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說文解字》簡介(附「《說文解字》相關學習資料流通說明」)

2021-02-16 海口少兒國學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為東漢許慎。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學巨著,也是世界上較早的字典之一。

關於書名

《說文解字》之名:一是「說文」,一是「解字。「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因而「文」為獨體,「字」是後起的,由「文」衍生而來,故為合體。獨體的「文」不能再分解,故說明之,即「說文」;合體的「字」由「文」構成,故分解釋之,即「解字」,二者相合在一起,可作《說文解字》之名的含義。 

關於作者

《後漢書許慎傳》曰: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卒於家。初,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於是撰為《五經異義》,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於世。

著書背景

許慎所處的時代,由於文字的演變、經書的傳抄等諸多原因,今文經和古文經對文字和經義的釋說分歧很大,且論爭激烈。許慎認為,有文字而後有五經,今文經學隨意解說文字,是「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邪辭,使天下學者疑。」要糾正今文經的妄說,提高古文經的信度,「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旨」,必須弄懂文字的結構、讀音及其意義。他指出「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遂歷時十多年,終於寫成《說文解字》這部文字學巨著。

 

收錄字數

《說文解字》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

說文篇目

《說文解字》內容共十五篇,其中一至十四篇為文字解說,十五篇為敘目,每篇都分上下。(有的版本言十四篇,乃因敘目單列而已)

說文部首

《說文解字》首創漢字部首,全文分部首540個,始於「一」,終於「亥」,同部第一個字就是部首,並用「凡某之屬皆從某」標識。關於「540」,一說為「陽數為9,陰數為6,10為數之俱,三數相乘而得540」,此為一種說法,未得考證。

關於重文

《說文解字》裡的「古文」,今依大徐本所註明的重文字數是474個,主要指漢代所發現的孔子壁中書及《春秋左氏傳》。《說文解字》裡的「籀文『是來自《史籀篇》中的文字,大徐本標明的重文數共計208個。在許書重文裡,還有「或體」、「俗體」、「今文」諸名,許慎常用「或作某」、「俗作某」稱之。古文、籀文與正篆是屬於不同時期所存在的古漢字異文關係,或體、俗體、今文與正篆則主要是指漢代所存在的異文關係。

說文四家

歷代研究《說文解字》的學者很多,以清代研究最為興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釋例》和《說文句讀》尤備推崇,四人也獲尊稱為「說文四大家」。

 附錄:說文解字敘


敘曰: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䋣,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箸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訖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及宣王大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説。其後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畮,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䋣,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漢興有艸書。學童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大史幷課,冣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其說久矣。

孝宣皇帝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時,徵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楊雄,採以作訓纂篇。凡倉頡已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製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左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燿於世。諸生競逐說字解經誼,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雲父子相傳,何得改易。乃猥曰: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鬥,蟲者屈中也。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苛人受錢。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眾,皆不合孔氏古文,謬於史籀,俗儒啚夫,翫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未嘗覩字例之條,怪舊執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秘妙,究洞聖人之微恉。又見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辭有神僊之術焉。其迷誤不諭,豈不悖哉。

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今亡矣夫。蓋非其不知而不問,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衺辭,使天下學者疑。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嘖而不可亂也。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採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證,稽譔其說。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恉。分別部居,不相襍廁也。萬物鹹覩,靡不兼載。厥誼不昭,爰明㠯諭。其偁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蓋闕如也。(以上資料來源:東萊國學)

      學堂最近複印了一些《說文解字》的學習資料,為方便喜歡《說文解字》、書法和篆書的朋友學習,現在想做如下學習資料流通:

 

       一是《說文部首指讀本》(如下圖),A4紙黑白正反面複印,合計20頁,簡易裝訂,成本價5元一本,不包郵。

       二是《說文部首臨摹本》(如下圖),A4紙黑白正反面複印,合計50頁,簡易裝訂,成本價12元一本,不包郵。

       三是《篆書練字稿紙》(如下圖),長方格,100克的A4紙,正反面紅色複印,0.8元一張,散裝紙(可自己裝訂),不包郵。

      說明:一、各學堂可以訂購這些學習資料開班,家長也可以訂購這些學習資料自己學習書法或是帶孩子學習練字(硬筆或是軟筆均可)。二、以上學習資料,只是做內部流通,不是正式的出版物。三、對於訂書量在一百元以上的,可以包郵。

   學習交流、聯繫人:李老師,微信號:lishisan0898520。

      

      由海口福慧學堂根據教育部2017年新課標編寫的《新時代中小學生必讀國學經典》一書,現在可以接受讀者訂書啦!聯繫人:李老師,微信:lishisan0898520。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海口少兒國學」。對少兒國學有興趣的家長,請你與海口福慧學堂李老師聯繫,微信:lishisan0898520。

