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一個城市的分享者 -
- 陪伴著你和這座城市的故事 -
- 我在平頂山,你呢 -
遇見大寶 | 文「遇見鷹城,關注他↑,帶走我,陪伴著你和這座城市的故事!」
河南各地拉麵館挺多的,但每家的味道和配菜都不一樣,不同的配料、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味道卻都冠以河南燴麵之名;亦有越來越與時俱進的燴麵做法,被添加以蝦仁、中藥等特色食材。
鄭州開小灶立牌上掛有鄭州大紅棗串的項鍊,底下堆有胡辣湯,燴麵,還有來自於焦作的鐵棍山藥和武陟的油茶,太有才了,確實是特產沒錯了,但也有人疑問,火在鄭州的美食燴麵,是否發源地就源自鄭州?還是河南的每個地方都可以拿燴麵來當成本地的特色美食。
燴麵在鄭州火了,燴麵發源地來自鄭州還是平頂山?其實是河南這裡|城市手記
--題記
說起河南的燴麵,應該要數鄭州的最好吃了吧,其中西三燴麵算比較出名的,現在在洛陽也有好幾家了,澗西銀川路,新區英才路,太康路,甚至偃師都有分店。
從九都路由東向西走到名門微生活,左轉到銀川路,大概一公裡左右經過五十六中就到了鄭州西三燴麵,店在路西邊,位置略有點偏,招牌挺大,中午不是太好停車。店裡座位不少,看著比較乾淨整潔,牆上有西三燴麵介紹和鄭州一些老照片。燴麵優質的大概20塊錢吧,要了小份普通的,12一份,再來盤散帶,22,確實都夠小份的,和遊記相比少很多,價錢差不多。上面速度挺快,一點了吃飯人還是不少,普通的肉也不少,都是方塊的,挺大吃著比較爛,湯味道略淡,挺鮮的,放點辣椒挺好吃,飯量大的直接要大份吧,總體評價還不錯,味道鮮美,面有點硬適合喜歡吃筋道的顧客。
說起燴麵,今天吃飯那會朋友還在說,好奇那些飯店的面怎麼煮的,湯汁看上去濃且白,確實,上次和朋友去燴麵館,店裡的面賣相不錯,然而味道卻不怎麼好:湯汁似濃卻不香,油膩的感覺佔了大半。反倒是自家的面,湯汁顏色雖淺卻有清香,入口香濃而不膩,麵條薄而勁道…讓我想起以前的一家小館子,店面不大,除了附近住戶很少有人知道,但味道極佳。很難說個人手藝和品牌化、規模化有沒有某種矛盾,但不可否認,餐桌上的飯食一定程度展現著製作者的某些特性,飲食在此意義上大概也算一種溝通。
鄭州燴麵、平頂山葉縣燴麵,誰的味道更獨特亦或是誰的歷史更悠久?
首先一點鄭州燴麵就已經贏了,鄭州作為省會城市,似乎更有代言河南燴麵的資格,城市人多,流行擴散的影響力也越大。
據資料顯示,鄭州燴麵興起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擁有30多年的歷史;反觀葉縣燴麵,兩千多年來葉公面在葉縣民間的傳承從未間斷,而著名的「瘸子燴麵」就源自於平頂山葉縣。
在傳統燴麵的做法上,也一直有著「南北」兩派的說法,而葉縣燴麵歸於「南派」,但卻不如鄭州燴麵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葉縣燴麵和鄭州燴麵誰的味道更好,也許只有全都吃過的人最有發言權。
經常有人疑問,聲明遠外的燴麵難道「河南燴麵真的只有60年歷史?」當你調查研究了葉縣燴麵的起源後就會發現,其實遠不盡於此。
平頂山葉縣的一份燴麵,一位大叔吃了三年,離開後依舊想念,這,或許便是家鄉的味道。
你認為鄭州燴麵和葉縣燴麵,誰更好吃呢?同時別忘了把「燴麵在鄭州火了,燴麵發源地來自鄭州還是平頂山?其實是河南這裡」轉給身邊的朋友看喲!