼的質疑,形成了他獨樹一幟的小說風格。這也是為何他能屹立於科幻文壇。本期公開課,我們就結合菲利普·迪克的幾篇小說,重點談談他筆下的「扭曲現實」。
  • 雨果獎得主約翰·布魯納:我的書架上,這位科幻作者的書最多
    文/約翰·布魯納1968年,他創作了小說《站立桑給巴爾》,在書中描述了一個人口過剩的世界。1969年,《站立桑給巴爾》榮獲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和英國科幻協會(BSFA)頒發的BSFA文學獎。1970年,作品 The Jagged Orbit 再度獲得BSFA文學獎。
  • 他創造了「銀翼殺手」世界,卻終生貧困潦倒,成為科幻界的梵谷!
    1982年,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因心臟衰竭去世。三個月後,《銀翼殺手》上映。去世前,迪克看了《銀翼殺手》的粗剪版,電影改編自他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講的是複製人(仿生人)的故事。再次被大家熱議的還有菲利普·迪克,甚至有人說2017年是「PKD(菲利普·迪克英文名的縮寫)年」,除了《銀翼殺手2049》,正在播出的英劇《電子夢:菲利普·迪克的世界》已經成為很多心目中的年度神劇。改編自菲利普·迪克同名小說的美劇《高堡奇人》已經播出了兩季,今年將推出第三季,也是一部高分劇。
  • 孩子為什麼要讀科幻小說和幻想文學?
    正如我之前所說,我知道許多成年人從來不讀小說。我也知道許多成年人讀小說,但不會讀科幻小說或奇幻文學,因為他們說,「這些事情不可能真正發生。我生活在現實世界當中,而科幻小說是給孩子們讀的。「 他們只會去讀那些相似於他們熟悉的情景的家庭故事,歷史故事或者偵探故事。我認為這樣的人錯失了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 10部菲利普·K·迪克小說改編電影優劣排名
    2.盲區行者(2006) 理察·林克萊特這部畫風獨特的動畫電影非常忠於PKD 1977年出版的半自傳作品《遮蔽的眼睛》,精彩展現了吸毒者的迷幻世界
  • 「What-if」——科幻小說中「想像力」與「憂患意識」共存
    隨著二十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曾經只能存在於幻想之中的事物已經逐漸變成了現實。可以說,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幻想成真」的年代。但是科幻文學卻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仍然在不斷開拓著人類想像力的邊界。
  • 今年科幻讀者票選的獲獎小說,都在關注現實問題
    已完成八部長篇科幻小說。作品極具「現實主義」風格,擅長在科幻的背景下,構築具有強烈現實意義的長篇故事,具有較強的影視改編潛力。主要作品包括:《長生》,《未來之罪》(獲2017年科幻光年獎最佳長篇獎),《無光之地》(獲2018年燧石文學獎最佳幻想小說獎),《記憶偏離》(中國科幻讀者選擇獎最佳長篇,入圍2020年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2020年七月出版新作《幸福的尤剛》。
  • 在這本美國科幻名著中,《易經》是至高經典且貫穿全書
    《易經》在《高堡奇人》中是形而上的存在,是「神諭」,有世界性的影響並成為許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主角在內的書中人物,無論什麼職業,無論是日本人還是美國人,有什麼重要決定都會先用《易經》卜卦。書中有個作家還以《易經》推算寫了一本小說《沉重的螞蚱》,由於講述二戰是英美獲得勝利且過於真實而被列為禁書。
  • 軍事科幻世界的文學建構——讀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
    軍事科幻深刻影響軍事科技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熱播的電視劇《霹靂遊俠》,演示了無人駕駛汽車,這一幻想現在已經被人類親密擁抱。智能眼鏡、智能盔甲、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全息投影、手勢操控、虛擬視覺、機器警察等,這些不久前的科幻智能產品已不鮮見。20世紀50年代幻想的人工智慧不僅改變了人類現實,還將加速改變人類未來。
  • 《科幻世界》雜誌簡介
    」、「雙獎期刊」,曾承辦過1991年世界科幻協會年會,是中國科幻期刊中一面歷久彌新的金牌。《科幻世界》成功舉辦了』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以及07年成都國際科幻奇幻大會暨銀河獎頒獎筆會,在國際科幻世界享有盛譽。《科幻世界》入選「全國百種重點社科刊」,是中國期刊界一個響亮的品牌。在科幻小說之外,《科幻世界》亦設立有「科學」、「驚奇檔案」、「躍遷層——揭示幻想如何向現實躍遷」、「幻聞」等欄目,皆由資深編輯執筆主持,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選擇科學,與幻想同在。」
  • 劉宇昆:好的科幻作品必須「軟硬兼施」
    他的正式創作始於2002年,自此在美國各大幻想文學雜誌和網站嶄露頭角,受到業界矚目。2012年,他憑藉短篇小說 《手中紙,心中愛》獲得世界幻想文學大獎星雲獎和雨果獎雙獎。★先鋒語錄★這些年,美國的少數族群作家開始被更多的注意到,這是一件好事情。★我覺得最好的科幻小說故事有一種力量,它能夠促使我們一起重新審視現有的世界。
  • 企鵝科幻小說系列來啦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提普奇無疑是科幻小說眾星中最耀眼的一位。」——《紐約時報》「她的作品帶給科幻作品抒情與創新的結合,仿佛一位詩人寫了一系列科幻小說標準,又傳承給了一位精神分析師」——布萊恩·阿爾迪斯「這位以男性筆名寫作的女作家為女性主義反烏託邦文學做出的貢獻堪比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 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7套世界經典科幻小說
    檁子語:科學幻想小說(英語:Science Fiction)簡稱科幻小說,主要描寫想像的科學或技術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的虛構性文學作品
  • 科幻作家郝景芳:科幻的「what if」是改進現實的契機
    作為一名擁有跨學科、高學歷的科幻作家,她始終以一種溫柔的姿態,在科幻和現實主義的兼容寫作中,關懷時代現實、構想未來。  這是2017年,VR開始普及用戶,無人駕駛蓄勢待發,5月3日,世界首臺10比特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研發成功——科幻小說中所描寫的斑斕幻想,在時間的容器中一一實現。
  • 曾經科幻世界中的幻想被實現,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
    科幻世界中的幻想光合作用為地球生命帶來無數的食物和能量,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光能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也讓地球生態鏈可以良性循環。2020年5月8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科學》刊登了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陸地微生物研究所和法國波爾多大學的一篇論文,該聯合團隊利用微流體體系模擬植物葉綠體,在細胞尺寸的油包水液滴中實現了二氧化碳固定和光合成反應,該項成果被認為是人工光合作用領域裡程碑的進展,如果人工光合作用可以被大範圍應用,那麼未來人類就可以抵禦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產出,在合成生物基因學盛行的今天,曾經科幻世界中,人體皮膚細胞基因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