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及2012年舊金山、西雅圖和芝加哥等地的郵局工人和支持者進行絕食抗議
美國郵政總局在本月6號宣布,從2013年8月起,將取消每周六的郵件遞送服務,改為每周五天投遞郵件,以節約開支。
美國郵政總局局長兼執行長多納霍伊表示,這一計劃將從8月5號正式實施。屆時,郵政系統將停止每周六的信件投遞,但包裹投遞仍然維持每周六天的服務。預計此舉將每年節省20億美元成本。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郵政近5年的郵件數量下降了430億件,自2006年起已裁減超過16萬名員工,關閉超過3700家郵局並停止了周六遞送業務,但赤字卻仍在上升。2012年財年,美國郵政虧損額達到160億美元,超過其法定借款限額。2011年8月,美國郵政出現公司歷史上首次債務違約,欠付未來退休人員醫療福利基金達55億美元,之後9月的第二筆56億美元福利支出再次違約。預計2013財年虧損數字將持續上升。
由於資金短缺,美國郵政總局只能寄望國會出手相助,推出包括延期支付或改變郵局經營形態等救急辦法。不過,美國國會議員高談闊論一年多,表示要整頓財務困難的郵政總局,避免其拖欠付款,但迄今未能採取任何具體措施。
事實上,過去幾年,美國郵政總局曾多次提出將郵件和包裹投遞服務改為每周五天,但始終沒有得到國會的批准。雖然美國郵政總局是一家自營的政府企業,但其決定必須聽命於國會。根據郵政總局先前所做的市場調查,近7成的美國人支持郵局為削減開支實行五天制遞送。
有專家認為:「如果美國郵政的營業模式希望在未來繼續可行,就必須作徹底的改革。郵政總局今天之所以陷於危機,是因為它的經營模式受到限制。這個機構財務上一向依賴出售郵票自給自足,如今必須能夠經營更多的項目,就如一家企業所做的一樣。」而由於過度依賴郵票自給自足且沒有及時調整運營方式,美國郵政多次因為發行過量郵票而虧損數十億美元。
美國郵政總局儘管是一家民營企業,但是其董事中的成員大多由總統任命,原因之一便是不願意讓美國郵政「私有化」。這家擁有238年歷史的美國第二大民營企業連續多年被評為美國最可信賴的企業,僱傭人數曾達58萬人,僅次於零售業巨頭沃爾瑪,是世界上最大的郵政服務公司。然而,這樣一家影響巨大的企業,在面對財政困境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卻是裁員,裁員的消息引發2011年及2012年舊金山、西雅圖和芝加哥等地的郵局工人和支持者進行絕食抗議。儘管這些抗議一直在持續,但是如果抗議無效,美國郵政總局依舊將在2015年前裁員約20萬。
郵局大裁員傷及黑人和退伍軍人
數十年來,美國郵政的勞動合同一直包括不裁員條款。這一條款使郵政系統的成本逐年上升。勞動力支出佔美國郵政支出的80%,這一數字在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和聯邦快遞公司分別為53%和32%。與其他聯邦機構相比,郵政員工享有更慷慨的醫療福利待遇。
根據2010年的年度報告,美國郵政總局共有58萬多名全職員工。最近,美國郵政總局決定裁減12萬員工,裁減人數佔到郵政員工的五分之一還多。而當其衝的將是少數族裔和退伍軍人這兩個群體。 郵局是美國少數族裔的最大僱主之一,黑人佔員工總數的21%。前郵差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助理教授盧比奧7月發表評論說:「從1970年至2000年,郵局一直是非裔的最大僱主,非裔在郵局工作的可能性至少為白人的兩倍。」非裔男子的失業率上周達到25年的最高紀錄,為16.7%。
另外,郵局也是退伍軍人的最大僱主,一共僱用13萬人,佔僱員總數的22%,其中約三分之一,即49000人是傷殘者。 郵政總局在一份討論裁員的備忘錄中,建議退伍軍人優先裁員。但工會表示,這將威脅退伍軍人的就業機會。美國國會的一個獨立研究機構表示,郵政總局裁員不僅存在爭議,而且可能違憲。美國郵政總局的艱難處境又給歐巴馬政府和美國國會出了一道難題。
儘管諸多專家將郵政財政危機歸結為網絡的衝擊,但郵遞員特雷西認為,雖然現在人們很少寫信了,帳單也少了,但是由於網絡購物的興盛,每日投遞包裹量一直在增加,尤其是節假日。「我認為美國郵政的巨額虧損是因為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並不意味著郵政業的衰落。」
來自俄勒岡州的帕特裡奇做了27年的郵遞員。他說:「郵局已經在適應信件減少的現狀,但這並不是擊垮郵局的罪魁禍首,不是網際網路,不是私企競爭,甚至也不是經濟蕭條,而是國會通過的法案。」
英國皇家郵政的私有化是美國郵政的出路?
