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三維數字地圖(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局部)
文|智能鐵頭
對於數字經濟的發展,國家發改委認為其推力在於政府數據的開放,進而促進產業的數位化,及其所帶動的傳統產業的效率提升。這與地圖測繪成果的共享開放理念不謀而合。
長期以來,在自然資源各主管單位的監管下,由專業測繪企業及測繪事業單位生產的數字地圖成果,得以結合各政府部門、各垂直行業,乃至大眾市場的需求,走向全面應用。一如地圖導航、外賣、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等服務,都無法脫離數字地圖的支持獨立運轉。因此,除了在國防建設、國土管理、城鄉規劃等領域有著重要用途外,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對於服務社會經濟,亦起到不可忽視的助動作用。
趨勢上,隨著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一直以來頗為常見的二維數字地圖,正在向可還原真實環境的三維化數字地圖延伸。作為一張捆綁數字經濟的藏寶圖,三維數字地圖所發揮出的優勢,正得以顯現。
向大眾市場先行
以主流的「傾斜攝影測量技術」方案採集和生產出的三維數字地圖,在業內又稱「實景三維地圖」。如今,即便對公眾而言,這種地圖已經算不上陌生。
例如蘋果公司早先於2011年收購的瑞典地圖技術公司C3 Technologies,使得其在自家的地圖服務中,迅速增添城市的三維地圖數據,迄今已覆蓋全球近400座城市。同樣在谷歌公司的Google Earth和Google Map服務中,其數據團隊從2012年也啟動了城市級三維數字地圖的生產計劃,目前數據同樣覆蓋全球近50個國家的數百座城市。
蘋果的三維數字地圖(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局部)
谷歌三維數字地圖(美國紐約局部)
在蘋果、谷歌現有的三維數字地圖體驗中,各類興趣點(POI)信息標註於三維模型之上,相比二維地圖有了更加直觀的展現效果。酷炫、強大,是公眾對其的統一印象。
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亦有涉足三維數字地圖的生產。騰訊在2014年就基於網頁版的騰訊地圖平臺,展示過面向公眾的三維數字地圖產品。百度地圖也曾於2016年底向公眾展示過他們的三維數字地圖。在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的此前一年,高德公司與法國的一家地圖技術公司合作生產三維數字地圖,而這項能力隨著次年的收購併入了阿里的位置服務版圖。
出於政策敏感性,以及對信息安全方面的考慮,三維數字地圖在國內並沒有作為基礎的地圖導航工具正式進入大眾市場。但由政府所引導、由符合資質要求的眾多測繪企業及單位參與的、針對特定行業領域的應用,早已展開對三維數字地圖應用價值的挖掘,且漸漸走在了市場的前列。
參與智慧城市
統計信息顯示,全國目前已有超過600座城市採集生產過本地實景三維類型的數字地圖,但不同城市對於這種三維數字地圖的採集面積、應用程度不盡相同;由政府部門公開披露的規模化應用,同樣也在寥寥少數。
今年4月,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經由媒體公布了本市歷時三年時間製作的城市三維數字地圖,完整覆蓋了全市8.2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面積。對於數據的應用方向,局有關發言人表示,數據將開放給政府各主管部門和重慶各區縣的政府單位,並側重於國土資源調查、城市規劃、綜合治理、生態保護、歷史文化等領域的應用。
省級政府的行動同樣積極。已有媒體報導提及,早在2012年,原河北省地理信息局(現河北省自然資源廳)便積極引入國外的傾斜攝影測量及建模技術,在此後至今陸續採集生產了河北省境內多城市的三維數字地圖。據悉,這些地圖數據被用於城市數位化管理平臺的搭建,作為開放性的資源為政府各部門使用。
