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業主大戰豐巢收費 為何收個快遞這麼難?
撰文 / 梁超 8號樓工作室
5月10日,上海中環花苑小區向豐巢公司發出公開信,而該小區也是上海首家因豐巢超時收費而暫停使用快遞櫃的小區。
根據這封公開信的測算,已經投入使用的豐巢櫃,每天的利潤率為240%甚至更多。而公開資料顯示,豐巢成立5年來,已虧損超過20億元。
這一事件,使得小區業主大戰豐巢事件再度升級。對此,豐巢科技CMO李文青向8號樓表示,「測算裡面有很多他的假設條件,豐巢對此不回應」,並且表示,「豐巢的定價是低於成本的,要不也不會虧損」。
自從豐巢宣布收費以來,圍繞此事的爭論已經持續數十天。原本為了解決快遞「最後一公裡」的設立的快遞櫃,怎麼反而讓收快遞變得更難了?
5毛超時保管費引發的大戰
4月30日,快遞櫃宣布開始向用戶收費、開啟會員服務。根據豐巢的政策,普通用戶可享受的服務是免費保管包裹12小時,超過後每12小時後收取0.5元,3元封頂。如果註冊會員,則分月卡和季卡,均可享受不限保管次數,每件可享7天長時存放,有效時長為30天和90天。
該制度一經推出,就引發了網友的爭論,批判和聲討聲一浪高過一浪。
不少人表示,自己在網購或者郵寄快遞的過程中,實際上已經支付了快遞費用,本就應該送貨上門送貨到人,而現在很多時候,是快遞員都未聯繫收貨人,直接就把包裹放到快遞櫃,「這樣的保管費,我肯定不交。」
支持的聲音也有,有上班族就說,「平時要上班加班,放柜子裡下班來取,還是方便的」,也有人認為,12小時的免費保管時間過短,因為一旦加班時間過長,就超時了,「24小時更合理。」
就在網友唇槍舌劍正激烈時,5月7日,杭州東新園小區的業委會和物業公司決定暫停使用豐巢快遞櫃,物業拔掉了小區內17個快遞櫃電源,成為全國首個停用豐巢櫃的小區。
5月9號,豐巢方面發布了《東新園業委會事件聲明》,聲明中提到,2019年豐巢與東新園業委會、物業公司籤訂三方協議,約定每年支付高額進場費,業委會單方面斷電已經構成違約,對非巢造成巨大經濟與商譽損失,也給小區業主和快遞員帶來諸多不便。豐巢將保留追責權利。
豐巢可能沒想到,杭州東新園小區就像點了第一把火,多地小區貼出停用豐巢智能快遞櫃的告示。根據媒體報導,在上海就有至少78個小區抵制豐巢出臺的收費政策。
面對用戶洶湧的情緒,5月9日深夜,豐巢發文回應,稱收費政策的初衷是鼓勵用戶及時取件,「從上線會員功能以來,豐巢 12 小時內取件比例提升了 5 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每天早上可以空出近百萬個格口。」豐巢還提到,後續將聯繫快遞企業推出早取件、贏紅包的活動。
賠本生意開啟「兩頭收費」
其實豐巢已經不是第一次因費用問題引發爭議了。
2019年10月9日,成都周女士下班回家取暫存在豐巢快遞櫃包裹時發現,屏幕上顯示該件已經保管7小時,需支付1元才能開櫃取貨。她回家搜索發現,支付步驟是可以跳過的,網上類似周女士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豐巢當時給出的回應也是:為了鼓勵用戶儘快取件。
根據新浪財經當時做的調查,有超過1.3萬的網友認為,這種行為涉嫌誘導消費。不過也有不少網友留言,「有跳過啊,沒有強制,自己沒看到就不要亂怪人」。
而今年這次豐巢收費開啟會員制,則沒有那麼多人為其說話了,更多的則是質疑其「兩頭收費」。
豐巢此前是向快遞員收取快遞櫃使用費。根據媒體公開報導,豐巢快遞櫃格子分為大中小三種,分別收費0.45元、0.4元、0.35元不等,而根據快遞員派件量以及區域範圍,豐巢快遞櫃還會調整收費標準。
據新京報報導,北京的一位快遞小哥就表示,自己一星期至少給豐巢50元的快遞寄存費,從0.2到0.4元不等。
上海中環花苑小區在5月10日向豐巢發出的公開信裡就算了一筆帳:以該小區為例,每臺快遞櫃平均每天的場地租金支出(含電費)十幾元,若以現在快遞櫃滿負荷運轉為基礎,算每個格子周轉率一天只有一次,單個快遞櫃80格,取快遞員支付費用三檔的中間值0.4元/單計算,每天收入至少為36元。已經投入使用的豐巢櫃每天的利潤率為240%甚至更多,已經完全可以自我造血不說,還有大量的櫃身貼紙廣告、櫃機屏幕和手機端的廣告收入另計。
對此算法,豐巢科技CMO李文青向8號樓表示,「測算裡面有很多他的假設條件,豐巢對此不回應。」
