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微信號10月6日消息,超燃的閱兵大典已落幕多日,不少人心潮還在澎湃……這兩天,閱兵儀式和群眾遊行直播解說詞在網絡引發了大家的熱議,「東風快遞,使命必達。」「長劍在手,敢縛蒼龍。」電視直播中,康輝和海霞鏗鏘有力的解說讓網友直呼「太燃」!
但你知道粵語解說大閱兵是什麼味道嗎?你知道在閱兵現場和海外的人是怎麼聽解說的嗎?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像康輝和海霞聞聲不見人的解說員其實還有很多,他們充當著國慶直播的「隱身人」。
觀禮現場解說:準備了四種不同版本預案
國慶慶祝活動大多數人都是通過電視直播觀看,你知道其實在現場觀禮,也是有解說的嗎?
這是現場網友拍到的一段視頻,10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主持人陳智鵬和央視主持人賀紅梅在天安門城樓對閱兵儀式和群眾遊行進行了現場解說,主要面向的就是天安門城樓和廣場看臺。
方隊「米秒不差」,現場解說也要做到精準卡點。在部分環節,為了能及時調整時長適應當天的實際情況,導演組準備了不同時長版本的4份解說詞預案,特意用紅、粉、藍、綠不同顏色的紙列印,保證一旦啟用,導演能最快速、準確地告知解說。
本文圖片 新聞聯播微信號
不僅如此,賀紅梅還介紹,和以往現場解說不同,這次的解說改變了以往「男、女、男、女」的解說順序,特別依據現場聲音環境重新分配了男女聲解說的順序和內容,比如有的方陣經過時現場聲音達到了100分貝左右,有連續四個方陣都是賀紅梅用女聲解說。無論是聽覺上還是整個氛圍的感覺上,都力求達到最好的效果。賀紅梅介紹,「整個直播團隊,包括我們解說團隊的導播都在,大家就看著那個圖像,我和智鵬就現場試,哪個適合男聲,哪個適合女聲,合理地調這個比例。」
陳智鵬和賀紅梅在演練備稿中。
電視直播解說:工作是磨出來的
解說不僅僅是流程的介紹,更多的還有對現場情緒的把控。「我們的解說工作是磨出來的。」參與電視直播解說的海霞這樣說。
這次國慶大閱兵增設的一個莊嚴的儀式,習近平主席在黨旗、國旗和軍旗前向三面光輝的旗幟行注目禮。」電視直播中,這段解說之前,有大約30秒的時間沒有說話的聲音。海霞說,這個時間是從幾個方案中推演確定的。
記錄國慶盛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運用了很多新技術、新設備。相比之下,參與電視直播解說的主播康輝說,他們在解說時卻用了一些土辦法,比如解說和執行導演之間有套特別的暗號。比如什麼樣的手勢表示要節奏快一點,什麼樣的手勢表示要慢下來。在外人看來,這些動作甚至可能是好笑的,但康輝說,「恰恰是這些笨辦法,保證我們把工作做到最嚴絲合縫。」
直播結束之後,兩張康輝、海霞吸氧的照片在網絡上被傳了開。康輝解釋說:「有人問你們是不是因為太累了、辛苦,或者說怕播出過程當中出現什麼問題,所以才要吸氧。其實不是,我覺得更主要的是,我們希望在準備過程當中,讓自己不管是身體還是整個心理狀態能調試到一個最好的狀態,它更是心理上的一種穩定。」
廣播直播解說:全程站立3小時不間斷播4萬字
國慶節當天,林溪和搭檔子文負責的是廣播直播,直播開始前,兩個靈魂畫手,在直播稿空白處手繪了空中梯隊簡略圖。直播時,靠著直播稿上畫著的幾個小圈,他們立刻對照辨認、確定了這是哪個空中梯隊。
為什麼會這麼做?林溪說:「空中梯隊飛得快飛得高,不像地面的裝備方隊,我們看得很清楚。所以看到那麼多種型號的飛機有時會分辨不清楚。但隊形是可以看清楚的,我們把它畫出來,非常明顯。」
就這樣,十幾遍下來,兩人手中的直播稿件逐漸清晰、成熟,從空白到最終的82頁,近4萬字。
而為了能觀察到現場各方情況,直播時,這些內容,林溪和子文要頂著太陽站立3個多小時進行播音。但林溪說:「我覺得即使是這樣累,我們也依然感覺到非常興奮,播得酣暢淋漓。」
為了在廣播中更好地突出現場音響,讓更多細節被聽到,子文說,團隊對稿件的設計以「秒」計算。
子文說:「掐時間算,以秒為單位,見縫插針的,在我們不說話的時候,就用現場音響,讓聽眾聽到了更多細節清晰的、層次分明的現場的音響。我們也聽到有些聽眾的反饋,就是說廣播的直播,能給大家帶來畫面感極強的效果、身臨其境的效果。」大灣區之聲:粵語解說是什麼效果?