這些由政府所倡導的數據開放,逐漸驅動三維數字地圖作為核心平臺,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任務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數字地圖、智慧城市與數字經濟的關係密向來不可分。智慧城市建設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智能改造,以及增加新的智能設備,使城市具備強大的數位化感知能力。而城市的運轉和發展所沉澱的歷史數據,抑或所實時產生的物聯網、網際網路數據,最後得以在三維數字地圖平臺直觀可視,幫助政府管理者或是行業用戶分析他們的業務,洞察趨勢或是優化決策。
大型IT公司和手握地圖資產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在國內的智慧城市業務布局中同樣嗅到了三維數字地圖的價值機遇。例如,華為、浪潮、科大訊飛等IT企業在與政府關於智慧城市的項目合作中,這些企業正在將三維數字地圖視為其整體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就此和各地圖測繪公司建立密不可分的戰略合作關係。
與早年獨立發展的高德在思路上類似,阿里巴巴同樣選擇與Smart3D和Skyline這些市場主流的傾斜攝影測量建模軟體的代理商合作,並與上、下遊的其它供應商一道,不斷完善城市大腦解決方案的整體封裝。在公開的應用項目中,阿里為上海打造的「城市大腦」,以上海市主城區的三維數字地圖為平臺,該平臺目前接入當地公安部門的業務數據,為城市的安防預警,警力布控提供決策支持。類似的模式,阿里希望在上海的其它政府部門,以及更多城市的各政府部門中廣泛推廣。
百度選擇的是資本構局。百度旗下的投資機構百度風投,分別於2017年和2018年裡戰略投資過一家名為AIRLOOK的三維數字地圖初創企業,該公司擁有自研的三維建模技術和基礎應用開發方面的能力,且先後與國內多個省份的自然資源廳,以及多地市的自然資源主管單位籤署戰略合作,以服務城市的智慧建設為初衷,推進各省市三維數字地圖的政企市場化聯合運營機制。在有效的商業模式鋪墊下,三維數字地圖將透過政府與百度生態間的合力,常態化地被運用到智慧城市的各建設項目中。
所有這些大公司切入智慧城市領域的利好,在於以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和以可靠的企業生態的搭建能力,去承接來自政府的大型項目,封裝完整的解決方案。對於身為供應商角色的三維數字地圖採集、生產,以及應用開發的企業或事業單位而言,政府的策動,大企業的扶植,使之能遊刃於智慧城市與數字經濟發展的進程當中,從中面向各種市場需求,找到自立的方向。
從政策的導向來看,三維數字地圖無疑還會將在全國範圍內「遍地開花」。在今年2月召開的全國國土測繪工作座談會上,自然資源部啟動的「十四五」基礎測繪規劃編制工作中明確提出「實景三維中國」的計劃,該計劃也反映出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對於全國性三維數字地圖的迫切需求。
與此同時,國內三維數字地圖服務的市場化之路,正悄然拉開了序幕。
市場精分
市場蛋糕,由此被切分為了一大一小兩塊。
小的一塊蛋糕正是來自自然資源部「十四五」基礎測繪規劃編制工作中提及的「實景三維中國」建設任務,政府部門將聯合全國範圍內具有測繪資質的超過2萬家企業和單位,採集和生產每一座城市的三維數字地圖,對大多數省份的眾多城市而言,這樣的數據積累還處於待完善的狀態。
據測繪行業粗算,以平均0.8萬元-1萬元/平方公裡的三維數字地圖採集和生產均價估算,僅單次採集全國城市主城區乃至全境範圍的數據,其市場可在數十億元規模。
大的一塊蛋糕屬於三維數字地圖的行業應用,其更像是一角冰山之下暗藏的巨大礦藏。將有更多的IT企業進入其中,在千億級至萬億級的預估市場中掘金。
2007年,澳大利亞圖商NearMap成立。時至今日其已成長為一家市值超過13億澳元(約合超過62億元人民幣)企業,其業務範圍也拓展至美國,以及近鄰國家紐西蘭。