而與小區業委會的測算的快遞櫃依靠收取快遞員費用和廣告等收入完成自給自足的造血不同,豐巢的業績報表則是「連年虧損」。
2015年6月7日,順豐聯合申通、中通、韻達以及普洛斯集團共同創建豐巢,投資規模為5億元,其中順豐佔股35%,申通、中通和韻達各佔20%,普洛斯則佔5%。不過近幾年,申通、中通、韻達和普洛斯已經相繼退出。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豐巢的總營收為2255萬元,淨利潤虧損為2.5億元。2017年總營收為3.08億元,淨利潤虧損進一步擴大至3.85億元。到了2018年5月31日,豐巢資產總額是63.11億元,而負債總額卻高達17.32億元。同一時期的總營收為2.88億元,淨利潤虧損為2.49億元。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豐巢未經審計的營收為3.34億元,淨利潤虧損2.45億元,2019年營收16.14億元,淨利潤虧損7.81億元。
李文青曾表示,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增設新快遞櫃所致。而她也向8號樓表示,「豐巢的定價是低於成本的,要不也不會虧損。」
對於外界的質疑,李文青向8號樓表示「我們不再回應了」。而在被問及「會員制度推行進展如何」時,她則稱,「會員是我們的推行服務的初衷,寄件的額外優惠以及禮品的派發是我們要深耕的。」
合併速遞易 能否止虧盈利?
不過豐巢並不是第一家向用戶收費的快遞櫃平臺。
此前,格格、速遞易(中郵智遞)、日日順樂家等多家快遞櫃公司就早已開始對超24小時的快遞收取每天1元的保管費。不過根據這些企業的經驗來看,向用戶收費多半也不能帶來盈利,頂多是減少虧損。以背靠中國郵政的速遞易為例,2020年1月至3月未經審計的淨利潤虧損約1.59億,而去年同期虧損約5.17億。
而就在收費制度引發熱議的同時,5月5日順豐控股發布公告宣布,豐巢擬與中郵智遞(中郵速遞易運營主體)進行股權重組。交易完成後,中郵智遞原股東中郵資本、三泰控股將合計持有豐巢28.68%股權,中郵智遞成為豐巢全資子公司運營。
順豐在公告中表示,這次交易主要是為了做大做強智能快遞櫃主業,整合行業優質資源,快速搶佔快遞物流最後一公裡的優勢區位,向快遞員和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而業內則普遍認為,兩者「聯姻」最大原因還是為了盈利。
數據顯示,目前豐巢在全國布局了17萬組快遞櫃,中郵速遞易有9.4萬組。而國家郵政局給出的數據是,全國已經建設了40.6萬組快遞櫃。若按此來計算,豐巢合併速遞易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了65%。
在合併後如何發揮規模效應來儘快擺脫虧損,很明顯將是豐巢接下來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或許也就能說明,為何豐巢要堅定地推行收費制。
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智能快遞櫃行業發展現狀調查及投資發展研究報告》中提到,智能快遞櫃成本包括櫃體成本、場地租金、設備折舊、鋪設代理佣金、維護維修和電費網費通信費、管理費等。業內人士計算得出,一臺智能快遞櫃一年的運維成本將達到10萬元。
目前,智能快遞櫃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廣告收入(包含櫃體廣告、顯示屏廣告、微信端的廣告等)、包裹攬件收入、向投遞員收取的使用費、消費者逾期取件所支付的費用以及有償寄存和部分的打賞收費等。快遞員對智能快遞櫃支付能力不高,支付0.3、0.5、1元的費用已是極限。用戶不願付費,用戶逾期取件所支付的費用以及有償寄存和部分的打賞收費有限,相對10萬/年的運營成本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顯然,除了向用戶「討賞」之外,如何找到更多的新的盈利模式,也成為豐巢下一個要解決的難題。
來源: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