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AOE STEAM創客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每個家長都在關心的問題,然而在人工智慧迅速崛起的今天,孩子的起跑線不僅僅依託於文化課的學習上,學習編程課程也是同樣重要。那麼你知道孩子從小學編程與上了大學之後在學習編程,會出現哪些區別嗎?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傳統的教學體系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發展與需求,越來越多的新型課程滲透到課程中,從各方面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少兒編程對於孩子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去接觸編程課程,大多數的原因還是為了可以讓孩子參加競賽、考試加分,對於少兒編程帶給孩子的好處依舊處於淺顯了解層面。
今天,我們就來深度解析「超前」的編程教育對孩子來說為什麼是必要的:
人類將需要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過計算機能夠理解的語言形式,使得計算機能夠根據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成這些指令與任務。這種與計算機體系之間交流的過程就是編程。通俗來講,編程是讓計算機按照我們的想法解決問題的行為。
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編程可以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但編程的作用遠遠不止這些。學習編程的孩子最終會擁有更理性、更高效的解決複雜問題能力。
孩子在編程學習過程中,要從頭至尾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案,再用代碼實現出來。這個過程可以讓孩子對一個問題進行反覆思考,反覆驗證,直到找出最合適的方法。
舉個例子:孩子如用Scratch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思路與過程:
·分析問題:明確所求的數學答案(兔子和雞的數量);
·整理數據:篩選Scratch裡面的角色(雞和兔子)、對話等元素;
·表達數據:根據情節、結構等來操作故事的元素;
·算式思考:梳理邏輯,尋找變量,設計程序。
現在大人們經常會說:如今的孩子比我們小的時候聰明多了。這種感覺是對的。英國倫敦大學研究人員歷時60餘年,調研了全球48個國家20萬參與者,發現60餘年來,人類的平均智商值升高了20點。20的智商差距已經形成了一個量級。不僅如此,人類還在持續地變聰明,平均每10年,智商就會上升3點。
面對越來越聰明的孩子,我們的教育理念是不是也應該與時俱進呢?在我們腦海中,作為家長的我們可能不懂代碼,或許現在的孩子早已可以掌握得遊刃有餘。
放眼全球範圍,學編程低齡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而孩子們通過編程,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驚豔的成績。
來自加拿大印度裔少年Tanmay Bakshi 5歲就跟父親一起學習FoxPro程序設計,7歲上YouTube發編碼和網絡開發教程,8歲開發iOS應用程式,9歲APP被蘋果上架,11歲發現IBM公司的bug,12歲出了一部iOS編程書籍。
19歲的巴基斯坦少年Shati Bahamn,3歲半就自學了Scratch,6歲時就掌握Python、VB、Java、C++ 等標準化程式語言,16歲時成立軟體公司,帶領15個人的團隊,完成了4個手遊app的製作,創下了800,000+的下載記錄。
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編程技能向低齡化普及,也是我們步入人工智慧時代的必然產物。
在芬蘭,編程已經像傳統的閱讀、寫作、運算和繪畫一樣,成為孩子們從小學就要開始學習的第五大技能,而英國更是改寫了教學總綱,所有孩子從5歲開始就要學習編程,12歲時就要掌握電腦雙語(2門程式語言)。
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編程是孩子們從小可以掌握的技能。編程作為一門和計算機溝通的語言,本質上和我們說的母語或者英語也沒有太大差別。孩子提前接觸編程,可以幫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並有機會發展成為他們終生受益的技能。
編程的未來 ↑
如果不是從小就學習編程,我們很難想像是否還會有現在的比爾蓋茨、賈伯斯、扎克伯格!然而,今時還不同往日,編程的普及程度早已遠遠超過了過去。
伴隨大數據的爆發,人工智慧的深入,編程將極有可能發展成為各行各業都需要的基礎技能。
抓住機遇,讓孩子可以在最佳學習年齡段接觸編程,「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同時也給孩子的一個與未來對話的機會;抓住未來更多挑戰和機會!
尋甸英捷教育培訓學校是尋甸縣教育體育局批准的首家機器人編程培訓正規機構,提供3-16歲科技啟蒙教育及中小學英語培訓,我們致力於培養和提升21世紀學習框架中人才STEAM核心能力教育課程。目前開設有馬承英語、愛樂奇英語、創意搭建(樂高教育)、Wedo編程、EV3(機器人編程)、Scratch編程、Paython編程、C++編程等課程。
尋甸英捷教育培訓學校
諮 詢 熱 線:18788136520(保老師)
(微信同號)
微信公眾號:yingjiejiaoyu520
掃碼關注,了解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