   感謝關注,歡迎轉發。

以下是學堂李老師的微信二維碼

 

相關焦點

  • 許慎與說文解字
    許慎花費至少二十一年編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使漢字的形、音、義趨於規範。尊許之學者,稱許慎為「許君」,稱《說文解字》為「許書」,稱其學為「許學」。許慎對漢語文字學做出了傑出貢獻,被尊稱為「字聖」。《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我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現已失落,傳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釋本。
  • 《說文解字》——懷念許慎
    提起《說文解字》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應該還有一部分人看過,但是你知道它的作者嗎?還有他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嗎?《說文解字》的內容十分豐富,包羅萬象,它的價值不僅限於解說漢字,研究漢字本身,可以說《說文解字》是東漢末以前的百科全書。說文六書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 《說文解字》第200課:《說文解字》中「形聲字」有啥明顯標記?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0課(不知不覺),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此六字幾乎全部是生僻字。因為內容十分無趣,所以今天順帶介紹兩個關於《說文解字》的小知識:一、《說文解字》中,「形聲字」的明顯標記是什麼?
  • 《說文解字》數位化:推動經典現代化轉型
    王寧表示,數位化《說文解字》研究與應用平臺就是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說文》及其代表性研究成果進行數位化貯存與呈現,利用專家標註的方式構建完善的《說文》形、音、義、訓、例知識庫;並將章黃《說文》學的思想精華和科學方法融入其中,提供對《說文》小篆形音義屬性的深度系聯,從而為進一步挖掘《說文解字》中的科學信息、漢語語言文字規律提供更為高效、可靠的優質學術資源。
  • 《說文解字》可以高大上玩耍,你知道嗎
    王寧表示,數位化《說文解字》研究與應用平臺就是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說文》及其代表性研究成果進行數位化貯存與呈現,利用專家標註的方式構建完善的《說文》形、音、義、訓、例知識庫;並將章黃《說文》學的思想精華和科學方法融入其中,提供對《說文》小篆形音義屬性的深度系聯,從而為進一步挖掘《說文解字》中的科學信息、漢語語言文字規律提供更為高效、可靠的優質學術資源。
  • 篆刻打基礎:《說文解字》裡的第一個漢字
    覺得「六書」與漢字生成實在是篆刻必修的功課,於是覺得只要學篆刻,就躲不開這個內容,於是思考《說文解字》連帶重文(就是漢字的異體字)在內有10516個字,但卻統馭在540個部首之下,而有些漢字一旦認識一個,就會認識與之互相關聯的同根字,這樣想來,一部《說文解字》陸續寫下來,大致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寫完,倒覺得任務也並不沉重,似乎又容易完成了,於是,打算寫下去,因此並不限於一日一字,而是從單字寫起,連帶介紹相關的漢字
  • 造字 |《說文解字》裡那些有趣的古漢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六書」之名雖不是許慎獨創,但他在《說文解字·敘》中對「六書」內容作了全面的闡述,並用他的「六書理論」分析了《說文解字》中收錄的漢字,從而揭示了漢字形體結構的系統性和規則性,建立了漢字的形義體系。現在通常使用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採用的是班固的次第和許慎的名稱與界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jié qū),日月是也。
  • 《說文解字》第39課:曹植《七步詩》裡的「萁」指的是什麼?
    有朋友從後臺留言,說《說文解字》系列文章純屬八股文,一點意義也沒有,我只是回復他:「這一類文章你怎麼會看成是八股文呢?」八股文從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
  • 《說文解字》第六課:先民從神明崇拜向祖先崇拜轉化又造了幾個字
    我們知道,祠堂是供奉祖先的,而廟宇是供奉神明的,如果沒有學過造字法,這個問題或者是個問題,但當我們學習《說文解字》幾課之後,就會明白,人類的祖先是先從敬奉神明開始的,因為他們在造漢字的時候,首先是造了一批跟神明有關的字,然後才開始造跟祖先有關的字。
  • 從《說文解字》到《新華字典》,帶你了解字典「進化」史
    《說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原書作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後因年代久遠而失傳。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說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後代研究《說文》多以此版為藍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釋本即用此版《說文》為底稿而加以注釋。
  • 《說文解字》第11課:帶「示」的漢字,都有這些意思
    《說文解字》釋作:「社肉,盛以蜃,故謂之祳。」就是祭祀用的生肉,只是用蜃來盛裝,所以叫「祳」。那麼,理解這個字,就一定要理解「蜃」,《說文解字》稱蜃為:「雉入海,化為蜃。」它的本義是一種大蛤,另外的引申意義還較多,這個字在在作為祭器這個意義時,就是指「腹部畫有蜃形的漆尊」。用這種漆尊來盛裝祭祀用的肉,所以這種肉叫「祳」。
