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榮老師用視頻會議進行早讀,喊醒睡眼朦朧的學子。
王瑩老師結合新冠肺炎的疫情,指導學生學習作文。
費鶴老師線上直播古詩詞
女教師邊帶娃,邊備課,寓教於樂,不誤工作。
高一語文組積極研題、命題,商討月考考前模擬。
高中語文組積極視頻會議教研,研討學科活動。
老師們細緻地批改作業,及時表揚。
學生積極和老師溝通探討如何進行文化積累
學生們詳細認真的聽課筆記
學生們日復一日地堅持,侯老師逐一認真地回復。
在教育領域實施「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線上教學的背景下,鄭州44中高一語文組的各位老師將這次疫情的危機轉化為促進學生成長的契機,不斷研討如何利用網絡和現有資料進行有效的語文教學,不斷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截至3月14日,每位老師精心教學、細心落實、用心輔導,全心推進語文線上教學的進行。
培養學生寫作能力,關注疫情,拓展生命寬度
線上教學之初,高俊榮老師就提醒學生關注疫情,為學生分析疫情發展以及疫情中出現動人事跡,引導學生學會珍惜當下,體味生活,聚焦疫情,關注社會,更深刻的感受社會人生與責任擔當,拓展學生生命寬度。
在學生筆下我們看到了他們心中的英雄——92歲的敖忠芳堅守一線, 86歲的董宗祈坐輪椅出診,83歲的鐘南山院士帶領團隊日夜奮戰……無數的「逆行者」在學生心中留下了最美的姿態。當學生的目光從書本轉向全民戰疫情的當前社會形勢,他們會深深明白何為博愛堅強,何為無畏前行,何為崇高,何為使命,何為責任與擔當,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懂得明辨是非,讓他們心存敬畏,心存感恩。關注當下,讓學生在自我感知、自我反思的過程中收穫成長。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記思讀寫,滋養生命厚度
高中語文的基礎是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要夯實高中語文基礎,首先要抓好古代詩文的背誦和默寫。王瑩老師幫助學生採用關鍵詞語背誦、聯想背誦、思維導圖背誦、接力挑戰背誦等形式加強對課文的記憶。王瑩老師眼睛不適也堅持及時、認真批改學生的默寫作業、圈出錯誤的字詞讓學生及時訂正,並要求在書本上做好標註反覆記憶。背誦默寫是學生的素養,是習慣的養成最好的途徑之一。背默需要反覆抓,抓反覆,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成效。
費鶴老師要求學生每節課後提交課堂筆記。及時點評鼓勵,並把書寫工整,知識點記錄全的筆記評為優秀作業,分享到班級群。學生間互相影響、互相學習,促進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課堂筆記是對學習的總結和梳理,課堂的學習效果也可以從聽課筆記中折射出來,做好筆記,學生也可以隨時回顧所學的知識。
侯麗敏老師在直播授課之餘還要照顧寶寶,克服困難一邊抱娃,一邊備課。她帶領班級同學堅持每天練字打卡,堅信「良好習慣的養成只需要堅持21天」的準則,每日批改,當天反饋,激勵優秀,不斷督促,已堅持了50多天,學生的字體也大有改善。這是對學生意志的考驗,一手好字也會讓學生受益終生。
李婉瓊老師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針對課後名著導讀制定閱讀計劃和閱讀要求,為學生推薦不同類別的課外短篇及長篇閱讀篇目,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課標要求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唯有書香能致遠,閉戶在家的這段日子也成為學生「讀整本書」的黃金期。遠離碎片化的淺閱讀,讓整本書的閱讀薰陶學生的心靈,可以涵養學生的氣質和自信,進而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滋養生命厚度。
團隊協作,細研精講
早讀是學生背誦的黃金時間,語文組的老師們總是提前到位利用視頻會議督促學生早起儘快進入早讀狀態。在課前也提前進入直播,提醒學生準備好上課的資料和筆記。課後注重作業批閱、點評、反饋,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課堂為中心,以課後為抓手,二者結合開展語文教學。
同時,高俊榮老師每周組織組內教研視頻會,各位老師對本周教學內容和教學情況及時總結分析,一起研討制定下階段的教學要求。迎接考試,老師們群策群力,考前各位老師貼合學生所學精心擬定題目,考試後及時批改,總結學生的問題,並在教學中加以調整提升課堂效果。語文組的各項工作老師們都竭盡全力積極完成、認真配合。
一場疫情危機引爆了線上教學,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新的挑戰。在線教學,老師們都儘快適應了新的角色定位,扮演好「導師」角色,通過「引一下」,「放一點」,「活一點」,讓語文教學有趣味,有溫度,有深度。在接下來的語文教學中,鄭州44中各位老師也會不斷調整教學方式,為學生帶來更精彩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