國慶當天,調頻FM101.2、AM1215的大灣區之聲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用粵語直播國慶盛典。此次擔任解說工作的是四位大灣區之聲粵語主播陳星、黃曉東、廖海同、鄺倪升。廣播直播和電視直播有何不同?粵語解說大閱兵是什麼樣的效果?用粵語解說大閱兵到底有什麼講究?主播陳星在央視新聞新媒體訪談現場揭秘——
三個小時直播幾乎不停口
陳星說,「電視可以看畫面,很多時候可以不說話。廣播如果不說話,聽眾就不知道正在發生什麼。所以,必須要補充文字。比如習近平主席乘車開始檢閱,到回天安門城樓,電視稿只在車頭調轉的時候有一句解說,而廣播稿幾乎鋪滿了整個過程。」
「分列式開始後,電視解說詞會說是什麼方隊、領隊是誰、展示的是什麼裝備。但廣播解說詞會包括他們穿的衣服顏色、手中槍的型號、行進情況等,讓聽眾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三個小時的直播我幾乎沒有停口。」
慶祝大會、閱兵、群眾遊行粵語解說員陳星(左)、黃曉東在直播間演練。
粵語解說有多美?「我自己也會感動」
擁有「9聲6調」的「柔美」粵語如何解說大閱兵?聽起來會是什麼樣的效果?
陳星表示,國慶當天,慶典開始,當童聲演唱完,音樂伴奏響起,她用粵語深情說出「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這句解說詞時,自己也被感動了。
多語種解說:全球共此時
「純正!」這是觀看國慶盛典公用直播信號的國外記者對總臺外語講解員的普遍評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投入了43種外語,粵語、閩南話、客家話、潮汕話等4種漢語方言,以及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等5種少數民族語言報導國慶70周年盛典,創下歷史紀錄。
其中,除漢語普通話和粵語方言向海內外直播國慶盛典外,國廣(CRI)同步用英語、俄語、法語等不同語種向全球直播盛典;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通過英、法、西、阿、俄五種語言進行了直播。
CGTN英語頻道慶祝大會、閱兵、群眾遊行主持人鄒悅和王茫茫。
CGTN英語頻道晚上聯歡活動主持人Julian和李秋媛。
外語解說:不只是翻譯
CGTN和國廣英語部門共享信息,共同協作組建翻譯團隊,互審、互校,高質量完成翻譯工作。但光有這份翻譯的臺本還不夠,解說員還要在直播中穿插很多內容,增加信息量,幫助海外受眾更好地了解中國。比如,三軍儀仗隊伴著70響禮炮,踢著正步從人民英雄紀念碑邁向廣場北邊的旗杆。在這4分鐘左右的時間裡,解說員為聽眾追溯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大的歷史瞬間。
慶祝大會、閱兵、群眾遊行的國廣英語解說員趙瀛(右一)、羅來明(右二)和技術直播人員。
法語主播劉華楨:發音純正被外賓誤以為是法國人
直播開始前四天,國廣的法語主播劉華楨、鄧穎平才拿到閱兵稿件。由於人手不夠、時間緊張,中國國際電視臺法語部的同事趕來幫忙,大家一起在保密室裡翻譯稿件。雖然最後直播呈現出來的只有兩個人的聲音,但這背後凝結著眾多同事的默默付出。
直播結束後,城樓上的工作人員對劉華楨說,法語國家的來賓對同傳讚不絕口,說沒想到在中國竟然能聽到如此純正的法語,還特意打聽是不是法國人在播。
法語主播劉華楨同傳直播中。
每一場精彩活動的呈現,都離不開這些「隱身人」的付出。除了他們,還有更多的幕後工作者,為活動的直播和呈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向他們致敬,為他們點讚!
(原題為《大閱兵現場解說怎麼完成?粵語解說什麼味道?揭秘總臺直播「隱身人」》)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