  • 《說文解字》第72課:古文字裡的「掃帚菜」?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72課,講的「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如圖:這個字有四個讀音,(1)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讀音wěi。給的解釋是「艸也」,顯然,它就是一種草,具體什麼草,沒有資料可以證實,只能暫時存疑。在《本草綱目.果部.芡實》部有:「(芡)其莖謂之蒍,亦為芟」。也就是說,蒍就是芡的莖。芡,我們前面已經講過,就是現在飯店裡說的「雞頭菜」杆,樣子如圖:
  • 博雅小學堂經典課程《講給孩子的說文解字》出書了
    》導師時隔3年,博雅小學堂經典音頻課《講給孩子的說文解字》終於出書啦!!!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章黃學派第五代傳人孟琢在博雅小學堂開講的說文解字課,3年來受到了許多家長和孩子的喜愛,也被眾多家長朋友追問圖書出版的時間。這一次,我們可以看著內容和配圖更豐富的書,聽著孟琢老師溫潤的聲音,探索3000歲漢字的趣味演變,聽5000年文化的磅礴故事。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漢字文化?
  • 《醍醐灌頂》說文解字
    人們常說「醍醐灌頂」,「醍醐」是什麼東西。有一個很常見的成語叫「醍醐灌頂」,形容一個人突然明白了什麼,和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的意思差不多。「醍醐灌頂」這個成語人人都會用,但要問「醍醐」是什麼東西,估計就沒幾個人知道了。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3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依照現代漢語對芳的用法,應當沿用的就是段注的字義和《廣雅》的字義,即花草的香氣。比如屈原的《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芧。」這是芳的本義。
  • 《說文解字》第27課:原來支票上用的大寫數字都來源於武則天
    朋友們留言說,前一篇《說文解字》解說的幾個字都是「石之似玉者」,重複而單調,其實,這遠沒有到《說文解字》的枯燥處,以後還會有許多同義字,這些同義字又多匯集在一起,要學習漢字,這些枯燥之處是難免的。《說文解字》釋作:「石之次玉黑色者。從玉久聲。《詩》曰:「貽我佩玖。」讀若芑。或曰若人句脊之句。」這個給的資料還算不少,形聲字,「玖」,就是比玉稍次的黑色美石。《詩經.王風.丘中有麻》有這樣的句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如果僅以這個意義來聯想,「玖」之所以用「久」作為聲旁,還有取「長久」的意項的緣故,把佩石給對方作為愛情的信物,以石或玉的堅貞純潔牢固,表示兩人的愛情的永恆。
  • 《說文解字》第65課:這味著名中藥不同狀態藥性不同,名字也不同
    於是有人認為《說文解字》將字的音、形、義放在一起討論是有問題的。因為我們這一套《說文解字》課程是打算將《說文解字》這本書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其目的並不是文字學範疇的,而閱讀對象也是文字愛好者,不是文字研究者。所以,在文字構成部件類型的文字比如部首等文字等字時,我們會講解文字的字形,而其他文字則多隻講讀音和字義,而且這套課程也力圖完整地將這本書從頭到尾通一遍,因此是系統的,前後關聯的。
  • 《說文解字》第96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中的「藍」是什麼?
    (一)中華書局注音版的《說文解字》只標了一個音zū。給的解釋是:「酢菜也」關於酢,王筠的《說文句讀》說:「酢,今作醋,古呼酸為醋,酢菜猶今之酸菜,非以醋和之。《聲類》:『菹,藏菜也。』《釋名》:『菹,阻也,生釀之,使阻於寒溫之間,不得爛也。』」說得很清楚,所謂的菹,不是酸菜,而是把菜醃製起來,酢菜是醃菜的意思。
  • 《說文解字》第149課:成語「含英咀華」的由來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9課,講六個漢字,都是《說文解字》的「口」部漢字,分別如圖: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了這一個讀音。給的解釋是:「咀,含味也。從口,且聲。」形聲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含而味之。」咀的本義是品嘗,玩味。比如韓愈的《進學解》有句:「沉浸醲鬱,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大意指:深深沉浸在優美文章的境界中, 仔細地品味文章中的精華,寫起文章來,書卷堆滿了家屋。
  • 《說文解字》75課:平常我們吃的香菜,也叫芫荽,你讀對了嗎?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75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 (1)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yuán。給的解釋是:「魚毒也。」《廣韻.元韻》裡說:「芫,草名,有毒,可為藥也。」《急就篇》卷四裡說:「烏喙附子椒芫華。」顏師古註:「芫華,一名魚毒,漁者煮之以投水中,魚則死而浮出,故以為名。」就是芫花,瑞香科。落葉灌木。花先葉開放,淡紫色,成簇腋生,花被筒狀,花蕾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