在 「下一代數字內容提供商」的企業定位下,NearMap的市場拓展思路,是聯合二次開發的合作夥伴生態,,提供覆蓋眾多垂直行業領域的綜合解決方案,甚至是面向特定行業所開發的標準化產品。
官方信息顯示,NearMap所採集的三維數字地圖,已覆蓋澳大利亞本土近58%的人口地區,目前其數據的應用,既包括市政規劃、城市交通、災害應急、公共工程、公共安全、公共服務等偏向於由政府部門買單的細分領域,也專注於面向地產、能源、通信、廣告營銷、建築景觀設計等商業級用戶的需求提供服務。三維數字地圖服務,在政企兩級市場中找到了立足點。
這種基於三維數字地圖的採集和生產,並積極聯合上下遊合作夥伴持續精分市場的模式,也是屬於中國市場的風向標。
技術精進
即便資金和市場就位,三維數字地圖的應用仍然面臨著不容忽視的挑戰。這是關於社會經濟發展對於三維數字地圖的需求,與現有的三維數字地圖在生產力層面很難滿足實效性應用之間的矛盾。這意味著,三維數字地圖的持續更新能力,要儘可能與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速度追平。
突破口無外乎數據生產技術的精進。基於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所建構建的計算機視覺,實現三維建模智能化生產,正在讓一些側重於三維數字地圖生產的傳統測繪公司,發展成為圖形圖像處理的AI公司。
例如「降本增效」和「行業賦能」,在AIRLOOK的企業觀點看來,是三維數字地圖生產走向AI化所體現的兩重特徵。這家百度系公司和其它想要在技術上尋求突破的企業一樣,正在將主要的研發力量投入在了AI內功的錘鍊。
正如在傳統的流程中,即便使用市場中主流的自動化三維數字地圖建模軟體,在模型初期生產和後期模型精修的過程中,仍然需要非常可觀的人工作業工作量來確保數據成果的質量,所以較高的人力成本和相對應的本地計算資源成本的投入在所難免。
因而,「降本增效」體現在將AI算法充分融入到傳統的實景三維建模流程中,從而進一步提高建模生產與模型後期修復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並降最終降低過高的人力、物力成本投入。
由於三維數字地圖的生產結果僅僅是可看(也可量測)但缺乏可用性的「整張表皮」,因而「行業賦能」的使命,在於結合實景三維數據的智能生產成果,利用AI對其進行更深入的識別和挖掘,即人眼可辨別的地圖中的建築、道路、公共設施、植被、水體等地物要素、同樣也可由AI識別,這種能力最終輸出的是一種單體化的數據成果,使各類地物信息可掛載各類數據和業務信息,為各行業所用。而以往,對三維數字地圖的單體化處理,同樣需要靠人力的堆砌。
三維數字地圖的單體化成果,實際上還可以作為一種計算機可識別的語義信息,參與到更大規模的AI空間計算中。一些專攻於計算機視覺領域的AI專家和學者,正在通過對現實空間的三維重建還原,投入到實際應用層面的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IEEE會士權龍是其中的學術派代表之一,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權龍教授致力於計算機視覺和機器人應用科學方向的研究。
在其看來,基於計算機視覺技術實現對環境的三維重建,有助於AI做到對真實環境更深層的感知,這對於汽車的自動駕駛,機器人的智能作業,以及在增強現實和虛擬實境中與真實環境中周圍事物的交互,都將有所助力。
有趣的是,權龍教授和他科研團隊,在推進三維重建市場化應用的第一步,是建立了一個三維數字地圖的在線眾包生產平臺,該平臺將三維重建技術的AI算法,以雲服務的方式提供給全球的個人和行業用戶。儘管做到像谷歌地圖、蘋果地圖那樣聚集全球的城市級三維數字地圖,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這一已經投入商業化運營的數據生產平臺,更關注的其實是由用戶開發的那些更有創造性的三維數字地圖應用。而那些終將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促進行業優化與變革的服務,才是數字經濟的時代中,三維數字地圖服務市場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