英國皇家郵政公司(皇家郵政)也面臨著同樣的時代難題和財政壓力。由於快速發展的電子郵件和社交媒介,皇家郵政的信件業務大幅減少,造成虧損。皇家郵政是英國僅有的幾家大型國有企業之一,佔英國郵政市場的份額高達99%。英國政府計劃今年秋季啟動首次公開募股,出售該集團全部或部分資產和業務。
為迎接私有化的到來,皇家郵政採取了一系列轉型行動:去年4月,先是大幅提高郵資,普通信件郵資上漲約40%左右;同年7月,又取消每周不得向同一郵件接收者投遞廣告等宣傳郵件超過3次的規定,並推出了一項新服務——「直通市場」,意在推動商家們通過皇家郵政發行廣告和宣傳郵件。兩項改革成效明顯,該公司2012年11月的中期報告顯示,去年3—9月,公司盈利從1200萬英鎊飆升至1.44億英鎊,大幅增長11倍。
但是,事實上,正如美國人所遇到的情境一樣,英國人的報告還顯示,2012年3—9月皇家郵政包裹投遞量達到4.91億件,近16萬名員工中的一半都在處理與包裹投遞有關的工作。去年包裹投遞價格也水漲船高,漲幅平均超過13%,皇家郵政專有的優質小包業務投遞漲幅高達70%。英國巴克萊銀行分析師克裡克稱,實現核心業務的轉型和盈利,是吸引私人投資者最關鍵的地方。顯然,英國人不願意在企業內部進行業務調整,而更願意直接打包出售核心業務,但最終誰是受益人呢?被解僱的員工?被漲價的消費者?被廣告郵件一再騷擾的普通民眾?
中國郵政與下遊快遞企業分成模式是否可為美國人所用?
據悉,我國的《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徵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已起草完畢,並於前日組織部分快遞企業徵求意見。按照該辦法,以後快遞公司攬收同城、異地快遞將分別被收取0.1元/件和0.2元/件。按此計算,以今年前11個月的業務量,快遞企業上繳的郵政基金總規模就超過11億元。
據報導,《辦法》草案規定,在我國境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繳納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標準為國內同城快遞0.1元/件、國內異地0.2元/件、港澳臺1元/件、國際2元/件。據國家郵政局人士透露,該法規由財政部牽頭,國家郵政局作為業務主管部門參與起草。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3億件,同比增長55%。同城、異地、國際及港澳臺快遞業務量分別佔全部快遞業務量的23.1%、73.7%和3.2%。僅按照這個數據計算,三部分將分別收取郵政基金1.16億元,7.41億元和3.22億元,共計11.8億元。
但該辦法一旦落實,下遊的企業由於利潤減少普遍壓力增大,但顯然我國通過該辦法所籌集的郵政基金將對中國郵政業面臨的財政壓力有極大幫助。
據了解,之所以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旨在對郵政公司的信函遞送等普遍服務部分的運營進行補貼,徵收對象則是所有快遞企業。在我國,目前很多信函、明信片的遞送價格低於實際運營成本。尤其是一些「老少邊窮」地區的信函遞送的運營,更異常艱難。而且普遍服務還需要在全國各地設立信函投遞網點,並保證價格的穩定。
在2009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郵政法》就已經為郵政基金的徵收埋下伏筆。該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國家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徵收、使用和監督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施行。
目前我國郵政普遍服務基本上由中國郵政集團承擔。中國郵政集團的網站披露,2011年中國郵政集團函件業務實現收入122.8億元,但一直未有函件業務虧損情況的數據。不過加上銀行、保險等業務一起的中國郵政集團在2010年進入世界500強,當年盈利13.0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